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迟敬德 编辑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5日 ),名恭,字敬德,本名尉迟融 (《新唐书》作尉迟恭 )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唐初大将。
隋朝大业末年,因功升为朝散大夫,刘武周起兵,以其为偏将,夺得晋、浍等州,击破永安王李孝基,活捉独孤怀恩。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势力,颇有功勋。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力主先发制人,后在玄武门外射死齐王李元吉,协助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
贞观元年(627年),授右武候大将军,封楚国公,后历任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同州刺史,贞观十一年(637年),监修洛阳老君山, 拜上柱国、改封鄂国公,后任鄜,夏二州都督,贞观十七年(64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不问政务,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贞观十九年(645年),随唐太宗征高丽。显庆三年十一月甲辰日(658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概述图参考资料 )
别名:尉迟恭
字:敬德
所处时代:隋唐
出生地:朔州善阳
出生日期:585年
逝世日期:658年12月25日
主要成就:玄武门之变;大破突厥;讨伐辽东
本名:尉迟融
官职:兵部尚书、襄州都督、开府仪同三司
爵位:吴国公、鄂国公
追赠:司徒、并州都督
谥号:忠武
早期经历
隋炀帝大业末年,尉迟敬德在高阳参军讨伐暴乱兵众,以勇猛闻名,一直提拔到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刘武周闻知尉迟敬德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
尉迟敬德画像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柏壁城讨伐刘武周,刘武周命令尉迟敬德和宋金刚到介休县抵抗唐军。结果宋金刚战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则据守介休县城。李世民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进城劝降,尉迟敬德遂与寻相以介休、永安(今山西孝义) 二城降唐。李世民见尉迟敬德来降,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右一府统军,跟随李世民到东都洛阳进攻王世充。
勇冠三军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割据洛阳的郑帝王世充。九月,寻相和刘武周手下的一些旧将相继叛变逃走,唐朝诸将认为尉迟敬德也必然会叛逃,就把其关押在军中。
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都说:“尉迟敬德刚刚投降,思想感情还没有归顺。这人非常勇猛剽悍,关押的时间又长,已被我们猜疑,必然产生怨恨。留着他只怕会留下后患,请立即杀了他。” 李世民说:“我的看法跟你们不同,尉迟敬德如果怀有叛离意图,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当即命令将其释放,带进自己的卧室,赏赐给他金银珠宝,对他说:“大丈夫凭着情感志向互相信赖,不必把小小委屈放在心上。我不会听信谗言去迫害忠臣良将,您应体谅。如果一定要离开,就以这些财物资助您,以表达我们短暂共事的情谊。”
当天,尉迟敬德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猎,碰上王世充带领几万步兵骑兵前来挑战。王世充部下骁将单雄信带领骑兵直奔李世民,尉迟敬德驱马冲上前去,大吼一声,斜刺里一枪把单雄信挑下马来。郑军稍微退却,尉迟敬德保护着李世民杀出包围后,又带领骑兵跟王世充作战,几个回合后,王世充部众溃散,其手下将领陈智略被俘,还俘虏了手持长矛的骑兵六千人。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正当人们要我相信您必然叛离的时候,上天开导我怎样向人们验证我的判断,特地予以证实,行善得福已验证了,因果回报何等迅速啊。”特地赐给他金银一箱,此后恩赐日益增加。
夺槊三条
尉迟敬德殿前夺稍
后世的民间艺术,将长坂坡之战、文鸯的七进七出、尉迟敬德的夺槊三条,改编成为“赵云大战长坂坡”的民间故事。
屡立战功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在板渚扎营,李世民准备挑动他出战,预先让李勣、程咬金、秦叔宝等人的部队埋伏起来。李世民拿着弓箭,尉迟敬德握着长矛,到窦建德营垒跟前大声呼叫,叫得他全军都听到。窦建德的将士们惊恐不安,冲出来几千名骑兵,李世民打打退退,前后射死了几个敌人,尉迟敬德也刺死了十多个敌人,就把敌人诱进了伏击圈。 于是与李勣等人的部队一起奋力攻打,敌军大败。王世充哥哥的儿子、伪夏国的代王王琬叫人到窦建德的营帐,牵来隋炀帝骑过的那匹毛色青白相间的马骑上,铠甲非常华美,远远地跑在队伍的前头当众炫耀。李世民说:“那家伙骑的,真是好马。”尉迟敬德请求去夺过来,就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驱马直奔敌军,活捉了王琬,牵着那匹马回来,敌军没人敢来阻拦。
武德五年(622年),尉迟敬德又跟随李世民到临洺讨伐刘黑闼,刘黑闼的军队来袭击李勣,李世民率领部队偷袭敌军后方以援救。刘黑闼的队伍转身回来,四面包围李世民,尉迟敬德率领勇士冲进包围圈,大败敌军,李世民和江夏王李道宗乘机突围。随后,尉迟敬德又跟随李世民打败徐圆朗,多次立下战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职务。
