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久 编辑

近代美术教育家、博物学家

刘子久刘子久

刘子久(1891年5月—1975年3月),原名光城,号饮湖,天津人,人民美术教育家、博物学家。初学测量,继嗜国画。1920年在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学山水、花卉。1927年参加湖社画会,任导师。1937年以来任天津市美术馆秘书,创办国画研究班,从事国画创作和教学20余年。曾任天津市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有《支援前线》《长城放牧》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刘子久

别名:饮湖、光城

籍贯:天津

出生日期:1891年5月

逝世日期:1975年3月

职业:画家

人物经历

编辑

代表作细图

1920年毕业于北京陆军测量学校高等班,随即参加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在金城指导下,刘子久系统临摹了明清以来许多名家名作,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传统技法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成后担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导师,开始了卖画授徒的艺术生涯。1926年金城病逝,刘子久在北京画界渐觉举步维艰,于是在1931年返回津门故里,先后在天津美术馆、博物馆工作,并创立天津国画研究会,被推举为主任委员。1956年出任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刘子久在从事山水画创作的同时,热心中国画教学及艺术设计工作。现代驰誉画坛的王颂余、孙克纲、刘继卣等人都是当年学生的优秀代表。

当年的天津中山公园,二门内假山观音石像右侧有一条小路,沿小路前行不远,尽头便是天津美术馆。该馆筹建于民国十八年

德高望重的刘子久先生是国画大师、卓越的人民美术教育家、博物学家、天津美术事业及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在天津美术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天津当年的老画家中刘奎龄和刘子久并称为“天津二刘”,刘奎龄的工笔花鸟走兽称誉当年画坛,而刘子久的北宗山水则开创了当年天津国画山水的新时代,称雄于天下。刘子久的国画作品六法兼备,注重写生;章法谨严,笔墨苍劲;赋色沉静,借古开今。传统功力极为深厚,又具浓郁的生活气息。其用笔雄强稳重,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圭、戴进诸家。所画山石林木茂盛苍古,盖得力于盛懋、王时敏、王石谷等人。在墨法上,刘子久兼用积墨、破墨、泼墨,浓淡干湿相得益彰,融南北二宗于一炉。其花卉画面貌不一,有的属于重彩勾染一派,有的属于水墨淡彩,有的全以水墨写出,既有古人传统,又有个人风貌。就其总体绘画风格而言,侧重于布局谨严、用笔苍劲的“北宗”一路。其在建国初期的山水画与花卉画,破除了传统技法不能反映现实生活的陈规陋习的传统观念,一改变昔日片面崇尚古人的观念,大胆探索山水画的创新问题,借古开今。他带头走出画室,到祖国的各地写生,“收尽奇峰打草稿”,率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新山水画,被誉为新中国新山水画的开路先锋。

作品保护

编辑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其代表作不准出境。

下一篇 刘旦宅

上一篇 朱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