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厚泽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许厚泽许厚泽

许厚泽(1934年5月4日—2021年8月31日),安徽歙县人,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许厚泽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工程系;1955年—1958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956年—196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83年4月—1996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2021年8月3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许厚泽长期从事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许厚泽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歙县

出生日期:1934年5月4日

逝世日期:2021年8月31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1979年,许厚泽在澳大利亚参加学术会议留影1979年,许厚泽在澳大利亚参加学术会议留影

1934年5月4日,许厚泽出生于安徽歙县。

1951年—1955年,就读于同济大学测量工程系。

1955年—1958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956年—196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62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

1983年4月—1996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2021年8月3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17年9月,许厚泽参观会议展览2017年9月,许厚泽参观会议展览

许厚泽早年参与中国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的研究。继后,从事了大量的军事和空间技术测绘保障的研究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重力网85系统及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绝对重力网的建立。

20世纪70年代,许厚泽从事地震监测工作,并在中国开拓固体潮潮汐及负荷形变研究;20世纪8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重力潮汐基准以及中国沿及东西重力潮汐剖面,给出各种精密天文、大地及地球物理测量的潮汐改正模型,研究了具有特色的褶积与球谐函数混合的海洋负荷解算方法,展了顾及地幔侧向不均匀性、椭率、自转及滞弹性的地球潮汐理论。检测出地球液核近周日摆动及自由振荡周期和共振强度以及海洋和大气的重力效应;20世纪90年代,领导开展了卫星测高资料在中国近海海域海洋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研究。

许厚泽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卫星重力的研究。还参与了“国际三维岩石圈结构研究计划”以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组织的亚太空间动力学研究计划“。

学术论著

许厚泽专著《青藏高原的大地测量研究》许厚泽专著《青藏高原的大地测量研究》

截至2021年8月,许厚泽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 ,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许厚泽.青藏高原的大地测量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许厚泽.固体地球潮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科学出版社,1999.

许厚泽.卫星重力研究:21世纪大地测量研究的新热点.测绘科学,2001,26(3):3.

周旭华,许厚泽,吴斌,等.用GRACE卫星跟踪数据反演地球重力场.地球物理学报,2006,49(3):6.

周旭华,斌,许厚泽,等.数值模拟估算低低卫—卫跟踪观测技术反演地球重力场的空间分辨率.地球物理学报,2005,048(002):282-287.

许厚泽,周旭华,彭碧波.卫星重力测量.地理空间信息,2005(1):3.

郑伟,许厚泽,钟敏,等.GRACE卫星关键载荷实测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地球重力场的精确解算.地球物理学报,2009(8):10.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79年

第17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大会

澳大利亚

1996年11月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及重力仪器学术讨论会

长沙

1999年

重力与固体潮学术年会

长沙

2000年10月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武汉

2002年

全国大地测量学术年会

2002年8月

国际重力与大地水准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希腊

2003年

两岸重力及水准面研讨会

台湾

2005年11月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上海

2008年9月

第16届国际固体潮会议

德国

2008年12月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2008年会议

上海

2009年10月

“深地科学重大前沿问题”第S11次香山科学会议

北京

2009年10月

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2009年度学术交流及战略规划讨论会

洪湖

2010年7月

第二届亚洲超导重力工作会议

台湾

2011年10月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长沙

2011年11月

“对地观测与导航”第3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北京

2011年11月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2011年会议

上海

2011年11月

2011形变测量国际研讨会

2012年6月

泰山学术论坛—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发展及新应用专题暨陈俊勇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

青岛

2012年11月

“现代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研究”2012年度学术交流会

武汉

2013年4月

第17届国际地球潮汐会议

波兰

2013年10月

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sia-Pacific Space Geodynamics,APSG)主题年会

美国

2013年11月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2013年会议

上海

2014年

欧洲地球科学大会

2014年4月

“地球圈层动态过程的大地测量研究”学术交流会

武汉

2015年4月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2015年会议

上海

2015年9月

叶叔华院士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研讨会

上海

2016年7月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术讨论会

天津

2018年

首届长江保护与发展高端论坛

南京

2018年

首届长江保护与发展高端论坛

南京

2018年5月

“关于高程系统的思考”高端学术讲座

上海

2020年9月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会

武汉

2021年6月

第19届“地球动力学与固体潮”国际学术研讨会

武汉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2004年

利用GPS技术研究东亚地区地壳运动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01年

《固体地球潮汐》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2015年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

“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绝对重力基准网建设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

国家北斗二代导航系统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地球重力场的卫星重力探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国家基金重点课题

大地水准面的模拟及内插精化研究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

东北亚地壳运动与构造亚板块分区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

青藏东部地区GPS观测与研究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创新项目

中期韩东北亚地区地壳运动合作研究

国家政府间技术合作项目

发明专利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2012年

基于双星相邻能量差分原理的星载加速度计数据标校方法

ZL201110130445.8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6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7年

利用延拓到地球内规则球面的虚拟单层密度确定地球外部重力场的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8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9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年

卫星重力反演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2年

卫星重力反演的关键技术和科学应用

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

高动态定位与多模导航及大气海洋星座探测综合测试处理方法及应用

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

地球自由振荡的检测与理论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3年

卫星重力精密测量及其在地震、水文、海洋、冰川等领域的科学应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年

空间高动态精密定位及其综合测试理论与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21年10月

复杂环境冰川地形与冰量变化双站InSAR精密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2001年,许厚泽(右3)参加学生毕业典礼2001年,许厚泽(右3)参加学生毕业典礼

20世纪80年代,许厚泽提出通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建立一个新兴前沿学科—动力大地测量学学科。

培养成果

许厚泽培养的学生遍布中国国内外,其中不少已成为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科技骨干 ,如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沈云中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和平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学院教授楼立志 ,引力物理专家罗俊院士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79年

全国劳动模范

1983年

湖北省特级劳动模范

1984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0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0年

彭荫刚奖教金

200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6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8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2013年

国际固体地球潮汐委员会Paul Melchior奖

2019年

测绘地理信息杰出成就奖

2021年10月

卫星导航定位终身成就奖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

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92年4月—1994年6月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

中南大学名誉教授

2015年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

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主席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执委

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

国际重力委员会副主席

《国际大地测量》编委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委员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自然资源部现代工程测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理事

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4届—8届)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2011年,许厚泽与妻子杨慧杰在南昌滕王阁前留影2011年,许厚泽与妻子杨慧杰在南昌滕王阁前留影

许厚泽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小学期间辗转多地求学,直至初中转至上海读书才算安定下来。

婚姻家庭

许厚泽的妻子是杨慧杰 ,两人育有一儿一女。

人物评价

编辑

1997年,许厚泽与周光照(右)参加会议期间交谈1997年,许厚泽与周光照(右)参加会议期间交谈

“许厚泽为中国大地重力学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评)

“许厚泽一生坚持真理、淡泊名利、厚德载物,一生执着于中国的科技事业,一生奉献于在国的研究事业,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为中国科学研究、科技发展,为中国大地重力学发展鞠躬尽瘁,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评)

“许厚泽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湖北日报》评)

“许厚泽是中国测绘界学术泰斗,为中国大地重力学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重大贡献,为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和中国测绘学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测绘学会评)

下一篇 郑哲敏

上一篇 黄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