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多利亚女王 编辑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在位),印度女皇(1876年—1901年在位)。她于1837年6月20日继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876年5月1日加冕为印度女皇。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女王。维多利亚的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的孙女,爱德华王子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的姐姐维多利亚公主的独生女。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其父英年早逝,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的监护下接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伯父威廉四世驾崩后,维多利亚即位为王。她在位时(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此时,英国加大殖民扩张,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几十年正值英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工商业经济领先,科技进步国力强大,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英国怀特岛逝世,享年82岁。
中文名: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
外文名:Alexandrina Victoria
别名:维多利亚女王
国籍:英国
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
出生日期:1819年5月24日
逝世日期:1901年1月22日
职业:英国女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
主要成就:协助大英帝国进入日不落帝国时期
出生地:英国伦敦肯辛顿宫
信仰:英国国教(圣公会)
身高:约 150 cm
王朝:汉诺威王朝
在位时间:1837年6月20日 至 1901年1月22日
逝世地:英国怀特岛
性别:女
诞生
维多利亚女王的画像
维多利亚女王的画像
维多利亚女王的画像
1820年1月,维多利亚的父亲去世,当时的维多利亚还不到一岁。而一周后她的祖父乔治三世去世,乔治四世以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王位。1827年,约克和奥尔巴尼公爵去世。因此,当乔治四世于1830年去世后,威廉四世继承了王位,维多利亚成为了王位的推定继承人。1830年摄政法案为此做出了特殊的规定,如果威廉四世去世后维多利亚还是个未成年人,那么将由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夫人摄政。但威廉四世不信任公爵夫人的摄政能力,1836年,国王在公爵夫人的面前宣布,为了避免由公爵夫人摄政,他想活到维多利亚的十八岁生日。
失落童年
维多利亚后来把她的童年描述为“忧郁的”。她的母亲有着极端的保护欲,维多利亚在所谓的“肯辛顿体系”下被与世隔绝般地被抚养长大。“肯辛顿体系”是公爵夫人和其野心勃勃并刚愎自用的审计官约翰·康罗伊设计的一套详尽的规则和礼仪。这套体系阻止了维多利亚会见她母亲和康罗伊认为不受欢迎的人(其中包括她的绝大部分父系亲属),并且希望维多利亚在这套体系下能够变得更加软弱和更加依赖他们。由于公爵夫人对威廉四世私生子的存在感到反感,因此她远离宫廷,维多利亚每晚与母亲共用一间卧室,按照固定的时间表与私人教师一起学习,并且与她的洋娃娃和查理士王小猎犬达什一起消磨游戏时光。她的课程包括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但她只在家里讲英语。
维多利亚女王早年画像,与小猎犬达什在一起 (1839年)
在位功勋
维多利亚女王
1846年以后,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顿辞职。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维多利亚在1876年加冕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雷利去世后,开始信任索尔兹伯里。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行隆重大典,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举行帝国殖民地会议,利用女王声誉,巩固大英帝国的统治和内部团结。在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成为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婚姻状况
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
1839年,女王的婚姻大事被提上了日程,维多利亚认识了比她小三个月的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亲王,他们于1840年2月10日举行了婚礼。婚后女王夫妇共育有九个孩子,但由于维多利亚本人是血友病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3个子女。幼子利奥波德王子是血友病患者,五位公主虽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爱丽丝公主和幼女比阿特丽斯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导致了可怕的后果——很多王室成员相继去世。
