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容恪 编辑
慕容恪(?~367年),字玄恭,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宗室大臣、军事家,官至太宰、录尚书事,封爵太原王。武宣帝慕容廆之孙,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
慕容恪智勇兼备,骁勇善战。慕容恪自十五岁起随军征伐,参与大败高句丽,讨灭扶余、宇文鲜卑,大败后赵将军麻秋等战役。元玺元年(352年),前燕入主中原,慕容恪率军攻灭冉魏,生擒冉魏皇帝冉闵,基本平定河北地区。元玺三年(354年),慕容恪官拜大司马、录尚书事,封爵太原王。元玺五年(357年),慕容恪引兵大败段龛,进围广固。为减少伤亡,采取围而不攻之策,俘虏段龛,灭亡段齐。建熙元年(360年),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驾崩,皇太子慕容暐即位,慕容恪受遗诏辅政,官封太宰、录尚书事,辅佐幼主慕容暐,行周公故事。慕容恪对内总摄朝局,团结内外朝臣,使前燕朝堂趋于稳定,但执政宽松无度,致使百姓多依附于地主,国内荫户逐渐泛滥,豪强剥削愈发严重。对外屡战屡胜,威震领邦,攻克东晋淮水以北的广大领土。
建熙八年(367年),太原王慕容恪薨逝,前燕朝廷追谥桓王,史称太原桓王。
全名:慕容恪
字:玄恭
谥号:桓
封号:太原王
所处时代:前燕
民族族群:鲜卑族
出生地: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义县)
逝世日期:367年
主要成就:屡破高句丽、击败冉闵、摄政安国、平定河北、攻克豫州、攻灭宇文、消灭段齐
官职:太宰、录尚书事
早年经历
慕容恪,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其母高氏不被慕容皝所宠爱,所以慕容恪一直不为父亲慕容皝所注意。直到慕容恪十五岁时,外貌高大雄健,性格雄毅厚重,慕容皝每次和他对话,慕容恪都能说出经世之理,最终得到了慕容皝的看好,慕容皝遂把军队交给了他。
大败赵军
慕容恪随父出征,临机多奇策。 后赵建武四年(338年)五月,后赵皇帝石虎以燕军违约独攻段部鲜卑,得胜又劫掠而归为由,发兵数十万北伐前燕,围困大棘城(今辽宁省义县)。燕赵两军相持十余日,赵军不能克,遂后退。慕容恪受命率2000骑兵于清晨出城追杀。石虎见城内师出,大惊,弃甲溃逃。慕容恪乘胜追击,大败后赵军,斩首三万多人(《宋书》记载前燕仅斩首后赵士兵数百人)。
后赵建武四年(338年)十二月,段部鲜卑首领段辽遣使向后赵请降,中途反悔,又遣使请降于前燕,并与前燕合谋设伏,欲消灭赵军。时后赵皇帝石虎已派征东将军麻秋、司马阳裕等率兵3万前去受降。而慕容恪奉命带精骑7000埋伏于密云山。慕容恪大败麻秋于三藏口(今河北省承德市),赵军死亡大半,麻秋步行逃脱,司马阳裕被俘。
攻高句丽
咸康七年(341年)十月,慕容恪奉命为渡辽将军,镇守平郭。前燕自从慕容翰逃亡,慕容仁被慕容皝杀死后,无人能镇守辽东。慕容恪行至平郭,屡破高句丽兵,甚有威名,高句丽畏之,不敢再入燕境。
永和元年(345年)十月,慕容恪领命攻打高句丽。慕容恪攻拔南苏(今辽宁省抚顺市东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派兵留守。永和二年(346年)正月,慕容恪与世子慕容儁、慕容军、慕舆根及1.7万骑兵袭击扶余国。慕容恪则亲自统帅诸军冒矢石进击,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
佐破宇文
