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新觉罗·载淳 编辑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清朝第十位皇帝(1861年8月22日 -1875年1月12日 在位),清入关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同治帝即位后,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携载淳在养心殿垂帘听政。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又先后平定了陕甘回民起义、云南回民起义、贵州苗民起义。 同时,清政府也开始寻求救国之道,在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䜣的主持下实行新政,称“同治新政”。新政的实施为逐渐衰落的清政府带来一个中兴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载淳亲政。但载淳仍难摆脱慈禧太后的干预。慈禧太后命载淳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载淳也想利用修复圆明园,让太后离宫居住这一办法摆脱太后干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此策对国计民生极为不利,修复耗资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对。
同治十三年(1874年),载淳染上天花,于十二月甲戌日(1875年1月12日 )死于养心殿东暖阁,年仅19岁。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庙号穆宗,葬于惠陵 。
全名:爱新觉罗·载淳
别名:同治帝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庙号:穆宗
年号:祺祥(未使用)、同治
氏:爱新觉罗氏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紫禁城储秀宫
出生日期:1856年4月27日
逝世日期:1875年1月12日
逝世地: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陵墓:惠陵
安葬地: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
在位时间:1861年8月22日 至 1875年1月12日
前任: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继任: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主要成就:统治期内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民起义等被平定;兴办洋务运动,史称“同治中兴”。
主要作品:清穆宗御制诗文
冲龄即位
主词条:庚申之变、顾命八大臣、辛酉政变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 ),载淳生于储秀宫。 咸丰八年(1858年),载淳的弟弟悯郡王早夭,其后载淳一直是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也是慈禧皇太后的亲生儿子。
早年同治帝读书像
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勾结奕訢发动北京政变。当时,朝廷主要分为三股政治势力:其一是顾命大臣势力,其二是帝胤势力,其三是帝后势力。三股政治势力的核心是载淳,哪股政治势力能够同帝后势力相结合,它就会增加胜利的可能性。慈禧太后鼓动东宫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夺权力,暗中联络在京的恭亲王奕訢为援。御史董元醇奏清皇太后进行垂帘听政,并派恭亲王辅政。八大臣以清朝无此先例,令军机处拟旨斥驳。慈禧串通慈安拒绝盖印,将折旨留中不发。八大臣以“搁车”示威,迫使两宫太后让步,颁发驳斥董折谕旨。事后八大臣以小胜而疏于防范,其对手则加紧暗中策划。在取得外国势力支持后,奕訢不顾八大臣梗阻,于九月中旬奔丧热河,与两宫密谋政变之策,召鸿胪寺少卿曹毓英密拟拿问各旨,旋即返京布置。奕訢争取到朝中大学士贾祯、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的支持,握有兵权的僧格林沁、胜保等人也表示效忠于两宫太后。在两宫太后催促下,八大臣同意回銮北京。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二十六日两宫太后和幼帝载淳启程回京,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后行。十一月一日两宫太后抵京,即召见奕訢等王大臣,安排政变事宜。次日,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革职拿问,罢景寿等军机大臣职。三日命奕訢为议政王,入军机处,并以桂良等五人为军机大臣。七日改年号“祺祥”为“同治”。八日诏赐载垣、端华自尽,肃顺处斩,景寿、匡源、杜瀚、焦祐瀛褫职,穆荫遣戍军台。
幼年天子
主词条: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左宗棠率军克复浙江的金华、汤溪、龙游、兰谿等地。 川军在四川大渡河围剿太平军的石达开,将其击破。 七月,懿旨命惠亲王绵愉专门负责弘德殿皇帝读书的事,并命绵愉之子奕详、奕询给载淳做伴读。帝师授读时,既不跪着,也不站着,而是坐着,系援引汉桓帝受业之仪,于御座书案之右为帝师设一座,以便授读。小皇帝的功课内容很多,很繁重。有蒙古语、满文与清书、汉文与汉书、拉弓、射箭、打枪、骑马,等等。仅读汉书即包括经史及作文、作诗、写字等。时间也安排得很紧,一年中只有年假、灯节、万寿圣节、端午、中秋等放假,暑期中半假。
