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钟惠 编辑
邱钟惠,云南绥江人,1935年出生于中国云南腾冲县,前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国乒协荣誉会员,中国乒协器材委员会副主任,邱钟惠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钟惠10岁时转到了昆明,被送进了昆明钱局街的女子职业学校学女红、礼仪,觉得这些东西实在无聊,坚持转到了昆明市立中学(现昆三中)读初中。 1952年,邱钟惠读高一时,在全国第一次乒乓球赛中夺得了全省冠军,获得了到重庆参赛的资格。 1953年,邱钟惠进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不久被选为国家乒乓队队员。 1957年,邱钟惠作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参加了第二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为中国女队获得团体第三名立下功劳。 1961年4月14日,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邱钟惠为中国乒乓球队夺得了第一个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实现了零的突破。 1963年,邱钟惠世乒赛结束之后选择了退役。
1964年,邱钟惠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1979年,邱钟惠起任中国乒乓球球协会副主席。 1985年2月,邱钟惠的丈夫韩模宁被任命为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科技参赞,2月16日,邱钟惠与先生一起乘火车来到莫斯科赴任。 1989年,邱钟惠在第一届世界乒乓球科学代表大会上,用英语做了题为《在乒乓球技术战术中正确运用心理生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报告。 1994年,邱钟惠下海经商,成立了邱钟惠商贸有限公司。 2003年,邱钟惠在昆明举办了一次“钟惠杯”全国乒乓球比赛,参赛的都是全国各地的老年人。
中文名:邱钟惠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腾冲县
出生日期:1935年
运动项目:乒乓球
所属运动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
邱钟惠是中国第一位乒乓球女子世界冠军
1964年退役后,任中国女子乒乓球队教练。同年与人艺演员张瞳结婚,三年后离异,期间二人曾有一子。
1970年,邱钟惠与韩模宁结婚。
1973年-1996年,在中国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从事乒乓球运动研究,其间担任副研究员及科研副所长。同时担任中国乒协副主席、乒协科研委员会主任。任中国乒协副主席历时20余载。
1992年7月4日创办北京邱钟惠体育用品公司,历经数年不懈努力,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后于2002年5月21日,成立北京邱钟惠科贸有限公司。
与韩模宁等合作,研制成功供训练用的B--82型乒乓球发射机。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合著有《乒乓球的打法与技术》、《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出版了她的自传体著作《笑对人生》,书中生动翔实地记录了她为祖国的荣誉、为乒乓球运动奋发拼搏的一生。
“小乒乓”选进国家队
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乒乓球赛(当时名称是“冠军赛”),就在这次全国比赛上,邱钟惠与当时的超级球星孙梅英同在一组,虽然她输得很惨,两局合起来还不过20分,但小邱并不胆怯,一样瞪着眼睛来拼。到了争夺前八名的时候,对手是一位曾经胜过孙梅英的东北好手邱宝云。邱宝云已经年近四十,是大学教师,球龄比邱钟惠的年龄还大,经验十分丰富,其反手推挡固若金汤。可是小邱对老邱毫不畏惧,一上来便展开猛攻,并不时偷袭对方的正手弱点,令老邱反而紧张起来。由于两人打得十分精彩,往往一分球打上十几个来回,引起全场观众的注意。当双方各胜两局之后,人们看得更兴奋了,连当裁判员的国家足球、篮球集训队员也在一旁呐喊助威,不知谁先喊出一句:“小乒乓加油!”大家也都不约而同地高呼:“小乒乓加油!”小邱在他们嘴里竟成了“小乒乓”了。第五局最后打成24:25时,人们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见小邱连攻六板都被老邱挡了回来,终于以26:24结束了这场惊险的比赛。小邱没进八强,但是她年纪小、风格好、拼劲足、敢进攻、不畏强手,因此被大会评为“候补国手”,并参加了赛后的集训。
