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国璋 编辑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小名四儿,直隶河间市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
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军令司副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
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中文名:冯国璋
别名:字华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59年1月7日
逝世日期:1919年12月28日
毕业院校:北洋武备学堂
职业:直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副总统
主要成就:直系军阀之首、代理总统
出生地: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信仰:佛教
地位:北洋三杰之一
祖籍:河北省沧州市
性别:男
早期经历
咸丰九年(1859年)1月7日(农历1858年十二月初四日),冯国璋出生在直隶(今河北)河间市西诗经村,冯家原是村中大户,其祖父冯丕振,家境富裕,有地300亩,为该村四大户之一。其父冯春棠,因科举落榜,精神失常,又因遭天灾,家道逐渐中落。冯国璋有胞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大哥冯佩璋,常年经营戏班,奔波外乡;老二冯蕴璋,自幼读书,被选为拔贡;老三冯琥璋,文庠生。 他7岁入本村私塾读书,5年后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里铺毛公书院读书。冯国璋年幼聪颖,心宽志远,性情豪放。童年在家乡私垫读书,光绪二年(1876年)结业,考试名列前茅。在堂叔冯甘棠的资助下,光绪七年(1881年),冯国璋到保定莲池书院进修两年。因家境艰难,光绪九年(1883年)辍学回家。为了找寻出路,冯国璋于光绪十年(1884年)在经叔父介绍后,未告别父母妻子,只身去大沽口投淮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冯国璋
光绪十五年(1889年)7月,冯国璋从该校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冯国璋已届而立之年,他不安于现状,想大立军功,出人头地,于是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进入聂士成军中效力。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冯国璋曾随聂士成赴东北和朝鲜等地考察和测绘地形,为时半年,跋涉数千里,餐风宿露,历尽艰险。所达之处,对山川要塞均用新法绘图说明,地形地物,了如指掌。所搜集的资料以聂士成之名编成《东游纪程》一书,由冯国璋任注说编辑,及至第二年聂士成率部在朝鲜和东北等地抗击日军时,这部著作发挥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故此,冯国璋得到了聂士成的垂青,被任命为该军军械局督办。 甲午战争后,冯国璋得聂士成保荐,以清朝驻日公使裕庚随员身份赴日。冯国璋在日本期间,为考察日本军事,结交了日本军界人士福岛安正、青木宣纯等人,并博览大批近代军事著作,取得了大量有关军事教练的资料,不舍昼夜,抄录和整理了几大本有关军事训练和近代军事科学发展的“兵书”,冯国璋亦因此大长才干。
佐理袁幕
清末编练的新军
袁世凯出卖光绪帝和参与“戊戌变法”的维新派,深得慈禧太后宠信。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3月,新建陆军改称“武卫右军”。不久,袁世凯率军赴山东,被派署理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运动。冯国璋以督操营务处总办身份,将1万多人的山东勇营逐步改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并曾一度率队在直隶与山东交界的德州一带,围追堵截义和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冯国璋参与镇压义和团运动有功,经袁世凯奏保,升为补用知府。不久被调至济南主管武卫右军和山东全省军队督操事宜。
