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泽山 编辑
王泽山,1935年10月10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60年王泽山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炮兵工程学院工作;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开始先后在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工作;1980年担任华东工学院化工系主任;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技人物” ;2017年当选江苏省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王泽山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
中文名:王泽山
外文名:Ze-shan Wang
别名:盒饭院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省吉林市
出生日期:1935年10月10日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火炸药科学技术》、《废弃火药的资源化利用》、《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王泽山
1935年10月10日,王泽山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1951年至1954年,王泽山先后就读于吉林市第一中学校、第一高中、第二高中 。
1954年8月,王泽山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选择了陆军中的火炸药专业,是全班惟一主动选择火炸药专业的学生。
1960年8月,王泽山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炮兵工程学院(1984年更名华东工学院,1993年更名南京理工大学)工作,担任火药实验室主任(1960年9月至1962年9月)。
1961年3月,王泽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9月,王泽山先后在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工作,担任助教(至1980年2月)。
1980年2月,王泽山担任华东工学院化工系主任(至1985年5月)。
1985年2月,王泽山担任华东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王泽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含能材料) 。
2001年5月30日,王泽山院士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6月,当选江苏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泽山
王泽山系统地研究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低温感技术,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威力超过中国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研究和解决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明了一种高密度火药装药技术,已推广应用 。
1985年,王泽山和他的团队着手开展大量超期储备的火炸药相关方面的研究。1990年,王泽山开始从事火炸药的另一个难题“含能材料的低温感” 。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8月,王泽山出版专著14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8.02 | 《废弃火药的资源化利用》 | 王泽山著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14.02 | 《火炮发射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 | 王泽山,何卫东,徐复铭编著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8.12 |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 | 王泽山编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6.01 | 《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 | 王泽山,史先杨著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6.01 | 《含能材料概论》 | 王泽山编著 |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2.12 | 《火炸药科学技术》 | 王泽山主编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1999 | 《废弃火炸药处理与再利用》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1996 | 《火药实验方法》 |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
1995 |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 | 王泽山等著 |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1992 | 《火药装药设计》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1988 | 《能源火炸药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1978.12 | 《发射药能量示性数算表》 | 王泽山编著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86.08 | 《火药实验》 | 王泽山等编 | 兵器工业部教材编审室 |
承担项目
研究内容、项目 | 经费 |
---|---|
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 | 2850万元 |
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 720万元 |
国防科工委重大专项 | 1000万元 |
国防预研项目 | 500万元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7月,王泽山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7年 | 火炮装药算图 | 省部级二等奖 |
1993年 | 库存过期火药和退役报废炸药的再利用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 |
1996年 | 低温度系数发射药、装药技术及加工工艺 |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1) |
1998年 | 高装填密度装药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2015年 | 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 | 特等奖 |
2016年 | 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人才培养
教学理念
王泽山在执教生涯中,注重方法、因材施教。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时候,他也总是鼓励学生将新技术及时应用到科研工作中。不仅自己瞄准国际前沿,他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
科研思想
王泽山认为:“在科研上要做就做前人不敢想、想不到的事。”“做研究不要使巧劲,不要追求短平快的项目,科学要实在,不要浮夸。选定目标不能半途而废,遇到问题不轻易放弃。”“搞科研,不能满足于获得了什么奖,应该想办法把项目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指导学生
王泽山是中国国内较早实践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教授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推动实施了与瑞典隆德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项目,为南京理工大学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博士生 。
截至2018年7月,王泽山一共培养了百余名硕士,90多位博士 。
教学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2001年 | 面向21世纪的火药装药系列教材建设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人物事迹
2021年12月,王泽山院士把自己的1050万元现金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成立泽山育才基金。
他躬耕教坛64年,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创立并发展了发射装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学科育人根基,培养了一大批学科人才。他以国家需要为毕生追求,聚焦原始创新、突破颠覆性技术,推动我国相关科研取得重大进展。他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培养了百余名博士生。他乐教爱生,一次性捐赠1050万元,奖励一线教师和优秀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4年 | 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 |
1997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09年9月2日 | 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技人物” |
2017年6月23日 | 创新同行论坛暨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
2018年1月8日 |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18年7月4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授予“工信楷模”称号 |
2018年12月7日 | 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个人 |
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
2019年9月25日 | 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
2024年8月 | 入选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9年01月至 | 中国兵工学会常务理事 |
中北大学双聘院士 |
火炸药科学技术
作者名称 王泽山
作品时间2002-1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
作者名称 王泽山
作品时间2006-2
王泽山69岁考下驾照,开车穿行于北京、山西之间,前往工厂测试、试验;为了方便工作,他玩转智能手机,常常用微信、QQ与年轻同事语音视频 。
王泽山始终以“强军兴国”为使命,用“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的执著与坚韧,在火炸药领域潜心研究,创立“发射装药学”,注重探究科学原理、突破关键技术、推动转化应用“三位一体”,在废弃火炸药无公害化处理与再利用、含能材料低温感技术、等模块装药等方面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瓶颈技术,推动中国火炸药研究应用从跟踪仿制跨入自主创新和引领发展,为实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工业报评)
王泽山密切联系兵工含能材料领域相关企业,担任了北化集团泸州北方公司、北化集团银光公司、北重集团、五洲设计院等多家兵工企业的专家、顾问,为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生产能力提升、含能材料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兵工学会评)
他作为我国火炸药领军人物,策划了我国火炸药发展的路线和战略,培养了90多名博士和大批火炸药高层次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与火炸药企业、研究所紧密结合,开启了火炸药行业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了我国进入火炸药世界强国的进程。王泽山院士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为人谦和。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执着与坚韧,求真务实、无私奉献,至今仍以过人精力忘我工作在火炸药研究第一线。他的精神境界和学术思想影响了几代火炸药科技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