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 编辑

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

王雄(506~564年),本姓可频氏,字胡布头,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鲜卑族。北魏到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太子少傅王仑之子。

身材魁梧,颇有谋略。初授征西将军,随大都督贺拔岳平定关陇起义。迎接孝武帝元修西迁,封为临贞县伯。西魏时期,累迁侍中、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岐州刺史,册封武威郡公。北周建立后,迁柱国大将军、太子少傅、泾州刺史,册封庸国公。

保定四年(564年),跟随太师宇文护东征,为北齐丞相斛律光所杀,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大将军、太保、同华刺史,谥号为忠。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王雄

别名:小字胡布头

国籍:北魏→西魏→北周

民族:鲜卑族

籍贯: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出生日期:506年

逝世日期:564年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跟随太师宇文护东征

官职:柱国大将军、武威郡公、泾州刺史

爵位:庸国公

谥号:忠

追赠:使持节、太保、同华刺史等

人物生平

编辑

加官进爵

王雄身材魁梧,年轻时就很有谋略。永安三年(530年),王雄跟从贺拔岳入关,被朝廷授任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永熙三年(534年),迎接孝武帝元修西入函谷关,授任王雄为都督,封爵临贞县伯,食邑五百户。

西魏大统初年(535年),进封为临贞县公,增加食邑二百户。又授任为武卫将军,加任骠骑将军,增加食邑八百户,升为大都督。不久,授任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三百户,迁开府仪同三司,加任侍中,出任岐州刺史。进封为武威郡公,官位升至大将军,兼摄同州的官职。

夺梁二城

大统十七年(551年),率领军队出子午谷,包围南梁的上津(今湖北省郧西县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镇)、魏兴(今陕西安康西北)二城。大统十八年(552年),攻克二城,将二城的土地划为东梁州。不久,二城反叛西魏,朝廷再次命令王雄前去征讨。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恢复为可频氏。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西魏权臣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政权,授任王雄为少傅,增加食邑二千户,官位升至柱国大将军。

武成初年(559年),进封庸国公,食邑一万户。不久,王雄出任泾州总管诸军事、泾州刺史。

战死沙场

保定四年(564年),王雄跟随晋国公宇文护东征北齐。王雄在半路得病,仍尽自己的力量前进。军队到达邙山(今河南洛阳北),王雄与北齐将领斛律光交战。王雄驰马冲击,杀死齐军三人,斛律光后退败逃,王雄追击斛律光。斛律光的侍从都四散而逃,他的箭又快射完,只剩下一个奴仆和一支箭在身旁。王雄手抚长矛准备刺杀斛律光,但还差一丈多刺不到斛律光,王雄说:“可惜不能杀掉你,不过还是要活捉你去见天子。”斛律光就用最后一支箭射向王雄,刚好射中他的前额,王雄抱马往回跑,到了军营不久就死了,时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使持节、大将军、太保、大都督同华等二十州诸军事、同华刺史,谥号忠。其子王谦继承爵位。

历史评价

编辑

令狐德棻《周书》、李延寿《北史》:“雄仪貌魁梧,少有谋略。”

史籍记载

编辑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

《北史·卷六十·列传第四十八》

亲属成员

编辑

父亲:王仑,柱国大将军、少傅、安康郡公。

儿子:王谦,柱国大将军、益州总管、庸国公。

下一篇 梁椿

上一篇 贺兰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