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 编辑

东汉第八位皇帝

刘保刘保

汉顺帝刘保(115年-144年9月20日) ,东汉第八位皇帝(125年12月16日 -144年9月20日在位 ),汉安帝长子,恭愍皇后李氏所生,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永宁元年(120年)被邓太后立为太子 。延光三年 (124年)被汉安帝废为济阴王。次年(125年),安帝驾崩,其皇后阎姬拥立北乡侯刘懿即位,旋卒 。刘保的乳母宋娥动“西钟政变” ,诛杀阎太后手下的宦官群体,迎立刘保为帝 。刘保即位后,发动夺宫之变,诛杀阎氏外戚并从阎太后手中夺回天子玺绶 。在位期间勤理国政,纪纲四方,使天下获安 ;严厉打压宦官,将宦官十九侯集体革职并逐出洛阳 ,处死多个干政的宦官 ,使得东汉宦官势力大为削弱 。政治上,对察举制进行改革,推行“阳嘉新制”,建立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开辟了科举制的萌芽 ,为中国科举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甚至影响到了北宋王安石变法 ;废除“谪罚输赎制”(赎罪金) ,派出“八使”巡行天下,惩治贪污腐败,澄清吏治 。文化上,扩建太学广招学生,创下了两汉太学校舍面积的最高纪录。 科技上,将张衡官复原职,使地动仪得以面世 。外交上,收复西域 ,击败鲜卑 ,实现中国与南洋群岛的首次直接交往 。建康元年(144年)去世,享年三十岁 ,谥号孝顺皇帝,葬于宪陵,庙号敬宗(后被废除)。

刘保在位期间号令自出、知人善任,天下名士得其重用,使得“东京之士,于兹盛焉” ;同时积极改革,限制宦官、打击外戚、伸张皇权、政治清明, 被后世史家誉为东汉的中兴之时。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刘保

别名:汉顺帝

谥号:孝顺皇帝

封号:皇太子、济阴王(即位前)

庙号:敬宗(后被去除)

年号:永建(126年)、阳嘉(132年)、永和(136年)、汉安(142年)、建康(144年)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郡雒阳县(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出生日期:115年

逝世日期:144年9月20日

逝世地:玉堂前殿(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陵墓:宪陵

安葬地:洛阳邙山

在位时间:125年 至 144年

前任:汉帝刘懿(东汉前少帝)

继任:汉孝冲皇帝刘炳

主要成就:推行阳嘉新制,确立分科考试制度,为科举制产生奠定基础收复西域,击破鲜卑,稳固边疆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丧母

元初二年(115年),汉安帝宠幸的宫人李氏生下刘保,而皇后阎姬专房妒忌,得知此事后用鸩酒毒杀了刘保的生母李氏(后追谥恭愍皇后) 。

立为太子

刘保自幼简朴淳厚,厚道诚实,宽仁温惠。六岁时,刘保入小学读书,吟诵《孝经》章句,邓太后对其大加表彰,并认为他能够继承大统,便于永宁元年(120年)立他为皇太子 ,以桓焉为太子少傅教习刘保武功 ,同时为刘保新修了居住的宫室,于是6岁的刘保在年幼而未加冠的情况下便独立就宫。

刘保学习《尚书》,具备文武全才,敏捷通达。

永宁元年(120年),邓太后诏令黄门令为刘保选拔中黄门侍从,选取一名年少温和恭谨的人,侍奉刘保读书,最终曹腾当选。 曹腾年纪小却谨慎厚道,刘保对其“特见亲爱”。

永宁二年(121年)二月,邓太后病重,乘辇来到前殿召见了各个侍中和尚书,然后向北来到为太子刘保新修缮的宫殿中看望刘保。同年三月,邓太后去世。

受诬被废

延光三年(124年)10岁的刘保在宫中受惊吓过度而患病,终日惶恐不安,魂不守舍。于是汉安帝将刘保从东宫搬到野王君王圣(汉安帝乳母)的房舍里避难,由王圣照看刘保。 有观点认为,刘保虽被立为太子,但是在后宫的处境却十分危险,很有可能遭到阎皇后及党羽的暗害,邓太后将刘保移到新修的太子宫居住,以及汉安帝将刘保移到宫外的王圣宅里居住,应是具有特意保护的目的。

然而,刘保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等,不希望刘保与汉安帝的乳母王圣亲近,便声称王圣的房舍是新修的,犯了土禁,也不能居住,双方发生了争执。王圣和她的女儿王永,联合阎皇后的侍从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与王男、邴吉等人在大殿上“互相是非”,而王圣、王永便诬陷王男、邴吉,导致二人被幽禁而死,家属都被流放到比景县。太子刘保思念王男等,多次叹息。