玄武之变
主词条:玄武门之变
尉迟敬德画像
当时房玄龄、杜如晦都被唐高祖李渊逐出了秦王府,不能再来。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去秘密地把他们请来,房玄龄等人回话说:“皇上诏令规定不许我们再事奉秦王,如果私自拜见,一定会杀我全家,不敢接受秦王的命令。”李世民大发脾气,对尉迟敬德说:“房玄龄、杜如晦难道要背叛我吗?” 取下腰间的宝剑交给尉迟敬德说:“您去一趟,看他们要是没有来的意思,就斩下他们的首级带回来。”尉迟敬德又去通知长孙无忌说:“秦王已决定限期除奸,您应该按时进府筹划。我们四个人不能邀在一起走。”于是房玄龄、杜如晦道士打扮跟着长孙无忌进了秦王府,尉迟敬德也从另一条路进来了。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后,尉迟敬德带着七十名骑兵跟着赶到玄武门,李元吉驱马向东逃跑,被乱箭射下马来。李世民骑马跑进树林,突然缰绳挂到树上被绊倒,不能起身。李元吉追上来抢夺弓箭,俯身下去要掐李世民,尉迟敬德驱马上前大声喝斥,李元吉撒腿就跑,想回武德殿,尉迟敬德赶上去一箭射死了他。 李建成、李元吉的部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人率领队伍来了,聚集在玄武门,杀死了屯营将军。尉迟敬德提来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给他们看,他们就撤走了。这时,唐高祖在海池上划船游览。李世民命令尉迟敬德去保卫皇帝。尉迟敬德身穿铠甲手执武器,直奔海池。唐高祖极度震惊,问道:“今天发动叛乱的是谁?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尉迟敬德回答说:“由于太子、齐王发动叛乱,秦王派兵杀了他们,他担心皇上受惊,派我来执勤警卫。”唐高祖这才放心。 南衙卫兵、北门羽林军以及东宫、齐王府、秦王府的将士还在混战,尉迟敬德奏请唐高祖亲笔写了道诏令,命令各部人马一并听从秦王处置,于是宫廷内外都安定了。唐高祖慰劳尉迟敬德说:“你为国家立下了稳定政权的大功勋。”赏赐给他很多珍贵物品。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尉迟敬德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 当时的舆论认为李建成等人的一百多名部属,都应判处胁从罪而没收他们的家产充公,只有尉迟敬德坚持反对说:“两名罪魁祸首,已经惩罚完毕,如果再株连他们的部属,这不是稳定局势的政策。”这些人因此都免于处分。后来论功行赏,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定为头等,每人赏赐了一万匹绢,齐王府的钱财器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给了尉迟敬德。
自负其功
武德九年(626年)九月,授予尉迟敬德右武侯大将军头衔,赐予吴国公爵位,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齐实封一千三百户。这时,突厥侵犯边境,朝廷任命他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去攻打突厥。敌军到了泾阳,尉迟敬德派率轻装骑兵去挑战,杀死了对方领军的名将,打败了敌军。(《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记载封赏功臣的时间为贞观元年,但《旧唐书·太唐本纪》记载则为武德九年十月,这里以后者为准)。
尉迟敬德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负功自傲,每当发现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过失,必然不讲情面直言指责,因此与宰相不和。贞观三年(629年),尉迟敬德离京任襄州都督。
贞观六年(632年,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记载),尉迟敬德迁任同州刺史。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摆酒宴,尉迟敬德也回京赴宴。席间,有人座次排在他的前边,他愤怒地说:“你有什么功劳,配坐在我的上席?”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便向他做解释。尉迟敬德勃然大怒,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儿打瞎。 唐太宗很不高兴,停止了饮宴,对尉迟敬德说:“我读《汉书》,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保全自己的很少,心里常常责怪汉高祖。因此登基以后,一直想保全功臣,让他们子孙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后不断触犯国法,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不是汉高祖的过失。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奖赏与处罚。分外的恩惠,不能给得太多,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尉迟敬德由此感到害怕,才约束自己的行为。
绘图凌烟
尉迟敬德画像
