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 编辑

东汉第二位皇帝

刘庄刘庄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年3月29日 —75年9月5日 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刘庄年幼聪慧,容貌壮丽,十二岁时被封为东公,后进封东海王。 建武十九年(43年),被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刘庄即位后,恢复了被秦朝废除的冕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初服旒冕”的皇帝, 并为汉服修补定型,确立了汉服的最终完整体系。 为政严苛,总揽大权,严禁外戚干政,打压功臣豪族;任用王景治河,解决黄河水患,维持黄河900多年的稳定 ;兴办教育,接收史上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开创了国际教育的先河。 对外击败北匈奴,收复西域,吞并哀牢国,使康藏高原百余国归附 ;又派人出使天竺(印度)求取佛法,在京师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官办佛寺白马寺, 并将塔类建筑引进中国,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塔“齐云塔”, 高达500尺(120米)为当时亚洲最高建筑; 继而举行“燃灯表佛”活动,成为了元宵节燃灯习俗的起源 ;同时颁布禁佛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严格限制佛教展。 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 ),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岁,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刘庄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四夷宾服,时人颂曰“赫赫盛汉,万国震惧” ,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明章之治”。

概述内图片来源: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刘庄

别名:汉明帝、刘阳

字:子丽

谥号:孝明皇帝

封号:东海公、东海王、皇太子(即位前)

庙号:显宗

年号:永平

姓:刘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常山郡元氏县(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

出生日期:28年6月15日(建武四年五月初四日)

逝世日期:75年9月5日(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日)

逝世地:东宫前殿(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陵墓:显节陵

在位时间:57年3月29日 至 75年9月5日

前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继任:汉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主要成就:明章之治、反击匈奴、复控西域

人物生平

编辑

少年聪慧

建武四年五月初四日(28年6月15日 ),刘庄生于常山郡元氏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 ,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刘庄年少聪明睿智,容貌壮丽,令刘秀感到惊异,多次问以朝政,少年刘庄应对敏达,能够深谋远虑。 十岁时就通晓《春秋》。

建武十五年(39年),刘庄受封东海公。 当时,朝廷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对,于是开始重新清查田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各个州郡的官员进京汇报工作,光武帝刘秀看到陈留吏的牍上写有,“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于是他就问陈留吏这是什么。陈留吏说不知道什么意思,他是在雒阳的长寿街上得到的。这时,帐幄后面只有十二岁的刘庄插话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陈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刘秀又问,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刘庄又说,河南是帝城,南阳是帝乡,这两个地方田亩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认真核查。刘秀于是让虎贲将诘问陈留吏,陈留吏所言果然和刘庄一样。自此以后,刘秀对自己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儿子愈加青睐。

建武十七年(41年),刘庄进封爵位为东海王。

建武十九年(43年),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城,劫持了该城的官吏。刘秀派大将臧宫等率兵围剿。由于单臣、傅镇他们粮草充足,所以臧宫虽然把他们困在城里,又死伤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刘秀招集大臣们研究对策,大家多提议悬赏以攻城。只有刘庄主张不要围城太紧、太急,让叛军可以突围,这样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他们。结果真如刘庄所料,叛军分散突围后都被平定、消灭。

同年,刘庄被立为皇太子。刘秀本来想让刘庄的舅舅阴识担任太子太傅,博士张佚反对道:“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刘秀赞赏他的话,便拜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其后刘庄随桓荣学通《尚书》。 同时,刘秀也让阴识守执金吾,辅导刘庄。 当时的乐人创作歌诗四首,以赞颂太子刘庄之德,分别为:《日重光》《月重轮》《星重辉》《海重润》四篇。

治国有方

汉明帝刘庄画像汉明帝刘庄画像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57年3月29日 ),光武帝驾崩,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

刘庄登基后,继续奉行光武帝在位时期为巩固东汉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对于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严加惩处。比如护羌校尉窦林系大司空窦融亲属,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

永平二年(59年),窦林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之罪下狱论死。刘庄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将窦融罢官。后来,刘庄之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杀;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论死。可见刘庄对于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地位亲近而加以宽贷。于是,群臣震恐,朝廷肃然。

