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安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林尚安林尚安

林尚安(1924年6月8日—2009年3月17日),福建永定人,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

林尚安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从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60年任教于中山大学;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9年3月1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林尚安主要从事有机硅高分子缩聚理论的研究;烯烃高效催化聚合、共聚合与聚合理论及各种聚烯烃合成的研究;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林尚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建永定

出生日期:1924年6月8日

逝世日期:2009年3月17日

毕业院校:岭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林尚安留影林尚安留影

1924年6月8日,林尚安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洪坑乡振成楼。

1942年,从广东大埔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

1946年8月,从厦门大学毕业,考取福建省研究院工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47年9月至1950年8月,就读于岭南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50年9月至1952年8月,任教于岭南大学。

1952年9月,任教于中山大学。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9年3月1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尚安专著《高分子化学》林尚安专著《高分子化学》

林尚安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主要从事有机硅高分子缩聚理论的研究,研制出新型低温固化硅漆和硅树脂,并成功应用于国防装置和尖端电子设备。20世纪70年代对烯烃高效催化聚合、共聚合与聚合理论及各种聚烯烃的合成进行系统的研究。探明各种烯烃催化聚合反应规律和最佳聚合条件,理论分析了各种影响的因素,并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参数及数学模式、聚合反应单元微观历程及机理、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及浓度的定量测定、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制多种新型高效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及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先后用于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中低密度聚乙烯、等规(及间规)聚丙烯、等规聚丁烯、等规(及间规)聚苯乙烯及11种烯烃共聚物,进而研究乙烯气相聚合、聚烯烃结构调节与功能化。

学术论著

截至2009年3月,林尚安在《Macromolecules》《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等中国国内外期刊上表相关学术论文160多篇。1984年、1988年主编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论》和《配位聚合》等专著。

发明专利

截至2009年3月,林尚安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部分专利项目如下:

研究项目

专利名称

苯乙烯定向聚合高活性催化剂

国家发明专利

乙烯气相高效率聚合和共聚合的第四代最新的负载型Ziegler-Natta复合催化剂制备技术关

国家发明专利

ND.TI复合主催化组分的苯乙烯等规聚合新催化剂,聚合效率比文献值高达一个数量级,等规度高达95%~98%,并能使烯烃与苯乙烯高效定向共聚成综合性能优于ABS的合金工程塑料

国家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

学术交流

20世纪80年代,林尚安应邀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及台湾、香港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访问,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0余次。截至2009年3月,主持中国内外学术会议6次。为促进中国国内外高分子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学术交流,林尚安主办了部分学术会议,如下: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1982年

全国高等学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讨论班

1986年

全国高等院校高分子科学学术讨论会

1991年

中日双边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学术报告会

1995年

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参考资料

承担项目

截至2009年3月,林尚安承担过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等项目。

科研奖励

20世纪50、60年代,“有机硅新材料”被应用于国防及尖端装置,获得国防科工委奖、全国科技大会奖等。 其他科研获奖如下: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78年

高密度聚乙烯

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研奖

1980年

常温干燥有机硅藻

国防工办重大科研奖

1982年

HE型高效催化剂乙烯聚合研究

广东省高教局科研二等奖

1984年

YZ、ZS型高效乙烯聚合催化剂

广东省高教局科研二等奖

1985年

CP型聚丙烯高效催化剂

全国聚烯烃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

1986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的研究

广东省高教局科研二等奖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林尚安在毕生的教学工作中,主讲过“有机化学”“有机结构理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专论”“高分子合成与聚合原理”“高分子合成与功能高分子”等课程。

教学方法

林尚安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科学前沿拼搏进取。每天坚持去实验室,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验进展和解答学生们的疑难问题。他言传身教,对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起到了作用。

学生培养

截至2009年3月,林尚安指导培养30多名博士生,40多名硕士生以及博士后。与美国麻省大学及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

教学获奖

时间

项目及奖项

1989年

《高分子化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全国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广东省高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1年

广东省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1993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4年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特别贡献奖

2006年

中山大学杰出教师桐山奖

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

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优秀园丁奖(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

南粤杰出教师奖(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

广东省职工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年—1992年

广东省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兼高分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评审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评审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评审组成员

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化学评审组成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

《高分子学报》编委

《中国大百科林尚安全书》高分子化学组副主编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高分子化学组成员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背景

林尚安与妻子的结婚照林尚安与妻子的结婚照

林尚安祖父林逊之设计建造了振成楼土楼(在2007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父亲林霭民是新加坡星洲日报的创办人,大哥林尚宁于1997年在美国过世,林尚安排行老二,三妹林茉莉定居沈阳,四妹林桂芳定居美国休斯顿。

婚姻家庭

林尚安妻子杨燕生任教于中山大学, 大女儿林颂元,小女儿林佩元。

人物评价

编辑

“科研之细致,学风之严谨,造诣之深厚。”(林尚安学生周长忍教授评)

“林尚安在高分子学科上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的成就都是中国少有的,他的水平真的很高。”(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王华教授评)

“哥哥(林尚安)是个正直公义的人;是勇敢诚恳的人;是有睿智威严的人。一生坦荡荡,不求功名利禄,是一个有忠心诚挚的真正的人。”(林尚安妹妹林茉莉评)

“林尚安品德高尚,一生淡泊名利,用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高尚情操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为社会输送了杰出人才。”(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评)

人物纪念

编辑

林尚安雕像

林尚安雕像揭幕仪式林尚安雕像揭幕仪式

2013年11月12日,林尚安雕像揭幕仪式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举行。以致敬林尚安对高分子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林尚安的风骨和精神传承下去。

下一篇 吴传钧

上一篇 钱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