由于新加坡不发入境签证,中国队无法参加亚洲锦标赛,小邱也就回到昆明一中。正当邱钟惠专心致志地读书的时候,却突然被抽调到云南省女子排球队,担任重要位置的“二传手”。也许是“命运里早安排,半点不由人”,才过了几个月,也就是1953年的初夏时分,邱钟惠又意外地接到西南行政体委的通知,要她跟随刚从20届世乒赛归来的国家队到四川省做巡回表演。接着,被正式调到北京,参加国家队的训练。
打开女子世界冠军之门
邱钟惠是中国第一位女子乒乓球世界单打冠军
对阵双方是中国的邱钟惠和匈牙利的高基安。前者是曾经参加过三届世乒赛的中国队主力队员,两年前已攀升到世界女子单打第三名,而且在这次决赛之前以3:1淘汰了罗马尼亚名将亚历山德鲁,手风正顺,战意更盛;而后者则是多届欧洲冠军,以近台逼削驰名于世,刚在上午打败了上届冠军松崎君代,信心倍增,士气如虹。过去几年,邱钟惠与高基安曾经四度交锋,互有胜负。因此人们估计这场比赛必是势均力敌,精彩纷呈。
场上的比赛已打完了三局,高基安以2:1领先。
第四局一开始,高基安6:3占先,邱钟惠不甘示弱,紧追上前,两人从11平缠至15平后,邱钟惠越打越顺,以20:18超前。这时,她拉了一板右角,高基安削球擦网而过,邱扑前救出高球,高基安立即大板杀向中路,好一个邱钟惠,竟能飞步顶回,高基安还原不及,再攻出界,21:18,双方各得两局。
决胜局打响了,0:4落后的邱钟惠毫不气馁,沉着地运用长攻短吊、声东击西的战术,将比分追成9:9。高基安在奔跑中救起一个险球,竟中台角擦边,10:9。换边再战,赛况已成白热化,每一分球都起码十个八个来回。邱钟惠从一路落后追至17平,这时的高基安显得有点急躁,一个发球抢攻打出了界。18:17,邱反超前,形势顿时逆转。邱钟惠反手发出直线的侧上旋球,然后猛攻右角,被高削回,邱放短球,高跨前搓接,邱趁势侧身冲一个斜线,高仓忙中削出半高球,邱立即抓住时机空袭中路,可是却被高救起,甚至还施以反攻,邱亦防住……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再战了几个回合,邱突然失误,打成18:18。这时,许多观众已经激动得坐不住了,全场气氛一片沸腾。邱钟惠突然发出一个大角急球,再闪电似地侧身扣杀直线得手。19:18。攻五板,再一记打回头,20:18。此后,各得一球,邱钟惠终于以21:19结束了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斗!吉·盖斯特杯上第一次刻上了中国姑娘的名字,而邱钟惠,也就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位女子世界冠军。
是她,披荆斩棘,冲破了重重障碍,亲手打开了通向女子单打世界冠军之门。从此,林慧卿、胡玉兰、葛新爱、童玲、曹燕华、何智丽、乔红、邓亚萍、王楠……一个接一个、一次又一次地捧起了这个银光闪闪的奖杯。
毛泽东接见邱钟惠
活泼好动的“白妹妹”
邱钟惠出于官宦之家,父亲邱天培曾是腾冲县的县太爷。他负责督建凌驾于滔滔怒江上的惠通桥,1935年12月22日,桥梁竣工之时,正好是女儿出生之日。双喜临门,帮替女儿取名钟惠,以作纪念。
小钟惠虽然比较瘦小,但皮肤白皙,惹人喜爱,人们都习惯地喊她“白妹妹”。有谁料到,这位“白妹妹”在26年之后竟会成了国际乒坛的一代天娇,名震天下。
邱钟惠从小便活泼好动,顽强勇敢,整天价地爱跑爱跳,捉迷藏,打野仗,一点不像个女孩子。她在学校里更是运动场上的活跃分子,除了打乒乓球,还爱上排球、篮球、田径和体操。初到昆明女一中,便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市中学生运动会,竟获得了女子组一百米短跑亚军和跳远第三,而且她担任主力的排球队还夺得了金牌。从这些成绩来看,她完全具备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潜质。
在中学时代,她十分热衷于看小说,往往为此废寝忘食。由于她看书不择光线,吃饭看,走路也看,尤其是躺在床上隔着蚊帐看,结果弄成了近视眼,戴上了眼镜。以前我们都喜欢叫她“孖圈”(两个眼镜圈)。屈指一数,乒坛史上,戴眼镜的女子世界冠军恐怕就只有邱钟惠和葛新爱两人(男子也只有日本的伊藤繁雄和河野满)。
搞科研“如鱼得水”
1963年27届世乒赛后不久,28岁的邱钟惠结束了整整10年的运动员生活,先后担任了北京队和国家队的教练工作,匆匆地又度过了十几个寒暑。
