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弼 编辑

北宋大臣

吕公弼(1007年-1073年),字宝臣,北宋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吕夷简之子,中国北宋大臣。

吕公弼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仁宗时,历任河北转运使、都转运使、权知开封府及知渭、延、成都等州府,有治绩。后任河北转运使时通漕运,移屯兵就食京东,使官用不缺,得仁宗赞赏。知成都府时,以政尚宽厚为蜀民称颂。

英宗即位后,被召为权三司使,旋拜枢密副使。神宗朝任枢密使,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太原府,徙知郑州,又判秦州。于熙宁六年(1073年),吕公弼逝世。著有《子安贴》。

基本信息

编辑

字:宝臣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日期:1007年

逝世日期:1073年

本名:吕公弼

人物简介

编辑

吕公弼为宋仁宗朝名相吕夷简第二子,于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获赐进士出身,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官直史馆。累官至河北转运使,后权知开封府。

宋英宗即位,加给事中。后拜枢密副使。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擢升吕公弼为枢密使。

熙宁六年(1073年),吕公弼因病请求解职,被授为西太一宫使。同年,吕公弼病逝,享年六十七岁。获赠太尉,谥号“惠穆”。

人物评价

编辑

赵曙:①公弼甚似其父。 ②公弼在河东,方出师仓卒时,有缓御之能,宜使往。

范镇:维公之生,气直而温。规为设施,无所不宜。匪急而集,匪严而威。外台将输,阜康是圗。国裕于用,家丰有储。方面翰屏,慎重镇静。有怀者恩,必信维令。庙论和壹,枢机精密。出入始卒,周旋如一。公讣上报,维皇震悼。大用未究,胡不耆耄。神崧之原兮博大且长,松栢森成兮林林苍苍,附于先公兮永固以藏,福流无穷兮子孙其昌。

轶事典故

编辑

吕公弼治理成都时,因为政宽松,人们讥讽他处理政务不够威严果断。有一名小兵犯法该施杖刑,他却耍赖,说:“我宁可被杀,也不愿挨打。”吕公弼说:“鞭打是按国法,处死是你自愿。”于是下令先施杖刑后处斩,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批评吕公弼无能。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将其与张咏“一钱斩吏”之事并列,评价道:“若无此等胆决,强横小人,何所不至?”

史料记载

编辑

《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

王安礼《王魏公集》卷七《宋故推诚保徳崇仁翊戴功臣宣徽南院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充太乙宫使东平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封一千四百户上柱国吕公行状》

下一篇 易元吉

上一篇 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