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 编辑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夏政权的建立者

明玉珍明玉珍

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 ,原名瑞,字玉珍 ,一说本姓旻,后因崇信白莲教而改姓明 。湖广省黄州路随州随县梅丘里 (今湖北省随县柳林 )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大夏政权的建立者 。

1351年,农民战争爆,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1353年(一说1351年 ),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任元帅。1357年,由巫峡引兵入蜀,攻克重庆,被授为陇蜀右丞。1358年,攻克嘉定(今四川乐山),逐渐占有川蜀全境。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 。1360年 (一说1361年 ),自称陇蜀王 。1363年(一说1362年) ,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定都重庆。1363年,派遣万胜等领兵攻云南,击败元梁王孛罗帖木儿。不久,孛罗帖木儿联合大理土官段功反攻,万胜孤军无援,只得退回。1365年,明玉珍遣使与朱元璋通好,翌年病故 ,庙号太祖,谥号钦文昭武皇帝(一说文武至圣皇帝 ),享年三十八岁,在位六年 。太子明升继位 。

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中一位较为杰出的领导人 ,他在四川当政期间,减轻赋税 ,建立各项制度,在其管辖范围内较早实现了社会安定,使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明玉珍

别名:明眼子、明瞎子、明公、草鞋王

字:玉珍

谥号:钦文昭武皇帝(一说文武至圣皇帝)

尊号:陇蜀王(1360年―1362年)、夏国皇帝(1363年―1366年)

庙号:太祖

年号:天启(1362年,沿用徐宋年号)、天统(1363年-1366年)

所处时代:元朝末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湖广省黄州路随州随县梅丘里(今湖北省随县柳林镇)

出生日期:1329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1366年3月17日

逝世地:重庆

陵墓:睿陵(明玉珍墓)(今重庆江北区江北嘴)

安葬地:重庆江北宝盖山

在位时间:1360年11月23日 至 1366年3月17日

继任:明升

主要成就:建立明夏政权

本名:明瑞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元天历二年九月初九(1329年10月2日) ,一说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 ,明玉珍出生于湖广省黄州路随州随县梅丘里 (今湖北省随县柳林镇 ),是明家的第一个儿子 。明玉珍长有异相,一只眼睛是重瞳子 。

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五岁的明玉珍开始识字 。

元至元四年(1338年) ,十岁的明玉珍同张先生的儿子文炳和本村的戴寿、邹兴等人一起进了随州的官学。六年的小学生活后,十六岁的明玉珍已经身长七尺。他经过每年的月考、小学的年考、会考,最后成为官学的大学生员 。

元至正六年(1346年),从随州官学大学班学成毕业回到家时,十八岁的玉珍已经身长八尺 。

屯兵青林

明玉珍的家中世代以种田为生,但他向来怀有大志,不屑于务农。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明玉珍询问乡里的老人:“蒙元的君主无道,天下各地起兵,这怎么是好?”老人回答说:“您平日勇猛谋略,被人信任和敬畏,聚集乡兵,驻扎在青山,量力审时,大则进取,小则自卫,这一策略如何?”明玉珍说:“好”,于是部署各乡豪分别驻守在要害,而且修栅栏、筑城,聚众十多万人,众人推举明玉珍为屯长 。

追随徐主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徐寿辉派人招降明玉珍说:“我起兵举义,期望追逐敌人,以安定中原。如果你归来与我共商大事,很好;若不来则我先增兵诛杀你。” 明玉珍惧怕了,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乡,不得已同意了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 ,一说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明玉珍持剑追随徐寿辉 ,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 ,战功显著 。徐寿辉以特殊的礼节对待他,授任明玉珍为统兵征虏大元帅 。明玉珍归顺徐寿辉后,率其旧部隶倪文俊部下,镇守沔阳 。

沔阳激战

沔阳激战 沔阳激战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元军统帅、四川行省政事哈麻秃(也作哈林秃 、哈林都 )率部配合地方武力屡攻沔阳,明玉珍接战于沔阳湖(今湖北省仙桃市排湖 )中,不幸被飞矢射中右眼,虽经医治,但仍失明 。沔阳湖激战中红巾军虽获大胜,哈麻秃退回四川,但明玉珍损失也不小,他从此成了“瞎子元帅” ,人送外号“明眼子” ,被敌人称作“明瞎子” ,但明玉珍也因此威名大振。然后明玉珍立即派人从黄梅山中接回徐寿辉在沔阳湖休养生息 。