贞观十三年(639年)二月初七,尉迟敬德调任鄜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都督。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什么呢?”尉迟敬德愤然道:“臣确实谋反!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吗?”因而脱下衣服置于地上,展示身上的疮疤。李世民见此流下眼泪说:“你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这么说,何必这么恼怒呢?” 此后,尉迟敬德又出任夏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尉迟敬德上表请求回家养老。二十五日,朝廷授予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让他每月初一、十五进宫朝拜。不久跟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被绘制成肖像陈列在专为表彰功臣而修建的凌烟阁中,尉迟敬德位列第七名。
晚年生活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十二日,唐太宗李世民由洛阳出发,亲征高句丽。十七日,李世民下诏令太子监国。已经在家养老的尉迟敬德上书进言:“皇上如果亲自到辽东去,皇太子眼下又在定州,洛阳、长安都是国库所在地,虽然有守卫部队,但兵力还是很薄弱。到辽东路途遥远,令人担心发生意外事故。再说征讨一个边远小国,不必麻烦皇上御驾亲征,请把这事交给一位优秀将领,自然可以按时摧毁敌人。”唐太宗没有采纳,而是命令尉迟敬德以原来的官职身份行使太常卿职权,任左一马军总管,跟随唐太宗到驻跸山打败了高丽。班师回朝后,尉迟敬德仍旧退职家居。
尉迟敬德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属矿石,吞服云母矿石粉,挖池圹建楼台,用白色花纹的丝织物予以装饰,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我娱乐,不跟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
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李治按尉迟敬德的功勋,追认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658年12月25日),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为他举行悼念活动,三天不临朝理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并下诏追认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策划玄武门之变
尉迟敬德画像
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李世民从此登上大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尉迟敬德表现英勇,临危不乱,为李世民夺取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大功。所以,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功居第一。
击破突厥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即位不久。突厥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合兵二十万,大举入侵唐边,很快进至泾州、武功一带。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军进至高陵县(今属陕西)。当时唐朝在长安的兵力远不及突厥,各地的援军又来不及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尉迟敬德临危受命,任泾州道行军总管,在泾阳(今属陕西)突厥交战,大破突厥,擒获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可汗率军进至渭水便桥北岸,李世民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直驰至渭水河边,大声斥责颉利可汗背弃盟约。俄而各路唐军陆续赶到,旌旗盔甲遮天蔽日。李世民命大军迅速布阵,自己仍单独与颉利可汗对话。颉利可汗见唐军阵容齐整,似早有准备,大为恐惧,遂请求讲和。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在便桥会盟,宰马歃血,并赠其大量金帛,颉利遂率军北撤。尉迟敬德的胜利虽没使突厥主力受损,但在士气上打击了突厥,为李世民计退突厥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①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②公之素心,郁如山岳。
唐朝宰相许敬宗:商周龙跃,尹望鹰扬。风云宜感,鳞翮曾骧。于赫皇祚,禔祯会昌。锡兹元弼,勋烈推光。茂德初诞,英徽早畅。狼宿摛精,龟文叶贶。弃戡关下,受符圯上。秘策金韬,腾猷玉帐。贞心孤劭,壮气横飞。长戈三捷,雄戟双挥。蛟分承影,雁落忘归。韬奇伫睿,屈迹乘机。衅起射天,妖凝斗日。明一光启,半干秀出。道契披图,功宣授律。冀北先骋,图南载逸。受派扬威,专征耀武。马陵削树,鸢方铸柱。云卷鸣祠,风驱啸雨。静祲破竹,销氛玉弩。戎衣式定,河带同盟。望高四履,宠峻千兵。裂壤剖邑,分麾建营。网罗方邵,蹑迹良平。出建隼旄,入参凤辇。名班贽玉,贲光仪铉。朱户吟笳,青门挂冕。金装甫散,璇霜遽践。昔恭丹扆,载奉薰琴。今陪玄襚,空悲谷林。纷纷礼缛,杳杳光沈。阍桐永閟,宰树方深。瞻言史策,远振徽音。
唐代文学家吕温《尉迟鄂公敬德》:洸洸鄂公,百炼龙泉。沉翳未宣,气冲斗间。佩非其人,跃出大川。神武获马,提之上天。天地之内,指麾无前。熊威虎力,隐若敌国。刚毅木讷,安刘必勃。武德之屯,手拔祸根,扫除氛昏。捧出白日,耀乎天门。功成名遂,高谢戎事。烈烈猛志,化为和气。深池高堂,颐性保常。屑琼饮露,静奏清商。商为臣厉,事君鄂公,之德之勋。
尉迟敬德题跋像
《新唐书》:“敬德之来,李世民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谓之千载,顾不谅哉!”
