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少文 编辑
谢少文(1903年9月15日—1995年7月2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绍兴,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
谢少文1926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1926年—1942年任职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2年—1945年任职于天津妇婴医院;1945年—1947年任北平中央防疫处技正;1947年—1956年历任协和医学院教授、主任教授;1956年—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1962年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谢少文长期从事寄生虫学、细菌学、血清学、免疫学及立克次氏体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中文名:谢少文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3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1995年7月20日
毕业院校:长沙湘雅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浙江绍兴
谢少文在实验室工作(摄于80年代)
1921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医科预备班。
1926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26年—1942年,任职于北平协和医学院。
1926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助理住院医师。
1930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总住院医师。
1931年,任协和医学院传染病学讲师。
1932年,任协和医学院细菌学襄教授。
1932年—193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研究生。
1939年,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谢少文在家中书房(1988年摄)
1945年—1947年,任北平中央防疫处技正。
1947年—1956年,历任协和医学院教授、主任教授。
1952年,参加反细菌战东北调查团。
1956年—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
1962年,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赴美国考察医学教育。
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7年,谢少文(左)与李庆逵等参加学科发展规划讨论会
1942年—1945年,谢少文在天津妇婴医院创建“临床病理检验所”。
学术论著
截至1995年7月,谢少文共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编著书籍10余册,撰有《免疫学》《免疫学基础》《关于斑疹伤寒牛痘疫苗的研究》等专著。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39年 | 国际微生物学会会议 | |
1979年 | 免疫学座谈会 | |
1981年 | 国际微生物快速诊断会议 | 美国 |
1985年 | 全国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生培训学术座谈会 | 长春 |
人才培养
班级建设
谢少文在办公室(摄于90年代)
讲授课程
1931年,谢少文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讲授《传染病学》课程。
在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年制微生物学高师班上,谢少文负责讲授《免疫学》《细菌各论》等课程。
编著教材
谢少文主持或参与编写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有十数种。
教学方法
谢少文授课中
培养成果
谢少文培养了几代医学科研、教学与临床人才,1950年—1966年,他培养了4名研究生,11名进修生;1978年—1995年,又培养了6名博士研究生和7名硕士研究生,如微生物学家刘秉阳,医学微生物学家闻玉梅院士等都是谢少文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2年 |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1953年—1966年 | 《微生物学报》主编 |
1954年12月—1959年4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59年4月—1965年1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65年1月—197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78年3月—1983年6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78年 |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会主任、委员 |
1981年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主编 |
1981年 | 《免疫学快报》主编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5年—1989年 | 《中国免疫学杂志》主编 |
1987年—1989年 |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
1991年3月 | 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 |
中华医学会终身会员 |
家世背景
1993年,谢少文在90寿辰宴会上向大家致谢
左起:王志均、谢少文、吴英恺
“谢少文是中国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泰斗。”(《生物工程学报》评)
“谢少文为探索中国独特的免疫学研究的新途径而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科学事业。”(《生理科学进展》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