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何 编辑

唐朝名将

练何练何

练何(公元598年戊午一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东,乃伏羲后裔。粤稽洪荒甫辟,生民浑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兴帝,号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风氏。民之有姓,实自此始。厥裔羲仲,帝时,命掌东方,青阳之令,易风姓为东方氏,取义青阳,曾称济阳为郡。东方氏三传有东不訾者,盖帝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为东友,即更其覆,而仍相传为东,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为太原。东不訾九十六代嗣裔东何,乃汉仕郎中泾州东富公二十七代元孙,本贯河北道怀州河内县赵寨里(今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以河内为郡。公智勇超群,於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诏与李勣伐高句丽,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农历五月十七日),献火攻策焚辽东城,(史书又称辽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贞观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农历十月廿三日),在临渝关的汉武台刻石记功会上,唐太宗以“精练军戎”,赐姓练,封岐山侯,封三世恩荣世袭骑尉将军。钦差大臣兵御尚书大总管李勣赞曰拜题:“舜友贤裔,岐山侯第,贞观恩及, 赐姓启宇,诗书冠冕,诒谋济美。”妣赵氏,封一品夫人,与夫合葬於怀州河内县紫金坛(今沁阳市神农坛)。练公赵氏夫妇生育二子:练舜麒,练舜麟。麒袭职骑尉将军。麒公有友钦、友明、友文、友思四子,钦公袭职骑尉将军。钦公子贤相,亦袭职骑尉将军。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练何

别名:练子俊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族

籍贯:怀州河内县赵寨里

出生日期:公元598年戊午

逝世日期:公元668年戊辰

毕业院校:总管府录事参军

职业:岐山县开国侯

主要成就:江南巧设阵法、辽东城献火攻策、漠北出策、卷阿施政、万年宫护驾、练家枪法享怀州

出生地:河北道怀州河内县赵寨里(今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

代表作品:《河内堂》

年号:贞观

爵位:岐山侯

地位:将军

谥号:练姓始祖

庙号:太祖

尊号:太祖

陵墓:紫金坛(今沁阳神农坛)

配偶:赵氏(封一品夫人)

儿子:练舜麒、练舜麟

祖先:东不訾

始祖:伏羲

练诞节:每年农历十月廿三日

练何故里: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

祖父:东可罗

父亲:东恒曷

孙子:练友钦、练友明、练友文、练友思、练友德、练友善

曾孙子:练贤相、练贤佐、练贤佑、练贤臣、练贤开

性别:男

赵寨里神童

编辑

练何将军,本属东姓后裔,唐贞观年间由唐太宗李世民赐姓练,钦封岐山侯。

贞观十九年封岐山侯练何诏书 贞观十九年封岐山侯练何诏书

自从太昊兴帝以后,号称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继天为王,其姓氏为风。天下百姓开始有姓氏,就是从伏羲氏风姓开始的。伏羲氏后裔羲仲,在帝尧时候,命他执掌东方,做青阳之令,羲仲改风姓为东方氏。东方氏相传三代乃东不訾,是帝舜七个好友之一,居太原墟,因此帝舜呼东不訾为东友,以后各代,都以东姓相传,由于居太原,所以又变其郡为太原。

东不訾第九十四代裔孙东可罗,世代居住在河北道怀州河内县赵寨里,

万年宫护驾

编辑

唐高宗永徽元年

唐显庆五年(660年),岐山侯练何荣归故里,回到怀州河内县赵寨里省亲。练何当年随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征讨高句丽辽东城献火攻策,平定薛延陀叛乱的事迹早被乡邻所传颂。练何虽已62岁高龄,然幼时尚武,后长年为国征战,晚年功力依然不减。据传,练何将军晚年曾给四方乡邻亲自传授“练家拳法”、“练家枪法”,怀州一带至今仍有尚武崇文好传统。 

唐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皇帝诏封李勣为封禅大使,率文武百官,武皇后率内外命妇,东谒泰山。扈从仪仗途径怀州河内县,练何接驾侍应,奉诏与赵氏诰命夫人随行东去。次年正月,高宗封禅礼毕,广施特恩。敕文武官三品以上赐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阶。诰命赵氏夫人晋爵。

唐总章元年(公元668)练何在赵寨里练府仙逝。病榻上,练何交代长子练舜麒、次子练舜麟:我族之姓,乃唐太宗皇帝钦封,荣耀无比。我故之后,应选家乡至高之地,以彰皇恩浩荡。其子遵父嘱,选择至高无上的风水宝地,葬于怀州河内赵寨里北的紫金山紫金坛上。诰命赵氏夫人一品命妇,仙逝后与练何合葬。

