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勋 编辑

北宋将领

高继勋高继勋

高继勋(959年-1036年8月21日 ),字绍先,亳州蒙城县(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北宋外戚大臣,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的祖父。

门荫入仕,起家右班殿直,历任西门供奉官、寄班祗候,累迁内殿崇班。 咸平三年(1000年),参与平定王均之乱,名扬蜀地,号称“神将”。景德元年(1004年),参加草城川、寒光岭战役,大破辽军,先后治理瀛州、定州、雄州等地,治绩显著。宋仁宗时,官至建雄节度使、知滑州。

景祐三年(1036年),高继勋去世,时年七十八追赠太尉。凭借孙女成为皇后,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康国王,谥号”穆武”。

概述内图片来源:《浙江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高康王、高穆武

字:绍先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959年

逝世日期:1036年8月21日

主要成就:草城川以少胜多,大败辽国

本名:高继勋

籍贯: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

官职: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

追赠:太尉→太师

爵位:康王(赠)

谥号:穆武

人物生平

编辑

将子颀伟

高继勋的父亲高琼,是宋太宗在潜邸时的亲信,长年统领禁军。雍熙三年(986年),高继勋因父亲恩荫被授为右班殿直,后调任西头供奉官。

高继勋身材高大魁伟,太宗见他异相奇貌,召来询问其家世,方知是高琼之子,于是擢升他为寄班祗候,累迁为内殿崇班。

担任西京陜孟怀虢路都巡检使时,有盗贼据守山中,抗拒官军。高继勋调集勇士,伪装成运输辎重的民夫,在布衣中藏甲,引诱贼军进入山路小道,顺势将其全部擒获。他因此闻名。

扬威西蜀

咸平三年(1000年),益州神卫都虞候王均占据益州叛乱,对抗朝廷。高继勋以崇仪副使的身份担任益州兵马都监、提举西川诸州军巡检公事。招安使雷有终以五百兵力给高继勋调用,守卫东郭二门,叛军攻打弥牟砦,高继勋引兵作战至嘉州,打败叛军,捉获叛将黄繖、金涂鎗。

雷有终以重兵进攻二门,又引军攻打天长门,叛军复来迎战。时近日暮,雷有终欲休息,待天亮再战。高继勋说:“贼军处于困境,是进攻大好时机。”于是率领十几位骑兵鏖战,身体数处受创,鲜血染红战甲;战马伤死,换马奋力击敌。适逢入内都知秦翰及时赴援,叛军退守子城,不敢迎战。高继勋预知叛军会半夜逃亡,故意放开包围,然后埋伏在重要地方,把叛军歼灭殆尽。以功升任崇仪使。

叛军余党躲在深山密林之中,不时出山剽劫百姓,朝廷任命高继勋为绵汉剑门路都巡检使。高继勋招募无赖子弟,让他们观察叛军的动静,跟踪现其岩穴,掩其不备,将余党全部擒杀。

大战寒光岭

后来,高继勋转任峡路钤辖,其后入朝,调任洛苑使、并代两州钤辖。

景德元年(1004年)徙驻苛岚军时,他遇五万辽军集结在草城川。高继勋一面向辽军示弱,引其追击,一面派部下贾宗埋伏兵等待。转战至寒光岭时,伏兵四起,宋军以少胜多,歼敌一万多人。 (《辽史》中没有该战役的记载,相反还记载辽军在多地击败宋军。 )

战后,高继勋改任弓箭库使、荣州刺史,获赐金带、锦袍,转任麟州钤辖。

详练边机

当时,朝廷“屯兵河外”,粮运不继。高继勋扼守兔毛川,输送军粮,河外宋军才稍得周济。后改知环州、瀛州等地。高继勋在瀛洲任职时,碰上了荒年,他向富人征粟,以救济饥民。至第二年,瀛洲竟得大丰收,出现了“木生连理者四”的瑞兆,州民将高继勋的治绩上奏朝廷,请求将他留任。

后来,高继勋被调为内藏库使,又以宫苑使职出使辽国。回朝后,出知定州,改授西上閤门使、昭州团练使,再迁为鄜延路钤辖,因在买马时亏价而被免职。不久后,复任西上閤门使、荣州刺史、知冀州,兼领果州团练使。其后徙知贝州,第二次出知瀛州。

宋仁宗即位后,高继勋改任东上閤门使,真授为陇州团练使、知雄州。此年冬,边境候卒报称辽国有兵入境钞掠,北境各州都进入警戒状态。高继勋说:“丹(指辽国)年年依赖汉家(称宋朝)的金缯,怎么敢败坏两国盟好呢?”他不为流言所动,仍镇静自如。之后才知道,是渤人在辽国境内叛乱,“行剽两界”。