刘庄还注意整顿吏治,对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从慎重选举官吏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

永平九年(66年)又“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以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闻。”规定出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在选官用人上,刘庄严令杜绝权门请托。他的姊妹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

刘庄在位期间,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此外,刘庄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黄河。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和王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桐洄注,无复溃漏之患,从而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刘庄提倡节俭,宫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时之间,上行下效。所以,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至刘庄统治后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刘庄和其子章帝刘炟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

开疆拓土

刘备与刘庄(右) 刘备与刘庄(右)

在国力增强的基础上,刘庄积极经营边疆,与北匈奴争夺西域。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因忙于恢复社会生产和安定社会秩序,无力经营边疆,对西北地区暂时采取羁縻政策。到了永平末年,国势强盛,刘庄乃改弦易辙,变过去的消极羁縻为积极经营。

永平十五年(72年),刘庄派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率兵驻屯州,以为经营西北的准备。

永平十六年(73年)春,刘庄命窦固、耿秉等分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率军出酒泉,大败匈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守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并遣假司马班超等率所部吏士三十六人,先后在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于阗(今新疆和田)击败亲匈奴势力。“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耿秉等率领大军再次击败北匈奴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后,复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龟兹(今新疆库车)、车师(今新疆吐鲁番),恢复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同年,儋耳(海南岛)归降东汉。

中年去世

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 (75年9月5日 ),刘庄在雒阳东宫前殿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明皇帝,庙号显宗。薄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

百科x混知:图解东汉政权百科x混知:图解东汉政权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严防外戚

刘庄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他在位时,他的舅舅们都位不过九卿。馆陶公主想替他儿子求个郎官做,刘庄宁可送给外甥一千万钱,也不答应。 大臣阎章才学出众,工作突出,但因妹妹是后宫嫔妃,刘庄为不破坏外戚不封侯参政的规矩,硬是不提拔阎章。

刘庄在位期间,后妃外家有显贵的,都裁掉她们家中一人充当列将、校尉的备员,充当宿卫,看门而已,终其一朝没有封侯干预朝政的外戚。

同时,刘庄又委任开国元勋邓为太傅,同母弟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光武朝太尉赵憙保留原职,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团都有了自己的政治代表。同时对生母阴太后、异母郭圣通都非常尊重,平等对待,赢得了外戚和臣下的好评。

严苛驭下,威慑百官

刘庄对下面的官员非常严厉,因为父亲光武帝施政时对大臣比较宽松,是由于他的威望高,而明帝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威信,靠威望驾驭老臣是不够的,所以他对于官员很苛刻,在两汉诸帝中是不多见的,甚至对九卿众臣皆加以鞭杖,开创了杖刑的先河。

刘庄曾下诏赐予投降的胡人十匹缣(丝织品),而尚书台执行的时候,不小心将“十”看成了“百”,刘庄得知后,大怒,把尚书郎召集前来准备杖责。尚书仆射钟离意来到后,磕头说:“过失错误,常人难免。若以懈怠轻慢为罪责,臣官大,罪重,而尚书郎官小,罪轻,臣应当先坐。”于是脱下衣服准备挨打。刘庄明白其意,便对诸尚书郎从轻处罚。

刘庄生性褊狭苛察,喜欢用耳目(眼线)揭发百官的隐私,因此公卿大臣多次被诋毁,身边的近臣以及尚书以下的都被“提拽”。曾有一次,被尚书郎药崧惹怒,刘庄便抡起木棍打药崧。药崧逃到床下躲避,刘庄更加愤怒,呵斥:“出来,出来!”药崧说:“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没有听说过君主亲自起来打郎官的。”刘庄听后放过了他。朝廷上文武百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恐惧战栗,争相严格办事,以逃避责罚。

刘庄曾对群臣说:“百官上应列宿,出则主宰百里外的全国各地,如果其人不正,则百姓要受其殃,所以才对百官严格治理。”因此,刘庄在位时期,官吏称职,民安其业,远近肃然敬服,户口连年增长。