同治三年(1864年),徐桐、瑞常、宝鋆、载龄、李棠阶、单懋谦奉懿旨每日一人轮班进讲《治平宝鉴》。 六月,清朝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七月,清廷对平定太平天国后的功臣进行封赏,晋封议政王恭亲王之子载澂为贝勒,载濬不入八分辅国公,载滢不入八分镇国公,加军机大臣文祥太子太保衔,宝鋆、李棠阶太子少保衔。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一日(1865年12月28日),由于此前大学士翁心存已病逝,朝廷命其子翁同龢以詹事府右中允在弘德殿行走,递补翁心存遗缺。
内忧外患
同治帝幼年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退役驻华公使浦安臣率“中国使团”出访美国、英国、俄国、法国、普鲁士等国,是为中国使团首次出访国外。八月,以奏请修理园庭,夺御史德泰职。
同治九年(1870年)正月,滇军克复禄丰,甘陕的回族起义军攻陷定边。同月,紫禁城神武门的木库失火,同治帝下诏进行修缮。 二月,刘松山督剿金积堡的回族起义军时中炮身亡,载淳赏道员刘锦棠为三品卿衔,接管刘松山的部众。并且派遣与俄国谈判商界的使臣前往齐齐哈尔、吉林进行会谈,命富明阿、德英据约率军防守,不能对俄国让步。 五月,命崇实前往贵州会同曾璧光查办教案。 六月,命彭玉麟赴江南,会同沿江督抚整顿长江水师。
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刘锦棠等率军攻克金积堡,甘陕回乱的马化龙等被杀,清廷加左宗棠一骑都尉之职,赏刘锦棠云骑尉、黄马褂。 同治帝调江苏按察使应宝时到天津,筹办与日本通商的事务。并且命瑞常为大学士,文祥为协办大学士。 三月,金顺等军占领宁夏,马万选被杀,滇军攻克澂江,攻入江那土城,马和等被杀。 同治帝以倭仁为文华殿大学士,瑞常为文渊阁大学士。自从初春开始到三月,同治帝连连祈雨。 五月,发生天津教案。六月,益阳等处的民间会社的起事被平。陕回白彦虎纠结西宁的回族民众袭扰河州。 载淳命叶赫那拉·瑞麟为大学士,仍留任两广总督。
亲政时期
主词条:同治中兴
同治帝
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滇军攻克大理,杜文秀、杨荣、蔡廷栋等被杀。载淳论功进行赏罚。 同月,两宫皇太后因为载淳将要亲政,下懿旨要求同治帝“祇承家法,讲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学”。下旨要内外臣工“公忠尽职,宏济艰难”。载淳正式亲政,下诏“恪遵慈训,敬天法祖,勤政爱民”。 六月,载淳到瀛台,日本大使副岛种臣、俄国大使倭良嘎哩、美国大使镂斐迪等在中南海紫光阁觐见载淳,并且呈递国书。 九月,载淳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实为自便,降旨兴修颐和园。修颐和园需银1000万两,木材一项,径七寸至四尺多,长一丈五到四丈八的楠柏陈黄松木要3000根。钱,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各省款项支绌,当时西北左宗棠又正镇压回民起义,捐输和厘金全用在上面了,清政府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再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园。木材需从四川采集,但道光初年以来已经砍伐得差不多了,无从购觅,况且运输艰难万分。十月二日,御史沈淮上疏请求缓修,师傅李鸿藻与翰林院侍讲学士李文田也都上疏劝谏。载淳不听。马文禄被清军所杀。载淳论功命左宗棠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其他各有封赏。
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十九日,重修圆明园的工程正式开工。
早年崩逝
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误杀琉球船民为借口,出兵台湾。三月,日军侵略台湾。五月,以慈禧皇太后万寿节,予在京旗官年60以上者恩赏。六月,命翁同龢直弘德殿。十一月,命内外奏牍呈两宫披览。晋慧妃为皇贵妃,珣嫔为珣妃。
十二月甲戌日(1875年1月12日 ),载淳逝于养心殿,享年19岁。两宫太后召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赐奕譞以亲王世袭罔替,并免朝会行礼。王大臣等以遗诏迎载湉于太平湖醇亲王邸,与慈安太后居钟粹宫;慈禧太后居住在长春宫;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诏停三海工程。以第二年为光绪元年。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庙号穆宗,封皇后为嘉顺皇后,皇贵妃为敦宜皇贵妃。
政治
新政政策
御赏、同道堂印章
日本明治维新也正在此时。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訢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在奕訢集团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开始走向开放、进步。
设立总理衙门
总理事务衙门
总理衙门下设独立公所,计有英、法、俄、美和海防五股等机构。最初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时,又在其下设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三口与外通商事务。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帝将其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直隶(约今河北)、山东、奉天三省对外通商、交涉事务,兼办海防和其他洋务,驻天津。
修园之争
圆明园