建元二年(344年)二月,慕容皝亲自带兵攻宇文逸豆归,以建威将军慕容翰(慕容翰于咸康六年回到燕国)为前锋将军,刘佩为副将;命慕容恪与慕容军、慕容霸及折冲将军慕舆根等率兵分三路并进。最终大破宇文军队,燕军乘胜追击,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今辽宁省朝阳市)。宇文逸豆归败逃,后死于漠北,宇文氏从此散亡。
智破冉魏
永和六年(350年),后赵大将军冉闵占据邺城,灭亡后赵。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永和七年(351年)八月,慕容儁遣慕容恪攻破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随着慕容恪攻占中山后,冉闵攻取了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欲图幽州。前燕占领幽州后,也想继续南进,图据中原,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永和八年(352年)四月,冉闵将与前燕开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苦谏冉闵,不可同前燕开战。冉闵不纳,移军于安喜(今河北省定州市)。慕容恪随即引兵而至。魏燕两军交战十次,燕兵皆败。冉闵素有勇名,所部将士精锐,燕军畏惧。慕容恪阵前激励将士,指出冉闵有勇无谋,其军饥疲难用,定可击破。冉闵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慕容恪采纳参军高开之策,急派轻骑截击之,然后佯败诱敌至平地,并将燕军切分为三部。慕容恪自率中军,选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主力进击。冉闵恃勇轻敌,果然中计,直突燕军中部铁马方阵。燕军侧翼部队即从两面夹击,大败冉闵军队,斩七千余人。冉闵突围东走二十余里,坐骑忽然暴毙,冉闵被燕军所俘,冉魏灭亡。
鲁口之战
元玺元年(352年),冉闵被慕容恪军俘虏后,其子冉操投奔镇守鲁口的大将王午。七月,王午自称安国王,对抗前燕。八月,慕容儁遣慕容恪、太尉封奕、尚书令阳骛攻打鲁口。王午凭借城池之险进行抵抗,并把冉操送于燕军。慕容恪料鲁口城池坚固,暂难攻克,遂将城外的庄稼尽数收割,撤回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十月,慕容恪屯安平,积粮,修筑攻城器具,准备攻讨王午。时中山苏林起兵于无极,自称天子,慕容恪率军先攻讨苏林。十月,慕容儁派广威将军慕舆根帮助慕容恪,斩杀苏林。不久,王午为其将秦兴杀死,吕护又杀秦兴,继承安国王。
元玺三年(354年)二月,慕容恪再次发兵围鲁口,次月克之。吕护逃往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四月,慕容儁以慕容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
野王之战
建熙二年(361年)二月,镇守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的宁南将军吕护暗中投靠东晋,东晋以吕护为前将军、冀州刺史。吕护欲引东晋军偷袭燕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未及行动,事情败露。
三月,燕王遣慕容恪统军前往野王平叛。慕容恪率军5万,冠军将军皇甫真领兵1万,进至野王城外,吕护闭城固守。慕容恪遂于野王城外修筑深沟高垒,切断守军外援,以待机击之。
