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编辑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出生于1948年11月26日,女,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教授。
著有《端粒效应》(与伊丽莎·艾波合著,廖月娟译 ,天下文化出版,2017年)。
20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文名: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国籍:澳大利亚、美国
出生地:澳大利亚
出生日期:1948年11月26日
毕业院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医生
主要成就: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外文名:Elizabeth Blackburn
性别:女
职称:教授
主要作品:《端粒效应》
1948年11月26日 生于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7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随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
现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布莱克本从小就对生物感兴趣,甚至唱歌给动物听。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因学术成就卓著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成果
三名科学家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奖金
三人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获奖感言
布莱克本说,早在她当年获得有关端粒和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时,就意识到这些成果非常重要,她在“做大事”。但获得诺贝尔奖的喜讯传来时她依然十分兴奋,“我感到如此的激动……我想,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出版论著
《端粒效应》
“布莱克本在长达30多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革新了科学家对细胞工作方式的认识,”在获悉本校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苏珊·德斯蒙德-赫尔曼当即发表声明说。 “我们对布莱克本获得诺贝尔奖感到非常激动。”尽管消息传来时当地正是午夜时分,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新闻发言人科琳娜·卡莱拉依然十分兴奋。她说:“我们正在为此准备一个新闻发布会。” 在声明中,德斯蒙德-赫尔曼校长高度评价了布莱克本的学术成就。声明说,布莱克本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发现的端粒酶,“揭示了一种对决定细胞寿命和在细胞老化和癌症形成过程中都起到关键作用的机制。” 声明还称赞布莱克本具有“慷慨精神、好奇心和非常乐于和他人合作的品格”。声明说:“她作为科学家、同事、导师和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对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种鼓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