1837年6月20日当维多利亚继位时,她还是一位年轻的少女。婚后她对丈夫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亲王爱情弥笃,她依赖他并采纳他的意见。1861年丈夫去世,她悲痛欲绝。普遍认为在其后的40年中,她始终怀念着他。
逝世
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
1901年1月22日,一个历史时代结束了,维多利亚女王在英国怀特岛去世,享年82岁。在她弥留之际,守护在她身边的有她的儿子,也是她的继承人威尔士亲王,当时他已决定以爱德华七世之名继承王位。在女王床前的还有包括她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在内的其他后代。
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在海外不断扩张新国土,形成了“日不落”大英帝国,并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皇。在她的统治下,国家的稳定和尊严使君主制又得人心。全世界的大多数臣民差不多都是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下的不列颠出生的。
鸦片战争
1837年6月20日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为了满足国家寻找原料地和销售市场的要求,英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领。1840年英国占领了新西兰,这标志着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形成。英国对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最早始于茶叶、丝绸的贸易,但是这些商品是英国市场上的奢侈品,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的产品毫无用武之地。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倾销鸦片。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极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政府的倾销政策,1840年初,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遂始。
听从统治
各个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时期,是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最辉煌的时期,为了扩张领土,英国不惜使用一切手段。1857年,英法两国争夺苏伊士运河的统治权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但是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法国只能乖乖地退让。次年,在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这可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英国还让俄国在1877年—1878年与土耳其的战争中的胜利果实几乎化为乌有。当时,俄国军队离伊斯坦布尔只有一步之遥,俄土双方签订协议,将巴尔干半岛的一部分土地归属俄国。而维多利亚不希望看到俄国势力深入到巴尔干半岛,她以武力和外交双重施压,迫使俄国做出退让。
签名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度,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也是在她刚即位不久发生的。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包括有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的维多利亚纪念馆,中国香港的维多利亚港,中国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塞舌尔群岛的首都维多利亚,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巴西的维多利亚等等。
懵懂初恋
少女维多利亚的旧爱-年轻时的亚历山大二世
第二天这对恋人再次相见,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皇储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快乐的日子,我想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我真的很爱这位可爱亲密的年轻人,他的微笑非常迷人。”
英国逗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亚历山大二世与维多利亚女王共坠爱河,他们一起看赛马,一起在白金汉宫跳舞,并曾有多次私人约会,维多利亚女王曾十分激动不安的告诉顾问的妻子,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深情的俄国皇储。
然而维多利亚女王对亚历山大二世的爱意却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墨尔本勋爵十分明确的表示反对英国与疯狂扩张的俄国产生任何瓜葛,要求维多利亚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在国家利益和政治考虑的双重压力之下,这对恋人不得不痛苦的选择放弃爱情,分别那天,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皇储紧握着我的手,他的手是那么温暖,他看起来很苍白,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日子,我吻了他的脸,他也十分深情的吻了我。与这位深情可爱的年轻人的分离使我感到非常悲伤,我是真的爱他。”
