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柬之 编辑
陆柬之(585年-638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黄门侍郎陆琛之孙,陆机裔孙,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外祖父, 中国唐朝书法家, 唐初书坛“四子”之一。
陆柬之自幼跟随舅舅虞世南修习,得其真传后,又学欧阳询,再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后入唐朝,曾任著作郎,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晚年有青出于蓝之誉,书名堪与欧阳询、褚遂良比肩,名重一时。贞观十二年(638年),陆柬之病卒于京师长安,终年五十四岁。
陆柬之工正书,隶书、行书人妙品,草书笔老意古,入能品。所书龙华寺额、头陀寺碑、武丘东山碑《急就章》及《五言兰亭诗》刻帖等皆闻名,今存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帖,世称“二绝”,开行楷书之先河。
别名:陆学士
所处时代:隋唐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开皇五年(585年)
逝世日期:贞观十二年(638年)
主要成就:初唐书法大家
主要作品:《五言兰亭诗》、《书陆机文赋》
本名:陆柬之
官职: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陆柬之
陆柬之书法
李嗣真《书后品》指出“陆学士(柬之)受于虞秘监(世南),虞秘监受于永禅师(智永),皆有体法。”又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文赋》,墨迹本,无款。晋陆机撰,传陆柬之书。纸本,行书。据《石渠宝笈》载,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全卷共144行,计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陆柬之
陆柬之专学虞书,虽后世论者以为不及乃舅,但更从王羲之求法,与世南竟不相同。从所书陆机《文赋》观之:尚有虞临《兰亭》之静雅气韵,但增益了润泽之秀隽。观其用笔,起笔尚有楷书之凝重,无论点画皆入笔不浮不草。行笔不迟不疾,既能铺毫求润,又流丽不滞、收笔处交替清楚,敛锋得宜,也偶有回锋.但无碍字与字之间的顾盼呼应。尤可注意者是结体不一而极能协调一致。有时有楷书之工稳规范,有时有行书之步履轻松,流美成熟,有时有草书之用字,便捷简约,甚至章草之笔法亦偶尔见之。字形有大有小,有横扁有纵长,错落参差,交相映衬,使人不觉其弛散,反觉光华生自字里行间。初学行书者,从此入手,书有不少方便处,可为由楷变行的过渡。如能认真临习,其妍丽动人的书风,沉稳和畅的气韵,当可给人以不少新境。
陆柬之
朱长文赞其书云:“意古笔老,如乔松倚壑,野鹤盘空。”
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柬之少学舅氏,多作行字,晚擅出蓝之誉,遂将咄咄逼羲献,落笔浑成,耻为飘扬绮靡之习,如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览之者未必便能识其佳处,然人才固自有分限,柬之隶、行入妙,章草、草书入能,是亦未免其利钝也。”
项穆云:“予尝见其所书《兰亭诗》,无一笔不出右军,第少飘逸和畅之妙尔。”
刘基在所书《文赋》题跋云:“晋陆之词,唐陆之书,可谓二美。”
《兰亭诗》
陆柬之
《文赋》
《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
陆柬之
此卷流传有绪,有赵孟頫、李倜、揭傒斯、危素、宋濂、孙承泽等人跋记。帖中“渊”、“世”等字均作缺笔,盖避唐代帝王名讳之故。帖后无余纸,名款己失,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真迹清时入内府,后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