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民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矿床学家

孟宪民孟宪民

孟宪民(1900年2月2日—1969年2月18日),江苏武进人,地质学家,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

孟宪民192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研究员;1937年任个旧锡矿勘探队队长;1946年—1950年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1952年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任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1959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1969年2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孟宪民长期从事矿床地质的研究,包括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的矿物组成以及成矿理论的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孟宪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武进

出生日期:1900年2月2日

逝世日期:1969年2月18日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1923 年,孟宪民留学美国期间留影 1923 年,孟宪民留学美国期间留影

1900年2月2日,孟宪民出生于江苏武进。

1905年—1908年,在家乡本地私塾上学。

1918年—1922年,就读于北平清华学堂高等科。

1922年—1924年,就读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矿业学校。

1926年—1927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研究员。

1929年—1933年,在浙江、安徽等地进行地质调查工作。

1934年—1936年,在云南进行地质调查工作。

1937年,任个旧锡矿勘探队队长。

1957 年,孟宪民在鉴定矿物 1957 年,孟宪民在鉴定矿物

1940年—1942年,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1946年—1950年,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

1952年,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任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

1959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

1969年2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6年,在昆明留影1956年,在昆明留影

1929年—1933年,孟宪民对浙江绍兴、诸暨、嵊县、青田、昌化、安徽繁昌、芜湖、铜官山、湖北应城及南岭等地进行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1934年,在云南个旧锡矿进行调查,测绘了个旧主要矿区1:10000地形地质图和外围地区1:50000地质图,并对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进行了调查研究;1937年,开展包括湾子街、耗子庙、老银厂、黄茅山等矿区在内的老厂矿区勘探工作,完成了老厂矿区1:2000矿硐平面和剖面图绘制;1942年—1945年,先后完成了1:50000东川地区地形地质图、落雪—因民矿区和汤丹矿区1:5000和1:10000地形地质图以及中英文对照说明书;1953年,组织并参加了下老硐、查井巷、核对硐巷平等工作,探采证实并认定了汤丹矿的前景;1957年,考察香花岭,现新矿物—香花石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广东沿地带找到了含铌铁矿的花岗岩风化壳。提交了含铌钽铁矿花岗岩型矿床的储量报告,并建厂投产。

学术论著

孟宪民专著《矿床分类与成矿作用》孟宪民专著《矿床分类与成矿作用》

截至1969年2月,孟宪民共撰写了60余篇论著 ,其代表作有《矿床同生说译文选集》《沿一定层位找矿是今后重要的找矿方向》《某些金属矿床的找矿方向和方法的初步经验》《矿床分类与成矿作用》《矿床成因与找矿》《碳酸盐岩中的碳硅石》《中国铜矿的分布情况及勘探方向》 《个旧地质述略》《云南矿产种类述略》《云南之锡》《矿物鉴定》《对有色金属生成规律的体会》《矿床分类与找矿方向》等 。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59年

全国铅锌会议

贵州

1962年

关于编制国家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会议

1963年

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床成因与找矿现场考察大辩论

1965年

花岗岩产状讨论会

黄山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左起:谢家荣、吴俊如、彼得罗夫、孟宪民、蒋溶左起:谢家荣、吴俊如、彼得罗夫、孟宪民、蒋溶

孟宪民在清华大学和云南大学任教期间,讲授《矿物学》《矿物鉴定》《矿床学》《地质矿产学》等课程。

培养成果

孟宪民培养的学生许多已成为院士、专家、教授和各地质勘查部门的骨干 ,如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裴荣富院士,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院士,沉积地质学家刘宝珺院士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38年

《地质论评》编辑

1941年

《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编辑

1942年—1944年

《地质论评》编辑

1945年—1947年

《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编辑

1948年

《地质论评》编辑

1948年—1948年

中国地质学会候补理事

1949年

《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编辑

1950年

《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编辑

1951年

中国地质学会候补理事

1952年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52年—1956年

《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

1953年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57年5月—1960年4月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7年—1962年

中国地质学会编辑委员会主任

1957年—1962年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60年4月—1967年1月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1962年—1969年

中国地质学会编辑委员会委员

1962年—1969年

《地质学报》主编

1962年—1969年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孟宪民与妻子合影孟宪民与妻子合影

孟宪民出生在一个职员家庭,父亲孟进曾担任过书记员,替人誊抄文件。

婚姻家庭

孟宪民共育有6个子女。

人物评价

编辑

1948年,孟宪民(右2)与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合影1948年,孟宪民(右2)与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合影

“孟宪民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矿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孟宪民是中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在国际矿床学界久负盛名。”(地质学家程裕淇院士评)

“孟宪民是中国地质界的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矿床地质》编委会评)

“他(孟宪民)是中国层控矿床研究的先驱,是中国矿床地质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国科学报》评)

下一篇 刘崇乐

上一篇 张宗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