这对恋人在此后的35年间一直没有再次相见,直到1874年亚历山大二世再次拜访维多利亚女王,二人才再次相见。
维多利亚女王与旧爱亚历山大二世的恋情最终在国家政治利益的考量下以失败告终,不久,她宣布与母亲和舅舅安排的结婚对象――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结婚。
真命天子
阿尔伯特,1819年8月26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是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恩斯特一世和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的路易丝公主的幼子,哥哥是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恩斯特二世,阿尔伯特在波恩大学受过教育。在1840年,他娶了他的表姐维多利亚女王为妻。
维多利亚的父亲肯特公爵是英国乔治三世国王的第四个儿子,在她八个月时就去世了。她的三位伯父——乔治四世、约克公爵和威廉四世都没有合法继承人,所以她在威廉四世死后继位。维多利亚的母亲和利奥波德早早就筹划好了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婚事。阿尔伯特从未对自己的婚姻作过它想。年轻的女王起初却心怀抗拒,不想放弃在终身大事上自己作主的权力。他们的婚姻最终成为英国王室历史上无可匹敌的爱情传奇。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亲王
谈到结婚,维多利亚是十分的厌恶而且恐惧,她甚至听也不愿意听。她不止一次地对梅尔本勋爵说:“此时,我的情绪对结婚十分反感”,谈到与阿尔伯特的事,她在给舅舅的信中说:“我们之间并无婚约。”即便她喜欢阿尔伯特,她“今年也不能最后定约,因为最早,这种事情也要等两三年以后再说”。她还说她“非常讨厌”改变自己的生活;并且声称,如果她不喜欢他,她也十分希望能得到他的理解,而对梅尔本勋爵,她说得更加明白,她告诉他说自己“不怎么想见阿尔伯特,因为整个事件是桩讨厌的事”。
不管维多利亚是如何的逃避,阿尔伯特的造访却如期而至。这一年的10月10日晚上,奉利奥波德舅舅的安排,阿尔伯特在哥哥欧内斯特——萨克思·科堡大公的继承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温莎。
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和他们的王子和公主们
第二天是星期四,早上,阿尔伯特和欧内斯特终于来拜见女王。女王默默地伫立着,两位王子依旧是那么漂亮、英俊、风度翩翩。这使她回忆起几年前那三个星期的快乐时光,划船,骑马,是的,他们真的再见了,但他们的分离却是太漫长太漫长,这漫长的分离几乎使她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所有的记忆重新召回。她仔细地打量着眼前两位青年,特别是阿尔伯特,她感到十分的惊奇,阿尔伯特不仅保留了少年时代的风采,而且岁月又给他添加了几分成熟与稳重,还是那张俊美的脸,只不过在嘴边上出现了纤细的髭须,白皙的脸上也散布了稀松的颊须,而身量也更加高大匀称,阿尔伯特完完全全已经是个成熟的男子汉了,所有的厌恶与恐惧在眼前这位英俊青年的那双蓝眼睛的光芒照耀下,在那张迷人的嘴边的微笑中烟消云散。他们一块儿骑马,一块儿跳舞,一块儿谈天,一切是那么的完美,她仿佛被引进了一方全新的领地,在这片领地丝毫也找不到梅尔本勋爵的影子,她得以在比较中获得对于过去生活的反省:那些快乐,那些依恋原来只不过建筑在一种肤浅的消遣之上,两三天的时光一晃即过,星期日的早晨,当她重新站在梅尔本勋爵的面前时,她似乎重新变了个人似的,那份幼稚、那份期盼、那份崇拜的表情已全然不见,代替的是更多的坚定与成熟:“我已大大地改变了对结婚的看法,我已经决定和阿尔伯特结婚。”下一个早晨,她单独召见了这位表弟。这一次女王把帝王的尊严和规矩全然抛在脑后,她深情地说:“假如你能满足我的愿望(和我结婚),我将无比幸福。”
阿尔伯特动情地张开了男子汉有力的双臂,紧紧地拥抱了女王,他的拥抱是那么的有力又是那么的亲切温柔,维多利亚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的感觉之中。
阿尔伯特确实有理由让维多利亚倾倒,或者说,维多利亚的选择是无比的正确。尽管这时女王的选择更多地只是出于一种直觉,出于对阿尔伯特诸多表面特质的无比倾慕:他的英俊美貌与迷人的气质。但是越到后来,阿尔伯特的内在的品质将越明显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越来越使女王去甘心做他的附庸。这些当然是后话了,但阿尔伯特的非凡的才能是在与女王结合之前就已具备了的。阿尔伯特出生于1819年8月,比他的表姐维多利亚晚生三个月。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弗朗西斯·查理斯·奥古斯特·阿尔伯特·伊曼纽尔是他的全称。阿尔伯特在外貌上继承了他母亲——一位活泼美貌妇人的所有优点:金色的头发,碧蓝的眼睛,彬彬有礼而又朝气蓬勃。
和他的哥哥欧内斯特比较起来,阿尔伯特从小就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主见并能恪守不渝的孩子,在兄弟间无数次的游戏与争吵中,弟弟总是占着上风,在外人看来,他们的身份应该颠倒过来才合乎常情。阿尔伯特的品行在科堡深得人心,他聪颖机智而又吃苦耐劳,他所在的公国饱经战乱、弱小无势,而大公又并不富有,他从小便是在一种朴实无华的环境中成长,这样的一种朴实无华使他甘愿地接受那个时代热忱道德观的感召:诚实、坚韧、求善求真。还是11岁的时候,当他的父亲试着询问他今后的打算时,他的回答使这个饱经风霜的公国统治者大为惊讶:“我要做一个善良有用的人”,他说,朴实简洁的语句里蕴藏着一个孩子对于未来人生职责与目标的自觉,而这种自觉正是那个时代的最高风范。我们不禁想起,在维多利亚第一次明白自己将成为英国女王时,她的回答也几乎如出一辙:“我要做个好人”,这难道是一种偶尔的巧合,或者说仅仅用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就能解释的一切?从这里我们其实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到,若干年后,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的结合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成为整个国民生活之典范决不是一种偶然。
