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厚生 编辑
刘厚生(1921年1月—2019年5月14日),男,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戏剧理论家、评论家。生于北京,原籍江苏省镇江市,1931年移居上海。1938年10月入党,大专文化,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顾问 ,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19年5月14日23时18分,刘厚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中文名:刘厚生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1年1月
逝世日期:2019年5月14日
毕业院校: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职业:戏剧理论家、评论家
主要成就:白玉兰特殊贡献奖,中国文联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出生地:北京
代表作品:《我的心啊在戏曲》
籍贯:江苏镇江
性别:男
刘厚生同志
刘厚生,男,著名戏剧理论家、活动家 。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刘厚生
1935年受左翼戏剧影响开始热爱话剧。
1937年7月,考取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第三届)导演系,抗战爆发后随校迁入四川江安。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毕业于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做了半年助教。
1941年2月辞职到重庆参加了由熊佛西、张骏祥主持的中央青年剧社。其后八九年间,又先后在重庆、成都、上海、台湾等地的中电剧团、观众演出公司等话剧团体任演员、剧务、导演等职,从事进步戏剧活动。
1946年周恩来在观看了袁雪芬主演的越剧《凄凉辽宫月》之后召于伶和刘厚生谈话,指示应重视戏曲界工作,并特别指出越剧在群众中的重大影响。
1948年末参加了袁雪芬主持的雪声剧团,担任导演并主持剧务部。导演了《万里长城》《李师师》等戏,还代剧团邀请了冼群导演了《白娘子》一剧。
1949年解放后历任上海军管会文艺处剧艺室副主任、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副主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团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副处长、《上海戏剧》副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
1964年调北京,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任《戏剧报》副主编。
1979年任《人民戏剧》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书记处书记。
1985年起当选中国剧协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同时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志》编委会副主任等职。
2019年5月14日23时18分,刘厚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刘厚生
自40年代起,陆续撰写了剧本、剧评、戏剧研究及散文等共约四五百篇,散见各报刊。他曾任四本昆剧《长生殿》顾问,曾推动了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和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等精品力作的诞生。当代最优秀的新创戏曲几乎都凝结了刘厚生的心血。 70年来,他笔耕不辍,著有《刘厚生戏曲长短文》《话剧情缘》《戏边散札》《剧苑情缘》《我的心啊在戏曲》等大量戏剧论著。
70余年里,刘厚生笔墨纵横,撰写的剧本、剧评、戏剧研究及散文等发表在各大报刊,出版有《刘厚生戏曲长短文》《话剧情缘》《戏边散札》《剧苑情缘》《我的心啊在戏曲》等著作。
强调“剧种意识” 提高剧种责任心 ,《中国艺术报》2016年8月3日; 2.
抗战戏剧散忆——话剧对抗战胜利的贡献,《中国艺术报》2015年07月29日; 3.
地方戏曲如何传承?“九大问题”困扰地方戏,《人民日报》2015年5月31日; 4.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给戏剧院团一个建议,《中国艺术报》2015年06月26日; 5.
试论梅兰芳演剧思想,《中国戏剧》2014年12期; 6.
徐晓钟《“导演构思”诗学》序,《中国戏剧》2014年11期; 7.
文化强国,戏剧要添砖加瓦 ,《光明日报》2013年3月3日; 8.
刘厚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戏曲怎么办?《中国艺术报》2013年4月15日; 9.
地方戏忧思录,《戏曲研究》2012年03期; 10.
300余种地方戏出路在哪里?《人民日报》2010年11月4日; 11.
论地方戏的地方性,《戏曲研究》2010年02期; 12.
发扬校园话剧的优良传统——纪念中国话剧百年,《群言》2007年05期;
刘厚生
2009年被评为中国文联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获“白玉兰特殊贡献奖”,成为22年来首位获得白玉兰特殊贡献奖的戏剧理论家、评论家。
2014年因文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戏曲怎么办?》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特等奖。
2014年3月19日,中国文联在京举行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刘厚生获表演艺术成就奖。
1. 缴纳30万元特殊党费
2016年 7月1日,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看望了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原秘书长刘厚生。李屹详细询问了刘厚生老人的身体状况,对老人笔耕不辍、坚持为中国戏剧事业做贡献表达了敬佩之情。刘厚生老人一向生活节俭,毕生积蓄都捐献给了中国戏剧事业。不久前,他又向党组织缴纳了一笔30万元的党费。看望期间,李屹为他送来了中组部下发的党费收据,并代表中国文联党组和文联机关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2. 为灾区捐款,为剧协捐赠图书资料
图册
3. 向中国剧协捐款50万元扩建图书馆
图册
图册
图册
图册
中国剧协原书记处书记、中国戏剧出版社原总编辑杜高说,“他不仅是一位戏剧家,他的为人也受人尊敬。”刘厚生为中国戏剧事业作了大量贡献,他思想解放,又不失原则,既不僵化、又不激进,作为一位戏剧界的领导,他兼容并包,这让他能够得以团结大多数的戏剧工作者。杜高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据他回忆,在1985年举行的第四次剧代会上,那个时候戏剧界争论很多、思想斗争复杂,刘厚生作为那次剧代会的秘书长,带领大家团结持不同意见的戏剧家,会议开得很成功。“几乎每天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跟我们商量,怎么分头去拜访一些外地来的戏剧家,如何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央政策,想办法更好地把戏剧界团结起来。”杜高说,特别在剧目评价方面,比如有个话剧叫《WM》,当时争论激烈,刘厚生却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不抹煞一些年轻戏剧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又不让一些过激的言论受到太多责难。在杜高看来,刘厚生的文艺思想是解放的、开明的、包容的,同时也像他的名字一样,是“厚生”的。对此,刘厚生却心存些许“遗憾”。在他看来,自己组织工作做得多,艺术实践却太少,以致于他对落在自己头上的许多荣誉都自言“愧不敢当”。而事实上,正是刘厚生在戏剧领域的组织得力,才助力中国戏剧迎来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会。这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敢于解放思想、兼容并包的精神体现。
刘厚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