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铣 编辑

明朝大臣

崔铣崔铣

崔铣(1478~1541),字子钟,号后渠,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人。明朝大臣,四川右参政崔升的儿子。

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明武宗时,参修《明孝宗实录》,充会试同考官,得罪宦官刘瑾,外放南京吏部主事。刘瑾伏诛,恢复原职,进位侍读,称病归乡,建造“后渠书屋”。

明世宗即位后,修撰《明武宗实录》,充经筵讲官,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1524),大礼议事件时,致仕。嘉靖十八年(1539),授太子少詹事、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因病致仕,去世,获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崔铣

别名:后渠先生

字:子钟、小钟、仲凫

号:后渠

谥号:文敏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安阳

出生日期:1478年

逝世日期:1541年

主要成就:编写明实录

最高官职:南京礼部右侍郎

人物生平

编辑

二十岁时,考中举人,入太学,与秦伟、马理、吕柟、寇天叙、马卿、张士隆相友善。

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参与修撰《明孝宗实录》。充会试同考官,有权臣为他的儿子请托,被崔铣拒绝。崔铣与同僚见太监刘瑾,唯独崔铣长揖不拜,得罪刘瑾,刘瑾的同党张彩劝阻说:“北方赖此人倡古作,挫抑之不可”。书成,刘瑾矫诏,以“练达政务,名出翰林诸臣于外”,调任崔铣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刘瑾被诛,召复原官。当时,辅臣以文艺笼络缙绅,渐成风气,崔铣上书规劝明武宗,建议救民、荐贤、理财、强兵。充经筵讲官。满九年,考绩,进侍读。称病归乡,建造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

明世宗即位,召回修撰《明武宗实录》,充经筵讲官,擢南京国子祭酒。嘉靖三年(1524),大礼议久而不决。大学士蒋冕、礼部尚书汪俊均因坚持意见而辞职,其他杖刑、谪戍的人接连不断,而张璁、桂萼等因为支持明世宗而显贵。崔铣上疏请求辞职,并且弹劾张璁、桂萼等说:“臣究观议者,其文则欧阳修之唾余,其情则承望意响,求胜无已。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甘言以动听。非有元功硕德,而遽以官赏之,得毋使侥幸之徒接踵至与?臣闻天子得四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彰其私昵而已。夫守道为忠,忠则逆旨;希旨为邪,邪则畔道。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乱邦,况可使富哉!”明世宗看后,感到不悦,令崔铣致仕。

嘉靖十八年(1539),皇太子立,起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病重,再次致仕。去世,赠礼部尚书,赐谥文敏。

主要成就

编辑

崔铣少时飘逸潇洒,好饮酒,喝完数斗而不乱。中年时,自厉于学,言动皆有则。曾说:“学在治心,功在慎动。”又说:“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爱亲敬长,性之本也。若去良能,而独挈良知,是霸儒也。”又曾作《政议》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凡篇中所论说,悉仿此意。

亲属成员

编辑

父亲:崔升,四川右参政。

人物评价

编辑

郭朴:端严伉爽,言动有矩,无世依阿态,乡人拟之程伊川(程颐)。平居手不释卷,对客谈古今事,评议经史,驳正前人陂见,咸有确论。

下一篇 刘知几

上一篇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