北洋三杰
袁世凯为了在德国人面前出风头,决定举行秋操,命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昼夜加紧操练军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秋,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湾总督一行抵济南观操。总督在袁世凯等人的陪同下登上观操台,只见军旗一色鲜明,队伍整肃精壮,军威凛然。时冯国璋发出洪亮的口令,队伍“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立如直木”。总督当面称赞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为“北洋三杰”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擢升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冯国璋亦随之赴任。袁世凯野心很大.到达直隶后,便开始大规模地扩充北洋军。所谓北洋军是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袁世凯编练新军而得名。袁世凯首先在保定设立编练北洋常备军的专门机构——军政司,该司分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冯国璋出任教练处总办。冯国璋竭力修明操法,制订章程和编练计划,从而把新旧军队的训练统一起来。使编练新军一时颇著成效。未几,清政府派冯国璋与满族官员铁良、凤山赴日本考察军事。归国后,冯国璋出任清政府中央练兵处军令司副使,同时督办北洋各武备学堂,兼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和将弁学堂督办,因此北洋军阀集团中不少军官都是他的门生、故旧,为他后来充当直系军阀首领打下了基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冯国璋署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兼任陆军贵胄学堂总办。该学堂是清廷主要为培养满蒙高级军事人才而设立的,其成员是王公世爵、四品以上的宗室以及现任二品以上满汉文武大员子弟。该学堂还附设王公讲习所,在固定时间里专召亲王们去听冯国璋讲课。冯国璋利用此机会结识了不少满蒙贵族,并赢得了清王朝的信任。于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冯国璋升任陆军部军咨处正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升任清西陵梁各庄值班大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光绪帝之弟载沣辅佐其子溥仪登极执政。载沣为了集中权力并替其兄光绪帝报仇,便把袁世凯开缺,赶回河南。冯国璋怕受株连,便借口“值西陵与祭,坠马受伤”,和原配吴夫人病丧、母孙太夫人逝世为由,请辞回籍,但未得到批准。清廷仍委派他负责办理日常军务。冯国璋对袁世凯感恩图报,仍暗通音信,表示忠诚,并竭力为袁世凯东山再起创造条件。
辛亥革命
冯国璋
11月1日,冯国璋借风势命令士兵放火,烈火由北而南,由东而西,一时间整个汉口便成了火海,三天三夜未熄,使方圆30里的繁华商埠倾时成为一片焦土,商民损失不可计算。攻陷汉口后,11月27日,冯国璋又指挥北洋军攻占了汉阳。此一役,冯国璋被清廷封为二等男爵。正当长江一鼓可渡、武昌垂手可得之时,袁世凯为了借用革命力量迫使清帝退位交权,密令冯国璋“按兵不动”。冯国璋一时摸不着袁世凯的意图,并对袁世凯产生怀疑,于是亲自赴京托人向隆裕太后启奏,请求拨给饷银400万两,可独力平定叛乱。隆裕太后表示,400万两饷银一时难以筹划,但可以先拨发3个月的饷银,并准备临朝时召见冯国璋。不料袁世凯抢先一步见了太后,使冯国璋的如意算盘成为泡影,甚至还差一点被袁世凯干掉。不久,段祺瑞迅速抵达汉口,接替冯国璋指挥北洋军的职务。
