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汝为 编辑
施汝为(1901年11月19日-1983年1月8日),上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施汝为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1925年—193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助教;1931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1934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34年8月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1945年任广西大学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1983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施汝为长期从事磁学、磁性材料、磁畴实验观测等研究。
中文名:施汝为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1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1983年01月8日
毕业院校:耶鲁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施汝为回国时留影(摄于1935年)
1917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1919年,转入江苏省海门中学。
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科学习机械。
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机械系。
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
1925年—193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助教。
1930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习深造。
1931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
施汝为在办公室(摄于1981年)
1943年—1945年,任广西大学教授。
1954年—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代理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3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施汝为在旅美期间做实验
20世纪30年代,施汝为开始了氯化铬及其六水合物的顺磁磁化率的研究,这时期关于铁—钴和镍—钴合金单晶体的磁晶各向异性的研究是金属基本磁性研究中的一项。
1930年—1934年,施汝为设计制成一台新仪器,用以测定铁钴合金单晶磁各向异性。他发现铁磁晶体的易磁化方向,不仅依赖于晶体结构,而且与晶体所包含的原子种类有关。他在这些铁磁合金中首次发现其易磁化方向随合金的成分而变化。
施汝为(右2)陪同王震等会见外宾
20世纪40年代,施汝为进行了坡莫合金和磁铁矿晶体的磁畴粉纹图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施汝为领导和参加了关于铅镍钴永磁合金的研究工作,通过多次热处理实验研究,取得了改进永磁性能的成果。
学术论著
施汝为专著《现代磁学》
施汝为,陈守太.吕臬古5经热磁处理后的各向异磁性.科学通报,1957(02):47-49.
施汝为,潘孝硕.各向同性铁磁物质之磁性.物理学报,1937(00):27-38.
施汝为.铁磁学的晚近进展.物理,1951.
王竹溪,王守武,吴有训,等.十年来的中国物理学.物理学报,1959(10):3-8.
施汝为.永磁铁材料.物理,1951(07):219-233.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49年11月 | 中国物理学会十六次年会 | 上海 |
1951年8月 | 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 北京 |
1963年 | 第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学术会议 | |
1963年8月 |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 |
1978年3月 | 全国科学大会 | 北京 |
1978年8月 | 中国物理学会年会 | 庐山 |
1982年12月 |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 北京 |
人才培养
科研思想
1963年中国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磁学专业58级毕业留念
讲授课程
1943年—1945年,施汝为在广西大学任教期间,讲授《电磁学》《热学》等课程。
1952年,确立了“铝镍钴”研究课题后,施汝为为大家讲授《现代磁学》课程。
培养成果
施汝为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磁学专业人才,都成为各单位磁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如物理学家蒲富恪院士,物理学家章综院士,北京大学钟文定教授,北京大学物理系戴道生教授 ,磁学家潘孝硕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国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所詹文山所长,磁性及非晶态材料专家王震西院士等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47年 | 国际物理联盟中国委员会委员 |
1948 |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会会计 |
1954年12月—1959年4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57年5月—1960年4月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59年4月—1964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60年4月—1967年1月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63年8月 | 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
1978年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务委员会委员 |
1978年3月—1983年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8年8月 | 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1年—1983年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
1982年12月 | 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 |
家庭背景
施汝为、顾静徽 (前排右一和右二)与钱临照(前排左一)两家人
婚姻家庭
施汝为与顾静徽在桂林相识并结为伉丽。顾静徽,江苏太仓人,中国第一个留美物理学博士,曾任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物理学家吴健雄曾师从顾静徽。施汝为夫妇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女儿为某大学教师;儿子为某科研部门负责人 。
193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全体教职工合影
“中国磁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为推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物理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中国科学院评)
“施汝为是是中国近代磁学研究与磁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有着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矢志报国、淡泊明志的人格力量;他为中国培养大批磁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评)
“施汝为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磁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广西大学评)
长廊浮雕
201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成并揭幕的校史文化长廊浮雕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浮雕记录了学校六十年办学历程,讲述了校园历史文化、展示了学校的精神和文化自信。校史文化长廊浮雕雕刻有14位曾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过得前辈先贤,其中就包括施汝为。
施汝为雕像
施汝为、李四光(右)塑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