屈突通、殷开山:“此人勇健非常。”
南宋学者张预:孙子曰:“远而挑人者,欲人之进也。”恭大呼致师而破建德是也。
南宋学者陈元靓:“于惟鄂公,辅唐成绩。临阵摧空,万人之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千载而下,飨兹庙食。”
元末明初文学家杨维桢《鄂国公》:玄武门前人蹀血,虬须天子谏凶孽。谁开贞观太平功,夺朔将军三寸铁。三寸铁,鄂国公,将军真有回无功。呜呼,海池一语开天听,手敕亲颁宫府定。人知房杜掌经纶,谁识将军善词命?善词命,万古之无谁与并?
明朝万历马邑知县王一鸣《重修唐鄂国公庙》:避槊以勇称,辞昏以义闻,除乱辅德以忠贞著。固宜凌烟昭一代之名,马邑享百世之祀者。
明朝学者张燧:敬德如此行藏,且在李卫公之上矣,世徒以万人敌称之也。
明末学者黄道周:敬德归唐,众疑其叛。王独不疑,赐金相赞。榆窠猎游,单雄突犯。仓促无援,王几遇难。赖恭横矛,刺贼马畔。王感其恩,报于一旦。太子赐金。恭辞不看。刺客暗伤,恭不为患。玄武变生,力谋不惮。帝惊直言,隐巢作乱。位定事成,是其才干。廷击道示,过于骄悍。唐将英雄,将军为冠。
铁匠借钱
隋朝末年,有个书生在太原居住。家里很穷苦,只好教书养家糊口。他家离官府仓库很近,有一次,他钻了进去,那库内有几万贯钱。他忍不住就拿些钱。这时出来一个戴金甲的人手里拿着枪对他说:“你要钱,可以到尉迟公那里要个公帖,这是尉迟敬德的钱。”于是书生就到处访求尉迟敬德,可一直也没有找到。有一天到了打铁的铺子里,听说有个打铁的尉迟敬德,正在赤着上身蓬着头发打铁。书生等到他休息了,就上前拜见。尉迟就问他:“为什么这样?”书生说:“我家很贫困,您又很富贵,想要五百贯钱,不知能不能给?”尉迟很生气说:“我是个打铁的,怎么能富贵?你是在侮辱我吧!”书生说:“如果你能可怜我,只要给我写个字条就可以,以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回事了。”尉迟没办法,只好让书生自己写字条。字条上写:“今付某某五百贯钱。”又写上月日时间,在最后署上尉迟的名。书生得到字条拜谢后拿着走了。尉迟和他的徒弟拍着手大笑,认为这书生太荒谬了。书生得到字条后回到库里,又见到金甲人,把字条呈给他,金甲人看后笑着说:“对”。让书生把字条系在房梁上边,让书生拿钱,只限五百贯。后来敬德辅佐明主,立下特大的功劳,当他解甲归田时,李世民恩赐给他钱,另加一库财物还未启封。于是就得到了那一库钱,等开库看钱,对帐查点,发现少了五百贯。正要处罚守库人,忽然发现在房梁上的字条,敬德一看,原来是打铁时写的字条。他一连几天惊叹不已,派人暗暗寻找书生,找到后,书生把所见到的事都告诉了敬德,敬德又重重赏了他,又把库中的财物分给了以前的朋友们。
监修老君山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因民间相传西周朝“守藏室史”道家始祖,《道德经》的作者李耳,到此归隐修炼,并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因而推崇道教、并奉老子李耳为本家祖宗的唐太宗,特派麾下大将军尉迟敬德亲自来老君山督造在山顶建老君庙,并将此山由景室山易名为“老君山”。
忠心无二
尉迟敬德连环画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要谋杀李世民,他们秘密递信叫来尉迟敬德说:“要委屈您给予我们父兄般的照看,同您做一个真诚亲密的朋友,希望您答应我们的要求。”接着赠送给他一车金银器物。 尉迟敬德说:“我出身低下,遇上隋朝衰亡,天下四分五裂,自己无处藏身,长期陷入叛乱队伍,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结果承蒙秦王给我生命,如今还在秦王府供职,只应以生命报答他的恩情。我对您没有功劳,不敢错受重赏。如果私自答应为您效劳,就是背叛,一个为了私利忘掉忠诚的人,您又用他干什么呢?” 李建成大怒,此后就断绝了与其的交往。尉迟敬德则很快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说:“您纯洁的思想,高于山岳,就是堆起一斗黄金,我知道您也不会改变气节。他送东西您就接着,不必顾虑。不这样,恐怕您不安全。并且了解了他们的阴谋,也可以帮助我想出好的对策。” 李元吉等人非常忌恨尉迟敬德,派刺客去暗杀他。尉迟敬德知道他们的阴谋,就大开重重门户,若无其事地睡觉,刺客多次走进他家厅堂,终究不敢走进卧室。李元吉就在皇帝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敬德,皇帝下令将其囚禁审讯,准备杀掉他。李世民坚决劝谏才获得释放。
