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奭 编辑
汉元帝刘奭 (前74年 —前33年7月8日 ),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 ,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前48年1月29日 —前33年7月8日 在位)。
刘奭在汉宣帝为平民时,生于民间 。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喜好儒术,性格优柔寡断。地节三年四月戊申日(前67年5月24日 ),被立为太子 。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日(前48年1月10日 )继位为帝,史称汉元帝 。
刘奭即位后,因体弱多病而难以亲政,便将政事无论大小皆委任宦官石显等人,导致宦官专权 ;同时“纯任德教”,大量启动儒生参政治国,使汉朝真正走上了“独尊儒术”的道路。外交上,派遣王昭君出塞和亲匈奴,放弃珠崖郡领土 ,丢失高句丽县。 在政治上少有作为,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使社会矛盾激化,又出现了天灾人祸、吏治败坏、外戚专权、流民四起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日(前33年7月8日 ),汉元帝病逝于长安未央宫,葬于渭陵。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
全名:刘奭
别名:汉元帝
谥号:孝元皇帝
封号:皇太子(即位前)
庙号:高宗(后被废除)
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公元前 74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 33年7月8日
逝世地:未央宫(今陕西西安)
陵墓:渭陵
安葬地: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
前任: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继任:汉统宗孝成皇帝刘骜
主要成就:平灭郅支,抑制匈奴
在位时间:前48年1月29日—前33年7月8日
柔仁好儒
汉元帝刘奭(shì) ,生于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
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刘奭幼年丧母,也差点被霍氏一族所害。宣帝除掉霍氏家族后,挑选后宫中素来谨慎而无子的女子王婕妤,立为皇后(邛成太后),让她抚养太子刘奭。
史书上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当他还是皇太子时,眼看着父皇重用法家人物,动不动就用刑罚惩治下属,大臣杨恽、盖宽饶等仅仅因为“刺讥辞语”就被杀害,很不以为然。一天乘着陪父亲用餐时,委婉地说:“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 ”汉宣帝刘询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分不清,怎能交给他们以治理国家的重任! ”说完了这番话,汉宣帝又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他最终没有更换太子,这是刘奭的一大幸运。
继承帝位
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日(前48年1月10日 ),汉宣帝驾崩,癸巳(前48年1月29日 ),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第二年(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
汉元帝刘奭画像
自废武功
宣帝临终前,已为元帝安排“三驾马车”辅政,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
萧望之
萧望之饮鸩自杀,元帝非常震惊,为之痛哭流涕,责怪弘恭、石显等人害死自己的贤傅。但他却没有惩治逼死师傅的幕后推手,只是口头责问弘恭、石显等人,使其“免冠谢”而已,事后对他们宠信如故。从萧望之死,能看出元帝政治上短视与低能,空怀匡正理想,而缺乏战略眼光与政治谋略。毫无疑问,元帝若要推行新政有所作为,必须将儒臣作为主要依靠力量。元帝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断臂膀。
威权旁落
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大赢家。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当年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此后,中枢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出于对石显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将朝政全部委托他处理,事无大小,都由他汇报决断。于是石显威权日盛,贵幸倾朝,公卿以下无不畏惧他。石显俨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迹”。元帝虽为天子,权柄却握在石显手中,一切听任石显说了算。
元帝特别宠信宦官,主要基于一种天真的想法,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缔结“外党”。但这是一种错觉,石显之流其实颇擅长“结党”,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而且勾结史丹、许嘉等外戚,并拉拢那些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结为“外党”;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易学大师京房曾提醒元帝不要宠信佞臣,元帝却执迷不悟,依然听任石显专权;京房触怒石显,很快被逐出朝廷,随后又因“非谤政治”而被处死。