王圣与王永担心刘保继位以后会报复她们 ,于是与阎皇后及其党羽勾结, 妄造虚无,共同构陷太子刘保与东宫官属合谋弑父自立。汉安帝听到刘保的“罪名”后,大怒,召集公卿百官,商议废黜太子刘保。大将军耿宝等逢迎意旨,皆认为太子刘保当废。然而太仆来历与太常桓焉、廷尉张皓商议说:“按理来说,年龄未满十五,过恶不在其身;且王男、邴吉之谋,皇太子(刘保)容有不知;应该选忠良保傅,辅以礼义。废置太子是大事,陛下应当三思!”汉安帝不听。退朝后,张皓又上书说:“以前贼臣江充造构谗逆,倾覆戾太子刘据,汉武帝很久才觉悟,追悔莫及。如今皇太子才十岁,未习保傅之教,怎可仓猝废黜!”书奏,汉安帝仍不听。

同年九月丁酉,汉安帝正式废皇太子刘保为济阴王(封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迁往德阳殿西钟之下居住。太仆来历便乃联合光禄勋祋讽、宗正刘玮、将作大匠薛皓、侍中闾丘弘、陈光、赵代、施延、太中大夫九江硃伥等十几个人,一同到鸿都门证明太子刘保无过。汉安帝与身边人感到忧患,便派中常侍奉诏威胁群臣说:“父子一体,天性自然;以大义割断私恩,是为了天下。来历、祋讽等不识大典,而与群小(庶民)一同闹事,岂是事君之礼!朝廷广开事路,故一切从宽,如果执迷不悟,当受刑罚!”谏者无不失色。薛皓磕头领旨,来历愤怒,责备了薛皓,前来劝谏的大臣都相继离去,唯独来历独守宫阙,连日不肯去。尚书令陈忠与各个尚书便共同弹劾来历,汉安帝便剥夺来历兄弟官职,削其国租,废黜来历之母武安公主的长公主名号,令其不得朝见。

政变称帝

延光四年三月初十(125年4月30日),汉安帝到章陵祭祀,途经叶县时突然病逝,皇后阎姬和兄弟阎显以及江京、樊丰等人谋划说:“如今皇帝在道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万一被公卿知道后立为皇帝,反而成为大害。”于是假称汉安帝患急病,把汉安帝遗体挪到卧车中,所到之处上食询问起居照旧。三月十三日,汉安帝的车驾回到皇宫。三月十四日晚上,阎姬等人才为汉安帝发丧,从此阎姬升任皇太后,临朝摄政,任命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阎太后想长期独揽朝政,便迎立北乡侯刘懿为帝 。刘保因被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汉安帝灵堂参与丧礼,悲号不食,内外百官都为之哀痛。

延光四年(125年)十月,刘懿突发重疾,病因不明,御医无人能解,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在刘懿身边。江京将阎显带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北乡侯病因不解,国家继承人的事应该及时确定。先前没有立济阴王(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刘保,如果立他,以后必定要怨恨,又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征调其他王子,从中挑选立为皇帝的人呢?”阎显认为很对。 大司徒李郃得知北乡侯病重的消息,暗中与少府陶范、步兵校尉赵直筹谋拥立刘保为帝。

汉顺帝刘保汉顺帝刘保

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去世 ,阎显与宦官江京、刘安陈达等奏请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并紧闭宫门,屯兵自守。然而,在济北王与河间王的儿子还没到洛阳时 ,刘保的乳母宋娥便与中黄门孙程等人共同商议拥立刘保为帝 ,在十一月初四日晚上(西历12月16日),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斩杀阎太后手下的宦官江京、刘安、陈达等人,史称“西钟政变” ,继而迎立刘保继位 ,是为汉顺帝。

太后逼宫

刘保即位后,居于南宫,而阎太后居北宫。天子玺绶尚在阎太后手中,阎太后不承认刘保的皇帝之位,便派越骑校尉冯诗、卫尉阎景率军捕杀刘保。然而冯诗半路上息兵不前,卫尉阎景继续率军捕杀刘保。

刘保率领近臣与尚书到南宫云台,召集公卿百官,派虎贲军、羽林军驻守南北两宫各个宫门。此时,卫尉阎景已经率军冲入北宫,与尚书郎郭镇展开激烈交战,最终郭镇战胜并斩杀了卫尉阎景。

