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伋 编辑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燕伋燕伋

燕伋(前541年-前476年) ,字思,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渔阳(今宝鸡市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人。

燕伋22岁师从孔子,壮年返乡办起私塾,执教18年。其间,他想念恩师时总要登高望鲁,并用衣襟掬一些黄土堆在脚下,日久便堆成了十余米高的土台,人称“燕伋望鲁台”。现陕西宝鸡千阳县有燕伋望鲁台,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被世人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燕思

出生地:渔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

出生日期:公元前 541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 476年

主要成就:尊师重道第一人

本名:燕伋

外文名:Yan Ji

毕业院校:孔门

职业:老师

人物生平

编辑

幼年经历

燕伋塑像(宝鸡千阳 ) 燕伋塑像(宝鸡千阳 )

据《燕氏家谱》记载,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有祖父、祖母、父亲和母亲。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燕伋的祖父名公胜,父亲名公滕。当时,孔子在山东曲阜办学授徒,声名远扬,世人共仰。燕伋的父亲早就想让儿子远去山东求学。但因儿子年幼,路途遥远,未能成行。燕伋18岁娶妻壤氏,贤而知礼。19岁到20岁时,不幸父母相继去世。22岁那年,他遵照父亲的遗愿,负笈千里,到山东曲阜参与“坛”笔试拜师求学。

拜师求学

燕伋、宓不齐立像 燕伋、宓不齐立像

23岁时跟随老师孔子及同学南宫敬叔、仲由等人,周游列国,考察周社会的吏制和道德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问礼”。因为周王朝是周公姬旦辅佐其兄建立的国家。孔子领众多学生到周,一是问礼、学礼,二是传播儒家学说和齐鲁文化。燕伋在孔子门下读书,周游考察,经过5年,27岁回故里。在家过了8年耕读生涯,35岁时又去齐国,跟随老师孔子读书考察。随孔子至齐国。浏览了齐桓公庙,瞻仰了一朝霸主齐桓公的画像,受到齐桓公雄才大略、英风豪气的熏染,开阔了眼界,扩展了胸襟,增长了见识与学问,较全面的接受了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洗礼。这次,他在鲁住了5年,40岁回到了宝鸡。

传教

燕伋第二次从鲁游学归来,开始在渔阳

燕伋望鲁台位于宝鸡市千阳县城关镇西关村裴家台塬上,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夏商周时期的人类居住遗址。

2003年9月24日,望鲁台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燕伋望鲁台图册资料

下一篇 左人郢

上一篇 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