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淹 编辑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人,北周太守杜征之子,名臣杜如晦叔父。唐朝时期大臣。
杜淹自幼好学,弱冠即有才名。隋文帝开皇年间,为寻求出仕之道,入终南山隐居,隋文帝将其谪戍江表,返还乡里。后经雍州府司马高孝基举荐,被朝廷授承奉郎。唐朝初期,杜淹为吏部尚书。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王世充割据政权被削平,杜淹被处以死罪,后经晦方求秦王,将其赦免。又经秦王府谋士房玄龄推荐,引秦王府兵曹参军,充文学馆学士。
武德七年(624年),因李建成政变一事,被流放嶲州(故治在今四川西昌)。武德九年(626年)八月,秦王李世民登基皇位后,杜淹被召回朝,拜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又命其以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大事。贞观二年(628年)三月,奉命巡视关内诸州县。同年十月,因病而亡。朝廷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字:字执礼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628年
本名:杜淹
家世:京兆杜氏
早年经历
杜淹年轻时聪慧明辨,学识广博,颇有美誉,与同乡韦福嗣是莫逆之交。他对韦福嗣道:“皇帝喜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因此一同隐居在太白山,其实是在沽名钓誉。隋文帝听闻,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后来,杜淹返回乡里,得到雍州司马高孝基的举荐,授为承奉郎,累迁至御史中丞。
归附唐朝
武德二年(619年),杜淹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 四月,王世充僭号称帝,建立郑国,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他非常信任。 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致使杜如晦的兄长杜某(名不详)被杀。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郑国(为王世充建立)为官,也遭到囚禁。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定为死罪。杜如晦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杜楚客便请他加以营救。杜如晦不允,杜楚客哭道:“叔父已经害死大哥,如今哥哥又不肯营救叔叔,我杜家要自相残杀,真是令人悲痛。”杜如晦感悟,向李世民求情,方免去杜淹的死罪。
后来,杜淹因久不升职,欲投靠太子李建成,被负责选官的封德彝告知房玄龄。房玄龄担心李建成得到杜淹会对李世民造成威胁,便举荐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干起兵叛乱,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杜淹未能劝导李世民,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和东宫属官王珪、韦挺一同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李世民知道杜淹无罪,只是受到牵累而已,赠他黄金三百两。
担任宰相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杜淹被召回朝中,授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食实封四百户。唐太宗知道杜淹熟知历代典制,让他主持东宫仪式簿领的裁订工作。
贞观元年(627年),杜淹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他前后举荐四十余人,最终都成为知名官员。当时,杜淹身兼二职,却无清廉之誉,又和勋臣长孙无忌不和,因此受到舆论的非议。
病重去世
贞观二年(628年),杜淹患病,唐太宗亲自前去探望,并赏赐绢帛三百匹。
同年十月,杜淹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杜淹曾举荐刑部员外郎郅怀道,并道:“怀道在隋朝担任吏部主事时便有清慎之名。当时炀帝下江都,百官都随声附和,唯独怀道反对。”唐太宗问道:“那你当时的意见呢?”杜淹答道:“我同意去。”太宗道:“对待君主应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你既然认为郅怀道的意见正确,为什么反而不劝谏呢?”杜淹道:“我官职卑微,而且就算进谏皇帝也不会采纳,白白送死于事无补。”太宗道:“如果认为君主无道,为何还是要在他的朝廷做官?既然做官,又怎能不匡正他的过失?”
太宗又笑问杜淹:“你在隋朝的时候,可以因为人微言轻不去进谏。那你后来在王世充的朝廷做官,为什么仍不劝谏?”杜淹道:“我劝谏过,他不肯采纳。”太宗道:“王世充如果修德从善,应当不会灭亡;他既然无道拒谏,你又怎能免祸?”杜淹无言以对。
太宗再问:“你现在是宰相,还能极力劝谏吗?”杜淹道:“臣一定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必极力劝谏。春秋时期,百里奚在虞国为官,虞国灭亡,后在秦国为官,却辅佐秦国称霸天下。臣一直以百里奚自比。”太宗大笑。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章一篇:《文中子世家》。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三首:《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罡》、《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寄赠齐公》。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周故丰乡县侯夫人郭氏墓志》,杜淹家族杜氏世系如下(两《唐书》本传有误):
曾祖:杜建(杜秀),北魏辅国将军,赠豫州刺史。
祖父:杜皎,北周仪同三司、武都郡太守,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
外祖父:郭褒,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郭素絜的父亲,北周并州大中正;
父亲:杜徽,字晔,隋怀州长史、丰乡县侯;
母亲:郭素絜(540-619),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出身太原郭氏,北周并州大中正郭褒之女;
长子:杜敬爱;
次子:杜敬同,官至鸿胪少卿,袭爵;
女儿:杜氏,嫁吉阳令郑世基;
孙子:杜从则,曾任蒲州刺史。
《旧唐书·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六》。
《新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