随后,刘保派使者到阎太后所居的北宫夺取天子玺绶,继而驾临嘉德殿,派侍御史持节收捕阎显及其弟城门校尉阎耀、执金吾阎晏,一并下狱处死。继而将阎太后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全部发配到边疆比景县 ;阎氏外戚全部伏诛后,刘保才下令打开宫门,撤回屯兵。继而对司隶校尉下诏说:“只有阎显、江京的近亲伏诛即可,其余人都务从宽恕。”于是,外戚阎显与宦官江京的近亲皆被处死,史称“夺宫之变”。

随后,刘保先后拜谒汉高帝宗庙与光武帝宗庙,然后以诸侯王之礼安葬少帝刘懿。

驱逐宦官

刘保感念乳母宋娥拥戴自己即位,于是封宋娥为山阳君,食邑五千户。 同时将协助宋娥的十九名宦官封侯,史称“十九侯”;然而只过了一年,刘保就将宦官“十九侯”全部驱逐。

永建元年(126年),中常侍张防滥用权势,收受贿赂,司隶校尉虞诩依法追究,但奏章往往遭到扣压,不得上报。虞诩愤慨之至,于是捆绑自己去见廷尉。而张防在刘保面前流泪为自己申诉,导致虞诩被罚去左校服役。

宦官孙程、张贤、孟叔、马国等十九侯得知虞诩因忠获罪,便怀表上殿为虞诩伸冤,并大声斥责张防,刘保见状大怒,当即革除了孙程等十九侯的官职 ,并以“怀表上殿争功”为罪名,将十九侯全部逐出京师洛阳 ,徙往偏远的地区 。

后来虞诩的儿子虞凯与太学生一百多人,都举着旗帜,到另一位中常侍高梵跟前,向他叩头流血,申诉虞诩的冤情。高梵于是向刘保说明此事,刘保幡然醒悟,便将宦官中常侍张防流放边疆,并将张防党羽贾朗等六处死或罢黜,当天就释放了虞诩。

刘保多次惩戒宦官、限制宦官生活用度,凡是擅权的宦官均遭到了刘保处罚,因此汉顺帝时期宦官始终未能得到实权。

收复西域

永建二年(127年),班勇征服了西域的焉耆国,于是龟兹、疏勒、于胘、莎车等十七国皆来服从。

永建五年(130年)春正月,疏勒国王遣侍子入东汉,大宛、莎车国王皆奉使贡献。 次年(131年),刘保认为伊吾以前是肥沃之地,靠近西域,匈奴经常资助他们,继而抄掠。于是下令在伊吾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并置伊吾司马一人。

阳嘉新制

阳嘉元年(132年)春,正月,刘保册立梁妠为皇后。 同年,刘保采纳尚书令左雄提出的“阳嘉新制”,对察举制进行改革,建立了考试制度。 (详见“为政举措-政治”目录)当时,该提议遭到了尚书仆射胡广、尚书史敞和郭虔等一干大臣上书反对,但刘保并不采纳反对派的建议,坚持推行阳嘉新制,并将带头反对的胡广贬为济阴太守 。次年,济阴太守胡广等十多名地方长官因选举不实被刘保罢免,而汝南人陈蕃、颍川人李膺、下邳人陈球等30多人得以拜为郎中,这些人对促进东汉后期政局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从此,地方官员大为畏栗,再也不敢轻率举荐,一直维到汉冲帝永憙年间,东汉的察举选官都十分廉洁公正,得到了很多人才。

阳嘉二年(133年),刘保询问公卿“当世之敝、为政所宜”,李固上疏劝刘保遣送乳母山阳君宋娥出宫回宅,权去外戚,罢退宦官,去其权重,裁置常侍两人,选用正直有德的宦官伴君左右。刘保看了他的对策后,大多予以采纳,即刻将宋娥遣送出宫置于宅第,各个中常侍全部磕头认罪,于是“朝廷肃然”。 在此之前,刘保就已经下诏禁止侍中、尚书这些中朝之臣的子弟成为官吏及察举孝廉,以防止其秉戚权,请托州郡,结党营私。到了此时,在李固的建议下,刘保又下令禁止中常侍(宦官)的子弟成为官吏及被察举为孝廉。东汉光武帝采取不让宦官参与政治的方针,基本上被明帝、章帝所继承,而刘保正式将其法制化、制度化, 于是,“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 、“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逐渐成为了汉家旧典 ,为汉桓帝时期士人打击宦官提供了理论依据。

阳嘉四年(135年),封梁皇后之父梁商为大将军。 梁商认为自己因为是外戚才能位居大将军之职,所以常常谦恭温和,虚心荐贤。他前后举荐了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京师雒阳内都齐声叫好,称赞梁商为“贤辅”,刘保也让他参与国家重务。每次遇到灾荒年岁,梁商就把自家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无粮的灾民,并且不说是大将军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他还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不曾凭借权势为非作歹。

