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淑 编辑
出生地:陇西(今甘肃通渭)
本名:徐淑
性别:女
徐淑
在甘肃省通渭县城西八十华里的榜罗镇附近有个秦家坪,坪上有一座合葬墓,里面安静地睡着甘肃省东汉时期的杰出“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
据《辞海》释,秦嘉是东汉诗人,字士会,陇西(今甘肃通渭)人,为郡上计吏。所作今存《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及《赠妇诗》四首,《述婚》诗一首。徐淑是东汉女诗人,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南)人,桓帝时,其夫秦嘉为郡上计吏,赴洛阳,徐淑病居娘家,未能当面告别,因此相互以诗书赠答,表示怀念之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散失,今仅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秦嘉和徐淑感情极好,这种纯真的感情体现在创作上,便是感情真切,凄楚动人,婉转和谐,流畅自然。例如,秦嘉的《述婚》诗是这样写的“纷纷婚姻,福祸之由。卫女兴齐,褒姒灭周。战战兢兢,惧其不俦。神启其吉,果获好逑。适我之愿,受天之休。”翻译成现代文,其大意就是:观察那纷繁的婚姻现象,它可以带来幸福也能产生祸殃。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女使齐国兴旺,而褒姒一笑却使西周灭亡。因此人们选择配偶无不谨慎,唯恐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对象。而我却得到上天的垂顾,所以得到了徐淑这样美好的新娘。她真使我满意极了,感谢天地神灵实现了我的愿望。
秦嘉和徐淑的诗,受到了我国历代诗论家和诗选家的称赞,也得到历代读者的尊敬。如今,他俩的合葬墓和碑刻,已成为通渭县的著名古迹之一。人们怀念这对“夫妻诗人”敬仰他俩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也十分钦慕他俩那种始终不渝的笃诚爱情。
徐淑
徐淑
徐淑接到秦嘉的信,回了一封,即《报秦嘉书》。如下: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亦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厚之恩,孰肯若斯?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设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不知是徐淑误会秦嘉的意思了,还是太懂得丈夫的心了,她表示,你不在家,我一不化妆照镜子,二不弹琴焚香,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我容给谁看呢。
徐淑
秦嘉与徐淑的来往信件见于《艺文类聚》,徐淑给兄弟的信,见于《太平御览》,而夫妇俩的诗文,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秦嘉徐淑成为千古恩爱夫妻的榜样。诗文中,戏剧中,民间语文中,少不了拿他俩的故事说事儿。大约是清代吧,一首香艳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可人夫婿是秦嘉,风也怜他,月也怜他。”
说到徐淑的诗歌成就,还是要联系着她夫君秦嘉一起说的。夫妻二人都可以诗文,当下存秦嘉诗六首和文二段;徐淑诗一首,文3段;除徐淑《为誓书与兄弟》外,都为夫妇往来叙情之作。从文人五言诗发展过程来看,秦嘉与徐淑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歌作品表明文人五言诗的技巧渐趋成熟。诗歌评论家钟嵘更是在《诗品》中将他们列入中品。以为“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并认为徐淑诗仅次于班婕妤《怨歌行》、为汉代难得的女诗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女诗人、徐淑一生为一个情字而活、为情坚守、为情发光。所谓“比目连心游、鸳鸯结伴啼。河枯石已烂、身影不见离”。
文学成就
徐淑
作品争议
徐淑
诗作介绍
秦嘉作《赠妇诗》道别: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徐淑《答秦嘉诗》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沈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徐淑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秦嘉与妻书:
不能养志,当给郡使,随俗顺时,黾勉当去,知所苦故尔,未有瘳损,想念悒悒,劳心无已,当涉远路,趋走风尘,非志所慕,惨惨少乐。又计往还,将弥时节,念发同怨,意有迟迟,欲暂相见,有所属讬,今遣车往,想必自力。
徐淑答书:
知屈珪璋,应奉岁使,策名王府,观国之光,虽失高素皓然之业,亦是仲尼执鞭之操也,自初承问,心原东还,迫疾惟宜抱叹而已,日月已尽,行有伴例,想严庄已办,发迈在近,谁谓宋远,企予望之,室迩人遐,我劳如何,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岩岩,而君是越,斯亦难矣,长路悠悠,而君是践,冰霜惨烈,而君是履,身非形影,何得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於是咏萱草之喻,以消两家之恩,割今者之恨,以待将来之欢,今适乐土,优游京邑,观王都之壮丽,察天下之珍妙,得无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
秦嘉辗转托人送给徐淑妆奁之物,《重报妻书》:
车还空反,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恨(怅)然。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
徐淑回信:
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恩之厚,孰肯若斯。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徐淑的这首《答秦嘉诗》在流传了若干年之后,居然遭遇了"抄袭门"事件。有人说这首诗是从《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两诗中"扒"来的,若将三首诗罗列就不难看出其中"奥妙"。以下为《答秦嘉诗》:"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沈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展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出于对学术的尊重,以上三首诗是否"雷同"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又有人说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不会抄了。不怪人家徐淑,蔡邕的《翠鸟》不就是"抄袭"无名氏的《庭中有奇树》吗?郦炎的《见志诗》不也是"抄袭"无名氏的《冉冉孤生竹》的吗?孔融的《杂诗》"抄袭"《驱车出东门》和《去者日以疏》。纵观所列之诗,无不可见其无法掩盖的"师承关系"。关于这一观点,笔者倒愿意提出几个疑问?假如"抄袭"成立,那些名家为什么要抄袭无名氏?"抄袭"到底该如何界定,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为什么作品出名了,就会常常出现"抄袭门"事件?为什么古往今来,敢于承认抄袭的人少之又少,总是找各类理由掩盖污点?说不清,恐怕永远也说不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