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华 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陈高华陈高华

陈高华,1938年3月生,汉族,籍贯浙江温岭,史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陈高华于1955年—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60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1982年—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1988年—1991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7年获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8年3月转为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陈高华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兼攻明史、中国绘画史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陈高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8年3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历史系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元大都》《元史研究论稿》《宋辽金画家史料》

主要成就: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籍贯:浙江温岭

学历:大学本科

学位:学士

人物经历

编辑

1938年3月,陈高华出生。

1955年—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60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

1982年—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1982年—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

1988年—1991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7年,获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8年3月,转为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陈高华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高华主要从事元史等领域研究,包括元代农民战争、社会经济、中外关系、元代文化史(宗教、风俗、科举等)、法制史等。另在中亚史、外交通史和绘画史方面也有涉猎。

陈高华的元史研究,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主要是元代农民战争史与元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主要包括赋役、海外交通、城市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开始将研究重点拓展到元代文化、风俗、法制等其他领域。

社会经济史也是陈高华较早从事研究的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元史·食货志》缺乏记载的重大问题,相继发表“元代户等制略论”“论元代的军户”“论元代的站户”“元代役法简论”等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合《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的撰写,又集中发表了一批元代经济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如“元代的流民问题”“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元朝的土地登记和土地籍册”“元代的酒醋课”“”元代商税初探等。这些论著,已构成元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完整体系。

法制史研究,一向是元史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像从行省断事官到理问所的演变关系,“五府官”的发展源流等,都是经陈高华提出并进行研究的。另对元代流刑与迁移的特点作了归纳与区分。除司法制度外,陈高华还撰写了投下分封、监察、人事管理等部分。

在文化史研究方面,陈高华对以往一些已近乎为定论的观点提出了不同见解。像蒙古君主是否不喜欢汉族文化,是否影响到画家的出路问题,元代画家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是否蕴藏着对元朝的不满倾向等。还做过金元衍圣公以及元代文人如赵孟頫、夏文彦、盛熙明、廼贤等的个案研究,发表过一些元代对外文化交流乃至元代科举方面的文章。对元代各类文献典籍,诸如《老乞大》《朴通事》《三场文选》《经世大典》《卫生宝鉴》《元史艺文志》等,也都有专文发表。

陈高华对宗教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佛教方面。“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是这方面发表较早的论文,既有对元代佛教的全面总结与评价,又涉及不少微观研究,如元初禅教之争问题等;“元代大都的皇家佛寺”介绍了元大都皇家佛寺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寺院经济、寺院组织等问题;“元代南方佛教略论”主要涉及元朝管理南方佛教的机构(总摄所、总统所、行宣政院、广教总管府)、江南佛教的宗派、大藏经的出版、元代江南佛教与中外文化交流等四个问题;“杭州慧因寺的元代白话碑”则介绍了元代杭州慧因寺的一块白话碑文,涉及高丽王王璋同慧因寺的关系;“元代内迁畏兀儿人与佛教”考察了内迁畏兀儿人在元代佛教界的影响及所从事的翻译、校刊佛经与建造、修葺佛寺等宗教活动。

中外关系与民族边疆史地研究,是陈高华很早就涉足的领域。在“印度马八儿王子孛哈里来华新考”一文中,他根据《中庵集》所收《不阿里神道碑》,认为这个不阿里即有名的马八儿王子孛哈里,从而使孛哈里其人其事在中国文献得到印证,也订正了日本著名学者桑原骘藏《蒲寿庚考》中的一些错误;“元代的哈剌鲁人”介绍了蒙元时代哈剌鲁人的历史,讨论了哈剌鲁人内迁中原与江南后的分布、仕宦、婚姻等情况。此外,他还作过一些哈剌鲁人的个案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12年12月, 陈高华已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著作10余种 ,其主要著作有《元大都》《元史研究论稿》《宋辽金画家史料》《元代画家史料》《明代哈密、土鲁番资料汇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主要论文有“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元代的审判机构和审判程序”“旧本《老乞大》书后”“关于明代土鲁番的几个问题”“《至正条格·条格》简论”等,整理古籍《人海诗区》《滋溪文稿》等。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11年

《元典章》

优秀古籍图书奖

-

《元典章》

第三届出版政府奖

-

《元代文化史》

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人才培养

治学方法

关于治学感想或体会,陈高华总结了三个方面:一,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对于史料,须全面、系统的掌握,并懂得辨别真伪,去伪存真。既要熟悉掌握已知的史料,还要下大气力去发掘未知的新史料。很多老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提出,都有赖于对已知史料的重新认识和新史料的发现;二,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与阶级斗争的理论,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可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三,努力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历史学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无所不包,更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成果,才能把自身的研究推向前进。

研读培训

陈高华于1997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设《元典章》读书班,参与的学者们一条一条研读,前后持续10余年。读书班成员张帆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读书班其他中青年学者也多已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中坚,活跃在中国海内外学术界。

指导学生

陈高华指导培养的学生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晓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0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992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年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

2008年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编委会委员

-

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

-

中亚文化协会副会长

-

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

中国史学会理事

-

中国元史研究会顾问

-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

人物评价

编辑

“陈高华是德高望重的元史研究的大家,在元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网评)

“陈高华是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治学领域广泛。在当今中国元史学者中,陈高华不仅是著述最为宏富的高产作家,而且还被中国海内外公认为是资料熟稔、理论扎实、治学领域广泛的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晓评)

下一篇 金鸿钧

上一篇 杜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