12月15日,袁世凯命令冯国璋离汉赴京,任禁卫军总统,兼察哈尔都统。禁卫军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组建的一支保卫清王朝的武装,共一师二旅,计1.2万人。除步兵第三标是汉人外,其余各部官兵全系满、蒙军人。冯国璋之所以能以汉人统帅禁卫军,是因为他以前曾为陆军贵胄学堂总办,且近在汉阳之役又被封二等男爵,再加上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曾指使冯国璋等15名北洋将领发表了“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的通电,因此,王公贵族都认为他效忠清室,予以信赖。冯国璋被清廷任命禁卫军总统,从而完全掌握了京畿防务大权。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遭到禁卫军官兵的反对,以致议和条件迟迟不能发表。这时,冯国璋决心助袁一臂之力,亲赴禁卫军总部召集全体官兵,高声宣布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对于禁卫军额数俸饷亦仍维持不变,声言非此不能保全皇室。冯国璋并以身家性命担保,尊号仍存不废,让权不让位,两宫保全及禁卫军待遇皆担保到底,无论个人调任何职,必仍以禁卫军自随。于是一场企图阻碍清帝退位的禁卫军风波被平息下来,冯国璋在关键时刻为袁世凯篡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民国元年(1912年)9月,冯国璋出任直隶省都督兼民政长。
北洋中坚
冯国璋故居
冯国璋接任江苏都督后,打着维护江苏社会秩序的旗号(其实是为了镇压革命党人),首先于前清江宁府署设立江苏全省执法处。在此之前又从天津调来大批警察,代替张勋军警维护南京治安。冯国璋又将沿江的四路要塞加以整顿,统一指挥,任命王遇甲中将为总司令;同时设立军事研究所,又在南京设立宪兵司令部,任命陈调元为司令。接着又成立陆军讲武堂、水师学堂、陆军警察学校。冯国璋在军事上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保障了江苏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江苏在冯国璋统治的几年间,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长进的。冯国璋手握四师重兵,据有富庶的江苏省,一时成了国内各省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袁世凯为了笼络冯国璋,于民国三年(1914年)1月特将自己的家庭教师周砥介绍给冯国璋为妻。袁氏父子想藉此左右冯国璋,因此袁世凯指挥部下将这次婚礼办得格外隆重,一时轰动了大江南北。袁氏给周砥陪送的金银首饰、珠宝玉器达120余担,其他妆奁五光十色,不可胜数。婚礼场面十分热闹。婚后结算,仅招待费就支出白银数万两。不久,冯国璋还被授以“宣武上将军”。冯国璋深感袁氏的知遇之恩,曾多次通电支持袁世凯解散国会,撕毁约法,反对内阁制,主张总统制,曾通电竭力叫嚣中国“应于世界上总统之外,别创一格,总统有权则取美国,解散国会则取法国,使大总统以无限权能展其抱负”。
公开反袁
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冯国璋听闻袁氏父子在京策划帝制的消息后,十分惊讶。经与周夫人商量,决定进京了解内幕,于是于民国四年(1915年)6月亲赴北京谒袁。冯国璋回到南京后,北京“筹安会”即公开倡导恢复帝制,冯国璋不敢不信又不敢全信,只得去密电向反对帝制的总统府机要局局长张一磨询问,不久得到“事出有因”的答复。冯国璋深感受骗,便愤愤不平地说:“他哪把我们当自己人呢?他的做功倒真不坏!”从此,冯国璋与袁氏的矛盾逐渐尖锐化。
冯国璋
民国五年(1916年)3月19日,当直隶省巡按使朱家宝将“五将军密电”呈送袁世凯过目时,袁气急之下,几乎晕倒;帝制派见此电,亦个个瞠目无词,足见“五将军密电”对袁氏帝制的打击程度。袁世凯鉴于全国人民反对帝制斗争正方兴未艾,内部已处四分五裂、众叛亲离之势,深知已临灭顶之灾,但为了仍然保住权力,企图继续盘踞大总统职位,便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自从“五将军密电”泄漏后,冯国璋与袁世凯的裂痕更无法掩饰。于是冯国璋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对袁世凯施加更大压力,以迫其将政权让予他。