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询 编辑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受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十五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与欧阳通合称“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包括: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别名:大欧
字:信本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望城区)
出生日期:约 557年
逝世日期:约 641年
主要成就:楷书四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九成宫醴泉铭、仲尼梦奠帖、三十六法
本名:欧阳询
官职:银青光禄大夫
家世背景
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二十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
少年流离
欧阳询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其出生地没有明确记载,一般认为他出生于衡州(今衡阳市)。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十月,欧阳纥举兵反陈,次年二月兵败被杀。欧阳询因为年幼被亲友藏匿而幸免于难,并被父亲旧友江总收养。
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四月,陈朝灭亡,江总入隋,受召为上开府仪同三司。欧阳询随养父江总到长安,居住在长安敦化坊。开皇十四年(594年),江总去世。
官场生涯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欧阳询任太常博士,并协助杨素编纂《魏书》。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持。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夏国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和虞世南等入唐,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给事中一职,当时年已六十五岁。同年七月,李渊诏令欧阳询为新货币制词并题字,即开元通宝。
欧阳询题字的“开元通宝”
在大唐盛世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贞观年间(626年-649年),欧阳询以八十多岁的高龄逝世(或说卒于641年,时年八十五岁)。
书法
欧阳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唐初四大家”和“楷书四大家”之一,其楷书字体被称为“欧体”。宋代雕版印刷浙本多沿用欧体字。到明万历时,演变为今印刷所用宋体字。《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楷书代表作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铭”“天下第一楷书”。 欧阳询传世书迹还有《仲尼梦奠帖》《卜商读书帖》《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
欧阳询创作《九成宫醴泉铭》场景还原
书法理论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传授诀
欧阳询作品图片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敧正。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八诀
所创的“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
应召修书
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七年书成,询撰序言。全书凡100卷,分48部。此书征引古籍达1400余种,这些古籍后来大多散佚。赖《艺文类聚》保存诸书许多重要内容。
唐张怀瓘《书断》:“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唐高祖李渊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皇甫诞碑
作者名称 欧阳询
作品时间1999-1
九成宫醴泉铭
作者名称 欧阳询
作品时间2012-2-1
互相戏谑
欧阳询“貌甚寝陋”。 有一次,唐太宗宴近臣,长孙无忌作诗嘲笑欧阳询说:“耸髆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欧阳询回敬道:“索头连背暖,俒裆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太宗马上变了脸色,说:“欧阳询岂不畏皇后(文德皇后)闻?”
远播夷狄
当时,高句丽听说欧阳询的名声,遣使者索要其书法作品。唐高祖叹息道:“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祖父 | 欧阳頠 | 征南大将军、衡州都督 |
父亲 | 欧阳纥 | 南朝陈给事黄门侍郎、阳山郡公 |
四子 | 欧阳通 | 唐朝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侍中、渤海县子 |
参考资料:
欧阳询文化园
欧阳询书法文化园位于书堂山街道书堂山村与何桥村的交界处,核心景区位于书堂山上。书堂山濒临湘江,与长沙湘江航电枢纽毗邻,北距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6公里,南距长沙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海拔192.4米,主峰面积1.85平方公里,是欧阳询父子从事书法艺术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场所,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唐代书法名人欧阳询生于此山,长于此山,创欧体,开颜柳先河,称唐代楷书第一人,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山。山中欧阳询祖居、书堂古寺等遗迹保存较好,“太子围圩”、“洗笔泉池”等书堂八景遗风尚存。
纪念活动
中国书堂山首届踏青节
中国书堂山首届踏青节于2014年3月23日—4月10日在望城书堂山街道举行。活动由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主办,望城区旅游局、铜官窑管理处、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协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