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廼松 编辑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与鉴定家

杜廼松杜廼松

杜廼松(1937年6月—2023年6月22日) ,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与鉴定家。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供职于故宫博物院 ;1998年被国务院参事室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青铜器与古文字研究和鉴定大家,被内外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建立了青铜器与金文完整的展演变理论体系,并取得了金文考释与研究等多方面的科研成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青铜器小辞典》《中国青铜器发展史》《古代青铜器》《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等。生前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2023年6月22日,杜廼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杜廼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7年6月

逝世日期:2023年6月22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考古学家

主要成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代表作品:《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

出生地:北京

人物生平

编辑

50年代中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供职于故宫博物院,协助著名古文字、青铜器学专家唐兰先生作研究工作。

几十年来,主要从事青铜器、古文字和商周秦汉考古的实践与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到史论结合、文字考释、器物考证、分期与断代、艺术内涵、科技考古、器物鉴定诸多方面。努力建立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与铭文的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并取得了金文考释等其它重要科研成果。对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藏品进行整理和鉴定。多次主持、参加大型文物展览。

出版了三十余部独著与合著的学术著作,主要有《青铜器简说》、《青铜器鉴定》、《步入青铜艺术宫殿》、《青铜器小词典》、《中国青铜器发展史》、《齐鲁中山青铜器》、《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中国收藏与鉴赏》、《中国文物定级图典》(1—4卷)、《青铜器收藏鉴赏全集》等。部分论文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或获奖;《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被评为国家最佳论文集奖,有些合著获国家图书奖、辞书奖或评为20世纪最佳文物考古图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近年曾参加全国文物鉴定专家组,负责为全国各地博物馆鉴定青铜器及其铭文,作出了很大成绩。其间培养了大量人才。

曾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社科院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国家文物局和大区、省办的文物考古培训班等讲授青铜器、金文通论课或其它专题课,桃李满天下。曾赴美、法、日、韩、意大利、瑞典进行文化交流或专题演讲。接受新加坡、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及报刊等多家海内外媒体采访。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的学术讨论会。承担培养后学和编写古文字专著等科研工作。  

2023年6月22日,杜廼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研究成果

编辑

杜廼松杜廼松

研究内容涉及到史论结合,古文字考释,器物考证,考古类型学,青铜器的分区分期与断代,文物保护,科技考古,文物美学,青铜器与文物鉴定等多维层面。杜廼松在青铜器鉴定上有很高的造诣。1981年,他应邀赴美国,为著名的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鉴定青铜器,受到美国朋友的赞赏。1992年,他为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鉴定了长期悬而未决的兮甲盘的真伪问题。近年参加国家文物鉴定系统工程,并负责青铜器与金文的鉴定,奔赴全国各地,做了大量工作。1992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3年,他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委派赴法国,对旅法华人吕霞光先生生前收藏并无偿捐献给祖国的各类中国文物进行鉴定和挑选,圆满完成了任务。90年代,他参加了中央组织的三峡工程考察活动,发表了《对三峡工程中文物保护的若干建议》、《目前文物保护中若干建议》等论述,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社会任职

编辑

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班客座教授以及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中国收藏网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中国科技考古学会、南方青铜文化与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青铜文化研究》杂志编委、《艺术市场》学术委员等职。

个人作品

编辑

专著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步入青铜器艺术宫殿》、《中国青铜器鉴定》、《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小辞典》、《齐鲁燕中山铜器》、《青铜器讲义》等。

合著

《中国收藏与鉴赏》、《中国美术辞典》、《中国文物定级图典》、《故宫名物辞典》、《青铜器》、《'92中国文物精华》、《全国出土文物珍品选》等,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同时,他为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全国文物考古培训班、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及留学生授课,桃李满天下。

杜廼松杜廼松

培养文物鉴定人才,因材施教,受到好评。论著建立了青铜器与金文完整的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并取得了金文考释与研究等多方面的科研成果。把青铜器和铭文的整体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发展阶段。参加20世纪90年代国家组织的全国文物鉴定系统工程,并负责青铜器与金文的鉴定,由于认真工作,准确无误的进行鉴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在工作中培养各地人才。

几十年出版了20余种书(包括独著、合著与主编),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和诗词文章 200余篇。

出版图书

编辑

青铜器鉴识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作品时间2011-8-1

《青铜器鉴识》是2011年8月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杜廼松。本书主要介绍了各个时期青铜器的特征以及鉴定方法。

中国文物名家大讲堂-中国青铜器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中国文物名家大讲堂-中国青铜器》作者是杜廼松。这本书主要介绍中国青铜器从起源到发展的整个过程。

古代青铜器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作品时间2005-6-1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回顾了20世纪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历程,概...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中国青铜器-中国文物名家大讲堂

作者名称 杜廼松

作品时间2008-7

《文物名家大讲堂:中国青铜器》结合最新出土的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梳理了中国青铜器发展的脉络,同时侧重介绍了中国青铜器的代表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开始萌芽,夏代得到初步发展,商周呈现鼎盛之态,春秋战国时期亦很繁盛,秦汉则转为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开始走向衰弱,宋元明清则流行仿古...

查看更多书籍

文化贡献

编辑

杜廼松杜廼松

在江泽民主席指示下,1993年,他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委派赴法国,对旅法华人吕霞光先生生前收藏并无偿捐献给祖国的各类中国文物进行鉴定和挑选,圆满完成了任务。90年代,他参加了中央组织的三峡工程考察活动,发表了《对三峡工程中文物保护的若干建议》、《目前文物保护中若干建议》等论述,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杜乃松曾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进行文化和学术交流,多次参加或主持国际或国内的学术会议。每次都提交论文,受到与会者的重视与好评。

下一篇 陈高华

上一篇 杨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