整顿朝纲

永和二年(137年),刘保的乳母山阳君宋娥坐“构奸诬罔”罪,刘保收回了她的山阳君印绶,将她放逐至田舍。宦官李刚等“九侯”因与宋娥相互收受贿赂,均被逐出洛阳遣至封地,削减四分之一的租税。

永和四年(139年),中常侍张逵、蘧政与石光、傅福、杜永等宦官合谋诬陷梁商以及与梁商交好的曹腾、孟贲等人谋反,刘保完全不信,并谴责这些宦官善妒。于是张逵等宦官便假传圣旨,逮捕并监禁曹腾与孟贲。刘保大怒,下令释放曹腾与孟贲,并逮捕张逵、蘧政、石光、傅福、杜永等宦官,将其全部处死。

永和六年(141年)八月,大将军梁商薨逝,刘保便改任其子河南尹梁冀为大将军。 梁冀成为大将军后,专权放纵,引起时人不满。

汉安元年(142年),刘保派出八使分行全国各个州郡,令其表彰贤良,彰显忠正勤劳;若发现贪污有罪的官员,如果是刺史和二千石长官,就用驿马将其送往京城论罪;如果是千石以下的官员,可以就地逮捕监禁。八使奉命出发后,侍御史张纲联想起梁冀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现状,愤怒地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于是返回朝中,弹劾梁冀贪赃枉法,京师震竦。刘保虽然知道张纲言论公正,但由于当时皇后梁妠宠爱方盛,梁氏戚族遍布朝堂,刘保并没有直接采用其建议,而是在八使到达各州各郡后,弹劾了诸多梁冀与宦官亲党,于是他们相互呼救,但都没有成功。刘保便毅然采纳雄、李固等人“八使所纠,宜急诛罚”的建议, 将八使弹劾的不称职的官员全部革职查办,于是“朝廷称善”。

李固又进言说,地方选举的牧守,有很多不称职的,行为无道,欺压百姓。同时劝刘保不要出游,要专心政务。刘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下诏让全国各州检举那些不称职的地方官员,凡是“政有乖枉,遇人无惠”的官吏,免除他们一切职务。对于那些犯有罪行的官吏,即刻逮捕入狱。

英年早逝

建康元年八月初六日(144年9月20日),刘保在玉堂前殿去世,时年三十岁 。刘保死后,其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同年九月十二日,葬刘保于宪陵,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

初平元年(190年),经有司奏请,汉献帝废除了刘保在内的四帝的庙号。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改革察举制

东汉时期,贵戚操纵察举,权门请托,贿赂公行之弊横生,针对察举制中的这些弊端,阳嘉元年(132年),尚书令左雄大胆提出:“自令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

刘保采纳了左雄的提议,推行了察举制的改革,史称“阳嘉新制”。 改革内容如下:

一是设定年龄限制,察举对象一般要年满四十,如确实“有茂才异行”,也可破格察举。

二是建立考试制度,“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意即儒生察举要考试经学,文吏则考试奏章律令方面的技能。

考试制度是察举制里程碑式的突破。左雄将其确立为成法,极大增加了操作上的确定性与规则性,使大家都能遵照一个相对明确的规则进行竞争。这一条防范的就是豪强世家互相勾连请托。

阳嘉新制施行后,左雄亲自把关查验各郡执行情况,因为济阴郡贸然推荐一名年未及四十的孝廉,左雄发起一次查核整治,将违制察举的济阴太守胡广等十余名官员罢免黜退,此后十余年间各地无不敬之畏之,汉朝的察举风气为之一正。

汉安二年(143年),尚书令黄琼认为以前左雄所设科目专用儒学、文吏,对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便上奏增加孝悌、能从政者为四科,刘保采纳了他的建议。

阳嘉新制所确立的分科考试制度,被视为科举制的萌芽, 为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并影响到了北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十分推崇“阳嘉新制”中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他在《取材》中写道:“欲得人称职,不失士,不谬举,宜如汉左雄所议文吏课笺奏、诸生试家法,为得矣。”认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擅长文辞句读,更要通晓古今礼制政教,具备理政才识。所以王安石对当时科举考试中,进士考试只崇尚文辞华美,明经考试只以背诵对答的形式提出了严厉批评,并进行改革:仿照阳嘉新制,将进士科的考试改以经义和策论为主,从而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

