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钧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

吴传钧吴传钧

吴传钧(1918年4月2日—2009年3月13日),别号任之,江苏苏州人,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1943年获中央大学硕士学位,1948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传钧主要从事综合经济地理(含国土开整治)和人文地理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吴传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18年4月2日

逝世日期:2009年3月13日

毕业院校:英国利物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地理知识杂志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人

学位:博士

人物生平

编辑

吴传钧

1918年4月2日,吴传钧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是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当过法官和律师,还是著名书法家。母亲是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家庭妇女。

1936年,高中毕业后,吴传钧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理系。

1941年7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中央大学研究生院,成为该院地理学专业第一位硕士生。

1943年7月,获得理科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当讲师。

1945年,考取全国地理专业公费出国名额。经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罗士培(P.M.Roxby)介绍,吴传钧进入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

1946年,代表留英的中国留学生出席夏在布拉格举行的首届世界青年联欢会。

1948年,吴传钧撰写的“Rice Economy of China”以优秀成绩通过答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归国。

1949年,后地理工作者虽然为国家经济建设开展了资源考察、区域开发、制定规划等工作,但未能把理论研究放在应有的位置,以致地理学本身的理论建设尚很薄弱,吴传钧倡导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设中起了重大作用。

1950年,联合施雅风等科学家在南京创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地理知识》。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综合经济地理(包括国土开发整治)和农业地理(包括土地利用)研究。

1960年,吴传钧在《科学通报》发表的“经济地理学-生产布局的科学”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地理是与自然科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关系非常密切,具有自然-经济-技术综合特点的“边缘科学”的新见解。

1981年,吴传钧倡导地理学要为国土整治服务,并动员地理学界去完成任务。吴传钧自己不顾年老体弱,亲临青和贵州进行国土整治的考察,主编《经济大辞典-国土经济·经济地理卷》,担任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和《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学术刊物的顾问,写成《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专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与此同时,吴传钧的倡导得到全国地理学界同行们的响应和支持,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研究国土整治问题的热潮。

1982年,吴传钧牵头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加强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工作,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中南海接见了吴先生,听取国土整治与规划的建议。

1984年,吴传钧率领中国地理学代表团参加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理学大会期间,同各国代表团团长进行协商。经过吴传钧的努力,终于恢复了中国在该会的会籍,为中国地理学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开辟了道路。

1986年,吴传钧在全国地理学大会上宣读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的论文,指出“协调好人地关系是当前最迫切的全球问题。研究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立足点,也是人文地理工作者的用武之地,更是这门学科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这一见解已被全国地理学界所认同,从而使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大大加强,并促使整个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向纵深发展。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008年,举行的吴传钧先生九十华诞贺寿座谈会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研讨会上,吴传钧得到业界非常高的赞誉和评价。

2009年3月13日16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学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综合经济地理(含国土开发整治)和人文地理研究。提出经济地理学是具有自然-技术-经济三结合特点的“边缘科学”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过程、机理和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这些学术见解推进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学术著作

代表作有《中国农业地理总论》、《1∶1000000中国土地利用图集》、《国土发展整治与规划》、《现代经济地理学》和《中国经济地理》。

著作

1、吴传钧,中国粮食地理,商务印书馆,1942。

2、吴传钧,经济地理学——生产布局的科学,科学通报,1960,19:21~24。

3、吴传钧主编,中国农业地理总论,科学出版社,1980。

4、吴传钧,地理学的特殊研究领域和今后任务,经济地理,1981,1(1):1~5。

5、吴传钧主编,经济大辞典——国土经济·经济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6、吴传钧、侯锋,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7、吴传钧主编,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图集,科学出版社,1990。

8、吴传钧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9、吴传钧,论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地理,Ⅺ1991,3:1~6。

10、吴传钧、郭焕成主编,中国土地利用,1994。

11、吴传钧、刘建一、甘国辉合编,现代经济地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2、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98。

13、吴传钧主编,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吴传钧文集,学苑出版社,1998。

14、吴传钧主编,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成果奖励

荣获中国科协周培源国际科技交流大奖 (获奖)。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

荣誉表彰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才培养

吴传钧先生热心关怀青年人的成长,热情培养地理科学事业的人才。从1960年起,先后培养出一大批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土地利用、国土整治等专业的硕士和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吴传钧培养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当选为院士;有的被聘为研究所所长、教授,如学生陆大道。

出版图书

编辑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作者名称 吴传钧

作品时间2006-03-01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传钧。

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

作者名称 吴传钧

《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是199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传钧、刘昌明、吴履平。

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作者名称 吴传钧

作品时间2001-3

《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001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

作者名称 吴传钧

作品时间2008-3-1

《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是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作者吴传钧。

社会任职

编辑

1958年,吴传钧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该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等全国性学会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联合国大学科学研究协调员、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1980年后,吴传钧长期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在地理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经济地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80—1983年,吴传钧先生被联合国大学(东京)聘为校长顾问和科研协调员。还担任过Geo-journal和China Geographer等专业学术期刊的编委。

人物评价

编辑

吴先生以他的高尚品德,在中国范围内培养和凝聚了大量的科学人才以及能够继往开来的学科队伍。(陆大道评)

吴传钧作为一名科学家,具有崇高的思想品格,虽然他身居高位、成绩卓著,但虚怀若谷,从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受到同行的尊敬和爱戴。(九三学社评)

吴传钧先生是中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和人文地理事业的开拓者,他率领中国经济地理学走向繁荣,引领中国人文地理学获得复兴,带领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在农业地理、土地利用、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等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地理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网评)

下一篇 吴式枢

上一篇 林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