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德舆 编辑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名士权皋之子,唐朝宰相、诗人、文学家、文章家。
权德舆四岁能诗,少时便以文章知名,著有《童蒙集》。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韩洄为淮南黜陟使,征召权德舆为从事。建中末年至兴元初年,权德舆官至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从事。贞元元年(785年),罢官家居。德宗于贞元七年(791年)召其为太常博士,后任左补阙。贞元十年(794年),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贞元十一年(795年),转驾部员外郎兼知制诰。贞元十四年(798年),转司勋郎中兼知制诰。贞元十五年(799年),为中书舍人。贞元十八年(802年),为礼部侍郎。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为户部侍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为兵部侍郎转吏部侍郎。元和五年(810年),为太常卿,升任宰相。元和八年(813年),罢相,出为东都留守,元和十年(815年),为刑部尚书。元和十一年(816年),出镇兴元,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权德舆去世,终年六十岁,谥号为文。
权德舆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他始终认为民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赋税减在经费省”,对人民的疾苦,备加关注。 权德舆是中唐时期台阁体的重要作家,其诗集保留青少年时代的作品较多,传世作品有《权载之文集》。
别名:权文公、权三兄、权少监、权载之
字:载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天水略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出生日期:759年
逝世日期:818年
主要成就:掌制诰九年,位列宰辅
主要作品:《玉台体》《权载之文集》
最高官职:宰相
本名:权德舆
官职: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东都留守、太常卿、检校刑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
爵位:扶风郡公
追赠:左仆射
谥号:文
性别:男
家风雅正
权德舆为天水略阳人,后徙居润州丹徒。 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丘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禄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
权德舆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 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有文章数百篇,开始有了名气。
历佐使府
建中元年(780年),权德舆受辟为淮南黜陟使韩洄的从事,试任校书郎。同年,改试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先为杜佑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继为汴东水陆运盐铁租庸使包佶的从事。
贞元二年(786年),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任江西观察使李兼的判官。
直言时政
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爱”,迁左补阙。当时,关东、淮南、浙西二十余州县发生大水,毁坏了良田和房屋,冲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议唐德宗派遣能干的使臣赶赴灾区,救济灾民,并提出“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亡为固”的主张,以减轻灾区人民的赋税。
同年七月,司农少卿裴延龄因巧幸恃宠,判度支,兼管国家财政收支。针对此情况,权德舆不顾个人的安危,先后两次上疏德宗,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地反对裴延龄任职,陈述度支要职,个人必须慎重。
屡典诰命
贞元十年(794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后历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均掌诰命。
贞元十八年(802年),以中书舍人典贡士,后拜礼部侍郎,转兵、户、吏三曹侍郞、太子宾客,迁太常卿。此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他“举贤类能”,不管门第等级,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对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举,凡“举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在他的主持下,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蹑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余布处台阁外府,凡百余人”。
永贞元年(805年)七月,改户部侍郎。
唐宪宗元和(806年-820年)初年,历任兵部、吏部侍郎,因事被改授太子宾客,又拜兵部侍郎、太常卿等职。
拜相出外
元和五年(810年),权德舆以“陈说谋略多中”,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与朝政。他为政以宽厚为本。
权德舆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绛又先后被拜为宰相。两人常为政事在宪宗面前争论。每当此时,权德舆总不表态,并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责,也引起了宪宗的不满。元和八年(813年)正月,权德舆被罢去宰相职务,任礼部尚书。 旋即以检校吏部尚书任东都留守,又拜太常卿,转任刑部尚书。
元和十一年(816年),权德舆又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因病求还。
逝世
元和十三年(818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 ,权德舆在入朝途中于汉中府洋县纸坊去世,享年六十岁, 追赠左仆射,谥号为“文”,后人称为权文公,归葬于包全村南面权家祖坟,世称权家庙,后毁于文革中。
