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师道 编辑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唐朝时期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幼子、中书令杨恭仁之弟。
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为人纯粹善良。隋朝灭亡后,投奔唐高祖,迎娶桂阳公主,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册封安德郡公。贞观十年(636年),授侍中,主持门下省事务。贞观十三年(639年),迁中书令。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授检校中书令,辅佐太子李治,罢为工部尚书、太常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为懿,陪葬昭陵。
本名:杨师道
别名:杨景猷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弘农华阴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647年
主要作品:《杨师道集》
主要成就:镇守灵州,击退突厥
官职:中书令
爵位:安德郡公
谥号:懿
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
投奔唐朝
杨师道是观王杨雄幼子,隋末客居洛阳,被王世充扣留,后投奔唐高祖。唐高祖任命他为上仪同、备身左右,还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嫁给他。
镇守灵州
621年(武德四年),时任灵州总管的杨师道击退东突厥入侵。 622年(武德五年),杨师道又与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歆在三观山击败东突厥。
624年(武德七年),庆州都督杨文干起兵反叛,杨师道与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前往征讨。不久,东突厥入侵原州(今宁夏固原),唐高祖先命宁州刺史鹿大师救援,又命杨师道赶赴大木根山,截断突厥归路。
担任宰相
后来,杨师道回朝,担任吏部侍郎,累迁至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杨师道作品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杨师道与长孙无忌、房玄龄一同审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当时,桂阳公主与前夫之子赵节也参与谋反。杨师道便劝谏太宗,为赵节说情。唐太宗大怒,罢免杨师道的中书令之职,改任为吏部尚书。
杨师道出身豪门,不通下情。主掌吏部后,他压制权贵、亲朋以避嫌疑,所任命的官员却大多都是庸才,因此受到舆论的讥讽。645年(贞观十九年),杨师道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并代理中书令之职。
晚年生活
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返回长安。杨师道被罢为工部尚书,不久改任太常卿。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并获赐东园秘器。
杨师道精擅书法,工于诗词,常与名士宴饮,以诗歌自乐。唐太宗对他的诗作非常赞赏,对他道:“听说你每次饮酒游赏,都要提笔赋诗。朕怀疑你这些诗都是提前写好的,你现在可以当场作一首。”杨师道应诺,不多久便赋诗一首,毫无删改,满座之人无不叹服。
李世民: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
刘昫:师道慎密纯善,怯懦无更事之名;抑势避嫌,署用致非才之诮。
著作
杨师道著有文集十卷,还曾与高士廉、房玄龄等人共同编撰《目》十二卷。
诗文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赋一篇:《听歌管赋》。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20首:《陇头水》、《中书寓直咏雨简褚起居上官学士》、《阙题》、《初秋夜坐应诏》、《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咏饮马应诏》、《初宵看婚》、《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咏琴》、《咏笙》、《应诏咏巢乌》、《奉和夏日晚景应诏》、《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春朝闲步》、《还山宅》、《咏马》、《奉和咏弓》、《咏砚》、《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咏舞》。
父亲:杨雄,隋朝司空、观王。
兄长:杨恭仁,官至中书令。
兄长:杨续,官至郓州刺史。
妻子:长广公主,唐高祖第五女,初封桂阳公主,先嫁赵慈景,后嫁杨师道。
儿子:杨豫之,娶齐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因与永嘉公主私通,被驸马窦奉节所杀。
《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新唐书·卷一百·列传第二十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唐纪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唐纪六》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