为此,冯国璋于民国五年(1916年)4月1日和16日公开致电北京政府,劝袁世凯及早退位。各省军阀纷纷效尤,亦先后通电劝袁世凯迅速退位,袁世凯不得不派亲信阮忠枢南下向冯国璋乞情。冯国璋在阮忠枢的请求下,答应联络各省,担任调停。5月18日,冯国璋邀集未独立各省在南京召开代表会议。冯国璋意图通过南京会议逼袁下台,由他取而代之。但由于倪嗣冲的破坏和各省区将军代表谋略不一,遂使南京会议夭折。冯国璋弄巧成拙,被舆论斥责为:“与其名为解决袁氏地位之会议,毋宁名为解决自己地位之会议。”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导致护国战争爆发,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四分五裂,袁世凯于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忧惧而死。在此过程中,冯国璋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进京任职
副总统冯国璋(前排右三)
民国六年(1917年)2月,冯国璋赴京调解黎元洪与段祺瑞因对德断交而引起的“府院之争”。冯国璋到京后,住在禁卫军司令部,整天忙于接见军政各界要人,发表个人对时局的看法,“欲求对外一致,不可不先求内政刷新”,一时赢得各界的好感。他还在中国大学以“教育救国”为题演讲,获得了师生的欢迎。3月,段祺瑞因不满国会和黎元洪的外交政策而辞职赴津,冯国璋受黎元洪之托亲自赴津挽留,并与段祺瑞联袂回京。冯国璋见段祺瑞刚愎自用,目中无人,最后表示无力调解,回南京后,冯国璋预料到段祺瑞必将对己不利,于是决定集聚实力,迎击段祺瑞的种种挑战。他联合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建立了“长江三督”势力,又竭力笼络各省军阀和英、美势力,从而伏下了未来的直皖之战。不久,黎元洪在美国公使“允为后盾”的支持下,断然下令免掉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段愤然赴津,立即煽动“督军团”倒黎,于是皖系各省军阀在段的指挥下,纷纷独立,使黎进退两难。这时,冯国璋曾致电表示支持黎元洪,并建议由王士珍出来组阁。由于王士珍首鼠两端,害怕招致灾祸,一时没敢答应;段却趁机派其亲信徐树铮怂恿安徽督军张勋出面调停,且暗示使清逊帝溥仪复辟,结果黎氏受骗,解散国会,引出了一场复辟的丑剧。
代理总统
冯国璋代理总统
因此,冯国璋来京就职代大总统,无疑加深了冯段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北洋集团的分裂。段祺瑞刚愎自用,非常看不起冯国璋。冯国璋来北京前夕,段祺瑞听到冯用债券收买上海外商存土(鸦片),借制药为名,从中牟利的消息后,便对身边人说:“我与冯是旧友了,此君有个钱癖,固所深知。但以今日环境论,我绝不能反对,因小失大,致伤感情。且系苏省官绅合办,彼既事前未征求我的意见,我只好装作聋聩。”段祺瑞宣扬散布冯国璋有“钱癖”,并非无端攻击,冯国璋自保定发迹后,通过各种搜刮手段,已陆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军阀、大地主和大资本家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例如,他在原籍河间和阜城、兴济等地有土地3000余亩;在江苏与张謇合办盐垦公司。购地70万亩;在诗经村、天津、北京有房千余间;在直隶夹山、遵化、兴隆有3座金矿;在南京、北京、天津有10座钱庄和银号;并且在中华汇业银行和“北四行”均有大量股票和存款。尽管如此,仍不能满足其贪欲。当他走进总统府看到三海活蹦乱跳的鱼群时,却又动了心计,正好一个姓李的嬖人对其买好,进言说:“三海之鱼,自明清以来从未网罟过,如果打出卖给鱼商可值10万余元。”李某见冯犹豫不定,又说:“成文规定,三海鱼鸟花草历来是皇帝总统私产。”于是,冯国璋招鱼商捕之,议价8万元。从此,冯国璋落得贪婪名声,所以段祺瑞是很藐视他的。