历职内外

高继勋后升任捧日(骑军)、天武(步军)四厢都指挥使兼连州防御使,又知瀛州。 历任步军马军殿前都虞候、步军副都指挥使、邕州观察使、泾原路副都总管兼知渭州等职。后入朝宿卫(在宫禁中值宿),又连任天雄军都总管、真定府定州路都总管、威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升任保顺军节度使、洮州刺史、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

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恭谢大礼完成后,高继勋被改授昭信军节度使、虔州刺史等,加检校尚书右仆射,仍兼军职,累加号至卫圣忠果功臣,封渤海郡开国公 。此后,曾担任庄献明肃太后山陵、庄懿太后园陵都总管,负责督建事宜。他以年迈多病为由请辞,宋仁宗在便殿予以召见,让高继勋的一子搀扶他进殿,特许其不下拜,最后同意他辞去军职。

后任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赴任后,遇黄河暴涨,堤坝险情严重,高继勋虽已老迈,仍然亲自到河堤现场日夜指挥抢修,河水终于被制服,受到滑州百姓的敬仰。

身后哀荣

景祐三年(1036年)七月二十七日 (8月21日),高继勋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一作七十六),仁宗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尉。

嘉祐八年(1063年),宋英宗即位,册封高继勋的孙女高滔滔(宣仁圣烈皇后)为皇后。经屡次封赠,高继勋被追赠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康王(《东都事略》作楚王 )。熙宁九年(1076年),赐谥号”穆武”,宋神宗亲赐神道碑名“克勤敏功钟庆”之碑 。

人物评价

编辑

总评

高继勋生性谦和,擅长谋略,爱护士兵。每遇战事,必获胜利。他在西蜀一带威名远扬,被人称为”神将”。

历代评价

夏竦:频繁事任,详练边机。武节方严,兵谋沉密。 (《陇州团练使知雄州高继勋可连州防御使等制》)

赵祯:忠纯夙禀,干勇兼资。早列职于近墀,亟效能于烦使。入提禁旅,出抚边城。备彰经武之才,克著训戎之略。洎领斋坛之钺,仍司兰锜之兵。藉乃腹心,镇于方面。恩威克济,纪律有严。 (《高继勋检校尚书右仆射昭信军节度仍旧军职加恩制》)②详练戎钤,该明战器。达武侯之八阵,研曲逆之六奇。自仗节以临边,善甘绝而待士。抚和而训下,式遏以防闲。自登斋坛,益严师律。隐若巨屏,辑此遐氓。 (《高继勋加恩制》)

王珪:①历事三朝,出征入卫,有夙夜之劳。 (《高康王继勋克勤敏功钟庆之碑》)②王忠谨有知略,临机不轻发。尤善御军,得士卒死力。故以少击众,未尝不有功。其治民期尽人情之曲折,而略于用刑,今犹爱思之。 (《高康王继勋克勤敏功钟庆之碑》)③高氏之兴,自烈武王有幽澶之功,至王西定蜀北、战寒光岭,为国捍患,亦未尝妄杀,惟阴施之及人者深。 (《高康王继勋克勤敏功钟庆之碑》)

赵构:智周而深,谋睿而哲。料敌如神,屡战屡捷。西川即平,北方震慑。允协乎神将之名,有光于乃父之烈。

王称:继勋谦谨有机略,善抚士卒,战常有功。 (《东都事略》)

脱脱:若继宣、继勋之将业,则过其父远甚,此“克勤敏功钟庆之碑”所由以立欤!(《宋史》)

亲属成员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曾祖父

高霸

赠尚书令、密国公。

祖父

高乾

赠尚书令、冀国公。

父亲

高琼

宋初名将,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卫王,谥号“烈武”。

母亲

李氏

追封魏国夫人。

——

原配

康氏

封唐国夫人。

继室

郭氏

封陈国夫人。

王氏

封周国夫人。

平辈

弟弟

高继忠

官至四方馆使、荣州团练使。

高继和

官至崇仪副使。

高继伦

官至西头供奉官。

高继密

官至内殿承制、閤门祗候。

高继宣

官至天武捧日四厢都指挥使、眉州防御使。

高继隆

官至引进使、陵州团练使。

高继元

官至东上閤门使、嘉州刺史。

高继荀

官至右侍禁。

高继芳

官至供备库使、忠州刺史。

高继颙

官至左侍禁。

高继丰

官至供备库使、昌州刺史。

高继敏

官至内殿承制。

高继昌

官至西头供奉官。

子辈

长子

高遵度

官至西京左藏库副使。

次子

高遵范

官至右侍禁、閤门祇候。

三子

高遵甫

官至北作坊副使,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楚王。其女高滔滔为宋英宗皇后。

四子

高遵约

官至文思副使。

五子

高遵宪

官至供备库副使。

六子

高遵楫

官至左班殿直。

女儿等三人

——

生平均不详。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编辑

《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九·高康王继勋克勤敏功钟庆之碑》

《东都事略·卷四十二·列传二十五》

《宋史·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四十八》

下一篇 蒋之奇

上一篇 章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