七月,吕护军被围数月,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吕护被迫令部将张兴率领7000人马出城迎战,张兴被傅颜斩杀。当夜,吕护以皇甫真营阵为突围口,率城中锐卒试图突围。皇甫真事先已做好防备,慕容恪领兵从侧翼出击,吕护所部死伤惨重,吕护南奔投降东晋,燕军攻克野王,结束野王之战。
广固之战
永和六年(350年)前后,原段氏鲜卑首领段兰之子段龛乘着后赵内乱、冉魏新立之机,统帅部众南迁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七月,东迁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自称齐王,向东晋称臣,受封为镇北将军。
元玺四年(355年),前燕攻灭石氏、冉魏的势力,开拓疆域,成为地跨幽、冀、并、平四州的政权,挣脱东晋,慕容儁自称为帝。段龛以为与慕容儁同出鲜卑,致书慕容儁称帝之非;加之段部所据广固,势力渐强,已威胁前燕的统治,慕容儁遂决意发兵攻广固。十一月,慕容儁以慕容恪为大都督、抚军将军,尚书令阳骛为副将,率军进攻广固。十二月,燕军至黄河北岸,慕容恪先以轻舟渡河,试探虚实。
元玺五年(356年)正月,慕容恪率军渡过黄河,距广固百余里。段龛率军3万人迎战,慕容恪于淄水战败段龛,数千名士卒投降燕军。段龛逃回广固,闭城固守。慕容恪率燕军在广固城外修高墙挖深堑围困之。并招抚广固四周诸城,段龛所署徐州刺史王腾等于二月投降慕容恪。
慕容恪围广固七个月后,段龛难以支撑,遂派人向东晋求援。八月,东晋派徐州刺史荀羡前往解围。荀羡行至琅琊,畏惧燕军不进。恰逢王腾带军攻打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荀羡遂进攻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斩王腾。不久,广固城内路人相食,无以为守。段龛悉众出战,被慕容恪在围里击败,单骑逃回城中。十一月,段龛计穷,只得出降。慕容恪安抚百姓,平定齐地,迁鲜卑、胡、羯三千余户至蓟。留慕容尘镇广固,以尚书左丞鞠殷为东莱太守,章武太守鲜于亮为齐郡太守,率军而还。
广固城之战后,东晋泰山太守诸葛攸进攻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市)。慕容恪领统阳骛、慕容臧率兵进击,大败晋军,诸葛攸退回太山(今山东省泰安市)。慕容恪乘胜渡过黄河,占领河南部分土地,并设守宰。此后,前燕辖境迅速延至黄河以南,对东晋构成了威胁。
辅佐幼主
光寿三年(359年),慕容儁患病,他对慕容恪说:“朕病得这么虚弱,恐怕是好不了。寿命长短,都没有什么可怨恨的了!不过,现在晋国和苻秦未灭,太子慕容暐年幼。朕担心他应付不来,想效法宋宣公,将皇位交给你。慕容恪坚决拒绝,更说:“陛下如果认为臣能够承担安定天下的重责,难道就没能力好好辅助少主嘛!”慕容儁听后十分高兴。
光寿四年(360年)正月,慕容儁在邺城大阅郡国之兵,欲派大军进攻秦、晋,但病情转危,遂召慕容恪、阳骛、慕容评、慕舆根受遗诏辅政,旋即病卒,时年四十二岁,葬于龙陵,谥号景昭皇帝,庙号烈祖。皇太子慕容暐即位,年仅十一岁。二月,尊皇后可足浑氏为皇太后,以慕容恪太宰、录尚书事,行周公事,总摄朝政。
不过,当时作为太师辅政的慕舆根自恃战功显赫,高傲自大,看不起慕容恪。慕舆根为挑起事端以作乱,先以可足浑太后干政来挑拨慕容恪,谎称支持慕容恪夺位。但慕容恪不受。吴王慕容垂以及皇甫真及后都劝他诛杀慕舆根,但慕容恪以皇帝新死,国家安稳为首要,决定忍耐。慕舆根挑拨慕容恪不成,于是试图离间慕容暐母子,想要太后诛杀慕容恪等。新帝慕容暐支持慕容恪,劝止了母亲。与此同时,前燕已经在灭冉魏后迁都邺城,以旧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为留京。慕舆根思恋辽东祖地,力劝太后和慕容暐建议还都龙城,变相放弃中原地区。慕容恪知道后,联合慕容评密奏慕舆根罪状,派卫将军傅颜诛杀了慕舆根及其党羽。
