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迵 编辑
常迵(1917年2月4日—1991年8月8日),河南开封人,籍贯北京,无线电工程学家,信息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清华大学教授。
常迵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194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7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副主任;1975年任职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常迵长期从事无线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中文名:常迵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开封
出生日期:1917年2月4日
逝世日期:1991年8月8日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无线电信号与线路原理》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北京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中学时代的常迵(1932年)
1929年,入读于北平私立四存初中。
1932年,入读于北平市立第四中学理科班。
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36年,转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
常迵在昆明无线电厂(1942年)
1944年—194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留学,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45年—1947年,转入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47年—1952年,历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副教授、教授。
1952年,任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75年,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1978年,任职于清华大学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室。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6年,常迥(右)、李衍达(左)和哈.威廉讨论学术问题
学术论著
截至1991年8月,常迵发表的论文有《广义拉德梅克函数》《有关沃尔什函数应用的几个问题》等,代表著作有《无线电信号与线路原理》等 , 其他论著参考如下:
常迵.信息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王伟重,边肇祺,常迵.自动叠加速度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02):62-72+130.
常迵专著《信息理论基础》
徐雷,阎平凡,常迵.状态空间启发式搜索技术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89,6(1):8.
叶龙,李衍达,常迵.利用幅度谱或多信道信息求解半盲反褶积.电子学报,1992,20(2):5.
王伟重,边肇祺,常迵.自动叠加速度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23(2):188-198.
常迵,陈伟人.广义拉德梅克函数.应用数学学报,1985,8(3):257-267.
李楠,李衍达,常迵.人机联作的智能化测井信号对比.地球物理学报,1993,36(4):7.
孙学宁,阎平凡,常迵.一种三维运动参数的鲁棒估计方法.计算机学报,1990(07):3-10.
程丰,李衍达,常迵.L_1预测反褶积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
常迵.无线电信号与线路原理 (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
廖新华,阎平凡,常迵.基于谱分解的断层自动识别.地球物理学报,1990,33(2):220-226.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82年10月 | 第六届国际模式识别会议 | 德国 |
1985年6月 | 国际线路与系统学会委员会大会 | 日本 |
1986年10月 | 第八届国际模式识别会议 | 法国 |
1991年6月 | 电路与系统学会年会 | 深圳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91年 | 地球物理信号处理与识别方法及应用 |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3年 | 地震勘探信号处理与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
人才培养
院系建设
常迵(左)悉心指导学生
学科建设
常迵创建的“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博士点是中国首批博士点之一,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编著教材
20世纪50年代,常迥在一大堆英文书籍中反复琢磨、比对、修改、增删,从而编写出无线电系的教材《应用电子学》。
常迵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设立“信号与系统”和“高频电路”课程,并编著教材《无线电信号与线路原理》。
讲授课程
常迵和学生们在一起
培养成果
常迵为中国信息科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专家李衍达院士,无线电电子学专家张克潜,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徐雷,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张大鹏等都是他的学生。
教学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89年 | 全国高校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 |
1996年 | 《信号重构理论及其应用》 | 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0年 | 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章 |
1996年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1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
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主席团成员 | |
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执行委员会中国代表 | |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 | |
中国电子学会线路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学会主任委员 | |
中国仪器学会信号处理学会主任委员 | |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 |
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学会主任委员 |
家世背景
1984年,全家重聚水木清华
婚姻家庭
常迵和妻子妻子王漱瑱合影
常迥和林家翘教授(右)合影
“常迵严谨执着的科学精神和光辉伟岸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原主任周杰评)
“常先生(常迵)在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诚挚朴素、待人诚挚的品格给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原院长陆建华评)
“常迵一生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为电子、信息以及应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评)
基金命名
常迥铜像
竖立铜像
2006年9月,在纪念常迥逝世15周年之际,清华大学为常迥竖立铜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