练何墓

编辑

宋朝理宗宝佑年间,通判练美志续《练氏族谱》,明朝洪武年间榜眼、工部侍郎、御史大夫练子宁续《练氏族谱》载:“怀州河内县紫金坛葬始祖练何,三尖山葬有二世练舜麒、练舜麟、四世练贤开,芝岭葬有三世练友钦、练友文、练友思、练友德、练友善及四世练贤相、五世练裔聪夫人江氏”。 族谱所载练氏祖先仙居于河内紫金坛及三尖山、芝岭有五世共十一墓。

练何故里练何故里

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廖用贤撰的《尚友录》卷十八载:“练何,河内人,本东姓,贞观中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诏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辽东城,遂破之,以“精练军戎”之故,赐姓练,封岐山侯”。

清朝乾隆皇帝主持编撰的《四库全书》,收录明朝万历年间凌迪知撰的《万姓统谱》,《四库全书·万姓统谱》卷一百二载:“练何,河内人,本东姓,贞观中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诏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辽东城,遂破之,以“精练军戎”之故,赐姓练,封岐山侯”。

《中国人名大辞典》1525 页载:“练何,唐河内人。本东姓,贞观中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诏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辽东城,遂破之,上以“精练军戎”之故,赐姓练,封岐山侯”。

由宋、明朝“谱序”和《尚友录》与《四库全书·万姓统谱》及《中国人名大辞典》可知,始祖练何“世居怀州河内县”,“相传至今,不易其世系、世族、郡县……”。而怀州河内县为唐朝古名,现为河南省沁阳市。沁阳市夏为“覃怀”首邑,商属京畿重地,周称“野王邑”,汉为“野王县” ,为“河内郡”治所,隋改“河内县”,唐“河内县”,为“怀州”治所 ,明清两代为“怀庆府”所在地,民国废府改为“沁阳县”, 1989年设立“沁阳市”。

紫金山

紫金山紫金山

《沁阳市地名志》载:“紫金山(今神农山)在市区西北,紫陵镇赵寨村北。一名白松岭,俗称小北顶。山顶有紫金坛,故名。”据《河内县志.山川志》载:“高千仞,群峰拱向。南北走向,面积约9平方公里,拔1042米,坡度45°左右。山体由下古生代深灰色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表层为褐土、棕壤土。多白皮松、黄栌、鹅耳枥、小叶白腊、照山白、荚莱、檀木、对夹木、六道木、黄荆等,郁盖度约70%。盛产药材,其南老君洼有山药沟、地黄坡,是‘怀庆三野’的集中产地。名胜古迹有紫金坛、伏羲殿、女娲庙等,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从《沁阳市地名志》所载可以确认,紫金山就是神农山。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北之最高山峰为神农坛即“紫金坛”,是始祖练何仙居之地,县志、州志称为紫金坛,但当地群众历代口碑相传叫“小北顶” 、“紫金顶”。

紫金坛

练何墓练何墓

紫金坛葬有一位练氏祖先,就是始祖练何。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九,《怀庆府、河内县》,其文记载:“太行山在府北二十里,山麓曰太行南阪。五代汉初,河阳来附,丹帅崔延勋等自泽州引兵南逼河阳,嵩山贼帅张遇赴救,战于南阪,败死。又府东北三十里曰太行陉,一名丹陉,太行八陉之一也。又有紫金坛,在府城西北四十三里。太行之阳,诸峰之上,下有紫金涧。唐因以名县。余详见名山太行。”

《怀庆府志》卷三舆地河内县,记载:“紫金坛在府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群峰拱向,上多白松,每岁重九日,邑人登高於此。按:旧志,以李义山家在坛山者,非檀山,自在荥阳,义山祭寄寄文可证也。”

清道光乙酉年重修《河内县志·山川志》载:“太行西来,入县之首山为阳洛山。山东为紫陵村,村倚蛟脊龛。”“又东五里为紫金坛。旧志云,在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群峰拱向,上多白松。每岁九月,邑人登高于此。”