面对皇帝新死,就发生诛杀辅政重臣的事件,前燕国内忧虑情绪很高。慕容恪举止如常,出入都只有一人跟从,不肯加添守卫。然后大赦天下,并停发慕容儁生前所集各路兵员,受任理政,兢兢严谨,与司徒慕容评共同协作,虚心待士,谘诹善道,量才授任。于是,境内局势渐稳,人心稍为安定。同时,原先征集在邺城的各郡军人都因为国家内部纷乱而经常逃跑,而邺城向南方领地的道路通讯不畅通。慕容恪命令慕容垂南镇蠡台(今河南省商丘市),傅颜率军南巡淮河,终令国家安稳下来。
夺取洛阳
建熙六年(365年)二月,慕容恪与吴王慕容垂共攻洛阳。三月,慕容恪攻克洛阳,俘虏扬武将军沈劲。慕容恪惜之为奇士欲赦免,慕容虔上书说:“沈劲虽为奇士,却终不可为己所用,留之必患。”遂斩杀沈劲。
慕容恪夺取洛阳后,随即略地至崤山、渑池,关中大震,前秦宣昭帝苻坚亲自到陕城进行防备。不久,慕容恪率军撤回到邺城。
遗荐吴王
当时吴王慕容垂才能出众,慕容恪对其非常倚重,曾多次向燕主慕容暐进行推荐。
建熙七年(366年),慕容恪病重,深虑慕容暐手中无实权,而慕容评又多猜忌,大司马的职务不能让无才之人担当,便对慕容暐的兄长乐安王慕容臧举荐吴王慕容垂,但是慕容臧没有听从慕容恪的话。
慕容暐亲临慕容恪府向他询问后事,慕容恪再次向慕容暐推荐慕容垂,说:“我听闻,傅说举荐士人,就连板筑之人都可以胜任,更何况是国家的懿亲呢!吴王(慕容垂)兼具文武之才,才能仅次于管仲、萧何。陛下如果把政务交给他,国家就能获得安定。不然,我怕二寇(前秦、东晋)会有窥窬之计。”慕容恪言终而卒。死后谥号为桓王。
后燕皇帝慕容盛下令让中书撰写《燕颂》,以此纪念慕容恪的丰功伟业。
父亲 | 母亲 | ||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 高夫人 | ||
兄弟 | |||
慕容交 |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 | 慕容遵 | 后燕武成帝慕容霸(慕容垂) |
范阳王慕容友 | 乐浪王慕容度 | 庐江王慕容宜 | 宜都王慕容桓 |
临贺王慕容逮 | 河间王慕容徽 | 历阳王慕容龙 | 北海王慕容纳 |
兰陵王慕容秀 | 安丰王慕容岳 |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 始安公慕容默 |
南康公慕容偻 | 慕容宇 | - | - |
子嗣 | |||
慕容楷 | 袭封太原王,随慕容垂投奔前秦,宣昭帝苻坚任其为积弩将军,后随同其弟慕容绍辅助慕容垂复国,病卒。 | ||
慕容肃 | 前燕灭亡被苻坚优待,后与慕容暐一同商议谋反,欲在慕容暐之子婚礼刺杀苻坚,事泄被杀。 | ||
慕容绍 |
慕容皝:“恪智勇俱济,汝其委之。”
桓温:“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
悦绾:“太宰政尚宽和,百姓多有隐附。《传》曰,唯有德者可以宽临众,其次莫如猛。今诸军营户,三分共贯,风教陵弊,威纲不举。”
王猛:“慕容玄恭,信奇士也,可谓古之遗爱矣!”
慕容盛:“周公之辅成王,不能以至诚感上下,诛兄弟以杜流言,犹擅美于经传,歌德于管弦。至如我之太宰桓王,承百王之季,主在可夺之年,二寇窥窬,难过往日,临朝辅政,群情缉穆,经略外敷,辟境千里,以礼让维宗亲,德刑制群后,敦睦雍熙,时无二论。勋道之茂,岂可与周公同日而言乎!”
