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怦 编辑
刘怦(727-785年),字号不详,幽州昌平(北京昌平区)人。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大斗军使刘贡之子,卢龙节度使朱滔表兄。
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授雄武军使。广行屯田,处事得法,拜涿州刺史。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袭取幽州后,授御史中丞。唐德宗即位后,拜幽州长史、御史大夫、卢龙节度副使,册封彭城郡公,迁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
贞元元年九月,因病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追赠兵部尚书、太师、太保,谥号为恭。
本名:刘怦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幽州昌平
出生日期:727年
逝世日期:785年
主要成就:屯田练兵 防御北方民族 治理幽州
官职:卢龙节度副使 开府 右仆射 同平章事
爵位:彭城郡公
封赠:兵部尚书 太师 太保
谥号:恭
刘怦的父亲刘贡, 曾任河西节度使旗下大斗军使;母亲为卢龙节度使朱滔的姑姑。刘怦累积战功,被授雄武军使。广为屯田,节省开支,并以处事得法著称。逐渐升迁为涿州刺史。数年后,朱滔领兵讨伐田承嗣,奏请任命刘怦管辖留守府衙之事务,刘怦因宽厚和缓而得人心。当时李宝臣被田承嗣挑拨煽动,同他共谋叛乱。田承嗣把沧州送给李宝臣,李宝臣便派兵在瓦桥关劫持朱滔,朱滔脱身逃走,李宝臣乘胜欲袭取幽州。刘怦策划谋略镇抚,李宝臣不敢进兵,刘怦因功加授御史中丞。
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抗拒朝命,唐德宗令朱滔和张孝忠协力讨伐他。及至李惟岳平定,朱滔怨恨朝廷背约不将深州给他,含怒不已。时逢王武俊也怨恨割去他的地盘深州、赵州,便同朱滔一起谋反,企图援救田悦。刘怦当时执掌幽州留后事,派人致书对朱滔说:“司徒之位高于太尉,尊荣同于宰相,恩宠超出藩臣之上,荣耀达于极点了。如今您的昌平故里,朝廷改称太尉乡、司徒里,这是使大夫得以不朽的名声啊。只要以对朝廷的忠顺把握住自己,则事情无不成功。想到近年来,讲究排场,乐于征战,不顾成败,而导致家族灭亡、身遭屠戮的,那就是安禄山、史思明。以暴乱换取灭亡,如今还剩下什么呢。刘怦有幸为您的近亲,终生蒙受恩遇,如果沉默而不告诉您这些,这就辜负了您的深厚情谊。希望司徒仔细思量,不要将来后悔。”朱滔虽未采纳他的意见,但也嘉许他言无不尽,始终不怀疑他有二心。凡出兵征伐,必命刘怦总管留后的事务。及至朱滔僭称大冀王,便以伪命任刘怦为右仆射、范阳留守。等到朱泚占据京师,自南河征召朱滔,抵达贝州后,被击败而回,兵甲全都丧失。刘怦听说朱滔将至,聚集范阳的所有兵卒夹道排列二十余里,以迎接朱滔归还府第,人们都称赞刘怦的忠义。
贞元元年(785年)六月,朱滔去世,三军推举刘怦暂时主持军府事务,刘怦为众人所折服,统辖这一地区。同年七月,朝廷授任刘怦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使。九月,刘怦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停止上朝三日,追赠兵部尚书,赐给数量不一的布匹、绢帛。其子刘济继任幽州节度使。
先辈
曾祖:刘延佑,渭南县尉。
祖父:刘谏,字宏远,特进、检校司卫卿、临洮军使,赠宋州刺史。
父亲:刘贡,特进、检校右金吾卫大将军、大斗军使,赠扬州大都督。
母亲:朱氏,幽州节度使朱滔姑姑。
妻子
徐氏,越国夫人。
儿子
刘济,幽州节度使、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赠太师,谥号庄武。
刘源,左武卫将军、检校工部尚书、涿州刺史。
刘澭,检校兵部尚书、保义军节度、秦州都督、彭城郡公,赠右仆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