打压宗室

光武帝时,对同姓宗室王限制比较严格。自己的十个儿子虽然都封王,但封地都比较小,较之西汉的同姓王差得很多。而且在郡国内,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

明帝的同母弟刘荆是光武诸位皇子中比较有才能的一个,他给废太子刘疆写信,说他无罪被废,应该从自己的封地东海起兵,像汉高祖那样取天下、即皇位。刘疆接到书信后吓坏了,马上把信交给刘庄。刘庄没有追究此事。后来羌人和东汉作战,刘荆又四处活动。刘庄又让他去封地。去了封地,他问相士,我长得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当皇帝,我如今也已三十,可以起兵吗?吓得相士赶快告诉郡国的官员,刘荆害怕,自投监狱。刘庄又没有追究。后来刘荆又使巫祭祀祝诅,被郡国的官吏报告,惶恐之下自杀。

光武帝与许美人所生的楚王刘英,在明帝当太子时就和明帝关系不错。刘英结交宾客,又在封国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积极准备造反。被一个叫燕广的人告发,有司奏情要求诛杀他,刘庄不忍,只是把他罢免流放。后来刘英自杀。刘庄发现刘英结交士人官吏的名录,为此兴了大狱,株连了很多人。

郭皇后生的两个儿子刘康刘延也在封国结交宾客,图谋不轨,但因为不像刘荆、刘英那么严重,所以只是被削减封地。

在楚王刘英被告谋反的前后,郭圣通第三子济南王刘康也阴谋反乱,他“在国不循法度,交通宾客”,后有人上书告发刘康“招来州郡奸猾渔阳颜忠、刘子产等,又多遗其缯帛,案图书,谋议不轨”,刘庄遂削去刘康五县封地。

永平十六年(73年)五月,郭圣通第四子淮阳王刘延谋反,被刘庄发觉,刘庄将其徙往阜陵,改封阜陵王。

限制豪强

光武中兴后鉴于王莽篡位,所以对外戚还是有所限制,但同时他又利用外戚来防范宗室。在大司马吴汉死后,光武想让自己的小舅子阴兴接任大司马,因为大臣的反对才做罢,但死后仍然让自己的女婿梁松辅政。

明帝即位后,一改光武为政时的柔道,而大刀阔斧地代之以刚猛。刘庄根据光武帝生前的意思,画28将于云台,但对自己的岳父马援却不予收入,这就给大臣们一个信号,就是自己要限制和约束外戚。而且,他在位时,他的三个大舅子、小舅子马廖,马光,马防都位不过九卿。

随后他就开始处理外戚和豪强们,功臣、大司空窦融不善于约束自己的家人和子弟,结果子孙多不法。窦融从兄子窦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狱死。窦融的长子也是光武的附马窦穆因为封地离六安国比较近,就想占据六安,于是假传阴太后的旨意,让六安侯刘盱休妻而娶自己的女儿。后来此事被明帝知道,窦穆被免官,窦氏人中,除了窦融留京,全被迁回故郡。窦融也被刘庄斥责,吓得窦融也辞职回家养病。窦穆等后来被赦免,允许回京城居住,但明帝派人严格监视他们。窦穆心怀不满,口出怨言又贿赂官吏,结果他和两个儿子窦宣、窦勋都死在狱中。

太后阴丽华的弟弟阴就的儿子附马阴丰,杀了公主,虽然阴太后还在,但刘庄也不徇私情,将阴丰杀死,阴就夫妇也自杀。

刘庄又以“怨望、县飞书诽谤”为由杀了河西功臣梁统的儿子同时也是自己姐夫的梁松。

经济

治理水患

汉明帝的重要政绩,是任用王景治理黄河和汴渠。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渠决口泛滥,其后战乱发生,一直没有整治。刘秀曾想修建堤防,但因天下初定,国力负担不了如此浩大的工程,而当时危害并不显著,因此作罢。明帝时,人口日益增多,决溢的黄河、汴渠危害日益严重,中原百姓治河的呼声越来越高。

永平十二年(69年),明帝决意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有人向他推荐了王景。王景是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一带)人,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对水利工程颇有研究。明帝询问治水的各种难题,王景分析利害,应对敏捷,明帝“善之”,赐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