慈禧退帘后,想到宫外游冶愉悦,回忆起当年的圆明园生活,她懿旨重修圆明园。这是重大的工程,至少要花几千万两白银。九月,载淳发布上谕:兴修圆明园以为两宫太后居住和皇帝听政之所,让王公以下京内外大小官员量力捐修。朝廷震动,反对重修圆明园。七月十八日,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文祥等十人(三位亲王郡王、三位御前大臣、三位军机大臣、一位师傅)联衔疏奏,请停止圆明园工程。两宫太后见事情闹大,只好出面调解。谕修葺西苑三海工程。
军事
主词条: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中的新式海军
同治三年(1864年),清政府才开办大型兵工厂,计有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西安机器局等20余个。而规模大、有典型性的为江南、金陵、福州、天津、汉阳等几个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的一个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委托海关道员丁日昌买下设立在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工厂,把上海、苏州两个洋炮局搬至上海,成立了大型军事工业制造局。
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主张在该厂制造轮船,又在上海海关拨出两成关税,为造船经费之用。
教育
培养洋务人才
开办外国语学校、实业学堂、近代军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同治朝新式学校最早者是京师同文馆。从京师八旗子弟中选出10名学生,教员则由英国教士包尔腾担任。同文馆除了聘请洋人教授外语,还请徐树琳教授儒家经典。
同治朝开设的新式学校,还有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等。福州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是同治五年(1866年)由左宗棠主持福州船政局时附设。这所学校是近代较早开设的一所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的新式学校,同时又有军事学校的性质,以培养海军和造船人才为目的之一。
派留学生出国
出洋留学生
外交
应对日本
主词条:牡丹社事件
由于台湾高山族人误杀漂流到台湾的琉球人,日本以此为借口侵略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二十九日,载淳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湾部署防务,少年载淳写字想抵御日本侵略。后来通过谈判,订立《北京专约》,日本撤出台湾,清政府赔偿白银50万两。
越南问题
同治六年(1867年),广西民军首领吴亚终转进越南北部,越南阮朝对他们无可奈何,向清廷求援,得到批准。同治八年(1869年),广西提督冯子材等率桂军入越剿匪,先后剿灭吴亚终、黄崇英等。 在此期间,法国涂普义(让·堵布益)、安邺等人为了渗透中国而窥视越南北部,与留在当地的中国人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发生冲突。同治帝采取谨慎的对策,在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1874年1月4日)命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张兆栋派兵数千人入越助桂军剿匪,恢复越北治安,同时也避免与法国冲突。
接见外使
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五日(1873年6月29日),同治皇帝载淳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日、俄、美、英、法、荷六国使臣。这是清朝皇帝首次以西式礼节与外国人的会面,在对外关系史中占有重要一席。
出洋考察
同治帝功德碑
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二十一日,斌椿率三名同文馆的学生及自己的儿子广英(为照顾其父同行),离京从上海乘轮船出洋,经过一个月零八天的航程,到达法国马赛。他在欧洲游历110多天,访问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挪威、比利时等国,于九月十八日回到北京。斌椿写出《乘槎笔记》,第一次记录下亲眼所见诸如火车、轮船、电报、电梯、机器印刷、蒸汽机、摄影、起重机、抽水机、显微镜、幻灯机、纺织厂、兵工厂等。还第一次参观并记述了欧洲博览会、芭蕾舞、大英博物馆、国家议院、近代报社、高等学院,以及法国的凡尔赛宫、凯旋门等。他看到了西方近代的科技与文明。
《清史稿》:穆宗冲龄即阼,母后垂帘。国运中兴,十年之间,盗贼划平,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将相协和,何以臻兹?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顾乃奄弃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史学界有这样评价:“宣宗好俭,穆宗好奢。”
萧一山:文宗、穆宗,巽懦童騃,曷能当此大局?然亦无显著之失德。
贾熟村:同治帝载淳在位期间,经过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等人的倡导,也办了一些所谓“洋务新政”。因此,封建史学家称道这一时期为“同治中兴”。但是,所谓“同治中兴”却与同治帝载淳没有多大关系。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是其生母慈禧和皇叔奕訢。载淳幼年时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
芮玛丽:“同治中兴的伟大目标是复兴儒家价值观念及其制度。”
张艳:总的说来,同治时期,统治者包括洋务派的各项改革措施仍是为了保存传统封建体制。
父母