川江筹粮

沔阳湖激战后的一段时间里,明玉珍在沔阳湖中实际上担负起保卫大宋政权和领袖的重任 。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秋 ,沔阳遭遇连年洪涝灾害,人民只能以野菜、河鱼为生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倪文俊命令明玉珍领兵万余驾斗船五十艘至夔州(今四川奉节)筹粮。当时夷陵(今湖北宜昌)为天完参政姜珏所辖,所以明玉珍得以往来巫峡,满载粮食而归,而四川人民亦未受到骚扰。明玉珍去四川筹粮的成功,解决了天完红巾军的军需供应,有力地支援了倪文俊在军事上的胜利,为天完政权的重建立下了战功 。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秋,明玉珍第二次入蜀贸粮 。同年冬,明玉珍自巫峡准备归来。当时,元朝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在重庆募兵,义兵元帅杨汉率部五千人驻扎在西平寨 。

合兵入蜀

与杨汉合兵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徐寿辉命令明玉珍平定西南(现云南、四川) 。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明玉珍再次运载大批粮食经巫峡准备回湖北。屯兵四川西平寨的义兵元帅杨汉领兵五千到重庆,屯兵于江北。后来杨汉掳夺船只顺江东下,刚好在巫峡遇到明玉珍。杨汉部众对明玉珍诉说了杨汉被完者都陷害的事,并且告诉明玉珍重庆城兵备单薄,只有完者都与另一守将,而且与四川行省左丞哈麻秃不和,若调转船头,出其不意攻击重庆,取重庆易如反掌,重庆攻下,则全蜀可顺势攻取。明玉珍听闻后犹豫不决。万户戴寿献计说:“鸟儿在困境中会投向树林以求庇护,人在困境中则会投奔他人以求帮助。况且您在沔阳整顿军队,原本就是为了百姓;到蜀地筹集粮食,同样也是为了百姓的生计。不如将船只分为两队,其中一半装载粮食返回沔阳,用以救济那里的饥荒;另一半则顺流而下,借助汉水的兵力攻打重庆。如果成功占领了重庆,那就据守那里;如果不成功,就撤回,这样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且这次出兵,既可以窥探陇蜀的虚实,又可以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位置,保护荆襄地区的安宁,同时开辟新的粮食运输通道,真可谓一举三得。希望您不要有其他顾虑。”明玉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于是率兵与杨汉余部合兵日夜兼程向重庆进发 。

入蜀首战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秋 ,明玉珍入蜀,平定夔洲(今奉节)、万州(今万县) 。他入蜀后,军纪严明,严禁掳掠烧杀,民众纷纷投奔麾下 。

驻军泸州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逃至果州的元四川行省左丞完者都与行省平章郎革歹、参政赵资,率兵驻扎在嘉定州,妄图夺回重庆 。明玉珍派明三(明二,后复姓名万胜)抵御,明三夜晚派军人陈夜眼爬上城墙,劫乌牛山寨(今乌尤山),直捣嘉定城,两地均被攻克,完者都、朗革歹逃遁,只有赵资死守大佛寨,与相持半年 。

明玉珍西进时曾驻军泸州,其宣使刘泽民说:“此间元进士刘桢字维国者,有文章,能政事,历任大石路经历,因青巾李喜喜入蜀大肆杀戮,隐居方山,曷往见焉。”明玉珍亲自前往拜访刘桢,与他交谈后大喜说:“吾得一孔明也。”明玉珍于是邀请刘桢至舟中与自己共论国事,后拜他为理问 。

攻占重庆

攻占重庆 攻占重庆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 ,一说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 ,明玉珍率部运粮途中折返,直抵重庆朝天门,守城元军不战自溃。当时蜀中太平日子过久了,忽然看见大批斗船云集,远近骚动。父老迎接明玉珍部众入城 ,明玉珍攻占重庆 。他下令禁止抢掠,安抚百姓,使城中安居如故,投降的人络绎不绝。元四川行省左丞、参政、重庆守将哈麻秃仓促应战,战败被俘,被押送给徐寿辉处置。完者都见明玉珍部队势力强大,连夜逃往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其后泸州归降 。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秋 ,一说为至正十七年(1357年) ,徐寿辉任命明玉珍为陇蜀行省右丞。同年冬,明玉珍部攻克叙南,任广西两江道宣慰使 。

