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文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医学教育家

谢少文谢少文

谢少文(1903年9月15日—1995年7月20日),出生于上,籍贯浙江绍兴,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

谢少文1926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1926年—1942年任职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2年—1945年任职于天津妇婴医院;1945年—1947年任北平中央防疫处技正;1947年—1956年历任协和医学院教授、主任教授;1956年—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1962年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谢少文长期从事寄生虫学、细菌学、血清学、免疫学及立克次氏体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谢少文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3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1995年7月20日

毕业院校:长沙湘雅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浙江绍兴

人物生平

编辑

谢少文在实验室工作(摄于80年代)谢少文在实验室工作(摄于80年代)

1903年9月15日,谢少文出生于上海。

1921年,毕业于东大学医科预备班。

1926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26年—1942年,任职于北平协和医学院。

1926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助理住院医师。

1930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总住院医师。

1931年,任协和医学院传染病学讲师。

1932年,任协和医学院细菌学襄教授。

1932年—193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研究生。

1939年,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谢少文在家中书房(1988年摄)谢少文在家中书房(1988年摄)

1942年—1945年,任职于天津妇婴医院。

1945年—1947年,任北平中央防疫处技正。

1947年—1956年,历任协和医学院教授、主任教授。

1952年,参加反细菌战东北调查团。

1956年—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

1962年,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赴美国考察医学教育。

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7年,谢少文(左)与李庆逵等参加学科发展规划讨论会1987年,谢少文(左)与李庆逵等参加学科发展规划讨论会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谢少文主要从事传染病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获得成功;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讨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联系。另参加了反对细菌战的斗争,提出科学证据揭露了美帝的罪行;20世纪70年代,致力于免疫学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标准化。

1942年—1945年,谢少文在天津妇婴医院创建“临床病理检验所”。

学术论著

截至1995年7月,谢少文共表学术文章200余篇,编著书籍10余册,撰有《免疫学》《免疫学基础》《关于斑疹伤寒牛痘疫苗的研究》等专著。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39年

国际微生物学会会议

1979年

免疫学座谈会

1981年

国际微生物快速诊断会议

美国

1985年

全国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生培训学术座谈会

长春

人才培养

班级建设

谢少文在办公室(摄于90年代)谢少文在办公室(摄于9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中国新建了许多医学院校,但面临的问题是师资不足。谢少文响应卫生部的号召,与部分医学院校合办高级师资班、讲习班、进修班、专题讨论会等,并招收研究生、进修生。这部分人才日后逐渐成为各地教学、科研岗位上的骨干。

讲授课程

1931年,谢少文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讲授《传染病学》课程。

在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年制微生物学高师班上,谢少文负责讲授《免疫学》《细菌各论》等课程。

编著教材

谢少文主持或参与编写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有十数种。

教学方法

谢少文授课中谢少文授课中

谢少文在教学中提倡自学为主、教学相长,重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他常常与学生们讨论问题,喜欢教师大会诊、临床病理讨论、实验生物学与医学会议等形式,他觉得这些活动可以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理论结合到临床实践中,学的系统、扎实,且有利于疾病的防治。

培养成果

谢少文培养了几代医学科研、教学与临床人才,1950年—1966年,他培养了4名研究生,11名进修生;1978年—1995年,又培养了6名博士研究生和7名硕士研究生,如微生物学家刘秉阳,医学微生物学家闻玉梅院士等都是谢少文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52年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3年—1966年

《微生物学报》主编

1954年12月—1959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5年1月—197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8年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会主任、委员

1981年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主编

1981年

《免疫学快报》主编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年—1989年

《中国免疫学杂志》主编

1987年—1989年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1991年3月

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

中华医学会终身会员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1993年,谢少文在90寿辰宴会上向大家致谢1993年,谢少文在90寿辰宴会上向大家致谢

谢少文的父亲谢鸿来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辑,精通中西文学,藏书丰富,是十九世纪末期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国学者之一。由于长期埋头写作,谢鸿来晚年患上了肺结核,久治未愈。这使得谢鸿来认识到医药卫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遂要求他的九个子女中一定要有人学医。谢少文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选择了医学作为毕生从事的专业。

人物评价

编辑

左起:王志均、谢少文、吴英恺左起:王志均、谢少文、吴英恺

“谢少文为人类控制传染病做出了贡献。”(《中国免疫学杂志》评)

“谢少文是中国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泰斗。”(《生物工程学报》评)

“谢少文为探索中国独特的免疫学研究的新途径而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科学事业。”(《生理科学进展》评)

下一篇 陈鉴远

上一篇 谢义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