父亲: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
嫡母:孝贞显皇后,慈安皇太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
生母:孝钦显皇后,即慈禧皇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
叔叔
五叔:惇亲王奕誴
六叔:恭亲王奕訢
七叔:醇亲王奕譞
八叔:钟郡王奕詥
九叔:孚郡王奕譓
后妃
姓名 | 谥号/封号 | 简介 | |
---|---|---|---|
皇后 | 阿鲁特氏 | 孝哲毅皇后 | 原正蓝旗蒙古后抬镶黄旗满洲,承恩公、户部尚书、都统阿鲁特•崇绮第三女,阿鲁特•赛尚阿之孙女,恭肃皇贵妃侄女。 咸丰四年七月初一日生,同治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指立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册立为皇后,次日子时入宫。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崩逝,德宗即位,尊为嘉顺皇后。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时崩于储秀宫,享年二十二岁。 |
皇贵妃 | 富察氏 | 淑慎皇贵妃 | 镶黄旗满洲,盛京工部侍郎富察•凤秀之女。 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一日生,同治九年前后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指定为慧妃。同年九月十四日册封为慧妃,当日入宫。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穆宗天花之喜,诏晋为皇贵妃。 同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崩逝,德宗即位,尊封为敦宜皇贵妃。 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四十六岁。 |
赫舍里氏 | 献哲皇贵妃 | 正蓝旗满洲,知府赫舍里•崇龄之女。 咸丰六年六月初一日未时生,同治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指定为瑜嫔。同年九月十三日入宫,十月二十八日册封为瑜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穆宗天花之喜,诏晋为瑜妃。 光绪二十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旬慈庆,诏晋为瑜贵妃。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尊封为瑜皇贵妃;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日,尊封为敬懿皇贵妃;民国十一年(1922年)九月十五日,尊封为敬懿皇贵太妃。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二十五日,与敦惠皇贵妃一同出宫,前往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后又迁居麒麟碑胡同。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亥时薨,享年七十七岁。 | |
阿鲁特氏 | 恭肃皇贵妃 | 原正蓝旗蒙古后抬镶黄旗满洲,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之女,孝哲毅皇后的姑母。 咸丰七年八月初三日未时生,同治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指定为珣嫔。同年九月十三日入宫,十月二十八日册封为珣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穆宗天花之喜,诏晋为珣妃。 光绪二十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旬慈庆,诏晋为珣贵妃。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尊封为珣皇贵妃;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日,尊封为庄和皇贵妃。 民国十年(1921年)三月初七日亥时薨,享年六十五岁。 | |
西林觉罗氏 | 敦惠皇贵妃 | 镶蓝旗满洲,主事西林觉罗·罗霖之女。 咸丰六年八月初九日巳时生,同治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指定为瑨贵人。同年九月十三日入宫。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穆宗天花之喜,诏晋为瑨嫔。 光绪二十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旬慈庆,诏晋为瑨妃。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尊封为瑨贵妃;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日,尊封为荣惠皇贵妃;民国十一年(1922年)九月十五日,尊封为荣惠皇贵太妃。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二十五日,与献哲皇贵妃一同出宫,前往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后又迁居麒麟碑胡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二十三日戌时薨,享年七十八岁。 |
爱吃食物
载淳曾让一个小宦官拿着自己御笔批的字条到内务府领500两银子去买木瓜吃。内务府负责人荣禄前来奏请:“各宫所需木瓜有专门部门供给,没必要再花这么多冤枉钱!”