辫子军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12日挂五色旗投降,冯国璋于14日电请奉还大总统给黎元洪,但黎元洪知道尽管自己命令段祺瑞复职,但段祺瑞决计不会尽释前嫌、善罢甘休,因此不愿就职,并通电全国决意去职。不久就发生了新的府院之争,而且较之前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段祺瑞是两次府院之争的当事人,可见其必有责任。但是新府院之争比旧府院之争毕竟上了一个档次。黎元洪和段祺瑞的旧府院之争,更多的是一种名器之争,总统认为总统是老大,总理却认为总理是第一,因此为了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都可以大动干戈,实际上有民国元年内阁制与总统制之论争的余响。但冯国璋与段祺瑞的新府院之争,却是一种政见之争。段祺瑞鹰扬虎视,要用武力征服全国,是把南方军政府当作敌人来对待的,这是承袭了袁世凯时代的敌我划分;但冯国璋却希望“和平混一”,视西南实力派为愤而出走的兄弟,因此寓含了对袁世凯的否定。
护法战争
冯国璋
段祺瑞上台后,以“再造共和”功臣自命,独揽军政大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于是孙中山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联络海军总长程壁光及西南军阀于民国六年(1917年)9月在广州建立了与北京政府对峙的护法军政府。段祺瑞面对此局势,立即决定对南方实行“武力统一”的军事讨伐。9月18日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和驻衡阳湘军旅长林修梅通电宣布湖南“自主”。10月6日,护法战争首先在湖南爆发。正当段祺瑞全力对南方用兵之际,代大总统冯国璋却提出了与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对立的“和平统一”政策,即保持西南各省军阀割据现状,以换取他们对北京中央政权的承认,保持中国名义上的统一。冯为了贯彻他的“和平统一”政策,利用他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密遣其婿陈之骥赴湘,运动王汝贤、范国璋联名通电主和。于是王、范通电:“恳请大总统下令征求南北各省意见协议组织立法机关,议决根本大法,以垂永久而绝纷争。”10月20日冯又指使“长江三督”联名提出停止湖南战争,撤回湖南督军傅良佐,改善内阁和调整倪嗣冲安武军驻防四项主张。段对南方战争彻底失败。12月25日,冯国璋发布“弭战布告”,要求南北两军“于军事上先得各方之结束,于政治上乃徐图统一之进行。”冯国璋的“和平统一”政策暂时占了上风。段祺瑞虽然一度下野,但皖系实力仍存无损。因此段祺瑞下台后,竭尽全力破坏冯国璋的“和平统一”政策。首先拉拢直系内部主战派首领直隶督军曹锟于12月召开“天津会议”,煽动继续对南方用兵;同时,段祺瑞还指示徐树铮勾结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兵入关,以威胁冯国璋。冯国璋虽有十五师、十六师,却仍感力量单薄,而敷衍西南的“和平统一”政策因进行缓慢而无效果,致使护法战争于1918年1月中旬重新交火。段祺瑞的阴谋得逞,冯国璋在北京陷于孤立。
冯国璋与段祺瑞
冯国璋回到北京后,于1月30日下讨伐令,派曹锟、张怀芝、张敬尧率军进犯湖南,并于2月上旬下“罪己布告”。冯国璋效法专制君王用“罪己诏”的形式缓和与段祺瑞一派的紧张关系,尽力向段表示让步,以平息皖系军阀政客们的怨气。民国七年(1918年)3月23日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又占了上风。但冯国璋并不甘心“和平统一”政策的失败,他密电曹锟率兵南下“适可而止”,不必过于深入为他人效力,“以恢复湘省为止”。曹锟接电后,心领神会,回电说:“决不令主座为难。尽请放怀!”吴佩孚率直军攻占长沙后,段祺瑞电告吴佩孚“直捣两广”,吴佩孚借口饷械供应不及,故意按兵不动。段祺瑞为了早日完成他的“武力统一”,便极力笼络曹锟、吴佩孚。当段准备升任曹锟为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的消息传出后,冯国璋急忙致电曹锟:“久戎于外,直隶根本之地,未免空虚,倘有疏虞,便无退步。”于是直军占领衡阳后,曹锟力辞两湖巡阅使,立即回到天津,吴佩孚亦屯兵不前,并与护法军划界停战,致使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到此为止。
晚年逝世
冯国璋