西进涪江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明玉珍则率军由涪江西进。当时宋政权北方红巾军西路军李喜喜(李仲贤)、王虎、郭成等部在陕西作战失利后进入四川,占领成都等地,改称“青巾”。六月,明玉珍在普州(今安岳)打败青巾,李喜喜率青巾军退至成都。明玉珍班师回重庆,受封为陇蜀四川行省参政 。

攻克嘉定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 ,一说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春 ,明玉珍亲自领兵围团嘉定九鼎山的大佛寨(即大佛寺,又名凌云寺),并命令明三率精锐直趋成都 。当时在成都的元平章买奴、参政韩叔享被青城农民军所抓,城市空虚,由都事薛元理理署行省事。守城士兵都是新招募的,听闻明玉珍军队到来,大惊溃散。明三领兵进入省府,生擒郎革歹和赵资两人的妻子,顺流而归,郎革歹的妻子投江自尽 。

明三带着赵资的妻子去见明玉珍,明玉珍以礼相待,并说:“您的丈夫赵资也是中国人,为什么反而为胡人异族守城作战呢?如果夫人能劝他投降,我将会分封土地相赠。”第二天,两军交战时,明玉珍让赵资的妻子和孩子站在阵前,赵资的妻子对他说:“我与锁儿(赵资之子)被俘,明公却以礼相待,希望您能念及与妻子的结发之情,救救我们母子的性命。” 赵资停下马,拿起弓箭,大声喊道:“你这痴妇怎么还不去死,你没看到平章的妻子是怎么做的吗?”说完,赵资用强弓射杀了妻子,还想射杀自己的儿子 ,但明玉珍的士兵用盾牌护住了赵资的儿子。劝降不成后,明玉珍挥师勇进,分左右两翼夹击元军,元军大败 ,明玉珍亲自率军仅用了十天时间便攻陷大佛寨,赵资逃走 。自此,四川各地的郡县纷纷归降,明玉珍完全占领了四川地区 。

多次受封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六月,明玉珍在普州(今安岳)击败元军将领李仲贤,李仲贤败逃成都。明玉珍率部凯旋,宋主徐寿辉加封明玉珍为陇蜀(今陕西、四川)四川行省参政。正值陈友谅图谋不轨,驱除异己之时,明玉珍向宋主徐寿辉上书揭露其罪状。从此以后,陈友谅怀恨在心,派刺客陈亨潜伏重庆,伺机刺杀明玉珍,终于没有得逞。陈亨等乘明玉珍出征广安之机,杀害了员外鲍玉等七人后逃跑 。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月,明玉珍遣使进贡于宋政权,被徐寿辉拜为骠骑卫上将军、陇蜀省左丞相。徐寿辉还赠赐给明玉珍一只金杯和两枚银锭,被明玉珍一直珍藏在身边,从未舍得动用过 。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春,明玉珍改任奉国上将军、统军都元帅。同年夏,明玉珍在五面山抓住了李君诚,袭击舒家寨,田成、傅德错愕败走。在合州州治西南,郡人董孝文率乡兵抵抗,坚守劫石砰、虎头寨,经数日明玉珍才得以攻克 。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 ,一说为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四月 ,赵资、完者都、郎革歹三人在州会合,密谋复兴,却被游兵抓获送至重庆。明玉珍本想重用他们,将他们安置在治平寺,并派人传达自己的意愿,但三人表示:“国破家亡,只求速死!”明玉珍仍想保全他们的性命,但当时有传言说赵参政的援军将至,于是明玉珍下令将他们一同斩首于大十字街。蜀地百姓称他们为“三忠”,明玉珍则以礼安葬了他们 。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国号为“汉”。陈友谅派使者到明玉珍处讣告,明玉珍悲痛欲绝,怒斩信使,烧毁书信,又传令三军披麻戴孝,为徐寿辉发丧。他还命令部将莫仁寿领兵守夔,不与相通,立徐寿辉庙于城南,春秋奉祀 。

据蜀称王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 ,一说为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明玉珍平定成都、大庆、潼川(今三台县),在铁檠城(今云阳县)击败向寿福。之后,明玉珍召集部将商议讨伐陈友谅,将讨陈檄文四方散发,并邀请各路兵马会师三峡 。