敬德不谄
吏部尚书唐俭和唐太宗李世民下棋,争论起来,李世民大怒,把唐俭发配到了潭州。余怒未息,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要杀他。你来为我做证明,说他言语冒犯了我。”尉迟敬德答应了。第二天上朝,尉迟敬德磕头说:“臣实在没有听说。”多次问,依旧不改变说法。李世民很愤怒,把玉梃砸碎在地上,拂袖而去。很久后李世民举行宴会,允许三品以上官员都来赴宴,在宴会上,李世民说:“敬德的好处有三个:唐俭免于枉死,朕有对过失发怒的美誉,唐俭有重新生存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荣誉,这就是三个好处。”赏赐了敬德一千匹绸缎,群臣都高呼万岁。
解衣释疑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什么呢?”尉迟敬德愤然道:“臣确实谋反!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便开始怀疑臣要谋反吗?”因而脱下衣服置之地上,展示身上的疮疤。李世民见此流下眼泪,说:“你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这么说,何必如此恼怒呢?”
不忘发妻
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朕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你,怎么样?”尉迟敬德叩头辞谢说:“我的妻子虽然微贱,但与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虽然才疏学浅,听说过古人富贵了不换妻子,此并非我的本愿。”李世民只好作罢。
关系 | 姓名 | 备注 |
---|---|---|
曾祖 | 尉迟本真 | 北魏冠军将军、渔阳懋公,赠幽州刺史 |
祖父 | 尉迟孟都 | 北周济州刺史 |
父亲 | 尉迟伽 | 隋朝仪同大将军,赠幽州都督、常宁安公 |
发妻 | 苏娬 | 檀州刺史苏谦之女 |
儿子 | 尉迟宝琳 | 上柱国、卫尉少卿、鄂国公 |
尉迟宝琪 | - | |
尉迟宝环 | 邛州刺史 | |
孙子 | 尉迟循毓 | 潞王府仓曹参军 |
尉迟循寂 | 即(修寂) | |
尉迟循俨 | 即(修俨) | |
孙女 | 尉迟氏 | 嫁给秦琼之子秦有道 |
尉迟氏 | 河南郡君,嫁安州刺史杜鹏举 |
追封
尉迟敬德民间形象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尉迟敬德。
墓址
尉迟敬德墓志
尉迟敬德墓志石色晶莹,雕刻细致,正方形,每边宽1.2米,厚0.25米,是昭陵陵园发掘所得墓志中最大的一合。志石周边雕饰忍冬多枝莲蔓草与十二生肖像,志盖四面雕宝相花纹饰。志盖阴刻飞白书五行,行五字,文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名”。志盖用飞白书,是全国出土的唯一用飞白体书写的墓志。志石的志文为阴刻,计楷书五十行,行五十字,共两千二百一十八字。无撰、书者姓名。其墓志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陕西昭陵博物馆。
墓碑
尉迟敬德墓原位于河北省冀州市南尉迟村,“尉迟敬德之墓”墓碑已毁。
故里碑
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乡政府大门外左侧,有一座“唐鄂国公尉迟敬德故里碑”碑楼,石碑碑身完整,为青黄石质地,长方形体,高231厘米,宽75厘米,厚18厘米。