和维多利亚一样,阿尔伯特在坚信礼上的表现也是那么的出色,那么的令人难忘。坚信礼上援用古例在城堡的“巨人厅”公开举行,由于阿尔伯特从小的气质与风范已深入科堡每个人心中,所以坚信礼上牵动着朝野所有的人。大批贵族,富商,牧师、公国各城市的代表以及形形色色自发前来的观众一齐涌来,场面热闹非凡,大公和夫人、符腾堡的亚历山大和欧内斯特两位王子殿下、莱宁根大公、霍恩洛伊·朗根堡大公夫人和霍恩洛伊、斯林福斯特大公夫人都出席了仪式,大厅的后方设置了一个简朴然而装饰典正的讲台、内庭牧师雅各比博士端坐中央,合唱队高声唱过赞美诗《圣灵降临》的第一节后仪式开始了。雅各比博士开始提问,由王子做答。博士的提问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与考虑的。这些问题都并非一个简单的“是”与“不是”所能回答,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与阐释,其目的是让观众能够更多地、更详尽地了解青年王子的观点。阿尔伯特的回答坦然、果断、精确,特别是那些精妙的到处都闪烁着个性的阐释中,蕴含着一种深切的情态与充满自信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紧紧地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从贵族富商到普通平民。当问到世袭的王子是否打算忠于福音派教会时,王子的回答只是一个“是”。但他又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补充:“我下定决心永远忠于公认的真理。”永远忠于公认的真理,这正是阿尔伯特所有美德的起点与基石。
博学是阿尔伯特另一优秀品质,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去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从法学、政治经济学,数学、文学、生物学等几乎是孜孜以求的学习,也学习骑马、射击、击剑、狩猎。
他17岁时开始潜心钻研德国文学和深奥的德国哲学,他曾做过一篇论文《论日耳曼人的思维模式及日耳曼文明简史》,他企图以此事“反省我们时代的弊端,吁请所有的人从自己做起以矫正这些弊端,并由此而为别人树立起一个好榜样。”他对于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强烈兴趣,在他以后作为女王助手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阿尔伯特对国家的命脉工商业十分关心,他非常清楚英国和德国之所以杰出,根本原因在于工商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1852年他成功地构思、举办的规模庞大的集中了当时几乎是全世界各国的在原材料生产、机器制造、机械设计、厂家制作以及在应用等各方面所能生产的各种先进的样品的万国博览会,便是最好的注脚,在布鲁塞尔他曾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教授阿道夫·葛德莱。他的对或然律的研究与应用深深地吸引了阿尔伯特,他很快与这位数学教授成为了终身朋友,和法国君主热衷于艺术宠物舞会不同,阿尔伯特对经济科技军事和学问更感兴趣,这样的一位杰出的青年,从一来到这个世上,他的外婆、科堡的大公和太夫人,公爵,肯特公爵夫人和利奥波德王就把他与维多利亚放在一起来谈论。还是3岁的时候起,甚至他的保姆也经常对他说“英国的小小五月花”(维多利亚生于五月)将成为他的妻子。
当他与维多利亚的目光碰撞在一起时,他发觉自己无可抗拒的命运已经确定下来了,他们相爱了。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完婚。
大婚时,女王身着一袭由漂亮的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白色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并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惊艳了全场。而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婚之前,英国皇室成员的结婚礼服均是头戴宝石皇冠、配上镶满珠宝银饰的晚礼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传统装扮。她的这一惊人之举,在令人惊艳之余,更迅速成为一大风尚广泛流传,西方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结婚礼服也逐渐成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白色婚纱代表内心的纯洁和孩童般的天真无邪,(后来逐渐演变为童贞的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
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阿尔伯特亲王在女王中年时代去世,这时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的普遍敬重,大臣们也开始主动询问她的意见。然而,丈夫的去世让女王郁郁寡欢,她曾长时间离开伦敦隐居,即使公开露面,也不戴王冠,而总是一种寡妇的打扮。由于维多利亚长期隐居,导致首相无法事事请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权力渐渐增大,促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趋完善。