制裁宦官

汉顺帝时期,东汉宦官势力发展受到了遏制。刘保多次惩戒宦官、限制宦官生活用度,凡是擅权的宦官均遭到了刘保处罚,因此汉顺帝时期宦官始终未能得到实权。

永建元年(126年),宦官孙程、张贤、孟叔、马国等十九侯在殿前失礼,刘保大怒,当即革除了孙程等十九侯的官职,并将十九侯全部赶出京师洛阳,遣至封地。

同年(126年),中常侍张防因诬陷忠臣虞诩,被刘保流放边疆,张防的党羽贾朗等六人也都被刘保处死或贬黜。

永建二年(127年),中常侍高梵、张防与部分朝臣勾结的事情被察觉。于是,刘保下令将勾结宦官的尚书尹就、郎姜述市(死刑),而宦官高梵、张防,及其党羽翟酺、高堂芝、张敦、杨凤、鲍就、张国皆抵罪。

永建三年(128年),司徒朱伥就孙程等宦官十九侯被放逐一事,上表进谏说:“如果没有孙程等人,陛下就难以即位,如今陛下却忘却孙程等人的大功德,抓住他们一点小过失就革职放逐,如果孙程在放逐的路上死去,陛下将会蒙受诛杀功臣的讥讽。”刘保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将十九侯召回京师洛阳。

阳嘉二年(133年),李固上疏劝刘保罢退宦官,去其权重,将常侍裁剪到两人,选用正直有德的宦官为伴君左右。而小黄门裁剪到五人,选用有才智且娴静文雅的,在殿中侍奉。刘保大多予以采纳,各个中常侍全部磕头认罪,于是“朝廷肃然”。 此前刘保就已经下诏禁止侍中、尚书这些中朝之臣的子弟成为官吏及察举孝廉,以防止其秉戚权,请托州郡,结党营私。到了此时,在李固的建议下,刘保又下令禁止中常侍(宦官)的子弟成为官吏及被察举为孝廉。东汉光武帝采取不让宦官参与政治的方针,基本上被明帝、章帝所继承,而刘保正式将其法制化、制度化, 于是,“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 、“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逐渐成为了汉家旧典 ,为汉桓帝时期士人打击宦官提供了理论依据。

永和二年(137年),宦官黄、杨佗、孟叔、李建、张贤、史泛、王道、李元、李刚等“九侯”因与刘保乳母宋娥相互收受贿赂,均被遣至封地,削减四分之一的租税。

永和四年(139年),中常侍张逵、蘧政等宦官合谋诬陷贤臣梁商和贤宦曹腾、孟贲等人谋反,刘保完全不信,并谴责这些宦官善妒。于是张逵等宦官便假传圣旨行事,刘保大怒,当即下令逮捕张逵等宦官并将其全部处死。

汉安元年(142年),刘保派出八使分行州郡,八使到达各州郡后,弹劾了许多宦官亲党,于是他们相互呼救,都没有成功。刘保毅然采纳吴雄、李固等人“八使所纠,宜急诛罚”的建议,严厉惩治宦官亲党的罪过。

平反冤案

刘保即位后,追感邓太后的恩训,怜悯邓骘无辜,便下诏恢复邓骘的宗亲的朝见。 同时将汉安帝时被诬陷而死的太尉杨震平反昭雪,以礼改葬。

减免刑罚、废除杖刑

阳嘉元年(132年)九月,刘保下诏各郡国以及中都官所关押的囚犯都减免死刑一等,并将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的人赎为庶人。

汉明帝时期政事严峻,对九卿皆加以鞭杖。 刘保在位时,大司农刘据办事不力被鞭杖。左雄上疏说:"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刘保听从其建议,废除杖刑,不再鞭杖九卿。

经济

废除赎罪金

刘保在位时,地方长吏、二千石官员收取犯罪的百姓赎罪金,号为“义钱”,托名赈济穷人,实则沦为地方守令敛财的工具。虞诩上书刘保,议复永平、章和之政,其疏云:“寻永平、章和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今宜遵前典,蠲除权制。”刘保采纳其议,严厉批评了州郡,直接废除了谪罚输赎之制。

赈济贫民

阳嘉元年(132年)春正月,刘保下令赐予民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三级,爵位超过公乘。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一人五斛粟。

阳嘉三年(134年)五月,刘保以连年大旱,下诏大赦天下,赐予八十岁以上的百姓一人一斛米、二十斤肉、五斗酒,九十岁以上的民众加赐二匹帛,三斤絮。

惩治贪腐

汉安元年(142年),刘保认识到有必要在地方上惩治贪腐,整肃纲纪,便亲选八位“素有威名者”,分行天下,史称“八使同时俱拜,天下号曰八俊”,朝野翘首引领,期望值相当高。