徐世昌上台后,企图调解直、皖两系矛盾,为了取悦冯国璋,便批准下台的冯国璋仍有节制第十五、十六师的权力。不久,又派师景云赴河间迎请冯晋京,以疏通冯、段感情。由于冯国璋鉴于陆建章被谋杀的教训,迟迟不敢登程,直到靳云鹏组阁,稍有了安全保障,他才于民国八年(1919年)10月经天津抵达北京。冯国璋此次进京虽然是打着调合直、皖两系分裂的旗号而来,但实际上,他依然想通过他的斡旋促进直系内部团结,以对抗皖系,并伺机东山再起。此外,他进京的另一任务,则是企图把陆军部于民国八年(1919年)6月裁撤的第十五、十六师的粮饷局夺回来,以保其外快财源不致中断。然而一切都未能如愿,即于12月28日突然病逝,时年60岁。冯国璋临终口授遗言给徐世昌总统:“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冯国璋
不仅如此,冯国璋还主动联络江西李纯、浙江朱瑞、湖南汤芗铭、山东靳云鹏等将军联名发出密电向各省将军征求收拾时局的意见,时称“五将军密电”,其电文内容,要求南方者:(一)取消独立,(二)退出战区,(三)保护战地人民。要求北方者:(—)取消帝制,(二)惩办帝制罪魁,(三)请元首自行辞职以觇全国人民之意思。可见“五将军密电”是冯国璋企图以“中立”省将军首领的名义,召唤非独立各省区,形成第三种力量,以图联合护国军,打倒袁世凯的一种计谋。
胜而被黜
冯国璋墨宝
冯国璋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政治方面却是个榆木脑袋。他号称是“北洋三杰”龙虎狗中的“狗”,还真有点忠犬护主的劲头儿。在战场上他只想着打胜仗,保住清王朝,根本没领会东家袁世凯的政治意图。出发前袁世凯给他下达的六字方针是“慢慢走,等等看”,可他到了武汉就一鼓作气连下两镇。
11月17日,就在他又一次大败黄兴时,袁世凯却把本来非他莫属的“湖广总督”一职授予了第二军军统段祺瑞。冯国璋在前线拼死拼活,官却让没打过一仗的段祺瑞当了。冯国璋别说多窝火了。回到北京后,他来了个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冯袁对话
冯国璋在去北京见袁世凯之后,冯国璋问:“外闻有总统要改帝制的传说,不知确否?”袁世凯答:“华甫,你我都是自家人,我的心事不妨向你说明,历史上开创之主,年皆不过50,我已是将近60岁的人了,鬓发尽白,精力也不如昔。大凡想做皇帝的人,必须有个好儿子,克绳基业,我长子克定脚有毛病,是个无用的跛子,次子克文只想做个名士,三四子都是纨绔,更没出息。我如果做了皇帝,哪一个是我的继承人呢?将来只能招祸,不会有好处的。”然而正当袁“指天誓日,力辩其无事”的同时,他的亲信左右却正在积极筹备帝制。
卖鱼事件
冯国璋当大总统的时候闹了一个大笑话,这就是“卖鱼事件”。据传,中南海的鱼是前代皇家所放养,其中还有一条三尺长的红鱼和一条大鲤鱼,上面系着金圈,挂着金牌,一向就不曾为人所捕捞。冯国璋入主中南海后,派人将湖中的鱼一网打尽,然后命人在市场上高价卖出,一时间北京各处都在叫卖“总统鱼”,而所售之款尽入了冯国璋的私人腰包。当时有人写了一个对子嘲讽说:“宰相东陵伐木,元首南海卖鱼!”
喜爱敛财
冯国璋
冯国璋在1919年去世后,据当时的统计,冯国璋留下的遗产总值大概在300万元不到,这些钱是冯国璋多年的储蓄和投资所致,其中也包括了田地、股票等折合而成。冯国璋死后,丧事和遗产分配都是委托给老友王士珍来负责,在王士珍的主持下,这些钱都按不同的份额分给了他的子女们。
关系 | 姓名 | |
---|---|---|
父祖 | 祖父 | 冯丕振 |
父亲 | 冯春棠 | |
兄弟 | 大哥 | 冯佩璋 |
二哥 | 冯蕴璋 | |
三哥 | 冯琥璋 | |
子孙 | 儿子 | 冯家遂、冯家迪、冯家遇、冯家迈、冯家周 |
孙子 | 海岱、海嵊、海岩、海岗、海岛等 |
故居
河间故居
天津冯国璋旧居
天津故居
冯国璋故居坐北朝南,原建筑东至大昌兴胡同,西抵海河东路,北起大昌兴胡同8号,南临民主道大街。现有大门、过廊、正房、偏房等建筑。总占地面积669.85平方米,建筑面积508.87平方米。
墓地
冯国璋国葬墓冯国璋国葬墓始建于1917年,三年建成。原南北长897米,东西长103米,共138.6亩。在这块矩形的土地上,原来由南到北生长着苍郁美丽的树木,建有壮观的碑、坊、亭、台,具有封建帝王陵的气势,文革期间被毁,2007年在原址重修。2008年11月28日河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冯国璋故居及国葬墓筹建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制定了专门管理制度、配备专门人员及消防设备,指定专人对冯国璋故居和墓葬进行保护管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