维多利亚女王经历长时间的离群索居后,1870年代后期,她重新活跃起来,1897年举国庆祝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庆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晚年挚友
约翰布朗是女王和夫君生前的好友。在阿尔伯特王子去世后,女王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仍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于是她的子女们便把约翰布朗介绍到宫中。约翰布朗之前曾陪伴女王和阿尔伯特王子在苏格兰高地度过愉快的时光。当女王再次见到这位昔日旧友时,往日的时光历历在目,女王便像这位好友尽情倾诉了对亡夫的思念。
女王发现,约翰布朗是最能理解自己对夫君情感的人,因此,她与约翰布朗的友情也日益加深。约翰布朗服侍女王十分用心周到,时刻为女王的安全着想。然而,约翰布朗为人粗鲁傲慢,当他得到女王的宠信之后,对女王的子女,尤其是威尔士王子表现出极为不尊敬的态度。约翰布朗的弟弟,由于约翰布朗受到宠信,成为了女王小儿子利奥波德王子的仆从。然而,这位仆从却时常虐待身患血友病的利奥波德王子,他甚至用勺子去击打利奥波德王子的鼻子,辱骂王子是没用的东西。而血友病患者一旦受伤就会血流不止,利奥波德王子是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仆从的虐待令奥波德王子痛苦不堪。女王的子女们极为厌恶约翰布朗及他的弟弟,他们多次向女王告发约翰布朗和弟弟的恶行,但女王仅仅把这些事视为子女因嫉妒所编出来的谎话。女王和子女们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威尔士王子患了伤寒大病之后,女王决定不再隐居,面对公众。她与大病初愈后的威尔士王子一起去教堂为王子祈福。在马车行驶过程中,女王频频向人群招手,人民热烈欢迎女王的复出。这时,一名暗杀者起了歹心,意欲行刺女王,约翰布朗及时发现并抓住了凶手,避免了一场灾祸。女王的子女们在此时对于约翰布朗有了更完善的评价,并对他的英勇表示感激。
当约翰布朗去世的时候,女王在日记中写道:“他的离去让我十分悲伤。”但是,发现的女王亲笔信却首次披露了她对约翰布朗更深刻的友情。维多利亚女王在信中写道:“布朗是她最好的、最忠心的仆人,也是她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他的辞世令她悲痛欲绝。”
1884年维多利亚女王出版了《日记留影——我们的苏格兰高地生活》一书,书中女王特别描写了布朗,并且高度赞扬了他。同时维多利亚女王还专门为布朗建造了一座齐人高的雕像。
升级母亲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间甚长,当时英国国力强大,号称“日不落帝国”,她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而同时她的自由主义的思想也使她对女性地位产生思考。生了一大堆儿女的她,是“母职神圣的象征”。也许身为高高在上的女王,她不知道世俗女子的苦楚,但这也不尽然,近阅维多利亚女王写给她女儿的家书,让笔者发现了她对身为一个女人的私密看法,特摘译几段如下:
“亲爱的女儿,你说给予一个不朽的灵魂以生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我自己却难以有这种想法。我觉得在生育中,我们女人更像一只母牛或母狗。我们可怜的本性变得非常动物化……整天哺育婴儿和换尿布,让很多优雅而聪明的淑女走上毁灭之路。”
“我有九次怀胎八个月,担负真正的痛苦(还要处理很多公务),像折断翅膀般……我想我们的性别是种不幸。我很高兴看到你已如我般完全进入身为一个母亲的所有感受中,亲爱的女儿,要让一个无知的幼儿长大成人,女人需度过多少难关!我说不出我的痛苦、我的感觉、我的奋斗(事实上,我还没有完全摆脱它)。当我们带你回你自己的房间,而你却哭闹得很厉害的情景,仿佛还是昨夜的事。”
维多利亚女王因难以忍受生育的痛苦,而在生第八、九胎时以氯仿麻醉,她可以说是“无痛分娩”的先驱者。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王,“母职神圣的象征”,在当一个母亲时却有着难以言喻的辛劳和苦楚,而只能私下向女儿透露。一般世俗女子做一个母亲,其辛劳和苦楚更是可想而知。
1846年维多利亚一家的全家福
欧洲祖母
一家福合影
以下欧洲国家君主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包括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王后索菲(前希腊与丹麦公主)、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以及已经逊位的前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前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二世及其王后(丹麦的安妮-玛丽公主)、前南斯拉夫王储亚历山大王子、霍亨索伦王族首领、罗曼诺夫王族首领等皆是其后。
关系 | 肖像 | 名字 | 生卒年 | 介绍 |
---|---|---|---|---|
丈夫 |
| 萨克森-科堡-哥达的 阿尔伯特亲王 | 1819年8月26日- 1861年12月14日 | 两人于1840年结婚,有九名子女。 |
子女 |
| 维多利亚公主 | 1840年11月21日- 1901年8月5日 | 嫁给普鲁士王储(后来的弗里德里希三世),有四女四子。 她的长子是赫赫有名的德皇威廉二世,前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之外曾祖父;女儿索菲公主是希腊王后,亦是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之祖母。 |
| 爱德华七世 | 1841年11月9日- 1910年5月6日 | 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女亚历山德拉公主为妻,有三女二子。 他的次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 |
