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邵 编辑
邢邵(496年或约500年-561年或不详), “邵”一作“劭”,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省任丘市)人,北魏至北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
邢邵少好读书,日诵万言,博览强记。十岁能作文,长而文章典丽,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北魏孝明帝时,任著作佐郎、中书侍郎。及尔朱荣入洛,避居嵩山,后为散骑常侍。孝武帝元修即位后,命其恒直内省,参知政务,进卫将军、国子祭酒。东魏时,任给事黄门侍郎,与温子升对为侍读。出为西兖州刺史,清廉自守,惩处贪赃不法,甚有治绩,百姓为建生祠。还都累任中书令、太常卿,北齐代魏,议定其礼,加太子少师。后以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一身三职,皆为文人之首,当世荣之。位至特进。
邢邵性情简素,志行修谨,历任官职,多掌经、史、文教、制诏。博通五经,尤精礼仪,娴于典章,参定北齐律令、礼制,学识为世所重。邢邵有文集30卷,早佚,明人张溥辑其散见诗文为《邢特进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代表作《冬日伤志篇》。 在当时流行的形神关系讨论中,邢邵主张“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在思想史上也有一定地位。其文章独步当时,所作诏诰,文体宏丽;章表奏议,词致宏远;诗赋酬对,藻思华赡,被称为“北间第一才士”。北方地区公认其与温子升为同期“文士之冠”,合称“温邢”。
字:子才
所处时代:北魏-北齐
民族族群:汉
出生日期:496年(或约500年)
逝世日期:561年(或不详)
主要作品:《冬日伤志篇》
本名:邢邵
性别:男
籍贯:河间郡鄚县
邢邵,字子才,河间鄚人氏,魏太常贞的后代。父虬,魏光禄卿。邵小字吉,年轻时有所避忌,遂不行名。年五岁,魏吏部郎清河人崔亮见到他后很是怪异,说:“这孩子成人后一定大有作为,官位名声会是显达的。”十岁,便能作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族兄峦,有识人之鉴,对子弟们说:“宗族有此儿,是大家的荣耀。”年轻时在洛阳,适逢天下太平,同名流们一道,专以游山玩水为乐,不顾及学业。曾因为连降大雨,无法出门,便静心于《汉书》,五天,就可以记诵。后来由于饮酒谑戏过度,而觉乏味,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就能记住,却无遗漏。撰写文章很是典雅华丽,既丰富也很快捷。年未二十,在衣冠之士中就很有影响了。他曾同右北平阳固、河东裴伯茂、从兄罘、河南陆道晖等人到北海王昕家中留宿饮酒,一同赋诗,共有几十首,都由主人的奴仆保管。第二天早晨,奴出门去了,人们找诗不到,十分着急,邵便一首首地背了出来,有人不承认某诗为自己所作,奴归,拿出诗本对照,不错一字。主人把他比作王粲。吏部尚书陇西人李神俊极其敬重他,同他结成了忘年之交。
邢邵
永安初,迁中书侍郎,其所制作的诏诰,文体宏丽。尔朱荣占据洛阳,京师动乱,邵便与弘农人杨忄音避乱嵩高山中。普泰中,兼给事黄门侍郎,不久为散骑常侍。太昌初,敕令长期在内省当值,供给饭食,命复按尚书门下事,凡朝廷准备除拜高官,都要先来征求邵的意见,然后再作处理。除卫将军、国子祭酒。因双亲年迈返家照护,帝诏所在州郡拨给邵兵力五人,并请他一岁入朝一次,以备顾问。母亲去世,哀毁骨立,守孝超过了礼仪的规定。
后来杨愔与魏收以及邵请求朝廷批准设置学堂。
累迁太常卿、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是时朝臣多为一职,带领二官的人很少,邵一下子身兼三职,并是文学之首,所以受到了时论的称颂。文宣巡幸晋阳,途中几次见到甘露的瑞兆,故朝臣都作《甘露颂》,尚书下令请邵为这些颂作序。文宣皇帝驾崩时,朝廷多向其咨询访问凶礼,受敕撰制哀策。后授特进,卒。
邢邵
因出身仕宦,受到良好的教育,故邵十岁便能属文。邢邵少年时期在无忧无虑的山水游宴为娱的生活中度过。到他倦于饮谑以后,才广读经史,“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
