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富恪 编辑
蒲富恪(1930年7月18日—2001年5月2日),四川成都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蒲富恪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蒲富恪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物理领域的研究。
中文名:蒲富恪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1930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001年5月2日
毕业院校:苏联科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青年时期的蒲富恪
1944年—1947年,就读并毕业于成都县立高中。
1948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52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57年,进入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学习深造。
1960年,从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毕业,获数学专业副博士学位。同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室理论组组长。
197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2 年,(左起)于渌、周光召、伍法岳、郝柏林、蒲富恪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网站显示,蒲富恪公开发表论著40余篇。 其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蒲富恪(右2)、李荫远(坐者)与物理工作者们热烈讨论
蒲富恪,郑庆祺.自旋波之间的散射对铁磁共振曲线的影响.物理学报,1962(02):81-90.
蒲富恪,郑庆祺.关于磁性物质的自旋位形的某些问题.物理学报,1962(03):135-142.
蒲富恪,郑庆祺.希土金属中的s-f相互作用.物理学报,1963(08):503-523.
李伯臧,蒲富恪.Brown方程的分歧解与初始成畴问题.物理学报,1981(12):71-82.
蒲富恪,李伯臧.反磁化形核行为的微磁学研究.中国科学: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2(02):151-158.
蒲富恪,赵见高.我国磁学和磁性材料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物理,1991,20(8):7.
赵平波,李伯臧,蒲富恪.互不固溶磁性颗粒合金巨磁电阻的一个唯象理论.物理学报,1996,45(7):6.
张凌云,李伯臧,孙虹,等.磁性多层膜巨磁电阻效应与磁构形的依赖关系.中国科学:A辑,1997,27(12):5.
李伯臧,蒲富恪.Spin parity effect resulting from time-inversion symmetry.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1998(9):6.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
1985年 | 国际磁学界大会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介质小天线理论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86年 | 铁磁体磁化分布连续—不连续变化的微磁学理论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
1987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1996年,蒲富恪(前排右2)与物理所青年物理工作者热烈讨论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9年—2001年 | 《磁学和磁性材料(J.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国际顾问 |
1983年—1985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5年 |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协联成员 |
1985年—1987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1985年—1991年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1987年—1994年 | 国际理论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磁学分会委员 |
1989年—1996年 | 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
1991年—1994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常委、委员 |
1991年—1995年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1995年—1998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常委、委员 |
1995年—1999年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1999年—2003年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2000年 | 广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婚姻家庭
蒲富恪与妻子、儿子合影(摄于1964年9月15日)
1991年,蒲富恪(右1)接待苏联专家古列维奇教授(中)
“先生(蒲富恪)一生著述颇丰,卓有建树,先生的治学风范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玉鹏院士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