刘保规定,出使者如果发现贪污有罪的官员,如果级别是刺史和二千石,就应用驿马上报给朝廷惩办;如果是墨绶以下县级官员,有权就地法办。如果发现贤良忠勤的清官,就应表彰。 于是,周举等使臣便检举贪官污吏,表彰清正廉洁的好官,被朝廷称道。

军事

收复西域

永建二年(127年),班勇征服了焉耆。于是龟兹、疏勒、于胘、莎车等十七国皆来服从,而乌孙、葱领已西遂绝。永建五年(130年)春正月,疏勒国王遣侍子入东汉,大宛、莎车国王皆奉使贡献。

永建六年(131年),刘保认为伊吾以前是肥沃之地,靠近西域,匈奴经常资助他们,继而抄掠。于是下令在伊吾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并置伊吾司马一人。

远征鲜卑

永建元年(126年)秋,辽西鲜卑首领其至鞬侵犯代郡,太守李超战死。次年(127年)春,中郎将张国派人率领南单于的步兵与骑兵1万余人出塞远征辽西鲜卑,最终将其击破,获其军械、粮秣2000多种。同年,辽东鲜卑6000余骑兵进犯玄菟郡,乌桓校尉耿晔便调集边境各郡兵马联合乌桓率众王出塞讨击,斩首数百级,大获其生口、牛、马、什物,辽东鲜卑便率种众三万人乞求投降。

永建三年(127年)、永建四年(128年),鲜卑多次进犯渔阳郡与朔方郡。永建六年(131年)秋,耿晔便派司马率领胡兵数千人,出塞将其击破。同年冬,渔阳太守又派乌桓兵攻打鲜卑,斩首八百级,获牛、马、生口。

阳嘉元年(132年)冬,耿晔又派乌桓亲汉都尉戎朱廆、率众王侯咄归等人,出塞包抄袭击鲜卑,大斩获而还,赐咄归等已下为率众王、侯、长,赐彩缯各有差。后来,鲜卑进犯辽东属国,耿晔便把军队转移到辽东无虑城抵御。次年(133年)春,匈奴中郎将赵稠派人率领南匈奴骨都侯夫沈等,出塞讨击鲜卑,最终将其攻破,斩获甚众。刘保便下诏赐夫沈金印紫绶及缣彩各有差。秋,鲜卑穿过边塞进入马城,被代郡太守袭击,因此鲜卑未能攻克马城。后来其至鞬去世,鲜卑便很少犯边了。

北定匈奴

阳嘉三年(134年)夏,四月,东汉在西域车师后国设立的司马率领车师后国的国王加特奴等,袭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北),大破之,俘获了北匈奴单于的母亲。阳嘉四年(135年)春,北匈奴呼衍王入侵车师后国,刘保令敦煌太守发兵救之,结果失利。

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三千人出击北匈奴,成功斩杀了北匈奴呼衍王,取得了40年来汉王朝在这一地区的重大胜利,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及河西的严重威胁,为该地区赢得了13年的安定局面。如此重大的战役,由于种种原因,记载东汉历史的《后汉书》却没有记载,原树于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裴岑纪功碑》则记录了这一史实,虽仅60字左右,却足补史书之缺。

永和五年(140年)夏,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反叛,率三千余骑寇西河,又招诱南匈奴右贤王,合七八千骑包围美稷,杀死朔方、代郡长官。马续与护匈奴中郎将梁并、护乌桓校尉王元,调遣边境兵力以及乌桓、鲜卑、羌胡兵马,合计二万余人,攻破了南匈奴左部叛军。不久吾斯等人再度聚集攻陷城邑,刘保派人谴责南匈奴单于,令他招降左部句龙王吾斯。而南单于不曾参与此事,便脱帽向梁并谢罪。后梁并因病被找回,陈龟接任护匈奴中郎将,他认为南单于不能管束下属,便逼迫南单于与其弟左贤王自杀,又想把南单于近亲迁到内郡,导致投降的人再次狐疑。刘保便将陈龟下狱,并采纳大将军梁商的招降之策,马续与诸郡都遵照实行,于是南匈奴右贤王部抑鞮等1万三千口投降。

同年秋,句龙吾斯等人拥立句龙王车纽为单于。东引乌桓,西收羌戎及诸胡等数万人,攻破了京兆虎牙营,杀死上郡都尉及军司马,继而侵略并、、幽、冀四州。冬,刘保派匈奴中郎将张耽率幽州乌桓诸郡营兵,击叛虏车纽等,战于马邑,斩首3千级。车纽等率领各个豪帅、骨都侯乞降,但吾斯仍与乌桓联合寇抄。