据传,该碑立于唐代,但其形迹无人知晓,其大致方位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乡下木角村东南方山寨后周边。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当时有村民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乡下木角村东南方山寨后南码头处,偶尔发现洪水冲出一块石碑,经人擦洗显现“唐鄂国公尉迟敬德故里”字迹,该村富户名为支儒林(廪生)的村民,个人出资,遣人将此碑从山寨后搬运回村,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乡下木角村西碑地,国公庙南门前右侧建造、敬献碑楼,将“唐鄂国公尉迟敬德故里”碑镶入碑楼内。为让后人铭记他的功德,还特意在碑的右端落款处加刻了“大清嘉庆二十二年里人廪生支儒林敬献碑楼记”等落款字句。
该碑楼塌毁后,石碑长期流落于村子角落。20世纪80年代,乡政府文化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此碑,便将此碑原由报告乡政府领导并建议加以保护。为保护文物,乡政府责成专人在下木角乡政府大门左侧再次修筑碑楼,并将该碑镶嵌于碑楼内。
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南约三公里的马跑泉镇。相传尉迟敬德与番将作战,西征路过此地,天热干旱,军中苦无水,人渴马乏,将军战马前蹄刨地,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故名马跑泉。当地人民为纪念尉迟敬德,在泉边改建鄂公祠(今圮)。
鄂国公祠
尉迟敬德塑像
鄂国公祠原来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神头镇三泉湾附近。始建时间不详,明万历年间曾重修。之后,鄂国公祠又经过好几次重修,直到进入20世纪初期,依旧保持着原有风貌。据说民国二十年左右的朔县二高小就占用着鄂国公祠为校园。当时,鄂国公祠青砖灰瓦,建筑成群,其正殿坐西朝东,黑脸蟒袍的尉迟恭坐像五尺多高,他一手支膝,一手把钢鞭横举过头顶;其子尉迟宝琳坐像在他的下首。殿内地面铺设大方砖,以白铁灌缝。在正殿门外,塑有两匹骏马,是尉迟恭驰骋疆场的坐骑。靠北的一匹黑马,就是传闻中的金龙池海马,前蹄奋起,张嘴嘶鸣,一派桀骜不驯,所以左右两个马弁死死拉着缰绳;靠南的一匹白马,四蹄落地,威猛却也安祥。正殿壁画有40多幅,内容包括敬德战秦琼、单鞭夺槊、酣睡吓退刺客、玄武门事件等。但在1948年,有人特意绕到鄂国公祠去观瞻一下,却发现庙宇所有建筑毁坏殆尽,只剩一片废弃的土堆瓦砾。究竟怎样遭到破坏,却不得而知。
《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民间形象
尉迟敬德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守护神。
传说尉迟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敬德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 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
在说唐系列小说、评书中,尉迟敬德乃黑煞星转世,为隋唐十八杰里的第十三杰(有的版本为第十七条好汉) ,与秦琼并列,曾与秦琼三鞭换两锏,娶有黑、白两夫人。
在《薛丁山征西》中,尉迟敬德为救薛仁贵,鞭打禁门,将钢鞭打断,想起师父“鞭在人在,鞭亡人亡”之言,撞柱自尽。
影视形象
影视作品《贞观之治》的尉迟敬德年份 | 影视类型 | 剧名 | 饰演者 |
---|---|---|---|
1991年 | 电视剧 | 《大唐名相》 | 李宝华 |
2003年 | 电视剧 | 《隋唐英雄传》 | 寇占文 |
2006年 | 电视剧 | 《贞观之治》 | 德力格尔 |
2006年 | 电视剧 | 《薛仁贵传奇》 | 徐成林 |
2009年 | 电视剧 | 《开创盛世》 | 张巍 |
2012年 | 电视剧 | 《隋唐英雄》 | |
2013年 | 电视剧 | 《隋唐演义》 | 印小天 |
2013年 | 电视剧 | 《隋唐英雄3》 | 侯杰 |
2013年 | 电影 | 《尉迟恭》 | |
2018年 | 网剧 | 《唐砖》 | 贾伟 |
参考资料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