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昱 编辑
李春昱(1904年5月8日—1988年8月6日),河南卫辉人,区域地质学家,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李春昱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7年获得柏林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 ;1938年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所长;1942年—1949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 ;1950年任东北地质矿产调查总队总队长 ;1953年任华北地质局总工程师;1978年调至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李春昱主要从事区域地质和地质构造的研究。
中文名:李春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卫辉
出生日期:1904年5月8日
逝世日期:1988年8月6日
毕业院校:柏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及其邻区大地构造论文集》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1935年,李春昱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
1921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十二中学(现卫辉市第一中学)。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
1924年,入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
1929年9月,参加了“西南地质大调查”。
1934年,进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深造。
1937年,获得柏林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
1938年,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所长。
1942年—1949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
1950年,任东北地质矿产调查总队总队长。
1982年,李春昱在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作报告
1953年,任华北地质局总工程师。
1956年,任地质部北方总局总工程师。
1958年,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区域地质室技术负责人。
1965年,任全国区域地质测量局技术负责人。
1972年,任地质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技术负责人。
1978年,调至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与黄汲清(左)讨论地质构造问题
学术论著
李春昱代表著作有《四川西康地质矿产志》《四川石油地质概论》《中国古生代造山运动》等 ,其他论著参考如下:
李春昱.板块构造与多旋回构造运动.地质学报,1979(04):46-56.
李春昱,王荃,刘雪亚.中国的内生成矿与板块构造.地质学报,1981(03):37-46.
李春昱.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地质工作如何面向经济建设.地质通报,2004,023(009):827-828.
李春昱.从地质构造探讨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学报,1978(01):69-77.
李春昱.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地质工作如何面向经济建设.地质通报,2004,23(9):827-827.
李春昱,王荃,刘雪亚,等.亚洲大地构造的演化//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0).1984.
李春昱.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1980.
李春昱.四川运动及其在中国之分布.地质论评,1950,15(Z2):135-156.
黄汲清,李春昱.中国及其邻区大地构造论文集.地质出版社,1981.
李春昱.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地质与勘探,1981(08):13-21+132.
李春昱,王荃,刘雪亚,等.亚洲大地构造图说明书.地图出版社,1982.
李春昱.板块构造基本问题.地震出版社,1986.
李春昱,汤耀庆.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地质学报,1983(1):3-12.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37年7月 | 第17届国际地质大会 | 苏联 |
1942年3月 | 中国地质学会第18届年会暨成立20周年大会 | 重庆 |
1982年 | 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 | |
1982年12月 | 北方板块构造协作会议 | 沈阳 |
1983年11月 | 北方板块构造协作会议 | 沈阳 |
1984年12月 | 第二次中国北方板块构造与成矿作用工作协调和学术交流研讨会 | 西安 |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1984年 | 中国板块构造的系统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82年 | 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1:500万) |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1985年 | 亚洲大地构造图(1:800万) | 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
1985年 | 亚洲大地构造图(1:800万) | 国土资源科技奖二等奖 |
1987年 | 亚洲大地构造图(1:800万) |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人才培养
治学态度
李春昱与首批研究生合影
讲授课程
1939年—1942年,李春昱先后在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和重庆大学地质系讲授《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培养成果
1979年—1988年,李春昱先后招收、指导了4批8名研究生和1名博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都成为各自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如构造地质学家肖序常院士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王方国教授等。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39年—1941年 | 重庆大学兼职教授 |
1944年 | 中国地质学会第21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48年—1949年 | 中国地质学会第25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78年3月—1983年6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央大学兼职教授 | |
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 | |
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
家世背景
李春昱与家人在一起
婚姻家庭
李春昱与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儿两女;李春昱第二任妻子周永庄是一名语文教师。
李春昱在学术会议上讲话
“李春昱为推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而作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李春昱是中国地质学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地质调查科普网评)
“李春昱是中国地质学界泰斗,为中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新乡日报》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