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奥波德二世 编辑
利奥波德二世(1835年4月9日-1909年12月17日),原名利奥波德·路易斯·菲利普·马里·维克多(Leopold Louis Philippe Marie Victor),是比利时国王(1865年12月17日-1909年12月17日在位),他创建了刚果自由邦,使刚果成为其本人的私人领地(1885年7月1日-1908年11月15日),并强征当地人为他劳动,造成了大约300万刚果人死亡。
中文名:利奥波德·路易斯·菲利普·马里·维克多
外文名:Leopold Louis Philippe Marie Victor
别名:利奥波德二世
国籍:比利时
民族:日耳曼人
出生日期:1835年4月9日
逝世日期:1909年12月17日
职业:比利时国王
主要成就:将刚果划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创立刚果自由邦
出生地:布鲁塞尔
信仰:天主教
父亲:利奥波德一世
继任者:阿尔贝一世
配偶: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亨利埃特
主要罪行:造成300万刚果人死亡
儿时的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出身于德意志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是科堡公爵的后裔。科堡公国在1806年被拿破仑征服,并入“莱茵同盟”。公爵的孙子、利奥波德二世的父亲利奥波德一世投靠了俄国。1814年欧洲联军打败拿破仑之后,利奥波德亲王随俄国使团访问伦敦,与英王乔治四世的女儿夏洛特公主结婚(1817年病故)。因此,科堡家族与英王室成为近亲。1830年“九月革命”之后比利时脱离荷兰而独立,在1831年的伦敦会议上得到众大国的承认。同年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规定比利时为一个王国。11月18日比利时国会宣布废黜荷兰奥兰治王朝的统治而独立,推举利奥波德亲王为君主,这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能为该国国民和欧洲诸大国都接受的不多的人选之一,这位王子便成为比利时历史上第一位国王利奥波德一世。1832年利奥波德一世迎娶法国平等王路易·菲利普的公主路易丝·玛丽·泰蕾兹·夏洛特·伊莎贝尔·德·奥尔良为妻,生下二男一女,长子利奥波德·路易·菲利普·马里·维克多,即后来继位的利奥波德二世。利奥波德一世在位期间,比利时奉行中立的政策,经过他35年的经营,这个新生的夹缝中的小国终于挺过了种种成长中的烦恼,在大西洋东岸的肥沃土壤上站稳了脚跟。
小利奥波德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这种列强纷争的环境中度过的。他的父亲经常在柏林、维也纳的宫廷中进行穿梭外交,他也常陪伴在旁,深受熏染。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重建独裁统治,比利时面临新的威胁。利奥波德一世转而依靠英国及奥地利等强国,他强迫小利奥波德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大公玛丽·亨利埃特结婚。比利时国小力弱,备受他国欺凌的情景,给小利奥波德留下难忘的印象。他想到自己长大后,“想方设法要做一番大事业”,“要使比利时变得伟大、强盛”。
利奥波德二世
反应利奥波德二世血腥殖民刚果的漫画
利奥波德二世对非洲的野心由来已久。正如达伊在其传记著作《利奥波德二世》中所指出:“他(指利奥波德二世)想在非洲做出一番事业,并且为了该国的繁荣而打算大干一下。开辟殖民地的想法差不多使他着了迷,而他又几乎不敢讲出来。但是,实际上他却等待着一切时机”。他继位不久,在他的授意下,比利时外交部的一名档案专家埃米尔·班宁,竭力鼓吹“打开非洲中部,就会带来商业和工业的利益”,提出了向非洲中部殖民的报告,要他以“科学”的旗号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并用交通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利奥波德二世非常狡诘,他知道比利时的实力无法同英法等国匹敌,公开向非洲中部派遣远征军,目标太明显了。于是,他在“科学考察”、“废除奴隶制”等“人道主义”的幌子掩饰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非洲的心脏地区。
1875年,利奥波德二世决定“对非洲作一番谨慎的试探”。他建议召开一次国际地理会议来讨论非洲大陆问题。1876年9月,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参加国有英、法、德、比等7国。利奥波德二世以“东道主”的身份主持了会议。他在开幕词中说,“打开地球上唯一尚未进入的地区,并使之文明化,冲破笼罩着当地全体居民的黑暗,我敢大胆地讲,这是一次十字军远征,这次远征与我们这个进步的时代是很相称的”。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考察和开发中非协会”(又称“国际非洲协会”),各国成立分会。利奥波德二世从他父亲遗留给他的1,500万法郎中,向“协会”提供1,000万法郎以示支持。此后,利奥波德二世就在这个“协会”的掩护下,实行其扩张计划。他还找到了一个愿意为其扩张计划效劳的探险家——享利·莫顿·斯坦利。
中年利奥彼得二世
1879年1月2日,斯坦利向“上刚果研究委员会”提出上半年的预算案获得通过。1月25日,他便带领一支探险队去非洲。8月,这支探险队进入刚果盆地。到1884年6月斯坦利回到欧洲时,对刚果盆地的辽阔地区进行了勘察。斯坦利通过种种卑劣手段,建立了约20多个(一说40个)据点,强迫当地酋长缔结了450多个“保护”条约,使大片大片的土地转让给了“国际刚果协会”。这就是后来的“刚果自由国”的核心部分。