1973年,她决定转搞体育科研工作,调到国家体委科研所,协助早已梁焯辉老教练专门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乒乓球运动的学问。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乒乓球运动员,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从事研究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在她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在梁教练和吴焕群等人的帮助下,邱钟惠的乒乓球研究逐渐有所成就:先后与老运动员及科研同事写出了《乒乓球的打法与技术》、《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和《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等巨著,从科学理论和技术、心理、生理等各个层面对乒乓球运动做出了比较精辟和细致的论述,深受中国以及国际乒乓球界人士的欢迎。
由于这些成就,邱钟惠获得了全国科学大学“重要成果奖”和“中国科技图书二等奖”。
苦学英语
最令人佩服的是邱钟惠刻苦自学英语。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要阅读国外的有关论著和资讯;作为一位体育界名人,也要经常与各国人士交际沟通。这都要求邱钟惠学习和掌握国际社会最为通用的英语。于是,她下决心临老学英语。
1977年,她开始攻读英语,每天收听许国璋教授广播,看电视台播放的《跟我学》。这样学了整整七年,英语水平已大有提高,但是她感到自己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于是又在1984年申请进入由国家体委委托第一外语学院举办的“脱产英语进修班”。那时,邱钟惠已经是49岁的“老邱”了。
她每天清晨五点半便离家挤公共汽车上学校,下午三点再挤车回家。一坐下来便赶快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晚上又通过电视听和讲英语,直至深夜。
后来,她的学习精神感动了校方,让她住进了校内进修教师的宿舍,房间上下四个铺位,年已半百的“老邱”就是这样爬上爬下地(她睡的是上铺),读了一年才算学业结束。
1989年,作为中国乒乓球界的科研代表,邱钟惠出席了国际乒联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有10个国家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第一届世界乒乓球科学代表大会”,用英语做了题为《在乒乓球技术、战术中正确运用心理、生理学理论和方法》的论文报告,这个报告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各国代表纷纷向邱钟惠索取论文和有关资料。第二天进早餐时,邱钟惠遇上时任国际乒联主席的荻村先生,荻村大赞邱钟惠的英语讲得很好。当他得悉邱的英语主要是靠自学的时候,惊讶不已。
下海营商
邱钟惠近照
为了支援科研所的经费和继续支持乒乓球运动,退休之后的邱钟惠决心下海经商,虽然岁月不饶人,年近花甲、满身伤痛,但是热爱生活的她,仍然勇敢地迎接人生又一次新的挑战。
1994年3月8日,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邱钟惠体育用品公司”在北京体育馆路正式开张,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业务蒸蒸日上。她这个总经理一当就是十个年头了。去年10月15日,国营的“邱钟惠体育用品公司”成功地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新公司“邱钟惠科贸有限公司”举行了开业典礼,在一片祝贺声中,邱钟惠出任了新公司的董事长,为她的灿烂人生再添上一笔异彩。
邱钟惠近影
打
是打球。这10年的运动员生涯是邱钟惠最辉煌的一段日子,创造了事业的最高峰。她不单是为国家夺取了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而且还在国内外的赛事中斩获无数,其中包括1955年、1960年、1961年和1962年四届全国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教
是教练。刚好也是10个春秋,培育了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
研
是科研。在这方面她呕心沥血,克服了多少困难挫折,包括了苦学英语,终于得到卓越的成就。
商
是生意。从未做过生意的她,竟能够主持和经营这所“邱钟惠公司”长达十年,而且越做越红火。
不管是打、教、研、商,都离不开乒乓球运动。她毕生为此而追求,而奋斗。她永不言倦,永不言休。直至今天,她的社会活动也好像没完没了,衔头之多实难胜数。到了像邱钟惠这样的年纪,许多人已经在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了。可是,这位昔日的“白妹妹”、今日的“白婆婆”,却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确立的理想而孜孜不倦、默默耕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