永和六年(141年)春,马续率领鲜卑5千骑兵到穀城攻打吾斯,斩首数百级。护匈奴中郎将张耽绳索相悬,上通天山,大破乌桓,悉斩其渠帅,还得汉民,获其畜生财物。

汉安元年(142年)秋,吾斯与薁鞮台耆、且渠伯德等再度寇略并部。 汉安二年(143年),刘保把身在京师洛阳当侍子的兜楼储立为新一任南匈奴单于,派护匈奴中郎将马寔持节护送他回南庭。冬,护匈奴中郎将马寔招募刺客刺杀了句龙王吾斯,将其首级传送到京师洛阳。建康元年(144年),又进击吾斯的余党,斩首1千2百级。于是乌桓70万人口皆投降,车重、牛、羊,不可胜数。

西平叛羌

永建元年(126年),陇西地区的钟羌造反。校尉马贤率七千余人击之,战于临洮,斩首千余级,钟羌皆率种人投降。刘保便进封马贤为都乡侯,从此凉州无战事。

建康元年(144年)春,护羌从事马玄被诸羌蛊惑,率领羌众逃亡出塞。护羌校尉卫瑶追击马玄等人,斩首八百余级,得牛、马、羊二十余万头。赵冲又追击叛羌到建威城鹯阴河(今甘肃景泰、靖远二县间之黄河河段)。大军尚未抵达,汉军所率领的降胡有六百多人叛逃了,赵冲便率领数百人追赶,不幸遇上羌人伏兵,赵冲战殁。赵冲虽然身死,而前后多所斩获,羌众由是衰弱。

讨伐江淮大盗

汉顺帝末年(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扬州和徐州盗贼群起。秋,八月,九江郡大盗范容、周生等聚众叛乱,劫掠城邑,屯据在历阳,成为长江淮河之间的巨患。刘保派御史中丞冯绲率兵监督扬州刺史尹燿、九江太守邓显,讨伐盗寇,同月,刘保驾崩; 而后扬州刺史尹燿、九江太守邓显兵败,被盗贼杀害。

文化

扩建太学

永建六年(131年)九月,刘保下令缮起太学,扩建太学校舍,修起240座房,1850间室 ,创下了两汉太学校舍面积的最高纪录 。

扩招学生

阳嘉元年(132年)七月,太学新成,刘保下令扩招学生,补录察举明经而未中的人为太学弟子,增加甲、乙两科策试录取名额各10人,同时除用郡国大儒90人,让他们担任补郎、舍人的职位。

科技

永建年间(126年-132年),刘保恢复了张衡太史令的官职。永建七年(132年),张衡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

外交

东北

永和元年(136年),夫馀国王来到东汉京师洛阳朝拜,刘保让黄门侍郎作仪仗乐队,表演百戏戏,随后将其遣送回国。

刘保在位时,高句丽与濊貊都已经臣服东汉,因此东垂相对安稳,少有战事。于是阳嘉元年(132年),刘保便在玄菟郡设立屯田六部。

南洋群岛

永建六年(131年),日南郡之外的叶调国遣使朝贡,刘保赐其国王金印紫绶。 叶调国故地或以为在今苏门答腊,或以为在今爪哇,或以为兼称两岛。 刘保接待到访的爪哇使者,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首次直接来往。

日本

永和元年(136年)倭奴国国王来朝,刘保设宴接见。

历史评价

编辑

汉代·皇甫规:孝顺皇帝初勤王事,纲纪四方,天下欣然,几以获治。

南朝·范晔:①顺帝始以童弱反政,而号令自出,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风采。遂乃备玄纁玉帛,以聘南阳樊英,天子降寝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急登贤之举,虚降己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风,俊乂咸事,若李固、周举之渊谟弘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显,吴祐、苏章、种暠、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焉。 ②古之人君,离幽放而反国祚者有矣,莫不矫鉴前违,审识情伪,无忘在外之忧,故能中兴其业。观夫顺朝之政,殆不然乎?何其效僻之多与?③孝顺初立,时髦允集。匪砥匪革,终沧嬖习。保阿传土,后家世及。

北宋·司马光:成帝不能选任贤俊,委政舅家,可谓暗矣;犹知王立之不材,弃而不用。顺帝援大柄,授之后族,梁冀顽嚚凶暴,著于平昔,而使之继父之位,终于悖逆,荡覆汉室。校于成帝,暗又甚焉!

