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圣明君王

尧

,又称唐尧。 帝喾之子,伊祁姓,名放勋,初封于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后徏于唐,辅佐其兄挚,号陶唐,谥曰尧,史称唐尧。

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 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

晚年,尧辟位,由继天子位。

辟位二十八年后,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安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谥号为尧,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

(概述图来源: )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唐尧

所处时代:上古时代

出生地: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逝世地: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

陵墓: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

安葬地:山东省菏泽市鄄城

主要成就:开创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明围棋

本名:祁放勋

谥号:尧

儿子:丹朱

女儿:娥皇女英

女婿:舜

外孙子:商均

人物生平

编辑

帝尧出世

尧是谥号,本名祁放勋,出生在黄帝世家,是黄帝12个得姓儿子祁姓儿子(由于迁居于封地也称徙祁、伊祁)的后裔。

受封于唐

十三岁时尧受封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十五岁时定都于唐。

继任天子

二十岁,尧代帝挚为天子。 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设官分职,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以授民时,名为“四岳”。是时洪水横流,泛滥四方,毁坏山陵,冲坏田土,人民不堪其苦。尧欲使治洪水,“四岳”荐举鲧治水,九年不成。

让位虞舜

晚年,尧辟位,由舜继天子位。

尧居陶丘

帝尧曾居陶丘(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西南)。《竹书纪年》记载,帝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说文解字》云,“陶,再成丘也,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陶丘。’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说文解字注》云,“《释丘》曰: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贡》曰:道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泆为萤,东出于陶丘北。《地理志》曰:济阴郡定陶县。《禹贡》陶丘在西南。按定陶故城在今山东曹州府定陶县西南,古陶丘在焉。”“谓尧始居于陶丘,后为唐侯,故曰陶唐氏也。

葬于谷林

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帝尧葬于城阳(在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吕氏春秋·安死》云,“尧葬于谷林,通树之;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谷林。”“尧葬谷林,谷林即成阳。”“尧冢在济阴成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通鉴外纪》注引郑玄曰“尧游成阳而死,葬焉。”裴骃《史记集解》引《皇览》曰,“尧冢在济阴城阳。”

为政措施

编辑

完善政治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治理水患

祁尧处于原始社会,祁尧小的时候河水水平面覆盖了山西省中部,仅有山地丘陵等适合人类居住,尧帝治理水平面有功而当上了天子,河水治理后形成了两个大的湖泊,昭馀祁泽薮(时间让它渐渐变小,现已成为人类的居住地)和晋阳湖。

制定历法

明·王圻《三才图会》中的帝尧明·王圻《三才图会》中的帝尧

唐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们因为不知道四时变化而经常耽误农时。为了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他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心宿二)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并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主要影响

编辑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的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甚为深远。他们通过“考古”来确定自己心中圣王所处的时代,甚至不惜“伪造历史”、虚构人物。于是神话史变成了信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成了有据可查的历史人物。在《国语·鲁语上》中,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已进入到后天的五帝序列,但鮌

据史书记载,帝尧出生于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 ,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尧帝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为唐初所建。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尧庙

山西临汾

尧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到现址,距今已1300余年。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中国各省、各族及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

相传陶尧建都平阳(临汾),有功于民,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始建于晋,历经重修,现存为清代遗物。规模雄伟,布局疏朗,前有山门,碑列两侧,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

尧王与四大臣宰被喻为五凤,五凤楼因此得名。尧井传为尧王所掘, 为记其菌,上筑井亭一座。广运殿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 高达27米,形制宏伟壮丽,殿周有廊环峙,柱础雕刻精,殿内金柱肥硕,直通上层檐下,雄健的础石上雕云盘绕,蜿蜒自如。 龛内塑有尧王像及侍者。庙内存有碑十余通, 载陶尧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庙南3公里存有“茅茨土阶”石刻。

帝尧古居

帝尧古居,位于尧庙镇伊村,相传是帝尧出生的地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景区内仍留有明朝万历年间所立的帝尧茅茨土阶碑等遗迹,并于近年修复了尧帝祠、祭农坛、赤龙潭、牌坊、尧井等景观。古时,伊村曾建有一座高大的古式牌楼,上书“帝尧故里”四个大字。

史料索引

编辑

《尚书·虞书·尧典第一》

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戴德《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家语·五帝德》

《竹书纪年·五帝纪》

韩非子《韩非子·五蠹》

影视形象

编辑

时间

类型

导演

剧名

饰演者

2011年

电视剧

---

嫦娥

苏廷石

2015年

电视剧

子牛

《大舜》

赵文瑄

下一篇

上一篇 帝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