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榕 编辑
郑榕(1924年5月—2022年12月24日),出生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存在争议:一说1924年6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话剧男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
1953年,通过《龙须沟》 中赵大爷一角的创造,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郑榕参演过《雷雨》《长征》《龙须沟》《茶馆》《智取威虎山》《武则天》等古今中外戏剧扮演重要的角色,形成苍劲、浑厚的表演风格。郑榕也曾随着《茶馆》剧组赴西德、法国和瑞士等国家演出。
2022年12月24日8时50分,郑榕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
本名:郑榕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济南(存在争议:一说安徽省定远县)
出生日期:1924年5月(存在争议:一说1924年6月5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4日
毕业院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西游记、雷雨、茶馆
职业:演员
郑榕,1924年出生,父亲早逝,从小他便随母亲寄居在大伯父郑士琦家。郑士琦是当时的大军阀,家庭富足,家教森严。郑榕在这个大铁门里,度过了他难忘而又孤独的童年。
幼年时期读家塾,1935年随家迁居北平,入大同中学,1940年进入崇实中学就读,翌年考入 “四一”剧社学演话剧,排练演出过《北京人》《日出》《正在想》等剧目。
1942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油画。1943年赴西安继续自己的演员生涯,演出过《长夜行》《财狂》《结婚》《最后一计》《天罗地网》等剧目。1945年加入重庆胜利剧社,演出剧目有《原野》《升官图》《风雪夜归人》等。1947年加入重庆演剧十二队,在话剧《家》中饰演冯乐山,为重庆市女中导演《娜拉》《夜店》《日出》《海啸》等剧目。1949年进入重庆市文工团,同年底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人艺”)工作 。
话剧《屠夫》剧照
话剧《龙须沟》剧照
话剧《雷雨》剧照
话剧《茶馆》剧照
话剧《丹心谱》剧照
1950年,郑榕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演绎了无数受观众喜爱的角色,他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和独特的风度在银幕上深动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塑造了无数人们所熟悉和不熟悉的角色。
1953年,通过《龙须沟》 中赵大爷一角的创造 ,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他参演过《雷雨》《长征》《龙须沟》《茶馆》《智取威虎山》《武则天》等古今中外戏剧扮演重要的角色,形成苍劲、浑厚的表演风格。郑榕也随着《茶馆》剧组赴西德、法国和瑞士等国家演出。
70年代末以后,通过参加《丹心谱》《茶馆》《楚天风云》《两宫皇太后》等影片及电视剧的拍摄,把话剧与电影、电视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特长汇集于自己的表演之中。
郑榕
1982年,导演了风俗喜剧《吉庆有余》。
1988年,中国大陆电视剧《西游记》饰演太上老君,且担任表演顾问。
1992年1月19日,参演的电影《周恩来》上映,在片中饰演董必武 。
1994年,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扮演了孔融。
并先后在《丹心谱》《楚天风云》《两宫皇太后》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 。
2022年12月24日8时50分,郑榕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
播出时间 | 节目名称 |
---|---|
2017-11-25 | 向经典致敬 |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1993年获得国务院颁发“文化艺术方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获得第七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荣誉奖”。
2013年获得中国戏剧节“终身成就奖”。
2017年获得第七届国际戏剧学院奖表演奖“终身成就奖”。
郑榕为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系列艺术讲座第一讲授课
郑榕
郑榕是在革命的炮声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在他青年时代就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在学校里就曾多次在话剧中扮演角色,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业余剧团,在《雷雨》《日出》等多部戏中分别刻画了不同的人物。但在当时的伪军统治下,艺术的火焰常常被无情的熄灭。
抗战时期,郑榕参加了官办的演剧队,但在法西斯的统治下却长期不能演出,艺术家不得不为空洞的艺术之宫而落泪。
郑榕从上舞台到离开舞台,从艺六十四年,先后扮演了五十多个话剧角色、八十多个电影角色。一生中,上演过共和国主席,下演过仆人,就是这样一个跨度,在观众的眼里郑榕老是一个张力极大的演员。在这么多的角色中对观众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雷雨》的周朴园和《茶馆》的常四爷。
郑榕
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学识增长和认识的增长,整个表演过程日渐深入,一上台就能光芒四射,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但在郑榕说来自己是一个不像别人那么有天才、不会演戏的人。他说:“直到七十三岁演《雷雨》、1992年演《茶馆》,才真正找到人物内心的线条和感觉。可是多少场的观众却压根儿就没看出什么欠缺来。面对很多精彩的舞台记忆,我们真的开始理解什么是‘自我要求苛刻’。”郑榕非常勤奋,一到后台,谁也不敢跟他开玩笑,准备起戏来都吓人,谁都不敢招惹他。其实这种作风也得益于人艺,默台与体验生活从来是人艺的传统。
大伯:直系军阀郑士琦
1950年,郑榕坐着小木船,从重庆出来到武汉,先到青艺打听,知道北京人艺缺人,进了老人艺的宣传队。老舍先生当时写了《龙须沟》,找焦菊隐执导,焦菊隐接到剧本考虑了一晚上,解放前焦先生就有志在中国话剧界做一场革命,但是没干成。那次,犹豫斗争了好久,发现老舍剧本有生活,做了决定,焦先生也是大杂院长大的,于是之也是大杂院长大的,这里有挖头。然后焦先生就问,演员都什么人?他想起用不懂得演戏的年轻人来演,郑榕于是等到了机会。因为在《龙须沟》演赵老头,让郑榕过了一道坎,成为人艺可以真正上台的演员,成了名正言顺的人艺演员。郑榕第二个就开始演周朴园。因为进入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进了人艺之后的郑榕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们记住郑榕所扮演的一个一个人物角色,同时也记住了这样的名字:郑榕。
2007年,郑榕参加《艺术人生》“中国话剧百年特别节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