相关传说
孝哲毅皇后
可知载淳在去世的前一天,所想的是病好之后的事,没有预感到明天就要死了。不料在窗外偷听的慈禧听到此处正刺所忌,竟勃然大怒,立刻推幔闯入帏内,一把揪住皇后的头发用力猛拖,一大撮头发连同头皮都被拉了下来,又劈面猛击一掌,顿时皇后血流满面,惨不忍睹,慈禧又叫太监传杖,棒打皇后,载淳大惊,顿时昏厥,从床上跌落在地,病势加剧,从此昏迷不醒。急传先曾祖入阁请脉,但已牙关紧闭,滴药不进,于次日夜晚死去”。此说未见档案史料记载,其事有无策,姑不作评论。
喜好玩乐
储秀宫
有一个叫王庆祺的,提前开发载淳男女方面的情趣,给他提供淫秽画册,载淳看得乐此不疲“心神不宁”,并且心中逐渐有了一座“断背山”,此后与长得“丰美仪”的王庆祺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故事。
《故宫珍本丛刊》收录有《清穆宗御制诗文》,有330余首诗传世。
对于载淳的死,尽管清代宫廷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桃花圣解庵日记》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
《慈德外记》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
《四朝佚闻》记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
慈禧太后
官方档案中关于天花的诊断,几乎没有记录当时在北京的外国医学观察者的看法,根据外国医学团体的内部报告,载淳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并且由于病情的发展而导致了他的死亡。几年之后,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梅毒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到了这一阶段,纵有回春妙手,多半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其实,载淳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这是详实可靠的。
除了档案以外,当时载淳的师傅翁同龢所写的日记也有不少目睹同治帝罹患天花的记载,如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1874年12月10日),翁同龢进宫后发现载淳“花极稠密,目光微露”,十一月初九日记:“上起坐,气色皆盛,颜面皆灌浆饱满,声音有力。上举臂以示,颗粒极足”,等等。从中可见同治帝确实因天花导致毒热内陷, 死于“走马牙疳”。但其之所以未能正常发痘,则与其纵情淫乐以及慈禧过分干涉其夫妻生活亦有直接关系。
主词条:清惠陵
清惠陵
惠陵建筑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圣德神功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筑布局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牌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外围环以砂山。除东西值班房为布瓦盖顶外,其他建筑屋顶均覆以黄琉璃瓦。
该陵虽是清晚期营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为楠梃木,木质坚硬,俗有“铜梁铁柱”之称,因而大木构架至今保存完好。
《清史稿·卷二十一·本纪二十一》
《清史稿·卷二十二·本纪二十二》
1987年《两宫皇太后》,王志文饰
1989年《一代妖后》,陈道明饰
1990年《满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梁思浩饰
1993年《戏说慈禧》,李承泰饰
1994年《满清禁宫奇案》,宋本中饰
1999年《状王宋世杰Ⅱ》,邓一君饰
2005年《一生为奴》,谷洋饰
2008年《台湾一八九五》,蓝天饰
2012年《大太监》,梁烈唯饰
2013年《红墙绿瓦之残阳》,高骏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