同年夏天,明帝征集数十万士卒、民夫,派王景治水。王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修筑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1000多里的黄河大堤。这次治水非常成功,后人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之说,此后900多年,黄河没有改道,决溢次数也不多,积患已久的黄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供应尚书台

汉明帝常夜巡尚书台,看见尚书郎药崧半夜吃糟糠充饥,没有被子,枕着桌子睡。刘庄心大恸,立即下诏:今后尚书台官员值夜,均由朝廷供应夜宵和早餐,并提供被褥枕头,以及女侍史两名听候调遣。

军事

对匈关系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后,因为国力的不足,对匈奴的策略由攻势转为防御。后来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主动要求内附,光武帝册封南匈奴,而且还和他们和亲。北匈奴看到东汉和南匈奴和亲,也要求和亲。光武帝于是和公卿们商量,一时难以决定。这时已是太子的刘庄说:“北匈奴因为南匈奴内附、和亲所以害怕我们,如果我们不攻击北匈奴,又和他们和亲,北匈奴不怕我们,南匈奴也会对我们有二心的。”光武帝于是决定不和北匈奴和亲。

刘庄在位期间,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边游牧民族侵扰的威胁,使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刘庄允北匈奴互市之请,但并未消弥北匈奴的寇掠,反而动摇了早已归附的南匈奴。只得改变光武时期息兵养民的策略,重新对匈奴开战。

永平十六年(73年),刘庄命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同时派班超等经略西域以对抗匈奴。

经营西域

光武帝刘秀在建武十二年(36年)统一全国后,致力于内部建设。对匈奴转为战略防御,对西域各国要求重设都护和遣送质子入朝的要求予以拒绝。这在当时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经过东汉初年约三十年的休养生息,东汉的国力大为恢复。在刘庄去世的前三年,刘庄决定重新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派耿秉(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子)、窦固(东汉功臣窦融的侄子)率大军进攻北匈奴。耿、窦各率一路,窦军一直打到天山,耿军攻到三木楼山。大获全胜。两年后,耿、窦又率兵出西域,进攻车师国。车师国后王和前王相继投降。

在击败北匈奴后,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带着三十六个人纵横于西域,在鄯善国袭击并全歼了北匈奴使团。班超在西域活动的结果是西域都护重建,班超动辄带着西域诸国的部队,打击那些不肯听命的国家。自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六十五年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

刘庄时对北匈奴和西域的策略,也为后来时彻底消灭北匈奴、控制西域打下了基础。

康藏高原

汉明帝永平年间,西南夷中,自汶山以西,都是汉人没有到达过的未知之地。在益州刺史朱辅到任后,“宣示汉德,威怀远夷”,于是白狼、槃木、唐菆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人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称为臣仆”。 白狼王唐菆作歌三章,越过邛崃山,亲赴洛阳朝见明帝,是为白狼王歌。

吞并哀牢

永平十二年(69年),西南夷中的哀牢国王柳貌遣子内附,汉朝在其地设置哀牢、博南两县,又将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

文化

兴办教育,接收外国留学生

刘庄崇尚儒学,即位后亲自讲经,群儒云集,在洛阳圜桥门观看、听讲的人数,“盖亿万计”。 他还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读经。

永平九年(66年),汉明帝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在南宫创办学校,号称“四姓小侯学”。同时设立五经师(教授五经的学官),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于是,期门、羽林的守卫士兵全都通达孝经;就连匈奴单于也派遣自己的王子(如伊秩訾王) 来到东汉都城洛阳留学,这是史上第一批外邦留学生, 《后汉书》赞曰:“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

恢复冕服,定型汉服

秦始皇即位,废除冕服制度,郊祀之服皆穿戴袀玄。西汉沿用秦朝旧制,亦服用袀玄。直到东汉时期,汉显宗(汉明帝)即位后首次服用旒冕,恢复了冕旒制度; 他“依周官礼记制度,冠冕、衣裳、佩玉、乘舆拟古式矣”, 为汉服修补定型,确立了汉服的最终完整体系。