利奥波德二世的代理人在刚果河地区的活动和“国际刚果协会”对刚果盆地的占领,使列强之间发生了冲突。当时,法国以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为首的探险队也在刚果河下游地区活动;葡萄牙政府则在刚果河口拥有据点,同法国的扩张产生了矛盾。1884年2月26日,英国同葡萄牙订立条约,英承认葡对刚果河口领地的主权。英葡条约遭到其他列强的反对。列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利奥波德二世派出代理人到各国进行活动,力图使各国承认其在刚果的特权,进一步挑起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利奥波德二世
1885年4月30日,比利时国会正式授予利奥波德二世“刚果自由国国王”的称号。比比利时本土大70倍的刚果成了国王的私人财产,它的首都——利奥波德维尔——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柏林国际会议标志着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的投机事业的最高峰。
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自由国”建立了一套称为“利奥波德制度”的独裁统治制度。“刚果自由国”的大臣都由利奥波德二世任命,并对他负责。利奥波德二世的政权从当地居民中招募士兵,建立了一支14,000人的军队,以维护他的统治权。利奥波德二世颁布一系列法令,宣布“刚果自由国”的主要资源属于他个人所有,所有“无主”土地都收归国有,国家将一部分土地转让给垄断公司;禁止私人购买贵重产品,特别是橡胶、象牙;规定土人要用橡胶和象牙纳税,此外还要交其他实物赋税。尤以缴纳橡胶税一项最为残酷,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数额,而由殖民机关或官吏任意规定。土人为了交付橡胶,必须四出采伐,橡胶林很快被采尽;殖民者还把采集橡胶的土人当作“活靶子”进行射击。人们把这种橡胶税称为“鲜血染红的橡胶税”。土人被强征筑铁路,大批死于疾病、饥饿和枪托、皮鞭之下,不少人逃离工地。殖民当局只好到西非招募非洲人,甚至到澳门招募中国人去充当劳工。利奥波德二世还颁布法令,把土人束缚在自己的住地内,未经许可不得离开,违者格杀勿论。在利奥波德二世统治时期,“刚果自由国”的人口差不多减少了一半。他为了展示在非洲的业绩,在布鲁塞尔郊外建了一座“非洲宫”,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反思殖民行为的对象。
老年利奥波德二世
1881—1899年,苏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马赫迪起义。英国殖民势力被驱逐到红海岸边几个港口。马赫迪国家在苏丹有效地行使着自己的统治权。英国政府力不从心,进退维谷。利奥波德二世认为这是向苏丹南部地区渗透的好机会。1894年、1895年初,“刚果自由国”的军队进攻马赫迪起义者,但屡遭失败,不得不退回。英国政府为了借助利奥波德“刚果国”的力量来镇压马赫迪起义者,在1894年5月12日以埃及“保护国”的身份签署协定,同意将加扎勒河流域、阿伯特湖的马哈吉港,以及从瓦德拉伊和拉多直到法绍达的尼罗河左岸租借给利奥波德二世,作为“酬谢”。自1896年年中开始,比利时殖民者重又展开军事行动,继续对马赫迪起义者的战争,打算占领苏丹南部地区。利奥波德二世是镇压马赫迪起义的帮凶。
利奥波德二世帮助英国人镇压马赫迪起义者、残酷镇压以巴泰泰拉人为首的土著居民的起义,以及“刚果自由国”野蛮残忍的统治制度,在十九世纪最后几年间,陆续在报刊上有所披露。到1900年,这方面的材料更多了。不仅比利时国内,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英国的报刊,英国的传教会和教士,都动员起来开展一场反对利奥波德二世“暴政”的宣传活动。英国记者埃德蒙·莫雷尔在这方面起了突出的作用。他将收集到的大量材料整理成书,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
利奥波德二世
1904年,莫雷尔在英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下,成立了“刚果改革协会”,揭发利奥波德二世的暴政,主张实行改革。英国政府一直对刚果盆地怀有野心,这时也正式向比利时政府递交照会书,“抗议”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自由国”的措施“违反”柏林会议的决议。利奥波德二世被迫于1904年9月派遣一个调查委员会到刚果去。1905年秋,这个调查委员会在报告中,尽管竭力洗刷国王个人的罪责,但不得不承认主要的控诉事实。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公布后,利奥波德二世成了众矢之的。但他仍死死抓住这块“肥肉”不放。1906年6月,他在给国务大臣们的信件中还说什么“刚果的权利纯属我个人所有,这是我辛苦经营和不惜工本的结果”。他在放弃对刚果的统治权之前,赶紧把大量土地租让给美、英、法、比资本家组成的4家公司,如国际刚果森林矿业公司得到了140万公顷,美国刚果公司得到120万公顷。
比利时议会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1907年3月2日表示同意接管刚果。利奥波德二世仍不肯交出统治权。1908年8月20日,比利时议会在经过激烈争辩后,以83票对54票和9票弃权通过由比利时“无条件接管刚果”的法案。比利时议会的法案得到多数列强的认可。“刚果自由国”从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变成了比利时的殖民地(即比属刚果)。比利时议会的法案标志着利奥波德二世政治生命的完结。1909年,这位名噪一时的国王死去了。临终前他还抱怨说:“我为我的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我没有祖国的时候做的”。
利奥波德二世夫妇
前任: 父利奥波德一世 | 比利时君主 1865年12月17日-1909年12月17日 | 继任: 侄阿尔贝一世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