南宋·杨简:顺贤冲与质,桓灵极不君。

明清·王夫之:君在中材以上,可与为善,而庸谫之臣,无能成其美而遏其恶也,则顺帝是已。帝之废居西钟下也,顺以全生;群奸不忌,非不智也。安帝崩;不得上殿亲临,悲号不食,非不仁也。孙程等拯之危亡之中而登天位,一上殿争功,而免官就封,不使终持国政,非不断也。谅虞诩之谏逐张防,听李固之言出阿母,任左雄之策清吏治,非不明也。樊英、黄琼、郎凯公车接轸,纳翟酺之说,广拓学宫,非不知务也……清本源,振纲纪,以纳之于高明弘远之途,汉其复振矣乎!

清·丁若镛:“科举之法,兆于左雄汉顺帝。古者有举而无试,举之有试,自汉顺帝从左雄之议也。”

清·蔡东藩:顺帝亦中智之君,观其召试群儒,能举李固为首选,退乳母,责阉人,宫禁肃然,其与乃父之庸暗不君,似不可同日语矣。然一时之明察,终不敌群小之欺蒙,虽有直臣,挽回无几。意者其尚有遗传性之留存,明于初而昧于终欤?

田丰:东汉中后期诸帝多非明君,但顺帝朝倒颇有几分中兴气象。顺帝虽由宦官迎立,但其限制宦官,打击外戚,其世可谓东汉中兴之时。

张光晗:在对待亲信宦官的态度上,顺帝比和帝、安帝更为严厉,一旦发现宦官有弄权不法之事,必定严惩不贷。宦官屡因贪纵不法而受打压,故在生活用度上较为注意,不敢大肆铺张浪费。

轶事典故

编辑

时髦允集

“时髦”一词的出处与刘保有关。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赞语:“孝顺初立,时髦允集。”描述的是刘保初登皇位时,当朝的杰出人物纷纷前来参加登基大典。

“髦”是幼儿垂在额前的短发,即刘。男孩儿成年之后,通常不再蓄额前的刘海,但从娘胎里带来的一束胎发一直没剪,同样称为“髦”。后来人们就把头发中最长的叫作“髦”,进一步引申为人中俊杰。后人再加以引申,成为新颖趋时尚之意,这才是“时髦”真正的来历。

平反邓氏

刘保即位后,追感邓太后的恩训,怜悯邓骘无辜遇害,下诏恢复邓氏宗亲的朝见,如同邓太后在世一般;并任命邓骘兄弟之子及门从十二人为郎中 。同时将汉安帝时被诬陷而死的太尉杨震平反昭雪,以礼改葬 。

怒斩班始

刘保的姑姑阴城公主贵骄淫乱,常与一众男宠厮混于床帷中寻欢作乐,还召驸马班始前来,并命令班始趴在床下伺候。班始积怒已久,在永建五年(130年)与阴城公主发生激烈争斗,最终拔刀杀死了阴城公主。刘保得知此事后大怒,下令腰斩班始,还将班始的同母兄弟斩首示众。

抽签立后

刘保想要册立皇后,当时后宫中有四名贵人都很受宠,刘保拿不定主意,想通过探筹(抽签)决定。胡广和尚书冯翊郭虔、史敞共同上疏进谏:“臣见诏书,认为立后事大,陛下谦虚而不独断专行,却想借助筹策,通过神灵来决定。然而这种事自古以来是从未有过的。靠神占卜,抽中的人不一定贤德。应当从良家中挑选有德的妃嫔,综合考察她们的年龄、相貌以及诗书典籍,请圣上决断。”这个意见被刘保采纳,最终选择立乘氏侯梁商之女梁妠为皇后。

观望侍子

汉安二年(143年),刘保把居住在京师洛阳的南匈奴侍子兜楼储册立为新一任南匈奴单于,派中郎将持节护送他回南庭,史称“呼兰若尸逐就单于”。临行前,刘保又诏世界各国送到洛阳的侍子们一同前往洛阳广阳门外集合,设宴作乐,表演角抵、百戏。刘保来到广阳门附近的胡桃宫,观望各国侍子。

人际关系

编辑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刘祜

汉安帝

母亲

李氏

刘保追尊恭愍皇后

妻子

梁妠

顺烈皇后

妾室

虞美人

冲帝,舞阳长公主母

窦贵人

窦章之女

伏贵人

伏晨孙女

梁贵人

梁商之妹,梁妠姑母

友通期

梁商献于刘保的美人

长子

刘炳

汉冲帝

长女

刘生

舞阳长公主

次女

刘成男

冠军长公主

三女

刘广

汝阳长公主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

影视形象

编辑
影视形象代表作品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演员

1994

电视剧

《三国演义》

不详

2007

电影

《汉太尉杨震》

孙斯阳

史料索引

编辑

范晔《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十二》

下一篇 刘祜

上一篇 刘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