汉明帝刘庄冕服画像汉明帝刘庄冕服画像

刘庄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周礼冕服制度即在永平二年(59年)恢复。

永平二年(59年),首次诏令有司参照《周官》、《礼记》、《尚书·陶篇》等古籍恢复冕旒制度,并作出定制:冕板皆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前圆后方,冕板顶部为玄黑色,冕板里部为朱绿色,前垂四寸,后垂三寸。天子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的颜色作组缨。三公诸侯为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为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用其绶的颜色作组缨,旁垂黈纩。祭祀天地、宗庙、明堂时,则戴上冕旒。

外交

遣使天竺,求取佛法

汉武帝曾派人出使身毒(古印度的音译),然而被昆明阻拦,没有成功通达。

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后,于是遣使至天竺,问佛道法。他派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等十八人赴天竺,史称“永平求法”。

侯震所作汉明帝《永平求法》油画 侯震所作汉明帝《永平求法》油画

最终,蔡愔求得佛经《四十二章经》及释迦牟尼雕像,摹写浮屠遗范,然后带领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回到洛阳,这是中国与印度次大陆的首次直接来往。自此,佛教传入中国。 由于四十二章经是用一匹白马驮回来的,汉明帝便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同时在外观上“悉依天竺旧式”,即完全按照印度建筑形式而建,标志着印度建筑技术传入中国 。后来历经多次毁建,白马寺已非初创时的模样,但寺址从未迁移。

白象传入中国

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犍陀罗国(古印度十六国之一)进献了白象,“背设五彩屏风、七宝坐床,容数十人。初养于御马场,但它坏屋毁墙,逃到街市,逢树即拔,遇墙亦倒。百姓惊怖,奔走交驰”。后来,朝廷为大象专门建了个养殖场,定名白象坊。

引进塔类建筑

塔最早起源于古印度,梵文称为Stupa,音译为“窣堵坡”。汉明帝永平年间,塔(窣堵坡)这一建筑类型随着佛教一同传入中国,汉明帝刘庄所造高达500尺(120米)的齐云塔,便是修建在中国的第一座塔,也是当时亚洲最高建筑。

宗教

颁布禁佛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

在永平求法后,刘庄颁布禁佛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仅允许西域佛僧在都城洛阳建立白马寺以供奉其神(佛祖),即《高僧传·佛图澄传》所记载:“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汉明帝禁止汉人出家的原因是“华戎制异,人神流别。外不同内,飨祭殊礼,华夏服祀,不宜杂错”。即为了明夷夏之辨、严夷夏之防。这项禁佛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佛教发展。

历史评价

编辑

东汉·傅毅:惟此永平,其德不回,恢廓鸿绩,遐方是怀,明明肃肃,四国顺威,赫赫盛汉,功德巍巍,躬履圣德,以临万国,仁风弘惠,云布雨集,武伏蚩尤,文腾孔墨,下制九州,上系皇极,丰美中世,垂华亿载,冠,践履五代,三雍既洽,帝道继备,七经宣畅,孔业淑著,明德慎罚,尊上师傅,薄刑厚赏,惠慈仁恕,明并日月,无有偏照,譬如北辰,与天同曜,发号施令,万国震惧,庠序设陈,礼乐宣布,璇玑所建,靡不奄有,贡篚纳赋,如归父母,正朔永昌,冠带儋耳,四方共贯,八极同轨。

东汉·樊准:孝明皇帝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之化,矍相之事,诚不足言。又多征名儒,以充礼官,如沛国赵孝、琅邪承宫等,或安车结驷,告归乡里;或丰衣博带,从见宗庙。其余以经术见优者,布在廊庙。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每宴会,则论难衎,共求政化。详览群言,响如振玉。朝者进而思政,罢者退而备问。小大随化,雍雍可嘉。期门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经》。博士议郎,一人开门,徒众百数。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

东汉·班勇:孝明皇帝深惟庙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故匈奴远遁,边境得安;及至永元,莫不内属。

东汉·张纲:文、明二帝,德化尤盛。观其礼为,易循易见,但恭俭守节,约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过两人,近幸赏赐裁满数金,惜费重人,故家给人足。夷狄闻中国优富,任信道德,所以奸谋自消而和气感应。

