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景 编辑

北魏文学家

常景,字永昌,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 。北魏大臣、文学家、藏书家,宣威将军常爽的孙子, 天水太守常文通的儿子。

太和十九年,起家律学博士。宣武帝即位,负责制定律令,出任长安令。 孝明帝即位,参与镇压杜洛周起义军,治理徐州和幽州,担任黄门侍郎、秘书监、仪同三司,封濮阳县子。

东魏武定六年,以右光禄大夫致仕。武定八年(550年),去世。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常景

字:永昌

所处时代:北魏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河内郡温县

逝世日期:550年

主要成就:文学

主要作品:《赞四君诗》

最高官职:右光禄大夫

本名:常景

人物生平

编辑

常景,字永昌,河内温人,少有才思,雅好文章,笃于经史,敏学博通,知名内。太和十九年,在廷尉公孙良推荐下,选为律学博士,刑法疑狱,多访问之,历任门下录事、太常博士。

宣武帝时,累迁积射将军、给事中。正始初年,诏刊律令,永作通式,敕令常景联合治书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员外散骑侍郎李琰之等撰集其事。又诏太师彭城王元勰、太常青州刺史刘芳入预其议。常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于世。配合刘芳设计洛阳宫殿门阁之名、经途里邑之号。除长安令,时人比之潘岳

孝明帝即位,召拜谒者仆射,中书舍人,迁步兵校尉。正光初,除中散大夫,进号征虏将军。孝昌初,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徐州刺史。孝昌元年(525),为平北将军、幽州刺史、光禄大夫,镇压杜洛周起义军,屡被义军所败。永安二年,除黄门侍郎,赐爵高阳县子。普泰初,除右光禄大夫、秘书监,封濮阳县子。孝静帝迁邺后,除仪同三司,学徒以为荣焉。武定六年,致仕,授右光禄大夫,终其身。常景入参近侍,出为侯牧,居室贫俭,事等农家,为人“清俭自守,不营产业”,耽好经史,爱玩文词,以文义见宗”,盈车满架。所著文集数百馀篇,给事中封伟伯作序,流传于世。

亲属成员

编辑
河内常氏家族

常珍

前秦

南安太守

常坦

西秦

大夏镇将

显美侯

常爽

北魏

宣威将军

常文通

南天水太守

常景

右光禄大夫

常昶

常彪之

司空行参军

参考《魏书 卷八十四 儒林列传第七十二》 《魏书 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十》。

个人作品

编辑

常景曾任秘书监,负责管理国家藏书和档案,受诏撰《门下诏书》40卷,撰《儒林传》、《列女传》各数十卷。最为当时文学名家崔光、卢昶所欣赏,文章大多是诏、策、碑、志及议论封建礼法之作。比较有特色的是《图古象赞述》,表现了明哲保身的思想。其文句整齐,多用对仗,接近骈体,却不很讲究辞藻,与南朝骈文不尽相同。

史载常景曾出塞“经涉山水,怅然怀古,乃拟刘琨《扶风歌》十二首”,但已佚。今其实它们显然是受南朝颜延之《五君咏》、鲍照《蜀四贤咏》影响而创作的同类诗歌这四首诗都是五言八句,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不拘,拟对类似后来的五言律诗,其声律虽然不叶,但已注意平仄相对。他曾作过《四声赞》(日本释空海《文镜秘府论·四声论》述引),接受南朝周、沈约的“四声说”的影响。这种情况显示出北魏后期诗歌,已和南朝齐梁一样,朝着近体诗方向展。

《魏书·常景传》 说他“所著述数百篇见行于世。删正晋司空张华《博物志》及撰《儒林》、《列女传》各数十篇”,但今存其文仅3篇,诗4首。常景文辑存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诗存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常景作官之余,尤喜藏书。每遇新异之书,不问价格贵贱,殷勤求访,或复质以购,或借书抄写,必得之为快。又因任秘书监之职,抄录国家秘阁藏书。晚年官封濮阳县子,终仪同三司。著书近百篇,今多不存。

存《蜀四贤赞》是他早年淹滞门下录事时所作,以五言诗四首分咏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四人“皆有高才而无重位”,以自喻居官失意旧说或以为标题“赞”而当入“文”类,《赞四君诗》如下:

1、司马相如

长卿有艳才,直致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

游梁虽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

2、王褒

王子挺秀质,逸气干青云。明珠既绝俗,白鹤信惊群。

才世苟不合,遇否途自分。空枉碧鸡命,徒献金马文。

3、严君平

严君性沈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衍妙说。

才屈罗仲口,位结李强舌。素尚近金贞,清标陵玉彻。

4、扬雄

蜀江导清流,杨子挹馀休。含光绝后彦,覃思邈前修。

世轻久不赏,玄谈物无求。当馀谢权宠,置酒得闲游。

下一篇 刘昶

上一篇 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