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婕妤 编辑
班婕妤(约前48年—约前6年),名不详,婕妤,一作倢伃。扶风(陕西今咸阳东北)人,一说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之女,班固的祖姑。中国西汉辞赋家。
班婕妤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得宠。后为赵飞燕所谮,自请退居长信宫侍奉皇太后,心情悲苦,作诗赋自伤。成帝卒后,她奉守陵园、卒墓园中。
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颇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她经常开导汉成帝;班婕妤还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的词曲有感而发,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受益匪浅。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
班婕妤强调女子要遵守礼仪,遵从女德,形成了良好的班氏家风,其后辈班昭便以她的人生经历与行为规范创作《女诫》。 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西晋博玄诗赞她:“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臣君。纳侍显得,谠对解份。退身避害,云邈浮云。” 存《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行》三篇今。
别名:孝成班婕妤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楼烦(今山西朔州)
出生日期:约 公元前 48年
逝世日期:约 公元前 6年
主要作品:《自伤赋》《捣素赋》《怨歌行》
本名:班婕妤
职业:婕妤、辞赋家
父亲:班况
丈夫:汉成帝
早年经历
班婕妤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她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
选入后宫
汉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汉成帝刘骜即位,班氏被选入皇宫,刚开始为少使(下等女官),不久得宠,赐封“婕妤”。 成帝让班婕妤居于后宫第三区增成舍宫,婕妤也为皇帝生下一皇子,但是数月即夭折,之后班婕妤再也没有生育。班婕妤经常诵读《诗经》《窈窕》《德象》《女师》等,而且每次觐见皇帝,都依照古代礼节。
皇帝专宠
班婕妤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很大的嘉勉与鼓励。 樊姬很贤惠,曾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但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赵氏诬陷
明人绘《千秋绝艳图》中的班婕妤
班婕妤是一个有德操的贤淑妇女,经不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认为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请居深宫
班婕妤
落寞晚年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于是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每天陪着石人石马,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大概一年后班婕妤就病逝了,时年约五十岁。死后,葬于汉成帝陵中。
影响后世
班婕妤知礼谦让的处世之道,时刻启示着后辈班昭,成为班昭歌颂和向往的典范。班昭从班婕妤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女人“柔顺”、“敬慎”的成功之道。在班昭看来,姑祖母班婕妤是整个班氏家族的骄傲,也是班氏后代女性学习的典范, 为了发扬前辈的优秀品质,班昭便写作《女诫》一书来训导女子。 其目的是想让女儿们能学到班婕妤的这些优秀品德。
班昭深受姑母班婕妤之影响,并从姑祖母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女人“谨慎”、“敬顺”的成功之道。 班昭创作的《女诫》中便有班婕妤的影子,如班昭在《女诫》中写道:“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们,取耻宗族……间作《女诫》七章。”这与班婕妤《自悼赋》所写的“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自”,都强调女子要遵守礼仪,遵从女德,从中窥探到一以贯之的班氏家风。
有学者认为,班婕妤被选入《列女传》,也是班昭的手笔,这使得班婕妤借助《列女传》得到了稳固的传播,也获得了持续被阅读和理解的影响力,也间接地保证了班婕妤一直处在文学史的关注视野内。
班婕妤和团扇
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班婕妤由于赵飞燕姐妹诬陷迫害,为自保请求居住深宫,作《团扇歌》。之后历代,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而团扇与凄楚的人生境况的关联,就是源于汉代的班婕妤。
班婕妤移居长信宫后,悄然隐退在深宫之中。每天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独寂寞。便作诗赋以自伤悼,借以度过光阴,常常触景伤情。她在《团扇歌》(亦名《怨歌行》)中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
总评
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颇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她经常开导汉成帝;班婕妤还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的词曲有感而发,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受益匪浅。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 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
班婕妤画像
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会做诗的班婕妤,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后宫嫔妃生命历程的一个标本。她的人生从繁华到萧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后宫嫔妃们的普遍人生境遇。她们或许凭借才华美貌,能赢得帝王的一时喜爱或宠信,但终会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被无情地抛在一边,渐渐被忘却。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历程,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
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西晋博玄诗赞她:“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臣君。纳侍显得,谠对解份。退身避害,云邈浮云。”
历史评价
曹植:“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冲其骄,穷悦其厌。在夷贞坚,在晋正接。临飒端干,冲霜振叶。”
傅玄:“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匡君,纳侍显德,谠对解纷,退身避害,志邈浮云。”
左芬:“恂恂班女,恭让谦虚,辞辇进贤,辩祝理诬,形图丹青,名侔樊虞。”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汉代女文学家被捧为圣人者有二人,一是班婕妤,一是班昭。”
马欣:“班婕妤的行为,为后世班昭的《女诫》所倡导的女性形象相接近,是西汉宫廷女子中德、言、容、功均备的代表。”
班婕妤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流传到今世的只有《团扇歌》《自悼赋》《捣素赋》。
班婕妤兄弟有班伯、班游、班稚等,都以学行驰名。
班稚的儿子为班彪,班彪又生子班固、班超,女班昭。班彪、班固、班昭均为东汉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东汉名将。
班婕妤墓远眺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