三国·薛莹:明帝自在储宫,而聪允之德著矣,及临万机,以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是以海内乂安,四夷宾服,断狱希少,有治平之风,号曰显宗,不亦宜乎。

西晋·傅玄:肃矣孝明,杖法任刑,勤综万机,察下以情,未弘道治,用致太平,专信俗儒,非礼之经。

西晋·华峤:世祖既以吏事自婴,明帝尤任文法,总揽威柄,权不借下,值天下初定,四民乐业,户口滋殖,中兴以来,追踪宣帝,以锺离意之廉淳,谏争恳恳,常以宽和为首,以此推之,难得而言也。

东晋·王嘉:“明、章两主,丕承前业,风被四海,威行八区,殊边异服,祥瑞辐凑。”

南朝宋·范晔:①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而钟离意、宋均之徒,常以察慧为言,夫岂弘人之度未优乎? ②显宗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备章朝物,省薄坟陵。永怀废典,下身遵道。登台观云,临雍拜老。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唐·杜佑:明章之后,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至于孝和,人户滋殖。

宋·苏辙黄帝、尧、舜,寿皆百年,享国皆数十年。周公作《无逸》,言商中宗享国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国五十年。自汉以来,贤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西汉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东汉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然与《无逸》所谓“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従”,“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者,无以大相过也。

宋·钱时:明帝尊师之意,其礼文亦可谓盛矣。因念孔孟皇皇于春秋战国,而卒不遇于斯时也。而有真儒,洞明正学,引其君于当道,则其所进,岂鲁定哀齐宣梁惠之比哉。桓荣为帝者师,屈天子之尊,推崇敬礼,无所不备,而卒无以发扬圣教启迪君心,使斯道大明于天下,身被恩宠,徒为文具。良可嗟夫。

宋·徐钧:大学师儒多讲论,东平礼乐正修明。不知佛法缘何入,却向斯时教大行。

明·朱元璋:人主不以独见为明,而以兼听为聪,通于人情,明于是非,则聪明得其正矣。若屑屑于细故,则未免苛察。上苛察则下急迫,反有累于聪明也。

清·李光地:至孝明,始锐意兴复礼乐,虽止皮毛,然已能使人尚名节。可见礼乐之功大。

近现代·梁启超: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轶事典故

编辑

尊师楷模

汉明帝刘庄堪称尊师的楷模。 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 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刘庄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刘庄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刘庄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刘庄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亲耕农田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第一位行“亲耕礼”(籍田礼)的皇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春二月辛亥,刘庄下诏说:“朕亲耕藉田,以祈农事。近年来京师洛阳冬无积雪,春天不温暖湿润,有劳百官多次祈雨。如果能再得时雨,让宿麦润泽,就赐公卿半奏,相关部门要勉遵时政,务平刑罚。”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二月,刘庄亲自耕田完毕,赐予观看的百姓食物。其中,有一个儒生举手说:“善哉!这是周文王遇姜太公了!”刘庄上书板说:"这位儒生,你不是姜太公,我也不是周文王。"

问政皇后

汉明帝时期,诸位将领上奏军事、以及公卿大臣难以讨论出结果的政事,汉明帝多次询问妻子马皇后的见解。马皇后则分析其中的旨趣和道理,对各种意见都能推出其真实情况。每当马皇后服侍汉明帝的时候,总要谈到国家政事,对汉明帝决策多有辅助补益,所以汉明帝对马皇后的宠爱和尊敬日益加深,始终不衰。

明帝马皇后有一头很长的秀发,隆起四层高大的发髻后,却仍有多余的头发,于是她将多余的头发绕髻三圈。 而汉明帝便令宫人梳“百合分髾髻”、“同心髻”。

夜梦金人

白马寺白马寺

有一次,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后来有个博士傅毅说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于是派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等十八人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摄摩腾、竺法兰,并于洛阳(当时称雒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建塔齐云

齐云塔齐云塔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即白马寺建成后的第二年,汉明帝刘庄曾敕令创建齐云塔。

据《释源大白马寺舍利塔灵异记》记载:己巳年二月八日,汉明帝刘庄驾临白马寺,会见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印度高僧。

当时摄摩腾问道:“寺院东南是什么馆室?”

