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廼松 编辑
杜廼松(1937年6月—2023年6月22日) ,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与鉴定家。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供职于故宫博物院 ;1998年被国务院参事室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青铜器与古文字研究和鉴定大家,被海内外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建立了青铜器与金文完整的发展演变理论体系,并取得了金文考释与研究等多方面的科研成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青铜器小辞典》《中国青铜器发展史》《古代青铜器》《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等。生前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2023年6月22日,杜廼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中文名:杜廼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7年6月
逝世日期:2023年6月22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考古学家
主要成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代表作品:《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
出生地:北京
50年代中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供职于故宫博物院,协助著名古文字、青铜器学专家唐兰先生作研究工作。
几十年来,主要从事青铜器、古文字和商周秦汉考古的实践与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到史论结合、文字考释、器物考证、分期与断代、艺术内涵、科技考古、器物鉴定诸多方面。努力建立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与铭文的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并取得了金文考释等其它重要科研成果。对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藏品进行整理和鉴定。多次主持、参加大型文物展览。
出版了三十余部独著与合著的学术著作,主要有《青铜器简说》、《青铜器鉴定》、《步入青铜艺术宫殿》、《青铜器小词典》、《中国青铜器发展史》、《齐鲁中山青铜器》、《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中国收藏与鉴赏》、《中国文物定级图典》(1—4卷)、《青铜器收藏鉴赏全集》等。部分论文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或获奖;《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被评为国家最佳论文集奖,有些合著获国家图书奖、辞书奖或评为20世纪最佳文物考古图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近年曾参加全国文物鉴定专家组,负责为全国各地博物馆鉴定青铜器及其铭文,作出了很大成绩。其间培养了大量人才。
曾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社科院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国家文物局和大区、省办的文物考古培训班等讲授青铜器、金文通论课或其它专题课,桃李满天下。曾赴美、法、日、韩、意大利、瑞典进行文化交流或专题演讲。接受新加坡、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及报刊等多家海内外媒体采访。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的学术讨论会。承担培养后学和编写古文字专著等科研工作。
2023年6月22日,杜廼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杜廼松
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班客座教授以及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中国收藏网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中国科技考古学会、南方青铜文化与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青铜文化研究》杂志编委、《艺术市场》学术委员等职。
专著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步入青铜器艺术宫殿》、《中国青铜器鉴定》、《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小辞典》、《齐鲁燕中山铜器》、《青铜器讲义》等。
合著
《中国收藏与鉴赏》、《中国美术辞典》、《中国文物定级图典》、《故宫名物辞典》、《青铜器》、《'92中国文物精华》、《全国出土文物珍品选》等,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同时,他为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全国文物考古培训班、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及留学生授课,桃李满天下。
杜廼松
几十年出版了20余种书(包括独著、合著与主编),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和诗词文章 200余篇。
青铜器鉴识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作品时间2011-8-1
中国文物名家大讲堂-中国青铜器
作者名称 杜廼松
古代青铜器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作品时间2005-6-1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中国青铜器-中国文物名家大讲堂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作品时间2008-7
查看更多书籍
杜廼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