元至正二十年十月十五日(1360年11月23日) ,一说为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十月十五日 ,明玉珍受部将拥戴 ,在重庆继承徐寿辉的衣钵 ,即陇蜀国王位 ,修宫殿于太平门内 ,正式称陇蜀王,不改国号、不改年号,追谥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 。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十一月 ,明玉珍率军平定播南(今贵州省)、攻克巴州(今巴中),在牛头寨俘虏元将熊文弼,又攻克长宁州(今长宁县) 。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四月 ,明玉珍以刘桢为王国参谋,朝夕侍讲书史,参与裁决政事。刘桢竭力鼓吹明玉珍据称帝,他抓住各种机会屡次劝说,明玉珍的心腹大将戴寿、张文炳亦也极力赞同。明玉珍终于决定加紧筹划称帝事宜 。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五月,明玉珍攻克嘉定等路,李思齐遣兵抵抗。明玉珍又攻克普州(今安元)、广元等地,各郡县相继前来归附 。此后,明玉珍派兵四出,以图拓展疆土。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九月,遣兵下四川东部诸郡县,元命四川行省左丞李思齐出兵,李思齐佯为出兵,旋即退守凤翔 。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明玉珍分兵攻龙州(今四川江油北)、青川,北犯兴元(今陕西汉中)、巩昌(今甘肃陇西)诸路 。

重庆称帝

明玉珍龙袍龙纹图案 明玉珍龙袍龙纹图案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一月,明玉珍举行了祭祀山川的盛典 。元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363年1月16日) ,一说壬寅年(1362年) ,明玉珍率百官祭告天地,即皇帝位 ,接受皇帝玉玺绶带,国号大夏,改元天统 ,定都重庆 (一说在成都称帝 )。设立太庙,追尊四代先祖为皇帝、皇后,享受天子规格的礼乐祭祀,与郊社仪式同样隆重 。国号“大夏”中的“夏”,应有“华夏”之含义,表明国家以驱逐蒙元、复兴华夏为使命,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传统夷夏观,以及“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民族思想 。明玉珍称帝后,今北川、平武一带相继臣服于大夏政权,并接受了明玉珍大夏政权的封号 。

兵指云南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冬,明玉珍派遣万胜领兵出汉中,攻剌踏坎,元普颜达失平章逃跑,万胜获得其人马,立即报捷而还。这是一次试探性进攻,当时主要军事行动还是用在安定后方上 。

大夏天统二年(1364年)三月,明玉珍命令司马万胜、司寇邹必、指挥芝麻李领兵十一万(号称)攻云南。万胜由叙南(今四川宜寒)界首、司寇邹兴由建昌(今四川西昌)、指挥芝麻李由八番(贵州患水)分三路向云南进攻。当时万胜部实际兵马不及万人(号称数万);而且是孤军深入,但皆以一当十,十二月八日抵云南,攻占云南首府中庆路(今云南昆明)。梁王孛罗(一名把都)及云南行省廉访司官没有料到万胜兵马杀到,提前两天城而逃,至金马山屯兵据守 。

万胜占据云南首府中庆路(今云南昆明),并于天统三年(1365年)继续深入大理。万胜初临乌蛮,当地各民族族长纷纷纳粮纳款以供军资;又攻及乌隆,当地守军无不望风而奔溃。一时间,在进军的道路两边,士民冒雨以争降,官吏叩头而请罪。万胜部秋毫无犯,虽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但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顿时万里皆安。二月,万胜坚持等待邹、李兵来会合,但另两支大军却迟迟不至。万胜于是遣使四出,告谕招安,每天带着宣牌前来投降的人不可枚举。万胜接着派侍中杨源上表奏闻,并将俘获的大象进献给明玉珍 。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三月,一说为天统四年(1366年)五月 ,明玉珍命令万胜领兵攻打兴元城(今汉中),围城三日,攻克不下而归。此次战争不胜后,夏政权便采取保境自守政策,不再轻易出兵进取 。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四月,梁王部将傅大都率兵出来侦敌,获万胜部将、招安元帅姬安礼,问:“胜兵几何?”曰:“八千。”于是傅大都会合大理段平章(段功)的兵马,攻击万胜部,杀伤万胜部兵士过半,万胜兵败于关滩。这次战役,万胜因为孤军深入,兵士多战伤、疾病,所以难以久驻。万胜于是留建水元帅府聂千户守中庆路(今云南昆明),自己带部分兵马退回重庆 。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秋,一说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秋 ,巴州叛乱,明玉珍命令司寇邹兴攻克巴州,留官镇守 。冬,原徐寿辉部下、参政姜珏来重庆朝贡,明玉珍令其镇守夷陵 。元威顺王侯普颜达失平章率领军队从云南地区前住陕西,明玉珍派遣丞相戴寿追击,追至秦州没有赶上而返回 。