汉明帝说:“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大土丘,有一丈多高,人们把它铲平后,土丘又自动隆起。而且,土丘夜里时常发出明光,百姓认为很神奇,就把那土丘称为圣冢。自周代以来,百姓经常前往祭祀,而且祈求往往很灵验。还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摄摩腾听后说:“如来灭度百年之后,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于天下,共有八万四千处,东土中国有十九处,陛下所言圣冢,即其中一处。”

听了高僧一番话后,汉明帝颁发诏令,按照两位印度高僧所描述的印度佛塔样式,在圣冢上面建9层佛塔,高500余尺(折合约120米以上),是当时亚洲最高建筑,直插云霄,起名“齐云”,时人称齐云塔“离天只有一丈八”,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塔”。

齐云塔作为中国第一座塔,它的修建标志着“塔”这种建筑类型正式传入中国。

燃灯表佛

元宵节起源于汉明帝正月十五夜“燃灯表佛”故事。汉明帝时期,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都会云集瞻仰佛舍利,所以该日是参佛的吉日良辰。于是,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从此,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赏灯始于汉明帝时期, 从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相沿成俗, 因此元宵节又有“灯节”的称呼。

夜梦父母

永平十七年(74年)正月,汉明帝刘庄晚上做梦,梦到了父皇刘秀与母后阴丽华,像生前的快乐幸福样子,以为回到了年少时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从梦中高兴得醒了过来,之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又难过得无法入睡。当天,刘庄来到母后阴丽华梳妆台前,拿起梳妆之物,感动地流下眼泪,身边的人也都流涕,不敢仰视。

亲属成员

编辑

父母

关系

爵位

姓名

父亲

光武帝

刘秀

母亲

光烈皇后

阴丽华

后妃

称号

姓名

备注

明德皇后

马氏

史称马皇后

贾贵人

---

生汉章帝刘炟

阴贵人

---

生梁节王刘畅

秦贵人

---

---

阎贵人

---

尚书阎章二妹之一

儿子

爵位

人物

生卒年

千乘哀王

刘建

?—61年

陈敬王

刘羡

?—97年

彭城靖王

刘恭

?—117年

乐成靖王

刘党

?—96年

汉章帝

刘炟

56年—88年

下邳惠王

刘衍

?—126年

梁节王

刘畅

?—98年

淮阳顷王

刘昞

?—87年

济阴悼王

刘长

?—84年

女儿

封号

姓名

驸马

获嘉公主

刘姬

冯柱

平阳公主

刘奴

冯顺

隆虑公主

刘迎

耿袭

平氏公主

刘次

---

沁水公主

刘致

邓乾

平皋公主

刘小姬

邓籓

浚仪公主

刘仲

王度

武安公主

刘惠

来棱

鲁阳公主

刘臣

---

乐平公主

刘小迎

---

成安公主

刘小民

---

陵寝墓地

编辑

刘庄的显节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以南,俗称“大汉冢”。刘庄驾崩后,起祗园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筑。由此可想而知。当年的陵园建筑是相当宏伟壮观的。显节陵曾经被盗。现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周围陵墓星罗棋布,非常壮观。

史料记载

编辑

《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艺术形象

编辑

动画形象

2023年动画《三十六骑》杨墨配音汉明帝刘庄。

动画《三十六骑》中的汉明帝刘庄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2013年

电视剧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

赵文浩

2020年

纪录片

《中国》

张彬

2022年

电视剧

《星汉灿烂》

高寒(剧中为三皇子)

2024年

电影

《长风万里》

李享隆

《星汉灿烂》中高寒饰演刘庄《星汉灿烂》中高寒饰演刘庄

纪录片《中国》中的汉明帝刘庄纪录片《中国》中的汉明帝刘庄

《长风万里》李享隆饰演汉明帝刘庄《长风万里》李享隆饰演汉明帝刘庄

下一篇 刘康

上一篇 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