崔浩:“王猛之经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
张预:“沉深有大度。......容貌魁杰,雄毅严重,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数从皝征伐,临机多奇策。......虽执权政事,必谘之于评。罢朝归第,则尽心色养,手不释卷。.......恪为将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务于大略,不以小令劳众。军士有犯法,密纵舍之,捕斩贼首以令军。营内不整似可犯,而防御甚严,终无丧败。........恪之为将,专以恩信而不尚威严是也。”
张预:“孙子曰:‘辅周则国必强。’恪在中原,桓温以谓所忧方大。又曰:‘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恪之为将,专以恩信而不尚威严是也。”
陈普:“霜雹风沙杂乱飞,段龛地下见春归。时来但处周公位,历举华人百世希。”“当时人才南有谢安,北有慕容恪,西有王猛。较其分数,玄恭其贤矣,安石善处轇轕之际,富贵之心薄而家世清虚,无能远猷。王景略干将吴钩薄于德矣。玄恭才优而心正,独不能力主。李绩终杀,沈劲为可恨。而其讨段龛,城下数语,天地鬼神实闻之事。”
张大龄:“慕容氏自龙骧以来,世豪东夏,其子孙俱英朗雄杰,发在童孺,天之所兴,其谁废之!太原德业迈於狐赵,吴王才器不下管萧。昔舜生诸冯,东夷之人可以其鲜卑而少之?偿恪而不死,更得明主事之,与吴王垂左提右挈,驱驾才俊,混一之业,指顾而定矣!乃吴王力足以讨评,而不为首乱;时足以取坚,而还其旧兵;威足以困丕,而开以生路,尤人所难者。至於八十之龄,取西燕如拾芥,挫魏兵如发蒙,真太原所谓命世之才也。后来亡国之主,犹自翘然,身在鼎俎,神色不变。盖先世大有功德,故子孙蹶而复奋,不若诸胡之一败涂地。予於和龙之君,独有取尔者以此。太尉裕平燕之日,欲坑广固,得韩范谏而止。呜呼!燕何罪哉!前燕开基,取之刘石。后燕恢复,夺之苻秦。燕何罪哉!而戮之若斯之惨也。太尉此举,不惟远愧三代吊伐之师,且近有怍於玄恭景略矣。惜哉!”
《广名将传》:“前燕慕容恪,深沉有略。皝授以兵,从征参酌。使镇辽东,寇不敢作。嗣隽亲之,立功不薄。俊死暐孤,复以后托。有谋中原,桓曰大错。慕容恪存,忧方如昨。慕舆根诛,内外错愕。恪独安之,使人把捉。罢朝而归,养亲为乐。临死荐贤,报恩急著。忠孝若斯,才应兼学。”
王夫之:“五胡旋起旋灭,而中原之死于兵刃者不可殚计。殚中原之民于兵刃,而其旋起者亦必旋灭。其能有人之心而因以自全者,唯慕容恪乎!故中国之君,一姓不再兴,而慕容氏既灭而复起。恪围段龛于广固,诸将请亟攻之,恪曰:‘龛兵尚众,未有离心,尽锐攻之,杀吾士卒必多矣,自有事中原,兵不暂息,吾每念之,夜而忘寐,要在取之,不必求功之速。’呜呼!恻悱之言,自其中发,功成而人免于死,恪可不谓夷中之铮铮者乎!”
李鸿章:“为国者,但问自治,而不依他人之祸福。晋人喜慕容儁之没,岂知慕容恪之更胜。今日急务,莫先储才。培植人才必以学堂为根本。”
宋丹凝:“虽然慕容恪为一代名将,但其政治功绩也非常大。在慕容儁死后,慕容恪甘为周公,辅佐幼主慕容暐;官至太宰,虚怀待物,知人善任;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谦虚谨慎,从不专断;诛杀叛臣慕舆根,稳定朝政。前燕政局的稳定,多半是慕容恪的功劳。”
梁军:“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变强的一段时间。他历事三主,在慕容皝与慕容儁在位时,率军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辅佐幼主慕容暐七年间,前燕政治空前稳定,所以他在燕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慕容儁死后,东晋认为有机可乘,桓温则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在其死后,前秦、东晋先后攻打前燕,前燕也迅速灭亡,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慕容恪对于前燕的重要性。”
《晋书·卷一百十一·载记第十一》
《十七史百将传·卷七》
《十六国春秋别传·卷三·前燕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