积劳成疾

大夏天统四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 ,明玉珍积劳成疾,虽百般医治,均不见效 ,于重庆在病榻前召集群臣说:“中原未平,胡虏未逐,志不能遂也,此殆天意。今西蜀险塞,予殁后,汝等同心协力,但可自守,慎勿妄窥中原,亦不可与各邻国构隙。”说罢,明玉珍便逝世了 。他在位共六年,享年三十八岁。群臣尊上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钦文昭武皇帝”(一说文武至圣皇帝 )。于当年九月六日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睿陵。遗诏太子明升即位 。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中央官制

大夏国中央机构职官表

仿周制

夏纪年

干支纪年

公元

冢宰

司马

司空

司寇

司徒

宗伯

天统元年正月—

癸卯正月

1363年

1364年

戴寿

万胜

张文炳

向大亨

莫仁寿

友仁

邹兴

刘桢

仿宋元制

天统三年(?)春

乙巳春

1365年

中书省

枢密院

左丞相戴寿 右丞相万胜

知院

平章

参政

向大亨

张文炳

邹兴

吴友仁

莫仁寿

邓元亨

左丞:

孙天佑

右丞:

刘 仁

江俨

窦英

姜玉

徐汪

副枢:

飞天张

同知:

王元

朱 辅

(表格参考资料: )

仿周制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朝廷官制仿周制,设六卿:拜戴寿为冢宰,理百官;明三复姓名万胜,为司马,掌管军事;张文斌为司空,掌管工程;向大亨、莫仁寿为司寇,掌管司法刑狱;吴友仁、邹兴为司徒,掌管土地户籍;刘桢为宗伯,掌管礼仪制度 。

仿宋元制

大夏天统三年(1365年)春,夏政权因仿行周制,官制名称皆不合时宜,故明玉珍对中央官制作了重大调整,仿效宋元的官制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分别管理政务和军务。以戴寿为左丞相,万胜为右丞相,向大亨、张文炳为知枢密院 。

地方政权建设

在地方政权建设方面,明玉珍分蜀地为八道 。设府、州、县三级行政机构 ,更置府、州、县官名,府置官刺史、州置官太守,县置官县令。其统治范围最盛时东至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到中庆(今云南昆明),南达播州(今贵州遵义),北抵兴元(今陕西汉中)。州县多所改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宣慰司、安抚司、军民府、镇边都元帅府等 。

经济

轻徭薄赋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 夏 ,开始确定赋税 ,只收取10%的赋税,而且取消了劳役 。没收元朝的牧马地和部分大地主的土地,崇尚节俭。大夏成为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中,赋税最轻的地区。实行低赋税政策、礼乐刑政、纪纲法度,卓然有绪,有助于战乱中恢复农业生产,以安黎庶 。使人民休养生息,鼓励军队屯田 。

发行货币

天统通宝(上),天统元宝(下) 天统通宝(上),天统元宝(下)

大夏天统元年(1363年),明玉珍发行新钱币二种:天统通宝,天统元宝 ,均为铜铸小平钱 。天统通宝为真书,天统元宝为篆书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多,商业贸易逐步活跃起来。新钱取代了元钞,稳定了物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益州通行钞 益州通行钞

天统年间,明玉珍发行纸币“益州通行钞”,棉皮纸木刻板印刷。框郭内上栏刻楷书“益州通行钞”五字,左右各有篆书“福民”、“利国”字样。下栏分为三格。右为“工部监印”,中为“蜀郡行使,当制钱贰贯”。左为有关钞法条文:“现值国家初建,民间元气丧失,市面发现钱荒,故令工部监制。印造贰贯钱钞,一律通行使用。便利商民交易,以资周转市面。缴纳国家粮款,均与制钱无异。倘有阻挠伪造,斩首示众不贷。天统元年、月、日”等文字。其真伪有争议 。

军事

战略目标

夏政权建立后,继续开展反元武装斗争。明玉珍在军事上作了重要部署:置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汉中,以进取陕右;置奉天征蛮大将军府于夷陵,以进取友谅。这一军事部署,充分表明了夏政权的军事斗争目标,即巩固蜀地,北取陕右,与元军阀李思齐、张良弼争夺陕西;东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