文学
权德舆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为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性直谅宽恕,蕴藉风流,好学不倦。为文“尚气尚理”(《醉说》),主张“体物导志”(《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有补于时”(《崔寅亮集序》)。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风。《旧唐书权德舆传》说他“于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将相洎当时名人薨殁,以铭纪为请者什八九,时人以为宗匠焉。”浑瑊、马燧等名将功臣的碑铭、行状都出自他的手笔。所作《两汉辨亡论》,谴责张禹、胡广贪图禄位而败坏两汉政治,史家以为“大指有补于世”(《新唐书·权德舆传》)。由于他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政治升沉和生活变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风度、恢宏的气派,但缺少深切的内涵、创新的格局。与他同时代的皇甫湜所著《谕业》中说:“权文公之文,如朱门大第,而气势宏敞,廊庑廪厩,户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规胜概,令人竦观。”
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张荐称其诗“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答权载之书》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对其诗作评价颇高,称为大历以后值得“深取”之作者,并说:“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积思经术,无不贯综,手不释卷。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荐绅羽仪”。
政治
权德舆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对不法行为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他始终认为“民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赋税减在经费省”,对人民的疾苦,备加关注。贞元十九年(803年),自春至夏及秋,关中大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唐德宗反祈于宗庙,祷于天地,忙于求雨而滴雨未降。权德舆见此情景,十分焦灼,大声疾呼,再次向德宗建议,下诏各县裁留经费,把节约下来的钱物救济灾民,免除当年租赋及往年负欠,以便百姓重建家园,并遗责了当时“四方守宦,锐于上献”,剥削百姓的卑劣行为。
权德舆诗影
《全唐诗》编其诗为10卷,见卷320至329,《全唐诗补编·补逸》卷6补诗一首,《续补遗》卷5补7首,《续拾》卷23补2首。《全唐文》编其文为27卷,见卷483至509,《全唐文拾遗》卷24补其文1篇。
柳宗元:“补阙权君,著名逾纪,行为人高,言为人信,力学掞文,朋侪称雄,子亟拜之,足以发扬。”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
王仲舒:“灵天受全气,早挺文学。用道以直,闲邪存诚,心常坦夷而不离法度,操本坚峻而尽归忠厚。自拂衣登朝,周历清重,静专一节,造次于是,内翊皇极,外拥麾旄,贤哲极致,天下荣观。丰禄足以肥家,雄文可以润屋,而奉己弥约,素风逾鲜,禺邛山立,以镇浮俗。” (《祭权少监文》)
韩愈:“是生相君,为朝德首。行世祖之,文世师之。流连六官,出入屏毗。无党无仇,举世莫疵。人所惮为,公勇为之。其所竞驰,公绝不窥。孰克知之,德将在斯。刻诗墓碑,以永厥垂。” (《唐故相权公墓碑》)
刘昫:①“孝悌力学,髫龀有闻,疏延龄恣行巧佞,论皋谟不书明刑,三十年羽仪朝行,实皋之余庆所钟。此四子(裴垍、李吉甫、李藩、权德舆)者,所谓经纬之臣,又何惭于王佐矣!” (《旧唐书》)②“权之藻思,文质彬彬。” (《旧唐书》)
宋祁:“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自始学至老,未曾一日去书不观。尝著论,辨汉所以亡,西京以张禹,东京以胡广,大指有补于世。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侯王功德卓异者,皆所铭纪,十常七八。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搢绅羽仪云。” (《新唐书》)②“若侍从酬奉则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王维,制册则常衮、杨炎、陆贽、权德舆、王仲舒、李德裕,……皆卓然以所长为一世冠,其可尚已。” (《新唐书》)
严羽:“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刘沧、吕温,亦胜诸人。李濒不全是晚唐,间有似刘随州处。大历之诗,高者尚未识盛唐,下者渐入晚唐矣。大历以后,吾所深取,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 (《沧浪诗话》)
辛文房:“德舆善辩论,开陈古今,觉悟人生。主辅相,尚宽,不甚察察。” (《唐才子传》)
权德舆秉性耿直,为人宽和,言语质朴自然,风度甚佳,为时人所称道。他办事光明正大。有一次,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军费,案发后,被流放岭南。宪宗感到量刑太轻,很后悔,又暗暗派宦官赶去将两人杀死于流放途中。权德舆就立即上疏说,依据这两人的罪名,本当公开处死的,但既然已经宣判了流放,就应当遵照执行,如今却又暗暗地将他们处死,这是名不正,言不顺,有损朝廷信誉,劝宪宗今后再也不能如此干了。这足见他为人之耿直。
权德舆寓居阳羡期间,曾游览玉女潭,称玉女潭为“阳羡胜境,以此为首”。另有诗作《周平西墓》:“英威今寂寞,陈迹对崇丘。壮志清风在,荒坟白日愁。穷泉那复晓,乔木不知秋。岁岁寒塘侧,无人水自流”传世。
抗战时期,大儒于右任路过略阳,写下《略阳滞雨咏权德舆》一诗:“丞相风流水石间,略阳遗迹邈难攀。诗开元白当时体,雨湿西南不断山。江渚瑶琴思往往,钓台明月自闲闲。孤舟冷落长征客,一夜怀人鬓欲斑。”
先祖:权翼,前秦司徒,封爵安丘公。
祖父:权倕,隋朝左羽林参军,赠礼部郎中。
父亲:权皋,唐朝起居舍人,赠太子太保。
儿子:权璩,唐朝中书舍人。
《唐故相权公墓碑》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九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九十》
《唐诗纪事·卷三十一》
《唐才子传·卷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