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贵 编辑
陈文贵(1902年8月1日—1974年6月15日),四川永川人,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四川医学院教授、副院长。
陈文贵1929年获得华西协合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4年任南京卫生署西北防疫处技正;1937年7月任贵阳卫生署卫训所主任、贵阳医学院教授;1945年任重庆宽仁医院副院长、医务主任;1950年7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1953年1月—1956年12月任中央卫生部防疫司司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1年—1974年任四川医学院副院长;1974年6月15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2岁。
陈文贵毕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研究和防疫工作。
中文名:陈文贵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永川
出生日期:1902年8月1日
逝世日期:1974年6月15日
毕业院校:华西协和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文贵近照
1917年,考入江津县立中学。
1922年,入读于湖南雅礼大学医预科。
1923年,入读于湖南湘雅医学院。
1926年,任北伐军叶挺师卫生大队大队长,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入读于华西协合大学医科,
1929年,获得华西协合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任北平协和医院病理科助教。
1930年,转入协和医院细菌系。
1934年,任南京卫生署西北防疫处技正。
1937年7月,任贵阳卫生署卫训所主任、贵阳医学院教授。
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检验学组上校主任教官。
1945年,任重庆宽仁医院副院长、医务主任。
20世纪50年代,陈文贵(中)工作在医疗第一线
1952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顾问、检疫队队长。
1953年1月—1956年12月,任中央卫生部防疫司司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1年—1974年,任四川医学院副院长。
1974年6月15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2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8年,陈文贵和部分专家在一起
学术论著
截至1974年6月,陈文贵撰写的论著有《嗜菌体对霍乱细菌的分解》《恢复期病人霍乱细菌的粗型》《组织培养下疫苗病毒性的变异》《霍乱弧菌的培养、分离和变异》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40年12月 | 全国卫生技术会议 | 重庆 |
1950年 | 全国第一届卫生会议 | 北京 |
1952年10月 |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 北京 |
1952年12月 | 世界和平大会 | 奥地利 |
1951年12月 | 匈牙利微生物学会全国第一届代表大会 | 匈牙利 |
人才培养
院所建设
1952年,陈文贵(前中)与鼠疫室同事在朝鲜的合影
陈文贵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任职期间,筹建了滇西鼠疫防治所。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52年 | 抗美援朝奖状、奖章 |
1952年 | 二级国旗自由勋章(朝鲜政府授予)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爱国卫生运动模范奖章 |
世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49年10月—1954年12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50年7月 | 中华医学会西南分会理事长 |
1954年9月—1959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59年4月—1964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64年12月—197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国联卫生组织南洋区公共卫生视察员 |
家世背景
1940年,陈文贵(后排中)与家人合影
家庭成员
陈文贵的女儿是陈晓晴。
陈文贵(右)等在研究讨论科研计划
“陈文贵有着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对中国医学微生物学和防疫事业的贡献已经载入史册。”(《微生物学报》评)
“陈文贵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杰出校友,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评)
竖立纪念碑
朝鲜领导人与中国援朝防疫专家合影(前排左三是陈文贵)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