石显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然而对于宦官危害国家,他始终未能悟察。司马光评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说白了,元帝太好糊弄,居然让石显玩弄于股掌之间。宦官石显的专权,实际上正是汉元帝纵容的结果。在帝制时代,大权旁落乃为君之大忌,尤其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必须善用最高权力施展抱负。
中年去世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日(前33年7月8日 ),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2里处)。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孝元皇帝。太子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至光武中兴,去其庙号 。
经济
元帝时期受儒家贤良文学财政思想的影响,减少了政府对财政经济方面的干涉。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地主豪强势力对财源的侵占,以及土地兼并形势发展,财政收入渐少的形势是明显的。为此,元帝注重财政蓄积,不断推行节俭政策,如压缩皇室开支、毁郡国庙以减少宗庙祭祀费用、废除徙陵国策(汉初以来在帝陵附近重新建立县邑和迁徙关东豪民来守陵的政策)等。史载元帝时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有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但是,对于地主、豪强和商人的势力,重儒的元帝并没有加以约束。汉政府缩减国营事业以满足他们对财源的要求,而放弃徙陵不但肯定土地兼并的合理性,也加速他们对公私田的掠夺进程,以至于豪民坐大,中民破产,大量小农破产流亡,从而在根本上损害了以编户为基础的财政体系。
民族
经略匈奴
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最后形成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与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对立。在汉元帝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北匈奴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
陈汤
建昭三年(前36年),新一任西域都护甘延寿及其部将陈汤对北匈奴发动攻击,获得大胜。至此,汉朝最后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以后近40年,西域维持着和平状态,丝绸之路也畅通无阻。陈汤为官虽有不少劣迹,但他矫诏兴兵、平灭郅支的功绩应当肯定。
元帝时,呼韩邪单于仍依附汉朝,并获得汉朝的物资援助。一些匈奴大臣劝其北去,汉使韩昌、张猛担心呼韩邪单于北去后难以约束,就与呼韩邪单于杀白马为盟,约定:“自今以来,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有窃盗者,相报,行其诛,偿其物;有寇,发兵相助。汉与匈奴敢先背约者,受天不祥。令其世世子孙尽如盟。”尽管公卿们认为这一盟约辱国,但元帝还是追认了这一盟约。等郅支被汉朝诛杀之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既为消灭政敌而高兴,又畏惧汉朝的威力。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长安朝觐汉天子,并表示愿娶汉女为阏氏。元帝遂将宫女王嫱配他为阏氏。
汉元帝认为这次政治联姻可使“边陲长无兵革之事”,特意把年号改为“竟宁”,意即边境安宁之意。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宁胡”意即“匈奴得到昭君,国家就安宁了”。
管理西域
汉元帝时,在西域重新设置了戊己校尉一职,屯田于车师前王庭。其时西域服从汉朝,唯独罽宾自恃绝远,其王乌头劳屡杀汉使。元帝时,汉朝立的新王阴末赴又杀汉朝赵德使团中副使以下七十余人,随后遣使上书谢罪,但汉元帝将其视为绝域,不接受,在县度遣散其使者,拒绝往来。
平定西羌
永光元年(前42年),陇西郡羌人彡姐的旁支反叛,元帝派冯奉世讨伐,取得胜利,并留兵屯田,强化边防。
放弃珠崖郡
汉武帝时,在海南岛设立珠崖郡和儋耳郡(后儋耳郡并入珠崖郡),但当地土著屡屡反叛。
初元元年(前48年),朱崖土著再次反叛,元帝出兵讨伐,但数年没有平定。贾捐之提议放弃朱崖,元帝认为放弃朱崖会“亏先帝功德”,派王商询问其详细理由,贾捐之遂上《弃珠崖议》。丞相于定国也鉴于“关东困乏,民难摇动”而赞成弃珠崖。最终元帝于初元三年(前46年)下诏撤销珠崖郡。
丢失高句丽县
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扶余贵族朱蒙率卒攻占了汉朝玄菟郡高句丽县,更国号为高句丽。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五女山城)。
汉宣帝刘询:乱我家者,太子也!
班固:①壮大,柔仁好儒。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②孝元翼翼,高明柔克,宾礼故老,优繇亮直。外割禁囿,内损御服,离宫不卫,山陵不邑。阉尹之疵,秽我明德。
崔寔:及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
刘渊: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