曹石仓《天下名胜志》云:“紫陵涧水出焉。今亦名白松岭。”南北走向,面积约9平方公里,海拔1042米,坡度45°左右。山体由下古生代深灰色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表层为褐土、棕壤土。多白皮松、黄栌、鹅耳枥、小叶白腊、照山白、荚莱、檀木、对夹木、六道木、黄荆等,郁盖度约70%。盛产药材,其南老君洼有山药沟、地黄坡,是“怀庆三野”的集中产地。名胜古迹有紫金坛、伏羲殿、女娲庙等,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沁阳市人民政府为纪念练何将军在神农坛刻石立碑,碑文载:练何,字子俊,(公元598~668年),本姓东,大唐河北道怀州河内县赵寨里(今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人,贞观中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贞观十八年诏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辽东城有功,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夏历十月廿三日在临渝关汉武台刻石记功会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练军戎”之誉,赐东何姓练,封岐山侯。练何成为练氏受姓始祖。练何夫人赵氏,皇封一品夫人,故后与夫合葬于河内县紫金山紫金坛(今沁阳市神农山神农坛)。”

神农坛是块风水宝地,千年百代赐福降吉祥。神农坛坐落于太行之巅,南眺滔滔黄河。神农祭天台首啸天,蜿蜒龙脊直伸北峰。坛东为云阳河、河岸有云阳寺;坛西为仙神河、河岸有二仙庙;四周群峰环抱,坐北向南呈罗圈状,气势恢弘,极富灵性,此为《周易》所说“风水宝地”也。

三尖山

三尖山三尖山

三尖山葬有三位练氏祖先,二世练舜麒、练舜麟,四世练贤开。其中练舜麒是骑尉将军。

《怀庆府志》卷三舆地河内县,记载:三尖山在府城西北四十里,三峰耸列,故名。按:金史,正大九年,诸军败绩于三峰山,元兵与白坡兵合。则三尖,乃俗名耳。

《沁阳市地名志》载:“三尖山,俗名三峰山。在沁阳市西北部,西向镇行口村北,西逼云阳谷。《怀庆府志》(清乾隆年版):“因三峰耸列,故名。”南北走向,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拨984米,山体主要为奥陶纪石灰岩,表层主要为褐土,土层薄,山石裸露,植被稀疏。所产石灰岩,质密坚硬,厚度大(3---5米),是锻制石碑、石器的上乘材料。”

三尖山在行口村西北(亦位于赵寨村北),神农山云阳河东岸。坐北向南,五星出头三星落脉,北依群峰,南眺黄河;东为马脖沟,西为云阳河。

芝岭

芝岭芝岭

芝岭葬有七位练氏祖先,三世练友钦、练友文、练友思、练友德、练友善及四世练贤相、五世练裔聪夫人江氏。其中练友钦与练贤相是骑尉将军。

清光绪十一年《重修王母洞碑》碑文载:“且天下名山,不一而屈指其间何,一非宅仙真府神明者乎。怀城三十五里有云阳山,有地曰王母洞,右依芝岭,时闻松风飕飕,左临碧泉,乍听水声潺潺,奇欲休哉,何其盛耶。建安深久,远风摧残,庙貌无光。有沁南东新庄善女周张氏,目观神伤,故慕化四方,广积资财,重修房屋,金粧神像,新塑观音老母、白衣老母、鱼篮老母、水母娘娘四尊,工竣之日,勒石以志”。

《重修王母洞碑》“右依芝岭”中的芝岭在河内县紫金山(今沁阳市神农山)王母洞右侧临川寺下。紫陵村老人回忆说:大跃进时代,我们还小,大人们在地里劳作,我们小孩们就在地边玩。在老龙沟(临川山)下面偏西,有块地叫练马场,练马场地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小山丘,远看酷似官帽,山丘下,面南背北有一座坟,大家都叫“帽坟”。听老人们讲,这里埋着一位将军,唐朝的,姓练,所以又叫“练坟”(练家坟)。此处老人的描述,“帽坟”与芝岭位置吻合。芝岭坐北向南,龙楼凤阁落脉,北为紫金坛,南眺滔滔黄河;东为云阳河,西为仙神河。

练诞节

编辑

练何故里赵寨村练何故里赵寨村

练姓是我国的姓氏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地及海外,近千个聚居地,人口约47万,在中华姓氏人口排名第256位。唐太宗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十月戊午日(农历十月廿三日)在临渝关的汉武台刻石记功会上,以“精练军戎”之誉,赐东何姓练,封岐山侯。从公元645年农历十月廿三日起,华夏大地、中华历史上便有了练姓,练氏一脉相传至今,已经1370余年。练氏宗亲定每年农历十月廿三日为公祭练何将军日,此日可简称为“练诞节”。

据中华练氏宗亲联谊总会消息说:每年的农历十月廿三日,练氏聚居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江苏、台湾等地,都要在当地练氏宗祠举办“练诞节”活动;这一天,他们还要选派宗亲代表,不远万里来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阳市神农山,举行“练诞节”相关纪念活动。

下一篇 贾南风

上一篇 侯方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