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绍京 编辑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虔州赣县(今江西兴国)人, 一作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楷书鼻祖”钟繇的十七世孙。唐朝宰相、书法家。
钟绍京最初因擅长书法而入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后随唐玄宗取得帝位,官至中书令,封越国公。晚年因罪事削爵,官终少詹事。
钟绍京毕生穷研书法。他的书法自成一格,遒美清润。书法史上把他与其祖钟繇并称为“小钟”“大钟”。宋代曾巩《元丰类稿》云:“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米芾《书史》称钟绍京的书法“笔势圆劲”。钟绍京有《灵飞经》《转轮王经》传世。直到现在,仍然被认为是练习小楷最好的范本之一。
(概述内图片来源:1923年《至德堂会稽钟氏宗谱》 )
别名:小钟
字:可大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659年
逝世日期:746年
主要成就:协平“韦氏之乱”书法造诣
主要作品:《灵飞经小楷字帖》、《唐人小楷字帖》
本名:钟绍京
官职:中书令
爵位:越国公
籍贯:虔州赣县
早期经历
钟绍京幼时家贫,出身卑微,全仗自己的才能进入京都长安府事职。初任朝廷司农录事,虽官职卑微,然书法艺术卓尔超群。因为善长书法而被兵部尚书裴行俭保荐擢升入“直凤阁”任职。此后宫殿中的门榜、牌匾、楹联等,尽是他的墨宝手迹。
韦后之乱
钟绍京
临淄王李隆基在刘幽求、钟绍京的帮助和支持下,在晚间进入钟绍京管辖的宫苑内,钟绍京率领户奴丁夫二百人,带着武器,配合李隆基的士兵攻入太极殿,杀掉韦后,并逮捕韦后余党,由临淄王的父亲李旦即位,就是唐睿宗。
宦海沉浮
钟绍京成了唐朝功臣,做了中书侍郎,参知机务。第二天又进中书令,越国公,实封二百户,赐物二千段、马十匹,所获赉赐与刘幽求一样。 钟绍京主政掌权时,恣情赏罚,很是被当时的百姓所厌恶。不久又抗旨让官,唐睿宗于是采纳薛稷之言,转钟绍京为户部尚书,出为蜀州刺史,逐出京都。
晚年善终
唐玄宗即位,复召拜户部尚书,迁太子詹事。当时姚崇很是厌恶钟绍京的为人,于是奏言钟绍京发表怨言,钟绍京因此左迁绵州刺史,后坐事累贬琰川尉,尽削其阶爵及实封,不久又迁温州别驾。直到开元十五年才再度入朝, 受过钟绍京恩惠的唐玄宗看他年迈,心中感到愧疚,授太子右谕德,后转少詹事,在京城度过他的晚年,年逾八十。 后归葬于家乡虔州兴国。建中元年,重赠太子太傅。
钟繇是楷书体的创立者,钟绍京继承了家学渊源,有著名的《灵飞经小楷字帖》、《唐人小楷字帖》,虽然真迹极少,但董其昌认为赵孟頫的楷书就是学习钟绍京小楷的,因此可以从赵孟頫的楷书看到钟绍京的楷书风范。史称其真书字画妍媚,遒劲有法。书法家苏东坡认为,榜书需要结密无间,以笔墨雍容、安静简穆为上。书法界认为榜书自古为难,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习,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豪难精。而钟绍京能在武则天朝,明堂九鼎和诸官门榜,均他所题,实在钟绍京的著作难得。当时朝堂之上,钟绍京是一员小官,许多大臣擅书法者不少,可见钟绍京榜书要站得住,必有长处。历史记载,钟绍京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真迹至数百卷。
钟绍京的书法
宋曾巩《元丰类稿》云:“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
宋米芾《书史》称钟绍京书“笔势圆劲”。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绍京书遁甲神经,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神髓,赵文敏正书实祖之。”
包世臣《艺舟双楫》云:“钟绍京如新莺矜百啭之声”。
朱长文《续书断》以为:“绍京藏书迹虽多,然自书微怯,不足逮前辈。”
陶宗仪《书史会要》评:“工正书,行、草,峻利丰秀。”
《中书令钟绍京》:景龙仙驾远,中禁奸衅结。谋猷叶圣朝,披鳞奋英节。青宫阊阖启,涤秽氛沴灭。紫气重昭回,皇天新日月。从容庙堂上,肃穆人神悦。唐元佐命功,辉焕何烈烈。
薛稷:绍京素无才望,出自胥吏,虽有功勋,未闻令德。一朝超居元帝,师长百僚,臣恐清浊同贯,失于圣朝具膽之美。
钟绍京系三国时魏国太傅、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
为纪念钟绍京,钟氏后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修建了“越国公祠”,显示了钟氏家族的名望与迁徙的源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