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予 编辑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家先贤。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 。
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和楚国。
鲁悼公九年,去世,后世追封齐侯、临淄公、齐国公。明嘉靖九年,称为“先贤”,从祀孔庙。
字:子我
所处时代:春秋末年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 52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 458年
本名:宰予
地位:孔门十哲之一
注音:ㄗㄞˇ ㄩˇ
性别:男
孔门弟子宰予画像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是不能用来雕刻的,能掉下土来的墙壁是不能够粉刷的。”
另一版本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就是朽木和粪土之墙有其本质的现状局限了,就不要去勉强去按照优质木头和光洁的墙面去要求了。孔子对学生学问的教育及弟子行为的规范,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性格不同因材施教,每个弟子对事物的认知和事物对其行为的影响分别根据自身进行升华。宰予是十哲之一,在言语、文学、德性、政治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不是大家分析所认为的坏学生;但宰予身体体质不好,精气神也不足,出现白天睡觉的情况让老师看见了。正因为孔子理解其中缘由,才由此发出感慨。
宰予询问五帝的德行,孔子回答说:“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
孔门弟子宰予
孔子评价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特别这句“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后数千年来,所有的师长前辈用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不过,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中曾说:“昼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毁不可复成之物,大恶也。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王充还说“孔子作《春秋》,不贬小以大。”那么在宰予昼寝这个小问题上:“以大恶细,文语相违,服人如何?”但孔子何许人也,王充反驳也不起作用,宰予就这样成为千古以来的负面典型。尽管如此,宰予还是因善于言辞,列于“孔门十哲“之列。 ”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沂公”,后改称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予”。
以今天的眼光看,宰予的独立思考、绝不盲从,恰恰是当代学生所需要的品质 ;同时,他的质疑和观点并非是无理取闹,相反,正可以从中看到他对儒家思想的思考的深入和旺盛的求知欲。
礼坏乐崩
原文
宰予的老师孔子
译文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予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井有仁焉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既往不咎
原文
相关漫画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读解
鲁哀公问祭祀土地神的牌位用什么木头的,宰我说周朝人用栗木,并解释说“那是为了让老百姓害怕”。孔子念念不忘的是恢复周礼,而作为徒弟的宰我却在诋毁周朝!孔子听后,也实在无法给予道理上的回应,只好说“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宰予昼寝
原文
孔门众多弟子
注释
①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
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读解
宰予
古时人们普遍认为应当遵循太阳的起落来调整自己的作息,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孔子认为白天时光短暂,应该努力奋发。因此,他把对宰予白天睡觉这一违背正常作息的举措看做是懒惰和愚昧的表现,并加以严厉的斥责。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说,言行一致罢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