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学煜 编辑
侯学煜(1912年4月2日—1991年4月16日),安徽和县人,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侯学煜1937年从中央大学毕业;1947年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49年4月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1950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4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侯学煜长期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和教学工作。
中文名:侯学煜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2年4月2日
逝世日期:1991年4月16日
毕业院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安徽和县
侯学煜
1925年,考入安徽芜湖私立翠文中学。
1927年,转入南京安徽中学。
1928年,考入南京金陵中学高中部。
1931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
1932年,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辍学回到和县县立中学任教。
1934年,从中央大学复学,由理学院化学系转入农学院农化系土壤专业。
1937年,从中央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考入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
1945年,考取了中化农学会留美奖学金研究生并赴美国留学。
1949年,侯学煜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与导师合影
1949年4月,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1950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赴非洲热带草原考察。
1991年4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科研贡献
科研综述
1981年,侯学煜(中)在野外考察
学术论著
侯学煜专著《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
林厚萱,章慧麟,侯学煜.酸性土、钙质土和盐渍土指示植物的化学成分.土壤学报,1957(3).
侯学煜.植物地理学的内容、范围和当前任务. 地理学报,1955(01):1-23.
侯学煜,陈昌笃,王獻溥.中国植被与主要土类的关系.土壤学报,1957(1):19-48.
侯学煜.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生态学报,1988(03):91-96.
侯学煜.再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和方案.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1,5(4):285-291.
侯学煜.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为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1985(01):3-20.
侯学煜.试论历次中国植被分区方案中所存在的争论性问题.植物生态学报,2010(1).
侯学煜专著《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
侯学煜.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科学出版社,1982.
侯学煜.植物与环境.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3):5.
侯学煜.从生态经济学观点论开发皖中农业自然资源的某些战略性问题.自然资源学报,1986(1):13.
吴征镒,侯学煜,朱彦丞,等.《中国植被》.科学出版社,1980.
侯学煜.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植物生态学报,1964(02):3-29
侯学煜.中国自然生态区划与大农业发展战略.科学出版社,1988.
侯学煜.从新疆草畜资源的优越性谈该区的畜牧业发展.资源科学,1984,6(3):8-22.
侯学煜.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侯学煜.中国150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侯学煜.中国的植被.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51年 | “南亚栽培植物起源与分布”讨论会 | 印度 |
1956年 | 第六届国际土壤学大会 | 巴黎 |
1957年 | 全苏第二届植物学大会 | 苏联 |
1963年 | 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 | |
1978年10月 | 国际干旱区土地利用学术讨论会 | 美国 |
1979年4月 | 第二届国际热带生态学会议 | 马来西亚 |
1981年 | 第十三届国际植物学会议 | 澳大利亚 |
1981年 | 世界环境保护会 | 肯尼亚 |
1986年 | 第五届国际生态学会议 | 美国 |
1987年2月 | 世界环境保护会议 | 肯尼亚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中国境内酸性土、钙质和盐碱土指示植物 | 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
1980年 | 什么是生态系统和什么是生态平衡 | 中国科协新长征科普作品二等奖 |
1981年 | 中国植被 |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1984年 | 林业发展的建议 | 中国林学会劲松奖 |
1986年 | 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7年 | 中国自然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综合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87年 | 中国植被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88年 | 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 |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1989年 | 中国植被图(1:400万)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89年 | 中国植被图(1:1400万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人才培养
高校兼课
侯学煜(右2)讲解植被图
班级建设
1954年和1958年,侯学煜两次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为全中国各省区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师开办全国性植物生态学讲习班。
讲授课程
1932年,侯学煜在和县县立中学任教期间,讲授《英语》《化学》《生物》等课程。
1952年,侯学煜在中国科学研植物研究所讲授《植物生态学》等课程。
培养成果
截至1991年4月,侯学煜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培养了大批的植物生态学与植物学科研和教育学人才,其中不少已是学科的带头人和科学家、教授 。如生态学家陈昌笃教授 ,植物学家蒋高明教授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89年 | 中国科学院委员荣誉奖章 |
1993年 | 中华绿色科技特别奖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1年 | 中国土壤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新中国成立学会未完成重新成立手续前)理事 |
1956年 | 中国土壤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
1963年 | 中国土壤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
1979年 | 中国土壤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
1981年—1992年4月 |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四、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88年3月—199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20世纪80年代 | 国务院环保工作领导小组高级科学顾问 |
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 | |
农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 |
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 | |
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 |
中国科协委员 | |
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生态学会顾问 |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学学报》主编 | |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绿化基金委员会理事 | |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理事 | |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 | |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 | |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 | |
国家科委西北防旱组顾问 | |
国家科委草原组顾问 | |
国家科委农业生物组顾问 | |
国家科委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组顾问 | |
《植物学报》编委 | |
《土壤学报》编委 | |
《地理学报》编委 | |
《自然资源》编委 | |
中国自然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 |
中共民主同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
家世背景
侯学煜与妻子林厚萱合影
婚姻家庭
侯学煜的妻子林厚萱 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 ;侯学煜女儿侯林林。
侯学煜在办公室阅读文稿
“侯学煜是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奠定了中国植物生态学系统研究的基础,在植被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评)
“侯学煜是一位活跃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活动家,他对中国持续发展农业和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真可谓功德无量。”(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评)
“侯学煜是中国植物生态学奠基人之一,他是一名很有成就的科学家,又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工作组织者。”(和县人民政府评)
“他(侯学煜)为发展中国科学事业而竭尽全力。他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一生。他的一生,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乃至世界生态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人民日报》评)
侯学煜青年生态论坛
1989年,侯学煜撰写学术报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