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德昭 编辑
汪德昭(1905年12月20日—1998年12月28日),江苏灌云人,物理学家,大气电学家,水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
汪德昭1928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4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深造 ;194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一级研究员;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 ;1998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汪德昭长期从事水声学、国防水声学的研究。
中文名:汪德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灌云
出生日期:1905年12月20日
逝世日期:1998年12月28日
毕业院校:巴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工作照中的汪德昭
1918年,入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2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1928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33年10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专习法文。
1934年6月,在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深造。
1938年,先后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任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研究指导主任。
1979年,汪德昭宣读国务院嘉奖令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一级研究员。
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七室(国防水声研究室)主任。
1964年—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
1981年,率中国声学家代表团访问法国。
1992年10月,出席北京师范大学纪念建校九十周年大会。
1998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8年,左起:钱学森、蒋英、李佩、郭永怀、汪德昭
1946年,汪德昭设计了一个可以排除一切可能的外界于扰的高真空环境,在其中进行实验,证明了负光致效应确实存在,并非辐射压产生的。
1948年,汪德昭为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设计、研制了一台可以测量1000个电子的电荷的超敏度静电计,因其高灵敏度被命名为“居里一汪氏”型。他还研制了超微量天秤。
1958年,汪德昭肩负起组建中国国防水声科学研究,建立水下万里长城—反潜预警体系的重任。他组织并参加了中苏联合水声考察。
1964年,汪德昭除了研究水声部分外,还包含空气声和超声等研究领域。
1979年,汪德昭为海军研制了海下预警声呐及其他装备。
学术论著
汪德昭专著《水声学》
汪德昭,张仁和.海洋气候声学测温计划.科技导报,1993,11(9306):30-29.
汪德昭,张仁和.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的声屏障A计权声插入损失的计算.科技导报,1993(6):30-32.
汪德昭.抓住教学关键 提升课堂效率—以《祝福》的课堂教学为例.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3):1.
汪德昭.阅读教学与学生、教师、文本三位一体的构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5X):2.
汪德昭,尚尔昌.水声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3.
汪德昭.普及微电脑技术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微计算机应用,1983(01):3-7.
汪德昭,潘来星.发展信息系统,加速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1984(4):4.
汪德昭专著《法汉水声学词汇》
鲍小琪,徐其昌,汪德昭.压电换能器的振动和声辐射.中国科学,1983(05):52-60.
郑肇本,黄曾旸,汪德昭.用极点方法识别水下目标.物理学报,1984(04):538-546.
汪德昭.水声学的研究与发展.百科知识,1994(7):3.
佟曾功,汪德昭,郝柏林,等.图情学主题词表分类体系评价.图书情报工作,1982(2):1-5.
汪德昭.英汉声学词汇.科学出版社,1982.
章力明,徐其昌,汪德昭.光纤偏振型声传感器.仪器仪表学报,1988(1):6.
汪德昭.愿同驰骋新世纪//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2002.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55年4月 | 国际凝聚核学术讨论会 | 爱尔兰 |
1957年5月 | 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大会 | |
1978年 | 中国物理学会年会 | 庐山 |
1979年 | 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 巴黎 |
1979年7月 | 中国海洋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 旅大(大连) |
1981年5月 | “科技进步对社会(所产生)的后果”第一次讨论会 | 巴黎 |
1982年 |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 北京 |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汪德昭在讲解课题
培养成果
汪德昭(中)与学生一起进行声学实验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45年 | 虞格奖(法国科学院颁发) |
1957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7年 | 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81年 | 法国声学学会最高荣誉—银质奖章 |
1983年 | 巴黎市政府荣誉奖章 |
1991年 | 法兰西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4年9月—1959年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56年 | 法国国家原子能委员会顾问 |
1959年4月—1964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5年1月—197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8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与技术知名科学家小组”成员 |
1978年 | 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1978年2月—1983年6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1983年6月—198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1979年 | 中国海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1979年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82年 |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1984年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
1988年3月—199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法国石英公司顾问 | |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技术指导 | |
英国同位素发展公司顾问 | |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第三届理事会荣誉会长 | |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水声学领导小组组长、顾问 |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和学位委员会主任 |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名誉会长 | |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专业组学科组成员 | |
中国科学院归国华侨联合会荣誉主度 | |
《理论物理丛书》副主编 | |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振动、波、声学分部主编 | |
《中国科技史料》主编 | |
《科技导报》顾问编委 | |
法国物理学会会员 | |
法国声学学会会员 | |
《低频振动与噪声学报》编委 |
家庭背景
1993年,汪德昭和夫人李惠年钻石婚合影
婚姻家庭
汪德昭的妻子是李惠年 ,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汪德昭的儿子是汪华,汪德昭的孙子是汪延。
1993年,汪德昭(右)夫妇和王光美(中)合影
“汪先生(汪德昭)的一生是充满传奇、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奋力拼搏、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一生。”(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原所长田静评)
“汪德昭不仅是中国的科学家,更是世界的科学家,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水声事业,是大家永远学习的榜样。”(声学家张仁和院士评)
“汪德昭对中国国防水声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中国国防水声事业奠基人,汪德昭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在德育方面树立了丰碑形象。”(水声信号处理和声纳设计专家李启虎院士评)
“汪德昭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国防水声奠基人,他是中国声学研究事业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评)
汪德昭书院
汪德昭在声学实验室工作
汪德昭青年科技奖
1997年,汪德昭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捐献出来,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成立了“汪德昭青年科技基金”,设立“汪德昭青年科技奖”,奖励为中国声学研究事业做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和管理人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