邢劭擅长骈文,史称其“所作诏诰,文体宏丽”。又说“每公卿会议,事典故,劭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北齐书·邢劭传》)。
他现存的文章多为应用文字,辞藻华丽,讲究对仗。《北史》和《颜氏家训》都说他爱慕和仿效南朝梁沈约的文风。除骈文外,他也能作诗赋。《冬日伤志篇》中的尔朱荣诗现存8首,其中如《七夕》、《思公子》等,内容与形式均摹仿齐梁诗。他的《冬日伤志篇》较有特色,写到了北魏都城洛阳经尔朱荣之乱及高欢挟魏帝迁邺后的残破景象,以“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时事方去矣,抚己独伤怀”作结,风格比较高古,情调也颇苍凉。他的赋仅存《新宫赋》佚文一段,《艺文类聚》有著录,似是铺采□文的大赋。邢劭对文学有一些见解颇为可取。
他主张“自汉逮晋,情赏犹自不谐;江北江南,意制本应相诡”(《萧仁祖集序》)。他还说:“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颜氏家训·文章篇》)这些议论都很有见地。《隋书·经籍志》载,邢劭集原有31卷,今皆散佚。明代张溥辑有《邢特进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北史·邢邵传》载有一篇《奏置学文》。
邢邵因文才出众,官至中书监,摄国子祭酒,备受皇帝信任,每给大臣授职,都要听取他的意见。邢邵在出任西兖州刺史期间,廉洁善政,执法严明,凡有贪赃枉法之事,都能及时处理。因此,辖区内社会安定,鸣冤告状的人很少。距州府五十里的定陶县令之妻,挟丈夫之威,强索民财,激起民愤。邢邵得知后前往追查,吓得她连夜逃遁。
邢邵才高位显,但不自傲,对人无论贤愚,都能赤诚相待。他穿戴十分随便,从不追求奢华住宅,待客常在一间陋室。他豁达的性格和宽厚的人品,深得时人赞许。
邢邵生活的时代,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兴盛。但邢邵反对"神不灭论"。他鲜明地提出了"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北史·卷五十五·杜弼传)的无神论观点,在当时是颇具胆识的。然而却被驳倒,史称理屈,未然也。
邢邵因文才出众,官至中书监,摄国子祭酒,备受皇帝信任,每给大臣授职,都要听取他的意见。邢邵才高位显,但不自傲,对人无论贤愚,都能赤诚相待。他穿戴十分随便,从不追求奢华住宅,待客常在一间陋室。他豁达的性格和宽厚的人品,深得时人赞许。
邢邵生活的时代,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兴盛,但邢邵反对“神不灭论”,在当时是颇具胆识的。据《北齐书·杜弼传》载,他还和杜弼争论轮回问题,他鲜明地提出了“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的无神论观点,这种观点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
《思公子》
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
《驾老人星》
瑞动星光照,化穆月轮重。
庶征符祉箓,将以赞时雍。
《应诏甘露》
膏露且渐洽,凝液汭旍旗。
草木尽沾被,玉散复珠霏。
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
《齐韦道逊晚春宴》
日斜宾馆晚,风轻赉候初。
檐喧巢幕燕,池跃戏连鱼。
石声随流响,桐影傍岩疎。
谁能千里外,独寄八行书。
《七夕》
盈盈河水侧,朝朝长欢息。
不恡渐衰苦,波流讵可测。
秋期忽云至,停梭理空色。
束衿未解带,回銮已沾轼。
不见眼中人,谁堪机上织。
愿逐青乌去,暂因希羽翼。
《邺馆公宴》
晋楚敦盟好,侨札同悯赏。
礼成樽俎陈,乐和金石响。
朝云驾马进,晓日乘龙上。
双阙表皇后,三台映仙掌。
当阶篁筱密,约岸荷蕖长。
束带尽欣娱,谁言骛归两。
《三日华林园公宴》
回銮自乐野,弭盖属瑶池。
五丞接光景,七友树风仪。
芳春时欲遽,览物惜将移。
新萍已冒沼,余花尚满枝。
草滋径芜没,林长山蔽亏。
李百药《北齐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八》
李延寿《北史·卷四十三·列传三十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