| 爱丽丝公主 | 1843年4月25日- 1878年12月14日 | 嫁给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有五女二子。 她的长女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丝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幼女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另一个女儿伊雷妮公主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梅丽塔。 | |
| 阿尔弗雷德王子 | 1844年8月6日- 1900年7月30日 | 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独女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有五女一子。 他的长女玛丽是罗马尼亚国王斐迪南一世的王后,外孙是罗马尼亚的卡罗尔二世,外曾孙是末代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长外孙女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公主是希腊国王乔治二世的王后;次外孙女罗马尼亚的玛丽亚公主是南斯拉夫王后。 | |
| 海伦娜公主 | 1846年5月25日- 1923年6月9日 | 嫁给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有四女二子。 | |
| 路易丝公主 | 1848年3月18日- 1939年12月3日 | 嫁给英国第九代阿盖尔公爵约翰·坎贝尔,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无子女。 | |
| 亚瑟王子 | 1850年5月1日- 1942年1月16日 | 娶了普鲁士公主路易丝·玛格丽特,有二女一子。 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长子于194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的机场因飞机失事坠毁而去世,他与妻子西比拉公主(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利奥波德王子的长孙女)唯一的儿子就是当今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她唯一的女儿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母亲,前丹麦王后英格丽德,后者为纪念早逝的母亲而以其名字为自己的长女命名。 | |
| 利奥波德王子 | 1853年4月7日- 1884年3月28日 | 娶了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海伦妮公主,有一子一女。 女儿是艾丽斯公主,嫁给乔治五世的玛丽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他的遗腹子卡尔·爱德华在其因血友病过世后约四个月出生,一出生即继承了其奥尔巴尼公爵爵位,在16岁时又成为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公爵,其长女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 |
| 比阿特丽斯公主 | 1857年4月14日- 1944年10月26日 | 嫁给巴登堡的海因里希王子,有三子一女。 她独女维多利亚·尤金妮亚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祖母。 |
维多利亚女王夫妇
1842年6月13日,维多利亚女王第一次乘坐火车,女王的丈夫和当时的英国铁路总工程师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也一同在车上。当时火车的时速是每小时30公里,事后女王抱怨说,觉得车速过快,十分担心火车会从铁轨上掉下来。
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进行过一个民意调查,评选历史上100位最伟大的英国人。维多利亚女王名列第18位。排名第一的是前首相丘吉尔,排名第二的是最初建造英国铁路的著名的英国工程师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1806—1859),排名第三的是戴安娜王妃(1961—1997)。
印有维多利亚女王画像的皇家邮政邮票
维多利亚女王性格鲜明,秉性真挚。她忠于职守;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一代楷模。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英国的科学昌盛,经济发展,英国的生活方式(如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从那时候开始成为当时的英国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对象。“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仍然被许多英国人所怀念。
汉诺威王朝 (韦尔夫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1819年5月24日 逝世于:1901年1月22日 | ||
统治者头衔 | ||
英国王族 | ||
前任 威廉四世 | 联合王国女王 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 | 继任 爱德华七世 |
空缺期 前一位相同头衔:新头衔 头衔前一个持有者:穆罕默德·巴哈杜尔·沙·扎法 | 印度女皇 1876年5月1日—1901年1月22日 | |
前任 威廉王子,克拉伦斯公爵 | 英国王位推定继承人 1830年6月26日—1837年6月20日 | 继任 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