司马光: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孝元践位之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然则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足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动奋发以厎邪臣之罚!孝元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惮者也。
洪迈:孝元之优柔不断,权移於阍寺,汉业遂衰。
王夫之:论者徒见萧望之、周堪之死不以罪,咎元帝而因以咎(张)焉、(匡)衡。乃石显之奸恶不及于天下,而海内晏安,则儒者雍容涵养之功,亦岂可诬哉?汉之中亡也,成、哀之奢纵成之,非元帝优柔致之也。……汉之亡,非元帝之咎也。帝弱而寡断,然而无所伤于天下,石显仅逞于异己,而恶不及于民,国之元气未斵焉。故曰:非元帝之咎也。王氏,元后之族也,王凤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为篡弑之阶,然非元帝之宠后族而早任之。帝崩,成帝乃假凤以大权,而帝无遗命。故曰:非元帝之咎也。虽然,其所自来,抑岂非元帝隐伏之咎肇于不测哉?帝以成帝耽燕乐为不能胜大位,而欲立山阳王,识之早也。重易国储,闻史丹之谏而止,亦正也。然知成帝之不克负荷,而不择贤臣以辅正之,幸傅昭仪而迟回于山阳,遘重疾而忽忽不定,闻史丹之谏,知命之已促,而徒有善辅之言,无托孤之遗命,以听哲妇孺子之自求亲信,而王凤进矣。……元帝不能顾命史丹,而使凤得以私劳惑庸主,亦其暱爱山阳而愤然不恤之咎与!故曰:隐伏之咎,肇于不测也。
蔡东藩:若元帝之优柔寡断,徒受制于宦官外戚而已。虎父生犬子,吾于汉宣元亦云。
毛泽东:前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汉元帝好儒学,掘斥名、法,抛弃了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但优柔寡断,是非不分。
多才多艺
刘奭多才多艺,能写一手漂亮的篆书,至于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等等,无不穷极其妙,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太过拘谨,优柔寡断,信用宦官弘恭、石显等,统治期间,自然灾害不断,社会危机日深,土地兼并之风盛行,昭宣二帝的中兴之业就此开始衰败。
不幸婚姻
汉元帝还是皇太子时,最宠爱的姬妾是司马良娣。不幸的是,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司马良娣一病而逝,临终前她悲伤地对刘奭说:“我的死并非寿数已尽,而是其她那些良娣、良人们嫉妒我,轮番诅咒的结果啊!”那一年刘奭才25岁,对这话深信不疑。司马良娣死后,刘奭伤痛欲绝,大病一场,病好以后也一直闷闷不乐,而且痛恨那些姬妾,一个也不肯见面。时间一长,连汉宣帝也知道儿子仇视自己的姬妾,为了帮助儿子从痛苦中解脱,就命令王皇后挑选几个出身良家、年轻貌美的宫女去服侍皇太子,以求博得太子的欢心。
王皇后挑选了王政君等五人,乘太子来拜见宣帝时,叫人悄悄地问太子:“这几个宫女怎么样?”太子由于思念司马良娣,对她们一个也不感兴趣,然而既是皇后派人询问,只得勉强答道:“其中一个还可以吧。”当时王政君坐得离太子很近,又独独穿了一件与众不同的、镶着绛色边缘的掖衣,那人以为是指她,就禀告了王皇后。王皇后立即令人将王政君送进太中,当上了太子妃,不久生下儿子刘骜,这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堂堂大汉王国的皇太子,能够如此钟情于一个“良娣”,令人顿生怜悯之情;而他最心爱的这个“良娣”却又不幸早逝,使“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刘奭几乎对所有美女都丧失了兴趣,也是一种不幸。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昭君的事迹在正史记载中仅有几十个字,但在稗官野史中的记载却非常多,而且更富于传奇色彩。《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由于画工毛延寿的卑劣行径,误了昭君的青春,害得她背井离乡,远嫁异域。
关系 | 名称 | 介绍 | |
---|---|---|---|
父母 | 父 | 汉宣帝刘询 | -- |
母 | 恭哀皇后许平君 | ||
后妃 | -- | 孝元皇后王政君 | 生汉成帝刘骜。 |
昭仪傅氏(傅昭仪、定陶太后) | 生平都公主、定陶恭王刘康。 | ||
昭仪冯媛(中山太后) | 生中山孝王刘兴 | ||
婕妤卫氏(卫婕妤) | 生平阳公主。 | ||
司马良娣 | 元帝未登基时薨 | ||
子女 | 子 | 汉成帝刘骜 | 母王皇后 |
定陶恭王刘康 | 母傅昭仪 | ||
中山孝王刘兴 | 母冯昭仪 | ||
女 | 平都公主 | 母傅昭仪 | |
平阳公主 | 母卫婕妤 | ||
颍邑公主 | -- |
班固《汉书·卷九·元帝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十八》
渭陵
陵冢为覆斗形,底部周长640米,高27.5米。陵西北500米处有王皇后墓。陵东北500米处有28座陪葬墓,排列有序,东西4行,每行7座,俗称"二十八宿"。南边一组陪葬墓原先可能有7座,又叫"七妃冢"。现存陪葬墓18座,主要陪葬者有王凤、王莽妻和冯奉世等。1996年在陵北500米处出土了一批玉器文物,有玉马、玉狮、玉熊、玉辟邪、玉鹰和玉俑头等。
1956年,渭陵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陵北375米,有孝元王皇后合葬陵。
年份 | 影视类型 | 剧名 | 饰演者 |
---|---|---|---|
1964年 | 电影 | 《王昭君》 | 赵雷 |
1984年 | 电视剧 | 《王昭君》 | 伍卫国 |
1987年 | 电视剧 | 《王昭君》 | 郭达 |
2006年 | 电视剧 | 《昭君出塞》 | 马诗红 |
2007年 | 电视剧 | 《王昭君》 | 刘德凯 |
2008年 | 电视剧 | 《母仪天下》 | 吴军忱 |
2015年 | 电视剧 |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 王翊菲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