陈冠荣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

陈冠荣陈冠荣

陈冠荣(1915年12月5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湖北武汉,籍贯上,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 。

陈冠荣于193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 ,抗战开始后参加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化学兵队;1946年应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派遣赴东北,10月到台湾中国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工作;1947年赴美实习;1948年获得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回国;1949年1月到达东北解放区,在东北工业部化工局组建化工设计队伍;1953年主持北京化工设计公司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担任化工部第一设计院院长;1977年调任化工部科技局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10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

陈冠荣长期从事化工设计的技术领导工作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陈冠荣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县

出生日期:1915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2010年12月31日

毕业院校: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化工百科全书》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籍贯:上海

人物生平

编辑

陈冠荣

1915年12月5日,陈冠荣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县,籍贯上海。

1932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并考取燕京大学医预科。

1934年,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 ,抗战开始后参加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化学兵队,从事防毒技术工作 。

1946年1月,应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派遣赴东北,参加接管“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化学工厂”(即以后的沈阳化工厂);10月,到台湾中国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从事刹车油的研制。

1947年5月,赴美实习,进入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Cam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化工系读研究生。

1948年6月,从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毕业,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之后谢绝了系主任请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邀请,通过来欧洲开会的解放区工会主席刘念一的帮助,他绕经英、法、捷克、前苏联回国 。

1949年1月,到达东北解放区,在东北工业部化工局组建化工设计队伍,领导开展勘察设计工作。

1953年,设计机构改组后,陈冠荣主持北京化工设计公司(后来的北京设计院)工作。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65年,担任化工部第一设计院院长。

1977年,调任化工部科技局总工程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10年12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冠荣领导设计了数十套化工生产装置,其中有不少是中国国内首次建设、带有试验性质的,如解放初期的苯胺、苯酚,后来的PVC、聚四氟乙烯、有机玻璃等。还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合成氨三触媒新流程”。从实验室研究触媒开始,到年产6万吨的示范厂,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即顺利投产 。

学术论著

陈冠荣主编了中国《化工百科全书》 ,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副主编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9年11月

“感谢您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荣誉奖章

中国科学院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2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副主任委员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副理事长

国家发明奖化学化工评审组副组长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

《化工学报》副主编

个人生活

编辑

感情经历

1952年,陈冠荣与黄鹂在北京结婚 。

人物评价

编辑

陈冠荣是公认的中国化工战线上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中国化工设计的开拓者,他贡献卓著,为人低调,不事张扬 。(《中国农资》评)

陈冠荣对推动中国化工设计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计名利、清正廉洁、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是留给广大科研人员的宝贵财富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评)

后世纪念

编辑

陈冠荣诞辰百年纪念会

2015年12月4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纪念陈冠荣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原化工部副部长潘连生、李士忠,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等回顾了陈冠荣光辉的一生,纪念和缅怀他为中国化工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提倡学习和发扬他为中国化工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

下一篇 邱式邦

上一篇 沈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